-
1 # 四川達州人
-
2 # 腦洞歷史觀
有這個感覺,多是因為大家聽曹操說過這一句話:若奉孝在,不使孤有如此大失也!
這讓人會以為,如果郭嘉在,曹操就能取得赤壁之戰的勝利,然後就能統一天下。
是不是這樣呢?首先,我們要看一下曹操這句話的意思,仔細一琢磨,他其實也並沒有說,如果郭嘉在,自己就能打敗孫劉聯盟,他只是說,自己可能不會敗得這麼慘。
我們知道軍事上有個說法,不敗在已,勝在彼。你能不能贏,不在你有多厲害,你有多牛的軍師,而在於對方有沒有弱點。你自己牛,只能決定自己不敗。
那郭嘉在,郭嘉真的是三國第一謀士,他能決定的,也就是讓曹操不敗,或者敗得不那麼難看。
能不能贏,要看劉備跟孫權。
再說一個假設的事情,如果曹操取得了赤壁的勝利,能統一全國嗎?
分析一下,只能說,如果曹操取勝,可能就存在一個機會,讓他抓住這個機會,迅速的逼迫孫家投降,然後窮追劉備, 完成統一。但如果只是赤壁勝利,但是慘勝,沒辦法繼續高歌猛進,孫家依然有翻盤的機會。
為什麼呢?
因為這是當時的時勢決定的,當時的天下已經有三分的跡象,人才的三分,人心的三分,地域的三分已經基本成型,曹操只能佔據其一,而在其它兩個部分劉孫沒有發生變化,還處在一個向上的階段時,曹操是很難以一敵二的。
另外,曹操自己內部也不是擰成一團的,他畢竟只是丞相,只是代理人,上面還有漢獻帝,還有一大班明附曹操、實附漢帝的大臣。鄴都還有一股反曹勢力。這些人都制約著曹操,使得曹操放不開手腳 。
那麼,郭嘉在,他能夠出什麼奇計,讓曹操解決天下三分,內部不寧的問題呢?
很難,基本上無解,要說解,只有一個:時間,等時間移動,局勢發生變化。
就像諸葛亮,他給劉備出的主意,也是立穩腳跟,等天下有變,天下不變,天才也無計可施。
所以說,郭嘉在,也未必能夠幫助曹操統一天下。
-
3 # 春光寧美
郭嘉和張良相似:坐在大帳之內;運籌帷幄千里之外。這類人還屬於心理學家,把控大局關,心理關。雖然不是最多謀的,但是君主對他非常喜歡信任,可以說言聽計從。按演義說,郭嘉在!他會不遺餘力的阻止曹操的鐵索連環!再加上;程煜、荀攸、賈詡等人勸說,估計曹操不可能將戰船連在一起!~即使東風顧周瑜;戰船不連耐何急?百萬雄師過大江,銅雀春深二喬迷。
-
4 # 董董研究員
郭嘉加盟曹操之前,曹操是屢戰屢敗,包括二討徐州,濮陽戰呂布,討張繡,都失敗了。濮陽之戰三年後,公元196年,一代奇才郭嘉加盟曹操,十年期間,算無遺策,戰無不勝,完成了曹操一輩子所有成就,以區區數萬兵馬,在不利的四戰之地,先後打敗呂布、劉備、張繡、袁術、袁紹、單于塌頓,收降遼東,一統九州。
為何郭嘉這麼厲害呢?如果說其他謀士都是謀事(也就是就事議事),那麼郭嘉就是謀人,也就是說他能一眼看穿對方的心思,精準預測到對方的行動。當其他謀士都只看到一步二步的時候,郭嘉已經看到五步十步後的事。比如所有人都說攻劉備不容易,徐州城高牆厚,難以攻下,萬一袁紹再出兵,必敗,而唯獨郭嘉則認為劉備立腳未穩,一看到曹操親至,必定驚慌逃跑,而袁紹多謀而寡斷,肯定行動遲緩,來不及決策,結果果然輕取徐州。所有人都認為攻烏丸太難,唯獨郭嘉則認為烏丸沒有預料到大軍會攻來,必定會驚慌逃跑,無法組織反抗,結果果然以二萬輕騎一舉斬殺了單于塌頓,收二十萬降兵。郭嘉攻劉備、烏丸用兵之妙,與項羽三萬奇兵攻破劉邦五十萬大軍相同,都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備,屬於奇策。
郭嘉在全域性戰略掌控上的功力,堪比張良,在具體用兵上近乎韓信。韓信前期的對手幾乎都是草包,最後與項羽對決時候則兵力優勢太大。郭嘉的對手則全部都是可與曹操匹敵的名將,其中劉備算是最弱的,呂布多次打敗曹操,張繡都多次擊退曹操,袁紹更是遠強於曹操,畢竟三國時期名將迭出。
郭嘉死後,曹操幾乎所有戰役又都失敗了,包括赤壁之敗、漢中之敗都損失慘重,先後丟失荊州、漢中、東三郡、陰平郡、武都郡。這麼多戰役,並不是一個二個,因此不能以驕傲大意為藉口,就算赤壁之戰驕傲大意,那漢中之戰都死了夏侯淵了,曹操被迫率三十萬大軍親自守陽平關保衛漢中,節節敗退還大意麼?襄陽樊城被關羽水淹七軍了,一堆謀士都素手無策還驕傲麼?
