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易大周

    這個問題雖然有趣,但是涉及到的東西很多,不是太容易回答,我盡力來答一下,說的不好,還請見諒。

    首先,來看看這個化人是什麼樣子的,列子周穆王中說:

    (周穆王時,西極之國有化人來,入水火,貫金石,反山川,移城邑,乘虛不墜,觸實不硋,千變萬化,不可窮極,既已變物之形,又且易人之慮。)

    這段話細細考究,非常的有意思,為什麼呢,第一是這個化人是西極之國來的,那麼這西極之國是哪裡呢?我們來看一下史料,《周書異記》記載,釋迦摩尼佛誕生於周昭王二十四年,滅度於周穆王五十二年。周穆王在位五十五年,釋迦彌尼佛講法四十九年,那麼時間正好卡的上,周穆王在位那五十五年,恰好是釋迦摩尼講法的時候。那麼這個西極之人,就呼之欲出了,首先,這個西極之人,我認為一定是古印度或者尼泊爾那邊來的人。這個人如果是釋迦摩尼本人,那肯定就是聖人了,但到底是不是釋迦摩尼本人呢?我們再接著往下看。

    我們來看看這個化人能幹些什麼,入水火,貫金石,反山川,移城邑,乘虛不墜,觸實不硋,千變萬化,不可窮極,既已變物之形,又且易人之慮。這些所說的事情,可以稱作神通。但是有神通就一定是聖人嗎?非也,但這句話最後一句表明,這個化人,不僅能變物之形,還能易人之慮,他能夠改變人的思想,那就不僅僅是神通那麼簡單了,已經有了教化和思想改造的意思。

    我們再來看看,這個化人對周穆王做了些什麼。

    (居亡幾何,謁王同遊。王執化人之祛,騰而上者,中天乃止。暨及化人之宮。化人之宮構以金銀,絡以珠玉,出雲雨之上,而不知下之據,望之若屯雲焉。耳目所觀聽,鼻口所納嘗,皆非人間之有。王實以為清都、紫微、鈞天、廣樂,帝之所居。王俯而視之,其宮榭若累塊積蘇焉。王自以居數十年不思其國也。化人復謁王同遊。所及之處,仰不見日月,俯不見河海。光影所照,王目眩不能得視;音響所來,王耳亂不能得聽。百骸六藏,悸而不凝。意迷精喪,請化人求還。化人移之,王若殞虛焉。既寤,所坐猶曏者之處,侍御猶曏者之人。視其前,則酒未清,餚未昲。王問所從來。左右曰:“王默存耳。)

    這裡面所描述的情況,其實是真實的,用一個專業術語叫入定。自己入定和帶著別人一起入定是不一樣的概念,而能夠帶著人入定神遊的人,功力上,我認為,已經達到了聖人的標準。為什麼這麼說,我們來找證據,在佛經中說,菩薩道修行有這麼幾個次第,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再加上等覺位,妙覺位一共是五十二位,修成無上菩提,成為佛。而所謂的神通,是必須要到了十地才能具備,到了十地的第一地,歡喜地,就具備了一定的神通,可以入定神遊了。十地,也叫做初入聖境,但是入了十地,不代表就是聖人,而僅僅是入了聖境,摸到了門檻,真正的聖人最起碼也要到五十一位等覺位,似聖非聖,而第五十二位妙覺位,才是真正的聖人。如果只要有神通就是聖人,那麼就太多了,當時的古印度釋迦摩尼同時期的人,除了釋迦摩尼的諸多弟子,包括各門各派的外道,都有十地的果位,都有些神通。

    化人並不都是聖人,聖人也不一定是化人。因為神通並不是成為聖人的必要條件,是有選擇性的副產物。修到神通也不一定會成為聖人,畢竟擁有神通和成為聖人,還有一大段的距離。

    那麼,周穆王的這個化人,是不是聖人呢?我覺得是,起碼在境界修為上,最起碼達到了等覺位,也就是能力上修為上相當於聖人,甚至是釋迦摩尼本人。為什麼這麼說呢?

    右服渠黃而左踰輪,左驂盜驪而右山子,柏夭主車,參百為御,奔戎為右。弛驅千里,至於巨蒐氏之國。巨蒐氏乃獻白鵠之血以飲王,具牛馬之湩以洗王之足,及二乘之人。已飲而行,遂宿於崑 之阿,赤水之陽。別日升於崑 之丘,以觀黃帝之宮,而封之以治後世。遂賓於西王母,觴於瑤池之上。西王母為王謠,王和之,其辭哀焉。迺觀日之所入,一日行萬里。王乃嘆曰:“放乎!予一人不盈於德而諧於樂,後世其追數吾過乎!”穆王幾神人哉?能窮當身之樂,猶百年乃徂,世以為登假焉。

