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吾趣歷史

    因為魏忠賢知道自己權力再大也終究是明熹宗的奴才,自己所擁有的一切都是皇上給他的,如果皇上死了,他的氣數也就盡了。魏忠賢這一想法和和珅對乾隆是一模一樣的。果不其然,當明思宗朱由檢即位後第一件事情就是打擊閹黨,處死魏忠賢。

    俗話說,一朝天子一朝臣。魏忠賢不盡力救治明熹宗,一旦改朝換代,誰還會用前朝皇上重用的人?當然是會提拔自己的勢力,這樣的人自己用著放心,他們也會竭盡忠心。魏忠賢能從一個小太監爬到“九千歲”說明他是很聰明的,他當然明白其中的厲害關係。對於繼任的朱由檢來說,魏忠賢作惡多端,朝廷中很多大臣對他不滿,這正好是自己樹立威信,籠絡人心的大好機會。所以魏忠賢的下場不難想象。

    魏忠賢人稱“九千歲九百歲”,但就差那一百歲,他始終成不了萬歲。他既是在就明熹宗的命,也是在救自己的命,這樣就不難理解他的所做所為了。

  • 2 # 歷史訪談

    從古至今,亂臣賊子,奸佞小人,弄臣寵妾,他們為什麼能夠為非作歹,擾亂朝政,甚至導致國家滅亡,主要原因就在於他們有一個信任他們的後臺,皇帝。

    魏忠賢少時家境貧窮,混跡於街頭,一心想飛黃騰達,所以就自宮然後混入宮中。魏忠賢雖目不識丁,但是為人卻善於諂媚。

    在明熹宗朱由校繼位初期,就封乳母客氏為奉聖夫人,而此時魏忠賢透過諂媚巴結攀附上宦官魏朝,還透過魏朝,拜入大太監王安的門下。王安因為擁立明熹宗有功,一時間在宮中權柄極大。同時,魏忠賢結交客氏,二人對食。客氏喜愛魏忠賢,於是厭倦舊相好魏朝。魏忠賢趁機打敗魏朝,進而陰謀害死王安,成為宮中權力最大的太監。

    朱由校喜歡自己做木工,對朝政比較厭倦,然後魏忠賢每次都在明熹宗幹木匠活的時候去奏事,朱由校犯不可耐,就讓魏忠賢以後的事情自己看著辦,從此魏忠賢與客氏開始專權。

    魏忠賢為貴為“九千九百歲”,但是他深知自己的權利來源於皇帝的信任,如果朱由校駕崩,那麼自己的權利將也隨之消失了,新皇帝即位後必然會對自己的所作所為進行清算,為了自己能夠活下去,魏忠賢無論如何都需要全力挽救皇帝性命。但是這所有的一切最終都化為了虛無,天啟七年八月,明熹宗朱由校駕崩,信王朱由檢繼位,即崇禎。朱由檢素來熟知魏忠賢的罪惡,繼位之後,便開始著手清算魏忠賢,最後魏忠賢上吊自殺,並被肢解,懸頭於河間府。客氏在浣衣局被活活鞭打而死。

  • 3 # 徐夫計

    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皇上就是他頭上的天,也是眾多政客的目標物件,想想皇帝不在了,他下場如何?

    不說別人,乾隆死了,和珅第一個被抄家。

  • 4 # 不是一隻好鳥

    魏忠賢明朝有名的宦官,掌權時權勢滔天排除異己專斷國政。

    宦官最早的記載出現於周朝,自此以後就伴隨著整個家天下,直到清朝的滅亡而消失。宦官專權時期比較有名東漢期,唐朝的中後期和明朝的中後期。

    東漢時有些皇帝繼位時年幼,權利由太后和外戚把持,皇帝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漸生出不滿之心,身邊沒有可用之人只能用宦官。外戚掌權時往往掌握軍政最高權利,外戚被打倒之後皇帝往往沒有可以信用的人,所以軍政大權直接過渡到宦官手裡。此時宦官專權依靠的是皇權和中央的權利。

    唐朝中後期,宦官逐漸取得以至於後來宦官坐到了宰相,最後更是掌握了軍權,皇帝的生死廢立都掌握在宦官的手裡,直接把皇帝是做自己手裡的傀儡。主要是唐朝後期藩鎮割據,地方視中央如無物。只要掌握了中央權利不去幹預地方的事物,地方上一般也不會管皇帝的生死廢立。

