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耕讀傳家集
-
2 # 古史煉丹爐
我來回答,這個問題非我莫屬!瞭解中國文化詩詞國學經典,以下書籍缺少一本都不行!1、詩經。《詩經》是中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先秦時期稱《詩》,又稱《詩三百》或《三百篇》,它收集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大約五百多年的三百零五篇詩歌。音樂上分為風、雅、頌三部分,其中“風”是地方民歌,有十五國風,共一百六十首;“雅”主要是朝廷樂歌,分大雅和小雅,共一百零五篇;“頌”主要是宗廟樂歌,有四十首。表現手法主要是賦、比、興。“賦”就是鋪陳(敷陳其事而直言之也),“比”就是比喻(以彼物比此物也),“興”就是啟發(先言它物以引起所詠之詞也)。《詩經》思想和藝術價值可以說是整個中華文化之魂!2、楚辭。楚辭是屈原創作的一種新詩體,並且也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浪漫主義詩歌總集。[1]“楚辭”的名稱,西漢初期已有之,至劉向乃編輯成集。東漢王逸作章句。原收戰國楚人屈原 [2]、宋玉及漢代淮南小山、東方朔、王褒、劉向等人辭賦共十六篇。后王逸增入己作《九思》,成十七篇。全書以屈原作品為主,其餘各篇也是承襲屈賦的形式。以其運用楚地(注:即今湖南、湖北一帶)的文學樣式、方言聲韻和風土物產等,具有濃厚的地方色彩,故名《楚辭》,對後世詩歌產生深遠影響。3、四書。四書為儒家經典,南宋學者朱熹將《禮記》中《大學》、《中庸》兩篇拿出來單獨成書,和《論語》、《孟子》合為四書。各朝皆以《四書》列為科舉考試範圍,因而造就《四書》獨特的地位。甚至宋朝以後《四書》已凌駕《五經》的地位。《四書》是公認的儒學經典,它原來並不是一本書,而是由《論語》《孟子》這兩部書和《大學》《中庸》兩篇文章合輯在一起的統稱,由南宋大儒朱熹彙輯刊刻,從此廣為流傳,名聲鵲起,為中華國學經典!4、尚書。尚書,最早書名為《書》,約成書於前五世紀,傳統《尚書》(又稱《今文尚書》)由伏生傳下來。《尚書》列為重要核心儒家經典之一, “尚”即“上”,《尚書》就是上古的書,它是中國上古歷史文獻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蹟著作的彙編,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總綱!5、禮記。禮記是研究中國古代社會情況、典章制度和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它闡述的思想,包括社會、政治、倫理、哲學、宗教等各個方面,其中《大學》、《中庸》、《禮運》等篇有較豐富的哲學思想。《禮記》,西漢戴聖對秦漢以前禮儀著作加以輯錄,編纂而成,共49篇。十三經之一。是戰國以後及西漢時期社會的變動,包括社會制度、禮儀制度和人們觀念的繼承和變化,儒家經典著作之一,對後世文化的傳播具有深刻的意義!6、易經。易經,承載了過多的歷史使命和任務,是儒家重要經典之一,相傳系周人所作,內容包括《經》和《傳》兩個部分。《經》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和爻各有說明(卦辭、爻辭),作為占卜之用。《傳》包含解釋卦辭和爻辭的七種文辭共十篇,統稱《十翼》,相傳為孔子所撰;但一般認為它是戰國或秦漢時期的儒家作品,並非出自一時一人之手。《易經》是中國傳統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學與人文實踐的理論根源,是古代漢民族思想、智慧的結晶,被譽為“大道之源”,是古代帝王之學,政治家、軍事家、商家的必修之術。《易經》含蓋萬有,綱紀群倫,是漢族傳統文化的傑出代表;廣大精微,包羅永珍,亦是中華文明的源頭活水。此外還有好多,比如左傳、戰國策、文心雕龍……朋友們,為我們大中華浩如煙海的史冊和文籍點贊吧!
