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漁丈人2
-
2 # 餘徽真因
白居易的《觀刈麥》
田家少閒月,五月人倍忙。 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 婦姑荷簞食,童稚攜壺漿, 相隨餉田去,丁壯在南岡。 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 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 復有貧婦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遺穗,左臂懸敝筐。 聽其相顧言,聞者為悲傷。 家田輸稅盡,拾此充飢腸。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農桑。 吏祿三百石,歲晏有餘糧, 念此私自愧,盡日不能忘。
此詩描寫了麥收時節的農忙景象,對造成人民貧困之源的繁重租稅提出指責,對於詩人自己無功無德又不勞動卻能豐衣足食而深感愧疚,表現了一個有良心的封建官吏的人道主義精神。在寫作手法上,詩人將全景式刻畫與特定人物描寫相結合,夾敘夾議,使全詩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
天淨沙·夏 [元代]白樸 雲收雨過波添, 樓高水冷瓜甜, 綠樹陰垂畫簷。 紗廚藤簟, 玉人羅扇輕縑。
作者選取了一個別致的角度:用寫生手法,勾畫出一幅寧靜的夏日圖。前三句是第一個層次:雲收雨霽,流水波添,雨過天晴,樓也顯得比平時高,水散發著涼爽的氣息,雨後的瓜似乎也顯得比平時甜了,綠樹的樹陰一直垂到畫簷。後兩句是第二層次,畫面上出現了人物:紗帳中的藤席上,一個身著輕絹夏衣,手執羅扇的芳齡女孩,靜靜地消受著宜人的時光。整首小令中沒有人們熟悉的夏天躁熱、喧鬧的特徵,卻描繪了一個靜謐、清爽的情景,使人油然產生神清氣爽的感覺。 這一特殊境界的創造,得力於作者藝術上的功力。它的特徵首先是洗淨鉛華,全用白描,簡潔、清晰得如同線體畫。其次,作者特意選擇雨後的片刻,將夏日躁動的特徵,化為靜態:雲收雨過,綠蔭低垂,就給人一種清爽、恬靜、悠閒的感受。第三,與白樸的《天淨沙·春》一樣,這首小令也可以看作是從樓上女子的角度來描寫的。不過,在《天淨沙·春》中,作者著重突出的是作品中“人物”的視覺和聽覺,而這首曲子突出的是一種情緒體驗,“樓高水冷瓜甜”,正是這一具體情景下的獨特感受。
夏日山中 [唐代]李白 懶搖白羽扇, 裸袒青林中。 脫巾掛石壁, 露頂灑松風。
“夏日”和“山中”是理解這首小的關鍵。因為是夏天,所以有“白羽扇”;因為是山中,所以有扇而懶得搖。 詩僅四句,描寫的場景也不大,但卻真實、貼切地把夏日的山中和山中的夏日展現在了讀者面前。夏日的清風吹來,山中的松葉沙沙作響,詩人解下頭巾,掛在山中的石壁上,多么涼爽宜人。全詩寫出了作者曠達瀟灑,不為禮法所拘的形象,有魏晉風度。
得勝樂·夏 [元代]白樸 酷暑天, 葵榴發, 噴鼻香十里荷花。 蘭舟斜纜垂揚下, 只宜輔枕簟向涼亭披襟散發。
夏夜嘆 [唐代]杜甫 永日不可暮, 炎蒸毒我腸。 安得萬里風, 飄颻吹我裳。 昊天出華月, 茂林延疏光。 仲夏苦夜短, 開軒納微涼。 虛明見纖毫, 羽蟲亦飛揚。 物情無鉅細, 自適固其常。 念彼荷戈士, 窮年守邊疆。 何由一洗濯, 執熱互相望。 竟夕擊刁斗, 喧聲連萬方。 青紫雖被體, 不如早還鄉。 北城悲笳發, 鸛鶴號且翔。 況復煩促倦, 激烈思時康。
夏詞 [明代]智生 炎威天氣日偏長, 汗溼輕羅倚畫窗。 蜂蝶不知春已去, 又銜花瓣到蘭房。
-
3 # 聽風看海讀夕陽
酷夏,我們見面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熱,天太熱了!熱死人了!”
但古代的文青們怎麼形容夏天的呢?