也有人將赤壁之戰歸於血吸蟲病,就算赤壁之戰有血吸蟲病,那後來漢中之戰,以及被關羽水淹七軍的時候沒有瘟疫吧?再困難,也是兵力國力遠強於對手吧?因此失敗就是失敗,是一群謀士包括荀彧、荀攸、賈詡等在內皆無能也,不要再找其他藉口!!!
戰爭年代,戰爭高於一切,打敗仗就失去一切,打不贏還吹噓謀劃多麼高明有何意義?像賈詡最大的謀劃就是勸張繡挑個好時機投降曹操,結果後來害張繡被曹丕搞死,這也能算優秀謀士?賈詡有獻計幫張繡打下一州麼?能和郭嘉謀劃打下了整個北方媲美麼?
如此前後對比分析可知,郭嘉無疑就是三國第一謀士,且是唯一能扭轉勝敗的大謀士,無人能比!而其他謀士,說難聽一點多數都是和南郭先生一樣濫竽充數的,至少是無法扭轉敗局的。
很多人不服這個結論,但是鐵的事實就擺那裡,事實勝於雄辯,不服不行呀!郭嘉死後就丟了那麼多領土,且丟了再丟。在後期曹操兵力領先那麼多的情況下,兵多糧食多,不能勝反而敗了又敗,荀彧寫信再多有何用?荀攸小計策百出有何用?賈詡詭計再多有何用?這些謀士當然也厲害,但是最多起輔助作用而不能決勝負,對於魏國能起決定勝負作用的還只有郭嘉一人。
言歸正傳,如果赤壁之戰郭嘉還在,那麼曹操必勝,為何呢?
首先,在作戰時機上,郭嘉會讓曹操先等等:劉表都死了,等劉琦和劉棕打起來的時候再出兵,可輕易佔領荊州。此計之前郭嘉在攻打袁紹幾個兒子的時候已經用過,當時諸將都認為官渡之戰後要趁勝追擊,進攻北方,唯獨郭嘉叫停,認為不如假裝南攻劉表等袁紹三個兒子內亂再打,叫坐山觀虎鬥之計。歷史上劉琦已經整頓兵馬隨時準備進攻劉棕了,只是因為曹操進攻打亂了劉琦計劃。一旦劉琦進攻劉棕,失敗一方必投靠曹操,不論是幫劉琦還是幫劉棕,曹操都可名正言順乘機出兵佔領荊州。
其次,洞悉人心的郭嘉必定會阻止曹操給孫權寫信說率八十萬大軍會獵長江,那樣只會把孫權逼上絕路。反過來,郭嘉會讓曹操給孫權加官,比如封為揚州牧,後將軍之類,以穩定孫權。此前曹操就是這樣穩定馬騰和韓遂的。這叫欲擒故縱之計。
郭嘉還在的話,赤壁之戰多半根本不會發生,因為孫權不會受曹操刺激出兵支援劉琦。劉備與孫權非親非故,劉琦更與孫權是世仇,孫權的親生父親孫堅就死於劉表手下,父仇如山,孫權何必冒死去救劉琦呢?再加上曹操封孫權為揚州牧兼後將軍,孫權應該知足了,這樣周瑜就不會出兵赤壁。
第三步,郭嘉會讓劉琦、或者劉璋、孫權獻上劉備的首級,就像讓遼東公孫家族獻上袁尚首級一樣,這叫分化瓦解之計。因為那時候曹操已經佔據荊州,五十萬大軍在握,其中十萬荊州水軍,四十萬北方精銳陸軍,並有北方九州做後盾。劉備如果投靠孫權,則逼孫權獻出劉備,如果劉備投靠劉璋,則逼劉璋交出劉備,總之劉備難逃一死。
大家都知道,只有郭嘉提前就洞悉劉備的真正實力和志向,荀彧和曹操還以為劉備是忠於曹操的呢。因此郭嘉必然會獻計逼劉琦或者孫權交出劉備。
因此實際上,都不需要動槍動兵,郭嘉已經能夠分化瓦解南方各大勢力,讓劉備受死,佔領荊州了,這才叫“上兵伐謀”,“不戰而屈人之兵”,上之上策也!
