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養生概論
-
2 # 盛黃雕刻藝術生武
這吳茱萸為中藥名,是芸香科落葉灌木或小喬木植物的成熟果實。一般8~11月果實尚未開裂的時候採收。曬乾或低溫下烘乾生用或制用。味辛、苦,性熱,有小毒。歸肝,脾,胃,腎經。有散寒止痛,溫中止嘔,助陽止瀉。還可以抑制血小板血栓的形成而治療高血壓病。還可以用本品為末用醋調敷足心(湧泉穴),治療口瘡等。內服一般用1.5~6克,外用適量。注意:因為本品辛熱燥烈,容易耗氣上火,就不要多用和久服。另外在這裡一併把山茱萸也說一下吧。山茱萸也是中藥名,和吳茱萸一樣是落葉小喬木植物。一般秋末冬初採收,用小火烘或放沸水中稍為燙一下後擠出果核曬乾或烘乾用。山茱萸味酸,澀,性微溫。歸於肝,腎經。它的功效有補益肝腎,收斂固澀,固精止汗,還可以治療糖尿病等。煎服一般用5~10克,應急治療可用20~30克。注意:有溼熱,小便淋澀者不宜應用。有說得不詳的地還望各位同行海涵和點評哦。
-
3 # 全全AI
歸經:肝、胃經;
其功效溫中、止痛、理氣、燥溼、治療嘔逆吐酸、厥陰頭痛、髒寒吐瀉、脘腹脹滿、經行腹痛、五更瀉、高血壓,腳氣、疝氣,口瘡潰瘍、齒痛、溼疹、黃水瘡等症
現代醫學研究表明:
吳茱萸具有止嘔、抗潰瘍,健胃、鎮痛的作用,抗血栓形成、抗菌、抗病毒、保肝作用。
在這裡談談五更洩,即是清晨五時即瀉。中藥治療五更洩首先“四神丸”,其中由補骨脂、肉豆蔻、吳茱萸、五味子、佐生薑、大棗製作成治療五更洩的神奇中藥,其中吳茱萸取得的作用功不可沒。
-
4 # 逸仙藥師
吳茱萸,別名吳萸、臭辣子、吳椒、臭泡子,來源於芸香科植物吳茱萸的乾燥近成熟果實。8~11月果實尚未開裂時,剪下果枝,曬乾或低溫乾燥,除去枝、葉、果梗等雜質。《本草綱目》記載:“吳茱萸開鬱化滯。治吞酸,厥陰痰涎頭痛,陰毒腹痛,疝氣,血痢,喉舌口瘡。”
吳茱萸是苦味健胃劑和鎮痛劑,又作驅蛔蟲藥,其性熱味苦辛,有小毒,歸肝、脾、胃、腎經,具有散寒止痛,降逆止嘔,助陽止瀉功效,主要用於厥陰頭痛,寒疝腹痛,寒溼腳氣,經行腹痛,脘腹脹痛,嘔吐吞酸,五更洩瀉,外治口瘡,高血壓等症。用法用量:煎服,1.5~6g。外用適量。注意不宜多用、久服,因為大量吳茱萸可引起中樞興奮、視力障礙、錯覺等。另外,陰虛有熱者忌用。
現代藥理研究證明吳茱萸醇提物在體外對豬蛔蟲有較顯著作用;對蚯蚓、水蛭亦有效;吳茱萸煎劑(100%)對霍亂弧菌有較強抑制效力;吳茱萸煎劑、沖劑和灌胃均有顯著降壓作用,且有劑量依賴性,降壓時不明顯影響心率;吳茱萸苦素為苦味質,有苦味健胃作用,其所含的揮發油又具有芳香健胃作用,研究表明吳茱萸的甲醇提取物,有抗大鼠水浸應激性潰瘍的作用。
在臨床可用於治寒疝腹痛,常配伍小茴香、川楝子、木香等溫經散寒,行氣止痛之品同用,如導氣湯。治肝火犯胃,肝胃不和所致嘔吐吞酸,常配伍清胃止嘔之黃連,即左金丸。治脾腎陽虛之五更洩瀉,常配伍補骨脂、肉豆蔻、五味子等,以溫補脾腎,澀腸止瀉,如四神丸。
(本答案由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倫俊傑提供)
-
5 # 郭偉峰23