咱們先看南朝的天怎麼個熱法,蕭綱說:三伏天的毒日頭,像六條龍拉著跑,盼望來點風,可是風來了也如同燒開的水。
《苦熱行》 南朝梁·蕭綱
六龍鶩不息,三伏起炎陽。
寢興煩几案,俯仰倦幃床。
滂沱汗似鑠,微靡風如湯。
天氣不會因為朝代的更替而變化,到了唐代,天一樣的熱。杜甫在夏日裡感嘆:太陽把厚厚的土地都曬透了,好長時間都沒有打雷下雨,飛鳥游魚都因乾旱酷熱而死了。
夏日嘆 唐代:杜甫
夏日出東北,陵天經中街。
朱光徹厚地,鬱蒸何由開。
上蒼久無雷,無乃號令乖。
雨降不濡物,良田起黃埃。
飛鳥苦熱死,池魚涸其泥。
酷熱沒有因為一首詩而涼爽下來,夏的白天依舊漫長,心也熱的如同在開水裡煮,杜甫此時盼的只是一陣大風。
夏夜嘆 唐代:杜甫
永日不可暮,炎蒸毒我腸。
安得萬里風,飄颻吹我裳。
王維熱的是在是受不了了,想要去宇宙外涼快涼快……
《苦熱》唐·王維
赤日滿天地,火雲成山嶽。
草木盡焦卷,川澤皆竭涸。
輕紈覺衣重,密樹苦陰薄。
莞簟不可近,再絺綌三濯。
思出宇宙外,曠然在寥廓。
王轂也熱:天像燃燒的火龍,太陽好像在正午一動不動,整個世界都好像在大洪爐裡。
《苦熱行》唐·王轂
祝融南來鞭火龍,火旗焰焰燒天紅。
日輪當午凝不去,萬國如在洪爐中。
陸游的感覺和王轂差不多:天像燃燒的火龍,大汗淋漓的人感覺像坐在蒸籠裡一樣
《苦熱》南宋·陸游
萬瓦鱗鱗若火龍,日車不動汗珠融。
無因羽翮氛埃外,坐覺蒸炊釜甑中。
這樣的天夠熱了吧?戴復古卻說:天地就像一個燃燒的炭火窯,田裡水煮開了,汗如水潑!
《大熱五首》宋·戴復古
天地一大窯,陽炭烹六月.
萬物此陶鎔,人何怨炎熱.
君看百穀秋,亦自暑中結.
田水沸如湯,背汗溼如潑.
農夫方夏耘,安坐吾敢食!
晁補之的熱更甚,屋柱下的石墩都溼透了,蟬熱的撕心裂肺的叫。
《仲夏即事》北宋·晁補之
紅葵有雨長穗,青棗無風壓枝。
溼礎人沾汗際,蒸林蟬烈號時。
梅堯臣說天下萬物一樣熱,乾柴都要起火了,禽獸都想脫了自己的皮毛。
《和蔡仲謀苦熱》宋·梅堯臣
大熱曝萬物,萬物不可逃。
燥者欲出火,液者欲流膏。
飛鳥厭其羽,走獸厭其毛……
鄭剛中說五月就開始又潮又熱,人如放在蒸籠一樣。
《書齋夏日》宋·鄭剛中
五月困暑溼,眾謂如蒸炊……
幽禽蔭嘉木,水鳥時翻飛.
范成大依舊是熱,盼望打雷下雨。
《劇暑》 宋·范成大
赫赫炎官張傘,啾啾赤帝騎龍。
安得雷轟九地,會令雨起千峰。
王令熱的坐立不安,只能幻想哪兒涼快去哪兒待著……
《暑旱苦熱》宋·王令
清風無力屠得熱,落日著翅飛上山。
人固已懼江海竭,天豈不惜河漢幹?
崑崙之高有積雪,蓬萊之遠常遺寒。
不能手提天下往,何忍身去遊其間。
同樣是熱,男人大汗漓淋,女人的汗卻像珍珠一樣滾下來,
菩薩蠻·夏景迴文
宋代: 蘇軾
火雲凝汗揮珠顆。顆珠揮汗凝雲火。瓊暖碧紗輕。輕紗碧暖瓊。
暈腮嫌枕印。印枕嫌腮暈。閒照晚妝殘。殘妝晚照閒。
白天熱,晚上一樣也熱的睡不著覺。
夜熱依然午熱同,開門小立月明中。
竹深樹密蟲鳴處,時有微涼不是風。
柳宗元熱的半夜爬起來,看看驕陽把露水都曬乾了,在樓上依舊是熱汗淋淋,自知不是姑射山上肌膚如冰雪的處子,“心靜也不會自然涼”。
夏夜苦熱登西樓 唐代:柳宗元
苦熱中夜起,登樓獨褰衣。
山澤凝暑氣,星漢湛光輝。
火晶燥露滋,野靜停風威。
探湯汲陰井,煬灶開重扉。
憑闌久彷徨,流汗不可揮。
莫辯亭毒意,仰訴璿與璣。
諒非姑射子,靜勝安能希。
天熱有辦法乘涼嗎?李白裸著身子呆在樹林裡,好像很涼快……
《夏日山中》 唐代:李白
懶搖白羽扇,裸袒青林中。
脫巾掛石壁,露頂灑松風。
現代取涼的方式有很多,我們不用像詩人這樣放浪形骸。
酷夏到處尋涼,但仍有在酷陽下勞作的人們:
《觀刈麥》唐·白居易
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
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
空調房內,珍惜自己所擁有的那些清涼吧!