-
3 # Su木溪
詩詞在發展的過程中大概經歷了這麼幾個階段:詩經→楚辭→ 漢賦→唐詩→宋詞,再往後詩詞也有繼續發展,不過在後面元曲和明清話劇小說更加流行,最後到了近現代,詩歌又出現了,一直到今天仍在繼續發展。
想要了解詩詞的發展史,可以從兩類圖書入手,一類是對中國詩詞的總體發展作了概括和研究的書,另一類就是關於每個階段的詩詞的書。
關於這兩類書,私以為結合起來看比較好,可以先看一下概括類書籍,對詩詞發展脈絡有個大概的印象,再去把每個階段的作品翻出來品讀,結合先前的認知去進行研究、對比,得到思考。
如果想要了解詩詞的整體發展歷史,可以看一下錢鍾書先生的《談藝錄》,這本書對中國詩詞的發展進行了詳細的論述,讀起來也沒有那麼高深,還是很容易理解的。朱光潛寫過一本書叫做《詩論》,也有對中國詩詞的發展進行探討,可以看看。
中國詩詞在每個階段都有一定的代表作,可以把每個階段的代表作都找出來讀一讀。
瞭解詩經時自然需要熟讀《詩經》,瞭解楚辭則需要多讀屈原的作品《楚辭》,漢賦時期可品讀《樂府詩集》。
前幾個階段代表作比較少,到了唐代宋代,詩詞進入繁榮發展階段,也開始出現了很多流派,湧現的代表作就非常多了,這兩個時期的著名大詩人的作品都可以找來品讀。
而到了近現代,中國文學受到一些外國文學的影響,開始出現了現代詩歌,現代詩歌的發展在不同時期也有不同的特色,可以把每個時期的作品找來讀一讀,仔細感受一下。
-
4 # 塞上漁翁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理一理中國詩詞發展的大體脈絡。中國詩歌發展的歷史,大致可以分為6個階段:
1、詩歌產生髮育期——遠古至先秦;
2、古體詩發育成熟期——兩漢至隋末;
3、格律詩高度成熟期——唐代;
4、宋詞的高度成熟期——五代至宋代;
5、元曲發育成熟期——元至明請(詩詞繼續發展);
6、現代詩的興起繁榮——五四運動以後。
要了解詩詞的發展史,只要找到每個時期最有代表性的詩詞集或詩詞理論研究方面的書,然後認真研讀即可。
一、從《古詩源》、《詩經》、《楚辭》中瞭解從遠古至先秦時期詩歌的產生髮展過程。
清人沈德潛所編的《古詩源》是一部唐以前的歷代詩歌選集。選輯了先秦至隋各個時代的共七百餘首詩歌,內容比較豐富,可作為閱讀研究古代詩歌的參考。如《彈歌》據說是黃帝時期的:“斷竹,續竹;飛土,逐肉。”;《擊壤歌》,據說是堯帝時期的:“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鑿井而飲,耕田而食。”等等。
《詩經》是中國文字記載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據說為孔子整理、編輯而成,共計305篇。
《楚辭》產生於戰國時期的楚國。楚辭是不同於《詩經》的一種新詩體,具有濃厚的地方特色,代表作有屈原的《離騷》等。
二、一部《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可以見證兩漢至隋末古體詩的發育成熟。
兩漢、魏晉南北朝時期,主要是樂府詩、民歌和文人五言詩。此時,詩詞創作開始自覺講究平仄韻律,為五言詩向格律詩的過渡準備了條件。
這段時期,五言詩已經成熟,七言詩開始興起,出現了長短句(詞)的雛形,律詩和絕句正在探索準備之中,同時也湧現了許多膾炙人口的民歌,如《敕勒歌》等。《漢樂府》、《古詩十九首》是這段時期最主流的詩歌典籍。
