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男生滿滿
-
2 # Bingoooo
先說亮點。
1、劇情真實,節奏快。
長安出現恐怖分子,各個部門的反應也是相當的迅速,部門響應了,但還缺人手啊。這裡就啟用了囚犯張小敬。這一點就符合現實。而且唐朝初期,邊防地區人手不夠都是僱傭一些囚犯。類似僱傭軍一個意思。正部劇情是說的長安反恐12小時。劇情上面也是相當的緊湊,沒有拖泥帶水,故意託時間。直接開片就是擺上好幾條線索,代入感很強,牽著觀眾的思緒。能夠緊抓觀眾的內心。
2、硬體製作到位,細膩
劇中的場景製作很宏大,開片就給人一個大唐盛世的感覺。夢迴唐朝。場景的選取和製作,無不應承劇情。角色的穿著打扮也是很用心,武士有武士的打扮,裝束。謀士有謀士的裝備。拂塵,臉上的刀疤,這些都是對角色的細緻刻畫。劇中也是用足了心思。
3、演員選的好
週一圍,雷佳音,易烊千璽等,演員的演技線上。週一圍,雷佳音這樣的老戲骨,不用多說。兩個字“專業”。易烊千璽也是自我突破,可圈可點。
最後再來猜想一下幕後黑手。
我認為最大的可能是賀知章,結合劇情,計劃這麼周密,找了這麼多殺手,帶進來這麼多武器,這個幕後黑手一定不是一般職位的人。為了送太子上皇位,不惜一切代價。小說中寫了徐賓在牆上留下線索“兩日”,而賀知章別名四明狂客。我覺得導演可能會在這裡下功夫。
當然如果劇情反轉,也是相當有意思,劇本的高明就要高明在大家意想不到。大家都可以猜到,哪也就沒多大意思了。
您說呢?
-
3 # 大菠蘿談電影
《長安十二時辰》
一個講大唐的故事,劇情隨便提到的一個小角色,都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大唐,是真的了不起。書裡很多詞,都能觸動你,比如玄宗,太真,李泌,王忠嗣,岑參,賀知章……比如朱雀大街,曲江池,樂遊原……馬伯庸腦洞真的很大,他不寫歷史,寫故事。但每一個可考的點,在書中都符合記載,但每一個可以發揮的空隙,都被他重新編排,宏大連貫且合理。一個寫著傳奇故事的人,卻願意好好查資料,細節處時時考證,翻遍志記文談。
開始以為這是遊俠記,後來以為這是刺客傳,再後來才覺得可能是權謀篇,最後才知道是人性問。
這是英雄傳奇,但是書裡的人物都很鮮活,沒有人是絕對儒家意義上的好人,拯救長安的人,也會面對殺一人救百人的選擇時,露出兇光,會有對馬基雅維利主義的討論,會有對忠君忠國的反思,也有對唐當局政治的拷問。作者很厲害,那些赫赫有名的人,那些在歷史上已被定論的人,作者撥動筆尖,就都改換了模樣。不論這些,書裡有幾個點,很觸動我。
第一,換做是我,這樣的情況,這樣的絕境,這樣的步步死地,我,是不是一次次的已經放棄?但書裡孤注一擲的這幾個人,只有“不退”兩個字,這是望樓發出的暗語,也是心志。
第二,我到底應該怎麼看一個人?書裡姚汝能問過,檀琪問過,比如對張小敬我該怎麼看,張閻羅手段狠絕,十年西域兵,九年長安帥可不是白當的,但骨子裡卻是無盡的慈悲和良善。對蕭規我該怎麼看?用一城人的命只為換至尊帝王看一看御下百姓的真實生活,九年籌謀忍辱,用盡智謀心思卻只是為了殺人,為私仇為公義,兇狠多疑但對戰友深信不疑。我不知道該怎麼看待書裡這些很接近真實的人物,畢竟每個人都是矛盾多面的,我開始也漸漸明白很多東西從來都不是非黑即白。