    明朝時期設有二十四衙門,是宦官伺候皇帝及皇帝家族的官方機構。明朝取消了宰相,最後朝堂上的權利匯聚到了內閣這個有實無名的機構裡,但是內閣只有票擬的權利,最後還得送到皇帝面前批紅(後來太監直接替皇帝批紅)。這中間就得用到太監,不的不與宦官合作。可以說到明朝中後期,宦官只要在眾宦官中做到頭領就已經取得了最大的權利。但是這方面始終有一個缺點,就是宦官的官位始終處於內廷,並不能堂而皇之的出現在朝堂上(即便是能夠呼風喚雨,也是透過黨羽依附其的文官來實現。)掌握的東西廠和錦衣衛是特務機構。

    二十四衙門,其中權利最重的就是司禮監,魏忠賢雖然做到來司禮監秉筆太監,但司禮監還有提督太監,掌印太監(位於秉筆太監)和隨堂太監,除了司禮監之外還有十一監四司八局的太監。這些人裡面都是他的有力挑戰者(魏忠賢就是由惜薪司直接升任司禮監秉筆太監的)。即便這些人為於魏忠賢權勢俯首貼耳,但是皇帝下一道旨意,這些人必將群起而攻。從這裡可以看出,明朝宦官的權利比較分散,沒法像東漢唐朝時一個或數個太監掌握全部的權利,而且太監的升遷控制在二十四衙門內部。

    換個皇帝對於東漢宦官來說,他們的權利是從外戚那裡搶來的。唐朝後期換皇帝首先的讓宦官滿意。中國有句俗語一朝天子一朝臣,這句話用在明朝的宦官身上最合適。明朝的藩王接觸不到朝臣,想換掉也得用一段時間找到熟悉的再換掉。但是身邊用於伺候的都是宦官,身邊肯定有熟悉和信任的太監。明朝新皇帝不管是想掌權也好,還是為了自身安全也好,最好的辦法就是掌握以司禮監為主的二十四衙門。魏忠賢明白他就是最顯眼的那個山頭,不拿掉他新皇帝怎麼放心。

  • 5 # 南朝居士

    有個很有名的官場小說,大冶人黃曉陽寫的,唐小舟為什麼是僅次於趙德良的人物,要知道,他只是副 處 級,

    顯然,不是他的權力大,而是老闆的權利大,他的權力是老闆權力的延伸,老闆的代言人,他釋出命令,別人不知道是誰說的。

    這部小說可以看出,秘書的權力來自於老闆,而不是他本人,老闆信任他,他就有權力,老闆不信任他了,他就沒權力了。

    所以,唐小舟為了自己的權力,就必須維護老闆的權力,也必須維護好跟老闆關係。

    太監,就是皇帝的秘書,只是有的皇帝喜歡用太監,有的不喜歡,

    這也是為什麼皇帝喜歡用太監的原因,因為這些人沒有權力基礎,給了他們權力,不會反噬,別看他們權利大,皇帝想除掉他,就如拔根毛一樣簡單。

    而如果給其他人權力,其他人都有反噬的可能,太監是最安全的

  • 6 # 夏慈史

    哈嘍~喜歡讀歷史的各位小寶兒看過來!我是喜歡寫歷史故事說廢話的老龍!

    我們老祖宗有句古話: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在封建集權制度下,大臣是依附於皇帝存在的,尤其是明朝的制度皇權的地位是絕對的,他們的皇帝可以幾十年不上朝,新君繼位就敢直接拿朝中重臣開刀,魏忠賢太監出身而已,更是離不開皇帝的庇護。《一》:新君繼位,太監翻身

    1:明熹宗在即位前,可以說是過的十分悽慘。父親朱常洛身為太子,都不得皇祖父萬曆皇帝喜歡,自己這皇孫更是過的不用說了。當父親朱常好不容易登基,結果沉湎酒色,縱慾淫樂,僅僅當了一個月天子就駕崩了後,他在東林黨人極力支援下,最終被推上了皇位。

    朱由校:可謂是在眾多勢力博弈的夾縫中艱難上位的,穿上龍袍的前一刻,其養母還命妃子傳令朱由校不得繼位!