一旦佔領荊州全境成為事實,劉備受死,那孫權投降、劉璋投降也只是必然的。就算孫權不投降,再令曹休、張遼、李典、樂進率十萬大軍從合肥南下,曹操自領五十萬大軍從襄樊出發沿長江水陸併發東進,孫權不到一個月內可被擊潰。
赤壁大戰時候曹操一手好牌,如果落到郭嘉手中,對於擅長全域性掌控、洞悉人心的郭嘉,自然是從從容容、輕輕鬆鬆就能玩好。因此說,有郭嘉在則無三國,大家以為如何呢?
-
5 # 六六談古今
魏蜀吳三國爭霸拉開序幕是在一場關鍵性的戰役,史稱赤壁之戰。那場戰役是孫劉聯盟軍以微弱的兵力藉助長江天險和眾將士的密切配合大敗曹軍。大戰役後劉備和孫權抓住機會趁勢而起,在賢臣良將的輔佐下很快站穩了腳跟。與此同時,曹家內部開始出現奪權,北方少數民族虎視眈眈。內憂外患之下,曹操分身乏術。這場戰役以後,曹操再也沒有一統天下的機會。在赤壁大戰後,曹軍大敗,當時曹操感慨說,若奉孝在,決不使吾有此大失也!哀哉,奉孝!痛哉,奉孝!惜哉,奉孝!眾謀士默然無語沒有一人迴應。那麼是否如他所說,如果當時郭嘉沒死,就能打贏赤壁之戰呢?
我看未必!為什麼這麼說?那是因為曹操赤壁大戰失敗有以下原因:
1.曹軍大多是北方人士,大多都不會游泳,在江面上戰鬥能力大減。而新投降曹操的荊州水軍雖然在水上的戰鬥能力強,但剛剛歸降,軍心不穩,所以不能發揮水軍的優勢。
2.蚊蟲疫病的橫行。當時時值秋季,是吸血蟲發病的高峰期,曹軍長期在江水邊,環境溼潤,再加上爆發的疫病範圍比較大,就很難控制。
3.水軍統領蔡瑁張允之死,蔣幹群英會中了周瑜的計策,盜書回營獻給曹操。曹丞相以為二人通敵,立馬就將二人處死。二人一死,就等於斷了曹操的臂膀。
4.曹軍戰船以鐵索相連在一起,無法分開。更利於火燒。
5.曹操的大意,他沒想到黃蓋和周瑜會上演一出苦肉計。因為他是感覺這場戰役是穩贏的,有點自大,所以出現戰略方面的失誤。
所以即使郭嘉沒死,他也很難打贏赤壁之戰。郭嘉在的話,可能不會敗這麼慘烈!
回覆列表
赤壁之戰的結果是綜合因素造成的。
一、曹操遠征艱難
曹操十萬大軍南征劉表,加上劉琮投降的軍隊合計大約22萬,這些龐大處於作戰狀態下的軍隊,荊州官員差役,算起來大約30萬人需要養活,戰爭自208年5月打到208年12月,七個月時間已經吃光了荊州倉庫,從北方轉運是不現實的。
二、兵種限制
赤壁之戰是水戰,對陣主力是江東周瑜的三萬前鋒,曹軍則是大約5萬的前荊州水軍。由於荊州水軍戰鬥力差距甚遠,所以,曹軍主力的步兵騎兵全部在江邊看風景,從夏天吹到隆冬,潮溼、炎熱、寒風、血吸蟲、感冒等,嚴重摧殘了曹軍。
所以,赤壁之戰是曹軍堅持不下去。
這樣的情況,是曹操整個北方勢力無法解決的。郭嘉活著又怎麼樣?
能夠飛過長江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