第三,構陷,冤枉,背叛,人之所極惡,短短一天,書裡的人都經歷了,很多時候你最厭惡的,不過是因為那是你最沒有把握處理的。而書裡這幾個人,心志堅定,知道自己為誰而戰,也知道自己想怎麼走,所以他們不懼。擺脫他人的期待和目光,找到真正的自己,何其難得。
第四,蚍蜉可以撼樹。
第五,書中一段原文。“‘我在中原流亡那麼久,又在守捉城混了許多年,終於發現,咱們第八團誓言守護的那個大唐,已經病了。守捉城裡住的都是什麼人?被敲詐破落的商戶、被凌虐逃亡的奴婢、被租庸壓彎了脊樑的農夫、被上峰欺辱的小吏,還有沒錢返回家鄉的胡人……你可知道為何有那麼多人跟隨著我?他們都是精銳老兵,有的來自折衝府,有的是來自都護府,有的甚至還是武舉出身。他們幾乎都有和我同樣的故事,為朝廷付出一切之後,到頭來發現被自己守護的人從後頭捅了一刀。’蕭規的眼神在黑暗中變得灼灼有神,‘一個人有這樣的遭遇,也許是時運不濟;五個人有這樣的遭遇,可以說只是奸人作祟;但一百個、五百個人都有類似的遭遇,這說明這個朝廷已經病了!病入膏肓!放眼望去,一片盛世景象,歌舞昇平,其實它的根子已經爛了。需要用火和血來洗刷,讓所有人警醒。’”寫這段話,馬伯庸很可以。
看完後很長一段時間,我都覺得結局是“小題大作”了,何苦百般籌謀只為高位者垂青眼望蒼生。後來我才知道這樣的目的,才是真的不易。
-
4 # 亦喜亦悲
《長安十二時辰》的亮點有很多,比如服裝道具的用心,人物角色刻畫細膩,案情環環相扣,節奏張弛有度等,對於幕後兇手,編劇對原著的改動是比較大的。
我們已經知道,這場陰謀的最大獲益者就是太子,是誰一手策劃了這場陰謀?到底有沒有最後的大BOSS?
可能並不像我們看到的那樣。何孚可能只是其中的一枚棋子而已。為什麼這樣說呢?
何孚留下了一副燈謎。遙見雙人影,知餘在身邊。——也就是徐賓。
太子不會親自布控這場陰謀,應該有個主要的負責人,這個人就是徐賓,他掌握著靖安司的資料庫,知曉天下事,也可能就是太子提到的那個新賦稅制度的設計人。
徐賓在計劃行動之前,製作了自己死亡的假象,實際那把火就是他放的,擾得李必無法辦案,他們好辦事。而他開始推薦張小敬,也可能是想讓第八團的兄弟們匯合,保證這場恐怖襲擊正常進行。
這是第一種猜測。
第二種,可能有點大膽,就是聖人。
右相出事,太子洗脫不了嫌疑,當時的唐明皇李隆基想實行“君主立憲制”,這個林九郎曾經解釋過,但顯然太子是非常不樂意的,怎樣讓太子閉嘴呢,就是給他製造過錯,找一個合適的人,將計劃跟太子商量,讓他們去害右相,待事情敗露,就揭穿太子,成功實行自己的想法。
這樣的猜測是因為,劇中的聖人並不是老糊塗,他很機警,如果他想做這件事,也不是沒有可能性。但這樣的陰謀論究竟能不能成立呢?還是要看後面的劇情了。
大家覺得呢?
-
5 # 修羅阿毓
《長安十二時辰》有那些亮點!
1製作精良,畫面質感好,看電視劇做了這麼精緻的畫質,看每一副畫面都像是在看電影。《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軍師聯盟之虎嘯龍吟》《長安十二時辰》這幾部中國產古裝電視劇,畫質都是一流的水準。長安中的著裝很合唐風,復原的盔甲的符合歷史,又現大唐雄風,女子妝容也是端莊可人!取景恢弘大氣頗有盛唐風氣!
2演員演技,雷佳音演的五尊閻羅張小敬,被他演活!外柔內剛的性恪,心如細發的推理,殺一人,而救一船人的狠辣果斷,不愚忠,識大義,的形象演繹的淋漓盡致。還有其他角色的演員,如崔器,檀琪,何孚,龍波,魚腸等的演員的表現也很到位!