《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是今人逯欽立(1910~1973)纂編的從先秦至隋的詩歌總集。共一百三十五卷,選錄先秦至隋代的詩歌謠諺,收錄了八百多人的作品,按先秦、漢、魏、晉、宋、齊、梁、北魏、北齊、北周、陳、隋各代分代編次。全部參考用書近三百種,可以說是唐以前詩作的總集。上自上古,終於隋末,中間不曾間斷,叢集書之大成,因此把它作為《全唐詩》的前接部分,是較為恰當的一倍好書,一部就夠了,全面而系統。
三、漫步唐詩海就看《全唐詩》。
唐代是中國詩歌發展的鼎盛時期。強大的國力、相容幷蓄的文化與豐厚的詩詞積累,為唐詩的繁榮準備了充足的條件。唐代是中國古體詩、近體詩完全成熟的時期。數量大,作者眾,題材廣、流派多是其主要特點。學習研究唐詩,《唐詩三百首》是基礎,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另外《全唐詩》較全面,收錄作品48900首,作家2200多人。《全唐詩補編》又收補2100多首。
四、《全宋詞》是研究宋詞的藍本。
源於晚唐五代的詞,鼎盛於宋。五代時期主要詞作家有晚唐詩人溫庭筠,花間詞派代表人物韋莊,南唐後主李煜等。
宋代在中國古代文學發展中有著重要的歷史地位。宋詩雖不及唐詩廣博,但它獨具面貌,也有很大成就。宋詞被當作宋代文學的代表,形成中國詩歌創作上一個新的高峰。
《全宋詞》和《全宋詞補輯》共收錄了1430多家詞人的20800首詞作,可供我們學習研究。
五、從《全元曲》、《金元散曲》中可覽元曲精華。
元代文學成就主要在曲。元曲是繼宋詞興起後的又一種新詩體,它與唐詩、宋詞並稱於文學史。所以歷史上有唐詩、宋詞、元曲的說法。元曲取材廣泛豐富,視野廣大深邃,反映生活鮮明生動,塑造人物豐滿完整,語言通俗易懂,格調自然清新。所有這些,與唐詩、宋詞相比毫不遜色。據統計,元代散曲作者有220人,作品有4270多首,其中小令3800多首,套曲約470多首。大多收錄於《全元曲》、《金元散曲》中。元好問(公元1190—1257),是名冠金元兩代文壇的巨匠,也是變詞為曲第一人。其曲大都清潤疏俊、應時而作,開創了元曲本色派的先河。
六、明清詩詞的傳承與發展。
明清兩代在文學上的成就主要在小說,詩詞方面則是傳承前朝,雖然也有一定的發展,但亮點不多,乏善可陳。
《明詩綜》是一部明代詩歌總集,由清人朱彝尊選編,共一百卷,存錄明代三千四百餘位詩人的作品,上自洪武下至崇禎,網羅無遺,是學習和了解明代詩歌必備工具書。
近代徐世昌編輯的《晚晴簃詩》200卷,共收清詩6100家,27000多首,對一般的詩詞愛好者來說,已經夠用了。
七、中國現代詩的興起。
“五四”新文化運動後,誕生了中國的現代詩。1917年胡適首開先河,在《新青年》上發表了白話詩8首,並提出“詩體大解放”的主張,倡導不拘格律、不拘平仄、不拘長短、不講雕琢,不尚典雅,只求質樸的新體詩。劉半農、劉大白、康白情、俞平伯是積極倡導者,也是當時的創作大咖。胡適的《嘗試集》、俞平伯的《冬夜》、康白情的《草兒》和郭沫若的《女神》等都曾風靡一時。
上世經八九十年代,汪國真的《熱愛生命》、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開》、舒婷的《致橡樹》等許多清風撲面的現代詩,讓人耳目一新,成為了八九十年代華人集體記憶。
回覆列表
看對什麼人,一般人首推龍榆生《中國韻文史》內容深入淺出,易懂,非常適合普通人學!需要搞研究的可以找各種詩話,詞話,詩品,詞品來讀!另外,錢鍾書的《談藝錄》和朱光潛的《詩論》也是不錯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