吳茱萸能溫脾胃、下逆氣、散積冷、止疼痛。用於:①胃痛:寒邪犯胃而致胃脘痛,喜熱惡寒或嘔吐涎沫者,用此溫胃散寒止痛,常與生薑、人參、大棗合用。②嘔逆:肝氣鬱滯、膽火犯胃所致嘔吐、呃逆者,用此降逆止嘔,與代赭石、膽草、生薑、半夏同用。若寒襲肝胃、濁陰上犯而致嘔吐呃逆,胸滿脹痛者,與生薑、良姜、丁香溫中降逆藥同用;肝熱乘胃,胃氣不降而嘔吐,泛酸、口苦、脅痛者,與黃連合用,如左金丸。本品芳香而燥,可散可溫,能暖肝氣、解鬱滯、逐冷結、療疝痛。用於③洩瀉:肝鬱乘脾、運化失職而腹痛腸鳴,洩瀉不止,米穀遲化者,用此溫肝理氣止痛,與黃連、白芍同用。若肝腎虛寒,黎明腹痛洩瀉者,用之溫肝散寒,與補骨脂、肉豆蔻、五味子合用,如四神丸。④霍亂轉筋:霍亂氣陰兩傷,筋脈失養而四肢攣急冷痛者,用此溫肝通脈,與木瓜同用。⑤腳氣疼痛:人感風溼流注、腳腫痛疼不可忍,困悶腹脹者,用之解鬱滯,除寒溼,與蘇葉、檳榔、木瓜、生薑同用。⑥痛經:肝寒氣滯、胞宮寒冷而致月經後期,經行腹痛者,用之溫肝行氣止痛,與當歸、白芍、桂枝、甘草同用,如《傷寒論》當歸四逆加吳萸生薑湯。⑦疝氣:肝腎寒氣而致小腸疝氣、偏墜搐痛,用之溫肝行氣,散結止痛,與澤瀉、小茴香、川楝子同用。此外,本品研末,醋調敷雙腳湧泉穴,可治眩暈、口瘡、口疳及咽喉痛等病。內服:2~6克,大劑量可用至15克。使用注意:陰虛火旺者,忌用,孕婦慎用。
-
6 # 中醫養生鄭芝環
臨床只要辨證的大方向準確,抓住主要症狀,有時候應用傷寒論裡面一些方劑,效果能立竿見影。
曾經治療一個頭頂疼痛的患者,每次頭疼痛發作,頭痛欲裂,時必須服用止痛片才能止痛,每次發作的時候伴有畏寒,怕冷,噁心乾嘔,反胃,有時腸胃脹痛等症狀,考慮到傷寒論裡面有一些關於吳茱萸湯的描述,比如“食後欲嘔,吳茱萸湯主之”,“乾嘔,吐痰涎,頭痛者,吳茱萸湯主之”,這就跟上面病例的描述極為相似,因此使用吳茱萸湯治療,效果明顯。
吳茱萸湯主要的藥物有吳茱萸、生薑、人參、大棗組成,有溫陽暖胃驅寒、升清降濁,治療濁陰上逆所導致的頭痛的作用,在臨床上伴有有一些兼證,比如噁心反胃,腹部脹滿,嘔吐清水,四肢不溫,腹部冷痛,都適合使用吳茱萸湯治療。
吳茱萸湯也常用來治療脾胃的虛寒證,效果也比較好,我在臨床上也經常會搭配附子理中丸、平胃散或陳夏六君丸等方藥,以加強療效,確實能夠發揮很好的作用。
但是吳茱萸這個藥味道嗆烈,我一般臨床使用1到3克,寒凝重症狀明顯的使用3到5克。
-
7 # 本草世界
入藥的吳茱萸果實並不需要已經完全成熟,藥農們在8月份時候就能夠開始有計劃的採摘吳茱萸了,這時候吳茱萸外殼看起來還有點黃,正是適合採收的季節。採摘吳茱萸時可以先將吳茱萸的枝梗揀出來,方便曬乾切用,為了防止吳茱萸辛熱太過,古典醫書中習慣將吳茱萸與甘草湯同熬之後入藥,可以有效的減弱吳茱萸辛熱的特性。
吳茱萸味辛、苦,性熱,有一定的毒性,在使用之前需要認真斟酌。具有溫中降逆並能夠起到止嘔吐的作用,這與《神農本草經》中介紹到的吳茱萸“主溫中下氣,止咳逆”作用相同。吳茱萸辛散苦洩,又能夠入肝經,具有疏肝解鬱,故可以用來治療肝經寒凝疼痛的刺痛症候。
吳茱萸又能夠入胃經,“嘔逆者,胃寒是也”,患者一再的發生嘔吐症狀,主要的治療辦法當然是降逆止嘔啦。吳茱萸既能夠入胃經,又能夠入肝經,調和肝脾,故對於這兩兩形成對立而處於相互制約的肝胃不和的毛病極為適宜。
吳茱萸能夠入腎經,治療脾腎陽虛,患者五更洩瀉的疾病。雖然吳茱萸大辛大熱,不過治療腎陰寒內生的疾病非矯枉過正不可,以辛熱有毒的吳茱萸治療腎陰寒內生的疾病方能起到較好的療效。
-
8 # dai春華
吳茱萸,為芸香科落葉喬木,以其接近成熟的果實,經用鹽水炒用,或者甘草水漂淡後,可供藥用。中醫處方名“淡吳茱萸”。