3跌宕起伏的劇情,本以為就是狼衛禍亂長安,沒想到狼衛只是一個引開別人注意的誘餌,後來“真正的”幕後黑手浮出水面,以為就是何孚,指使龍波的人,刺殺右相林九郎,結果何孚只是被仇恨矇蔽,提供金錢的僱主,龍波根本不受他控制!何孚反而成了龍波的棋子!(何孚最初出現只是一個傻仔,最不可能的人,成為了幕後推手)劇情如何還得往下看!真夠跌宕起伏的!
背後的黑手,會不會是何監?這此機會,殺死朝堂政敵,為太子鋪路,何孚賣產業,何監應該是知情的,大概是想著一石二鳥,一來可以為靖安司邀功工清剿狼衛後,用靖安司大印上報聖人結案,讓事態繼續發展,刺殺林九郎,讓何孚成為棄子,背上責任,何孚賣的是何監的產業,何監會不知道?再者沒有何監的財力,如何能夠策劃如此大的計劃!(郭力仕說他認識何監幾十年都看不透何監,何監為什麼在懷遠坊的人面前說,他想烤一下自己的靈魂,是善是惡,他自己也想知道!他心裡應該有事隱瞞!)
目前最大的黑手是何孚,反轉應該會是龍波,可是何監也有疑點,正所謂上兵伐謀,真正目的是一石二鳥之計!助太子,除政敵。
回覆列表
24 25集,劇情跟原著開始脫軌,改動之大,加了一個新人物,把守捉郎火師改成了第八團倖存者老三。26集,劇情開始“失控”。
各方勢力大亂鬥,情節走向漸成迷。
各方人物的表現和命運,以及中間穿插著一些事件點的回憶片段和夢境,甚至令人有些,一言難盡。
這三集中幾個人物:
姚汝能,在目睹崔器勇殉長安的壯烈後,竟然還能冷靜“聽命”一個官階低於自己、嘴臉可憎的吉副端,即便廣大幸存的靖安司官吏們都振臂高呼要他帶頭彈劾吉溫了,他也“算了”。吉溫對姚說,你攔不住我,是因為你不想攔住我。才多大一會兒啊,崔旅帥獻身的教育意義就沒了?觀眾很難看不出來這是導演和編劇們在為姚日後的爆發做鋪墊呢,到底要把這個角色帶去何處呢,可千萬別再是捨身成仁那種了。
徐賓
那具燒得面目盡毀的屍體,掛著徐賓的鏈子,大機率不是他,我覺得他沒死
元載
難以想象這樣一個顯形小人,日後會成為大唐宰相。吉溫都比他看著順眼。
何孚
這三集裡對何孚的刻畫,是不是有點太慘了點兒。。至此,大BOSS已經不是原著裡寫的了。很多人認為原著是為了迴避真實歷史人物,才把大BOSS的身份,安排在一個虛構人物身上,令到結尾有些勉強,那電視劇會如何安排呢?看看前幾集裡右相提到的宏願,這三集裡又提到太子瞞著聖人在某地秘密試行減稅改革。看來,導演的野心很大。
龍波
毫無誠信。蘇記車行一干人等,辛辛苦苦把貨送到,結果被殺個精光。在靖安司,李必站出來後,龍波依然下令對手無寸鐵的官吏們大肆屠殺,還來一句“我反悔了”。
伊斯
剛出場還以為是個醬油角色,現在看還是有點功能的,起碼會跑窟。他在張小敬檀琪中間插花,也挺有趣的,這條線就不會一直緊繃的感覺了。
檀琪
劇中她跑去武侯鋪找人幫張小敬,這個地方不如原著好。
李必
這三集,一個落魄的大唐迷失少年,他失去了方向,失去了身邊的同僚、奴婢、護衛,失去了對局面的控制權,千頭萬緒,他在尋找真相。儘管這個真相連觀眾都已經看出來了,就那回事兒,反正到最後總有個人會當皇帝。找到伏火雷就好了呀,長安就安全了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