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孔子不僅懷疑鬼神,而且避免談論鬼神,儘可能地遠離鬼神,因此,“子不語怪、力、亂、神”,(《述而》)“敬鬼神而遠之”。(《雍也》)
9
回覆列表
  • 1 # 冰雪將釋

    敬鬼神而遠之。

    非其鬼神而祭之,諂也。

    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與祭,如不祭.

    我看你是沒明白這些句話什麼意思。

    鬼神,我們一定要敬重,因為不敬重鬼神就一定會缺乏敬畏之心,但我們平時生活只能靠自己。

    孔子提倡祭祀鬼神,但反對迷信鬼神;這就是孔子的鬼神觀。

  • 2 # 鴻鵠九德1

    敬鬼神而遠之,首先他承認有鬼神,只是不在一個道上,只要做到敬畏鬼神就可以了,不必花精力的去研究接近,我們主要做好人道就好,未能事人,焉能事鬼?人都做不好,還想著鬼神如何,豈不是本末倒置?

  • 3 # 我比懂王懂

    孔子是無神論者,呵呵。很少提鬼神,鬼神都是人變得。敬鬼神而遠之,孔子不相信鬼神,但是又不明說,朝聞道,夕可死矣!孔子對道還是很執著。孔子並沒有悟道,老子悟道了。

  • 4 # 白sir讀書

    孔子是中國古代的大教育家和大思想家,孔子的鬼神觀對後世有一定影響,他關於鬼神的主要言論,語出《論語》。

    我們從中小學起,就沒少背誦過《論語》,《論語》是孔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關於孔子言行的記錄,是孔子思想和智慧的體現,這其中就有一些關於鬼神的言論。

    如《論語·述而》中就有“子不語怪力亂神”。

    這句話裡的“怪、力、亂、神”要分開解讀,意思是說,孔子不談論與怪異、武力、悖亂以及鬼神有關的事情。

    後人謝氏曾解讀這句話,是這樣解釋的,“聖人語常而不語怪,語德而不語力,語治而不語亂,語人而不語神”,意思是,孔子強調的是一般規律而不談論怪異的事情,強調德行而不鼓勵用武,強調安定而否定混亂,重視人的力量而不談論鬼神。

    由此可見,孔子這句話裡,飽含著樸素的人本主義思想,就是要重視人的實踐能力而不談論鬼神,這種思想意識在那個崇拜鬼神力量的時代,是特別難得的。

    《論語》裡還有一篇關於鬼神的言論,是關於中國農曆除夕時祭灶活動的,《論語》是這樣表述的——

    “王孫賈問曰:‘與其媚於奧,寧媚於灶,何謂也?’子曰:‘不然,獲罪於天,無所禱也。’”

    這句話的意思是,王孫賈問孔子:“與其向比較尊貴的祭祀場所‘奧’祈禱保佑,不如向並不尊貴但是五祀之一的‘灶神’祈禱保佑,這是什麼意思?”孔子答:“如果違背仁道良知,向‘奧’或‘灶’祈禱都沒有用。”

    這裡的“奧”,是指房子西南角,是房子中最尊貴的地方,多用於祭祀。而“灶”是五種經常性的祭祀物件之一。

    孔子強調的是人要盡仁道良知,不能背天逆理,因為重視仁道要勝過禮數周到。倘若不盡仁道,就會“獲罪於天”,再去禱告也是“臨時抱佛腳”,不管用的!