【效能】味辛而苦,性大熱。具有溫中止痛,理氣止嘔的功效。可治寒性的胃痛、腹痛、疝痛,肝胃不和的嘔吐、吞酸。如經驗方治冷氣腹痛,以本品同香油和酒煎服。
【用量】3~9克。
【禁忌】血虛有火者忌用,孕婦慎用。
【應用】①配黃蓮治嘔吐、吞酸。②配木香、茴香、川楝子治寒疝。
-
9 # 夕陽滿天
吳茉萸,燥,去風溼,宣,下氣開鬱。辛苦大熱,有小毒。潤肝燥脾,溫中下氣,除溼解鬱,痞滿噎膈,性雖熱,而能引熱下行。止嘔黃連水炒,治血醋炒。
-
10 # 呂立新956
,。,,。,。,,。,,,。。,,。,。,。,。,,。。,。,。。,,,,,。。,,,,。,。。。。。。。,,。。。,。。,。。,。,。。,。。,。,,,,,。,。。,。。。,。。,,。。,。,,。。,。,。。。。。。。。,。。,。。。。,。,。。,,。,。。。,。。,。。。。。。。,。。,。。,。,。。。。鏚
回覆列表
吳茱萸味辛、苦,性熱,有小毒;入肝、胃經。
功效及主治 吳茱萸具有散寒止痛,降逆止嘔,助陽止瀉的功效。用於頭痛、疝痛、腳氣、痛經、脘腹脹痛、嘔吐吞酸、口瘡。 吳茱萸具有溫中止痛,降逆止嘔,燥溼,殺蟲的功效。治肝胃不和,脘腹冷痛,嘔逆吞酸,食積瀉利,脅痛,厥陰頭痛,疝痛,風溼痺痛,腳氣腫痛,痛經,蟯蟲病。煎服:1.5~4.5g。研末醋調敷兩足心(湧泉穴)治高血壓及口腔潰瘍;調成軟膏塗治溼疹,黃水瘡,神經性皮炎。吳茱萸為眼科常用溫裡藥,具有散寒止痛,降逆止嘔的功效:用於肝經虛寒所致風輪起翳、翳膜灰白,或脾胃虛寒;飲邪上逆所引起的綠風內障,症見眼珠脹痛、瞳散神昏、乾嘔吐涎等。常與人參、生薑配伍,如吳茱萸湯。。化學成分 吳茱萸含吳茱萸鹼、吳茱萸次鹼、吳茱萸卡品鹼(Evocarpine)、羥基吳茱萸鹼等生物鹼。還含揮發油,內有吳茱萸烯(Evodene)、吳茱萸內酯醇(Evodol)、檸檬苦素等。種子含脂肪酸,內有吳茱萸酸(Goshuynicacid。石虎還含吳茱萸內酯,石虎甲素等。吳茱萸含吳茱萸鹼(evodiamine)、吳茱萸次鹼(rutaecarpine)、羥基吳茱萸鹼(hydroxy- evodiamine)、 檸檬內酯(limonin)、辛弗林(synephrine)、吳茱萸烯(evodente)等。藥理作用 吳茱萸有驅除腸胃氣體及抑制腸內異常發酵的作用。吳茱萸的乙醚提取物對豬蛔蟲及水蛭有一定的抑制與殺滅作用。 吳茱萸煎劑在體外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及結核桿菌有抑制作用。吳茱萸水浸劑對常見致病性真菌有抑制作用。某些成分有鎮痛作用。吳茱萸注射劑對麻醉兔、犬及腎型高血壓犬均有降壓作用。吳茱萸鹼有鎮痛、升高體溫,可作利尿劑及發汗劑,其鹽酸鹽能收縮子宮,吳茱萸中還發現有腎上腺素類物質辛內弗林,可抗休克。吳茱萸中毒 吳茱萸為芸香科吳茱萸屆植物吳茱萸、石虎或疏毛吳茱萸的未成熟果實。其主要成分有吳茱萸鹼、吳茱萸隸、吳茱萸烯、羅勒烯、吳茱萸內酯、吳茱萸內酯醇及吳茱萸苦京等。具有溫中散寒,理氣止痛之功效。本品內服煎劑常用量1.5~6g。
不良反應機制 有人內服30g發生中毒,主要損害神經系統。臨床表現 本藥中毒後3~6h發病,表現為嘔吐、腹痛、腹瀉、發熱,重者出現視力障礙、錯覺、毛髮脫落等。也有報告服用本品後出現胸悶、頭痛、眩暈或皮疹(紅熱樣皮疹)等,經30min左右反應消失。治療 吳茱萸中毒的治療要點為。對症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