    從這裡看出幾點,受人之供養,說明等級高,讓西王母為周穆王獻聲,說面面子大。如果不是聖人,怎麼可能有這麼大的面子。

    綜上所述,周穆王遇見的這個化人,是個聖人,甚至有可能是釋迦摩尼本人。

  • 2 # 節度使95

    化人,道以化變,合道之人顯神通變化。這離成道還遠呢!“呆若木雞”,合德行志全神不他顧,列子書裡寫了修神養神之道。

    至人是真人之中的離俗之人,見內經上古天真論:“有至人者,淳德全道,和於陰陽。……亦歸於真人。”神志統陰陽,調體脈,苛疾不生,神全很重要。所以內經第一篇總論後接著就是“四氣調神大論”,題主你對這些感興趣的話,這篇文章值得好好揣摩。

    真人是神全之人,志定神合意成於行,“獨立守神,肌肉若一”。

    聖人,“適嗜慾於世俗之間,無恚嗔之心”,平等心是。

    真人、至人、聖人、賢人,是合天性本真後的以天賦行道、完成自己社會職責劃分的擔負。

    因果為勢,知因果、識因果、用勢為治,道德經說聖人之治。

    聖,字典解釋為明白事理,這實際是明道知天地“舉一隅以三隅返,觀復”。孔子為聖人,架天道立教人道,孔子教的是天人合一之道,這是要學思行再思再學再行“志定,以義行其道”的。人道不說顯化,“務民之義,敬鬼神而遠之,可謂知矣。”

    列子書天瑞篇雲“聖職教化”,“教化者不能違所宜”不違天賦施教成人,聖人有識人之明。知己而後識人,道德經雲“聖人病病,是以不病”,所以咱們學、思、行持志進而不止,能自知能識人這也是成聖。本真平直為聖。

  • 3 # 唐言唐語

    《列子·周穆王》裡說,周穆王時極其遙遠的西方有一個“化人”來到大周帝國。這個“化人”可以在水火之中隨意停留出入,能夠輕易穿過金屬、岩石。他還能翻山倒河、挪移城市;他懸在空中不會墜落,碰到實物不被阻礙、撞擊……總之,他可以千變萬化,他的本領遠遠超出了人們的想象,不但能改變事物的形狀,更能夠徹底改變人們的思想。

    周穆王像尊敬天神一樣的尊敬他,像忠誠的奴僕侍奉主人一樣的盡心盡力:把自己的寢宮讓給他居住,用祭祀神靈、祖宗的膳食給他吃喝,挑選最美麗的女子與一流樂隊供他娛樂。可是這個化人卻認為穆王的宮殿太過於簡陋粗鄙無法居住,穆王供奉的膳食又腥又臭難以下嚥,穆王的嬪妃又羶又醜根本不能令他賞心悅目。

    於是穆王大興土木,廣招能工巧匠、精雕細琢,為他另築宮殿。一切都到了無以復加、不能再巧妙的程度。幾乎把國庫裡的錢財全部耗盡,才把樓臺建成——這樓臺高達八千尺,比終南山還要高,稱作中天之臺。挑選鄭國和衛國美麗而苗條的女子,體灑香水,修飾娥眉,戴上首飾耳環,穿上東阿的細布,繫上齊國的絹綢,塗脂抹粉,描眉畫唇,佩珠玉,戴手鐲,衣服上噴灑各種香料才能登上這座樓臺;演奏《承雲》、《六瑩》、《九韶》、《晨露》等動聽的音樂竭力想使他愉悅,每月都會送去最華美精緻的衣服,每天都供奉天下最美味可口的膳食美酒。可是那位幻化人還是不太滿意,只是勉強地住了進去。

    幾天後,他邀請穆王一同出去遊玩。穆王拉著他的衣袖,隨著他騰雲而上,到天庭的中央才停下來。接著便到了幻化人的宮殿——化人的宮殿用金銀建築,以珠玉裝飾,在白雲與雷雨之上,不知道它以什麼為依託,好像基座就建造在白雲之中。耳朵聽到的,眼睛看到的,鼻子聞到的,口舌嚐到的,完全不同於人間。穆王估計自己是到了清都、紫微、鈞天、廣樂這些天帝所居住的地方。再低下頭往地面上看去,覺得自己的宮殿樓臺就像雞窩、豬圈一般。穆王覺得要是可以的話,在這裡住上多久都不會想念自己的國家的。

    化人又請穆王四下裡走一走,所到之處,抬頭看不見日月星辰,低頭看不見江河海洋;到處光明燦爛,讓穆王眼花繚亂、目不暇接;Teana之音振聾發聵,使穆王耳鳴意亂、心顫神搖。百骸六髒,全都戰慄而不能平靜;意識迷離,精神恍惚。於是請求化人趕快帶他回去。化人輕輕地推了他一把,穆王好像一下子跌進了萬丈虛空之中。醒來以後,發現還是坐在原來的地方,左右還是原來侍候他的那些侍從。看看眼前的東西:酒水是剛剛滿上的,菜餚也是才燒好的、還冒著熱氣。穆王問身邊的侍從:“我剛才是從哪裡返回來的?”侍從答道:“大王哪裡也沒有去啊?只是在座位上沉默了一會兒而已啊。”