    孔子也在警示後人,不盡仁道或是犯罪之前,要再三思量,一旦做了違背良知的事,你去“媚奧”或“媚灶”都沒用。

    孔子就是如此直截了當,他把敬天理、重良知放在首位,與之相比,鬼神不算什麼。古代的人們在與自然鬥爭的過程中,對鬼神一般都是特別崇拜的姿態,孔子如此清醒而又敢言,實在是高貴的人本主義和現實主義的真實寫照。

  • 5 # 民間秘籍珍藏選錄

    可知何意?此乃陽間,不作陰語。

    我不知道孔子是否真的明白有鬼神存在?也不知道起說敬而遠之的心意何在?我不會去搬孔子的話去了解他的心意,我說的話是我對天地的理解,只是和他話中一面暗合。至於他說什麼,對我不重要,他見識的我可能未見識到,我見識到的他未必很知曉。總之這天地是否有鬼神,當以一顆敬心,不可言語冒犯。須知心中敬則神靈,言及即是冒犯。自古貴者皆稀少,人言豈可輕言耳。

    我說這世間是陽間,陽間所追尋的所在,光明正大,光天化日,明顯,直白,陽剛,正氣,可見……等等。古人豪爽的心性正合此般,而後有“明人不說暗話”“開啟天窗說亮話”皆是對陰暗負面的排斥,表示對陽間的追向。

    當然陰陽本是平和,站在無是道可解,站在一源可解,陰之道既存在,自有它的意義。古代中醫發展中有一脈為養陰派,陰者長壽,生機,無形,暗化之所在,為不明顯。明顯的於明顯化,不明顯的不作明顯,這是道之安在。

    古有陰陽和合之道,智勇者當學太極。足智多謀,智勇雙全,方為君子!

  • 6 # 子君to君子

    孔子是有神論者,孔子信天命畏天命,孔子所謂的天命即老天的命令,也就是至高無上的造物主之旨意,這在《論語》及《四書》《五經》中均有多處體現。

  • 7 # 一往文學

    很多人都聽說過《論語·述而》中有句話叫:"子不語怪力亂神"。也就是說,孔子不談論與鬼怪、勇力、悖亂以及神靈有關的事情。那麼這是不是代表孔子就不相信鬼神呢?這是一個值得深究和探討的問題。

    一、敬鬼神,信天命

    我們可以先來看看其他在典籍中孔子關於鬼神的言論,從中推及孔子對待鬼神的態度。《論語·雍也》:樊遲問知,子曰:"務民之義,敬鬼神而遠之,可謂知矣。"意思是樊遲問孔子怎樣才算是智,孔子答:"專注於老百姓應該符合的道義,尊重鬼神但要遠離它,就可以說是智了。"由此證明孔子並不是不信鬼神或者無信仰,反而我們可以從中得知孔子對鬼神是相當尊敬的,強調對鬼神要有敬畏,在《論語·八佾》中孔子也體現了同樣的態度,子曰:"吾不與祭,如不祭"。意思是說,如果我不親自參與祭祀,而找人替代,跟沒有祭祀便沒什麼分別。從這裡更加體現了孔子面對鬼神的虔誠。《中庸》裡有記錄,"鬼神之為德,其盛矣乎!視之而弗見,聽之而弗聞,體物而不可遺。"意思是說:鬼神的德行,真是大啊,雖然聽不見看不到,但是總能讓人們感覺到。對於與鬼神相關的天命,孔子也是信奉的,他在《論語》中也說:"五十而知天命",所以實際上孔子是相信鬼神的,不但相信還是以一種真誠乃至崇敬的態度來面對的