    2:皇位當上沒實權,只有依靠太監。雖然朱由校成為了皇上,但東林黨人覺得首功是他們的,對明熹宗過多的要求,少了很多尊重,讓朱由校感覺不到皇帝權力存在感。此時的太監魏忠賢,作為朱由校乳母的客食出現了,面對魏忠賢所謂忠貞,朱由校終於找到擺脫東林黨轄制機會,培養魏忠賢掌握東廠,藉助閹黨的勢力,徹底制衡了風頭正盛的東林黨。

    老龍:太監勢大其實也是被東林黨爭逼出來的!

    體會到沒人管束的明熹宗,可以開心做自己的事情了,正如民間流傳的他喜歡做木匠一樣,在這一過程中,他已脫離朝堂。各種軍機大事都有魏忠賢來處理了,面對手中掌握的權利,魏忠賢也成為了真正的九千歲。

    《二》:一朝天子一朝臣

    1:在封建皇權制度的政治局勢下,魏忠賢自然知道,他的權力來自當今的皇上明熹宗,沒有他,就沒有自己的今天。而明熹宗16歲即位,自己的孩子出生不久好後都夭折了,可以算得上奇事一件了。魏忠賢也是看在眼裡,盡在心裡,但是也沒有辦法。

    2:隨著明熹宗身體越來越不好,他想把皇位傳給五弟朱由檢,魏忠賢深知外來的和尚會念經。自然不遺餘力的,想方設法救助明熹宗,其中最終目的是為了保住自己身家性命。

    結語:成也明熹宗,敗也明熹宗。魏忠賢藉助輔佐明熹宗,登上大明王朝的權力巔峰,迫害東林黨,貪汙腐敗,但一朝天子一朝臣的規律,終究讓他嚐到苦果,挽救不回來明熹宗,那就只有把自己的命賠進去。

  • 7 # 書史煙雲

    魏忠賢是明熹宗朱由校制衡東林黨的重要法寶,而朱由校也是魏忠賢的最大靠山,兩者是互相依存的關係。

    朱由校這個人怎麼說呢?我認為朱由校固然對木匠活情有獨忠,但他何嘗不是在借這種方式來逃避明朝已經千瘡百孔的局面,他只有依靠魏忠賢來維持明朝的統治,至少魏忠賢還有一定的理政能力,更重要的是魏忠賢等一幫太監對皇帝忠心耿耿,不像東林黨,大多數只顧自己的利益,表面上對朱由校忠誠,暗地裡結黨營私,抱團取暖。

    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假如朱由校駕崩,魏忠賢的命運就堪憂了,因為其弟朱由檢和魏忠賢並無多少交情,而且新皇帝即位,必然會把權力牢牢抓在自己手裡,但偏偏魏忠賢藉著明熹宗在世時的重用,掌握了非常大的權勢,魏忠賢自然清楚這一點,所以他才會不遺餘力的挽救朱由校,宛如一個垂死掙扎的人。

  • 8 # 談古論金

    其實不得不承認,魏忠賢對明熹宗(天啟帝)的感情是比較真摯的。

    在天啟帝病重彌留之際,魏忠賢盡顯老僕本色,年屆花甲的他住進離天啟帝寢宮很近的懋勤殿,日夜侍候朱由校的起居與病體,他病急亂投醫,請來巫師為皇帝驅邪,在後宮中發放金壽字大紅貼裹沖喜,面對天啟帝的沉沉病勢,魏忠賢經常暗中流淚。

    回想當初,天啟五年(1625),20歲的皇帝在西苑盪舟取樂,不小心翻船落水,魏忠賢不顧一切地跳進水裡救天啟帝,差點的搭上了自己的性命——他忘了自己不—會—遊—泳—,危急時刻的第一反應,說明魏忠賢的忠誠與感情並沒有夾雜許多別的東西。

    (真實的魏忠賢,並沒有影視作品中那樣的城府與老奸巨猾)

    一朝天子一朝臣的擔憂不能說沒有,但是從崇禎帝順利繼位以及繼位後魏忠賢的表現,他真的可能沒想這麼多,朱由檢擔心的下毒、刺殺,什麼都沒有發生。

    魏忠賢甚至覺得即使放棄權力安全落地是沒有問題的,不然不會在被貶謫鳳陽的時候還整理出四十大車財物隨行。

    因為魏忠賢看錯了崇禎帝,所以在天啟帝彌留之際他的全力挽救更多的是出於相對樸素的感情,而並不是對於自己即將失去權力乃至性命的擔憂。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知道汽車在上高速的路口時開那邊的轉向燈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