    從此後穆王一直是恍恍惚惚、魂不守舍的,三個月後才逐漸恢復正常。

    他問幻化人這究竟是怎麼回事情,幻化人說:“我只是與大王的精神出去遊歷了一番而已,形體又何嘗需要移動呢?而且您在天上見到的宮殿,與大王的宮殿有什麼不同呢?您在天上游玩的花園,與大王的花園有多少區別呢?大王只是習慣了熟悉的環境,對於在瞬時發生的鉅變感到驚懼、惶恐是再正常的。面對翻天覆地般的鉅變,在極短的時間裡當然不可能完全適應。”穆王聽後疑竇頓消、心情十分高興。

    從此以後周穆王不再過問國事,也不與大臣嬪妃相親近,而是逍遙灑脫地四處遊玩。他徵用天下最好的八匹駿馬來駕車,右邊的服馬叫驊騮,左邊的服馬叫綠耳,右邊的駿馬叫赤驥,左邊的驂馬叫白犧。穆王的馬車由造父駕馭,泰丙為副駕。隨從的馬車,右邊的服馬叫渠黃,左邊的服馬叫踰輪,左邊的驂馬叫盜驪,右邊的駿馬叫山子,由柏夭主車,參百駕馭,奔戎為副駕。馳驅了一千里,到了巨蒐氏的國家。巨蒐氏獻上白鵠的血液供穆王飲用,準備牛馬的乳汁給穆王洗腳,並供給所有隨行人員吃喝。而後穆王一行繼續前進,晚上歇宿在崑崙山腳下的彎曲處,赤水的北面。第二天登上崑崙山之巔,觀覽了黃帝的宮殿……。隨後又到西王母那裡去做客,在瑤池上宴飲。西王母為穆王誦唱歌謠,穆王也跟著節拍與之唱和,歌聲音調都很哀傷悲涼。後來,又一天走了一萬里,只是為了觀賞了太陽入山的情景。

    穆王於是嘆道:“嗚呼!我不修養道德只知道享樂,後世之人恐怕是要非議我的吧!”穆王就像神人一樣灑脫恣意、逍遙隨性,享盡了人生的歡愉快樂。即使是在他壽終正寢百年之後,人們都還覺得他並沒有死,而是認為他已經昇天成仙、得到了永生。——大概就是“永遠活在人們的心中”的意思吧。

    周穆王被“化人”所化,雖然達不到西方“化人”的境界,但也是有所變化的——也該稱之為“化人”、變化之人。

    聖人也能“化”人——故聞伯夷之風者,頑夫廉,懦夫有立志。

    但是,“化人”與聖人似乎並不是一回事。

  • 4 # 感同身受的訴說

    《列子》說御劍飛行;老子沒見過誰能御劍飛行,周邊的人也沒見過,這個狗逼列子在胡說八道!

    一句話:操他娘,他在放屁!

    這種神棍就要一棍子打死!

  • 5 # 浪花一朵朵傳媒

    《列子》中提及的化人意指掌握道術、幻術(變戲法)的方術之人或修為極高的人,已入化境之人。另有清朝傳奇作者丁耀亢所作的《化人遊》。

  • 6 # 音影映像

    《列子》中提到的化人,幻人,真人,至人是萬物一齊而達於自然後的體道得道者。是修為極高,擁有神通的人,而聖人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是指知行合一,德行完備至善之人,要品德高尚,智慧超群,並對人作出突出貢獻。所以說化人不定就是聖人,而聖人也不一定就是化人。

  • 7 # 學虎記錄生活

    無知小人醜惡

    《列子》說御劍飛行;老子沒見過誰能御劍飛行,周邊的人也沒見過,這個狗逼列子在胡說八道!

    一句話:操他娘,他在放屁!

    這種神棍就要一棍子打死!

  • 8 # 圍爐說野話

    聖人不過是個稱呼,不是什麼品級,更不是什麼既定概念。人人都可以是聖人,因為聖人的對立面,是凡人。從語意上來說,只要是在某方面超凡脫俗的人(可以包括任何行業。),都可以是聖人。只不過大家都太執著於文字上的定義,才會覺得聖人高高在上,高不可攀。

    再來說化人,所謂化者,變化也。人們對於能夠興雲佈雨,移山倒海的身具神通之人(若是魯班可以稱為木聖,那麼那些精通法術的頂尖人物,是不是能稱為“化聖”?),這樣的人,顯然在道德方面有著極高的修為。(道與德是相輔相成的,沒有任何解釋,不明白的權當隨口一說。)

    如果在正常人的標準內,聖人一定要有超凡的技術,那麼此人顯然是有的;如果有人認為能稱之為“聖”的人,一定要在道德上不能有所缺失,那麼此人顯然也是可入所謂的聖人之列的。

    結論:根據以上所述,化人既不能稱為聖人,又可以是十足的聖人。兩者的區別在於老子的一句話——名可名,非常名。(只不過是個稱呼而已,不是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曾叫板DNF的網遊,如今發簡訊求玩家迴歸,多數玩家都只回一個字,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