    二、遠鬼神,重人事

    但是與此同時,更值得注意的一點是孔子提到的"遠之",所謂"敬而遠之",也就是先尊敬而後要遠離,從而回歸到現實中的人的生活,我們要把重心放在"遠"上面,更看重的是人的實踐能力,這才是智慧之道,這也是我認為孔子最有魅力的一點,他永遠是圍繞"人"這個中心來進行研究的,這種人本思想即便放在現代社會也是非常有價值和意義的,例如季路問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敢問死,曰:未知生,焉知死?" 所以孔子的目光更多的是投在了人間,關注的是現實,認為人最重要的使命首先是盡好"人事"。可能一些人一直對孔子有誤解,認為他彬彬有禮,許多事情不敢為不敢做,而事實上孔子卻是一位一直奔波於道路上的勇士,而且我們一直崇尚孔子為大成至聖先師,卻往往忽略了他身上的人性,這也是他自己非常看重的一點,孔子一路上向各國統治者傳道,有一種視之為己任,為之堅持不懈的拼搏精神,到孔子六十三歲時,曾形容自己:"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當時孔子已帶領弟子周遊列國9個年頭,歷盡艱辛,不僅未得到諸侯的任用,還險些喪命,但孔子並沒有灰心,仍繼續堅持自己的理想,甚至是明知其不可為而為之,即便"聽天命",在這之前還是會先"盡人事",這都更好地詮釋了孔子最本質精神:人文主義。這種學說並不死板,恰恰是很有人情味,比如在《論語·鄉黨篇》中記錄,孔子家馬廄失火,孔子退朝,問"傷人乎?"不問馬。孔子關心的是人而不關心馬,很有人文關懷,所以他才會主張我們首先要關注和重視現實中的人。

    三、原因探析

    當然,這也不是說孔子就只關心現實而不理會鬼神,在前面我們也有提到孔子對於鬼神是崇敬的,這是一個主次問題,也是一個涉及時間的先後順序問題,對於人的關注肯定會觸及到生與死,孔子更看重處理"活人"的現實生活,但是也沒有忽視"死"以及與此有聯絡的鬼神問題,孔子所說的"未知生,焉知死"只是要求我們先搞清楚活人的事情,在盡人的責任和義務之前不應該去談論那些看不見、摸不著的鬼神,而不是去否定鬼神,而且在態度上甚至要求比對待人還要更加虔誠,要求切身真心地去參與祭祀祈福,所以孔子既相信和崇敬鬼神,又主張遠離和不過多探討鬼神,這中間並不是矛盾的

    總而言之,孔子認為對待鬼神需要崇敬但不是崇尚,在尊敬的同時眼光要更多地放在現實的人上面,雖然在唯物主義的當今時代,我們不應該提倡鬼神,但我認為孔子面對"鬼神"的這種"敬而遠之"的態度直至今天還有很大的借鑑意義,面對未知的神秘力量,這樣的態度是沒有錯的,特別是在當時那個普遍崇拜乃至恐懼鬼神的時代,這種樸素的實踐思想無疑是非常難能可貴的,由於後世宋代新儒以及一些對孔學刻意曲解,特別是後來新文化運動的"反傳統,反孔教",我們很容易對孔子乃至其學問產生牴觸,但是其實我還是主張我們從最初的文字出發,真正自己去思考和判斷其中的要義,至於文學和思想本來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在以文為本,以事實為考據的基礎上,對於孔子的鬼神觀,各位也可以表達自己不同的觀點。

  • 8 # 有話少說

    孔子述而不作。孔子的言論都是後人記載的,是真是假,難以確定,因為孔子對鬼神的態度,前後不一致。

    《論語》裡“敬鬼神而遠之”。孔子對鬼神是崇敬的,只不過敬而遠之。

    然而,《中庸》裡孔子論鬼神,卻不是敬而遠之,而是離鬼神很近,就在人的上下與左右。

    子曰:鬼神之為德,其盛矣乎!視之而弗見,聽之而弗聞,體物而不可遺,使天下之人齊明盛服,以承祭祀,洋洋乎其上,如在其左右。

    《易傳》解《周易》八卦,與鬼神的就不存在遠近上下左右,而是合為一體:夫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德,與四時合其序,與日月合其明,與鬼神合其吉凶。

  • 9 # 生命解碼之易學堂

    孔子是僅次於老子的神學家,神學是天人合一的行為準則,是抽象深奧無比的學問,一些愚蠢的文化小人無力理解神學,於是,這些小人將孔子的神學經典進行篡改。如:將"近鬼神而遠之"改為“敬鬼神而遠之",將"神謀鬼謀"改為“人謀鬼謀”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阿根廷球員才華橫溢,為什麼球隊總是取得不了好成績?梅西和C羅到底誰才是大場面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