-
4 # 簡讀拾光機
<夏夜追涼 >
宋代:楊萬里
夜熱依然午熱同,開門小立月明中。
竹深樹密蟲鳴處,時有微涼不是風。
-
5 # 名字叫什麼呢
1、《夏日山中》
唐代:李白
懶搖白羽扇,裸袒青林中。脫巾掛石壁,露頂灑松風。
2、《納涼》
宋代:秦觀
攜扙來追柳外涼,畫橋南畔倚胡床。月明船笛參差起,風定池蓮自在香
3、《夏夜追涼》
宋代:楊萬里
夜熱依然午熱同,開門小立月明中。竹深樹密蟲鳴處,時有微涼不是風。
-
6 # 似朝朝朝
白居易在《觀刈麥》中有一句詩淋漓盡致地描寫了天氣的炎熱。“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
觀刈麥
唐·白居易
田家少閒月,五月人倍忙。
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
婦姑荷簞食,童稚攜壺漿,
相隨餉田去,丁壯在南岡。
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
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
復有貧婦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遺穗,左臂懸敝筐。
聽其相顧言,聞者為悲傷。
家田輸稅盡,拾此充飢腸。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農桑。
吏祿三百石,歲晏有餘糧。
念此私自愧,盡日不能忘。
全詩分四層,第一層四句,交代時間及其環境氣氛。"田家少閒月,五月人倍忙",下文要說的事情就發生"人倍忙"的五月。這兩句總領全篇,而且一開頭就流露出了作者對勞動人民的同情;"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一派豐收景象,大畫面是讓人喜悅的。可是誰又能想到在這豐收景象下農民的悲哀呢?
第二層八句,透過具體的一戶人家來展現這"人倍忙"的收麥情景。婆婆、兒媳婦擔著飯籃子,小孫兒提著水壺,他們是去給地裡幹活兒的男人們送飯的。男人天不亮就下地了;女人起床後先忙家務,而後做飯;小孫子跟著奶奶、媽媽送飯時一齊到地裡。她們是要在飯後和男人們一道幹下去的。你看這一家忙不忙呢?"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這四句正面描寫收麥勞動。他們臉對著大地,背對著藍天,下面如同籠蒸,上面如同火烤,但是他們用盡一切力量揮舞著鐮刀一路向前割去,似乎完全忘記了炎熱,因為這是"虎口奪糧",時間必須抓緊呀!捨不得浪費。天氣如此之熱,白天又如此之長,而人們卻竭力苦幹,就怕浪費一點時間,可見人們對即將到手的麥子的珍惜程度。
笫三層八句,鏡頭轉向一個貧婦人,她被捐稅弄得破了產,現時只能以拾麥穗為生,這是比前述闔家忙於收麥者更低一個層次的人。你看她的形象:左手抱著一個孩子,臂彎裡掛著一個破竹筐,右手在那裡撿人家落下的麥穗。這有多麼累,而收穫又是多麼少啊!但有什麼辦法呢?現在是收麥的時候,還有麥穗可撿,換個別的時候,就只有去沿街乞討了。而她們家在去年、前年,也是有地可種、有麥可收的人家呀,只是後來讓捐稅弄得走投無路,把家產,土地都折變了,至使今天落到了這個地步。第四層六句,寫詩人面對豐收下出現如此悲慘景象的自疚自愧。
回覆列表
每個文字都有自己不同的含義,甚至短短一個字可以表達出數種不同的狀態,就比如說形容炎熱夏天的“暑”,這個字及其精妙,至今找不到更合適的字代替形容極其炎熱的夏天。“暑”字上邊的“日”字代表了日頭,“者”在甲骨文中是什麼意思,就是大家圍坐在煮食的火邊的場景,上面太陽烤著,下面大火燒著,這樣的情況能不熱嗎?用這個字來形容夏天真是再合適不過了。那麼古代詩人是如何描寫酷暑,又是怎麼消暑的呢?且看白居易如何《消暑》“何以消煩暑,端坐一院中。眼前無長物,窗下有清風。散熱有心靜,涼生為室空。此時身自保,難更與人同。”詩仙李白則在《夏日山中》“懶搖白羽扇,裸袒青林中。脫巾掛石壁,露頂灑松風。”楊萬里在《暮熱遊荷花池上》吟唱“細草搖頭忽報儂,披襟攔得一西風。荷花入暮猶愁熱,低面深藏碧傘中。”王維在《竹裡館》抱著心靜自然涼的態度“獨坐幽篁裡,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總之酷暑之下,一個熱字了得,古代詩人們也只能以消暑、避暑的態度獨善其身,猶如江堤在《消暑詩》中所呤“柳枝西出葉向東,此非畫柳實畫風。風來無質堆紙上,巧借柳枝相形容。”杜牧去《長興裡夏日寄南鄰避暑》看到的是“侯家大道傍,蟬噪樹蒼蒼。開鎖洞門遠,捲簾官舍涼。欄圍紅藥盛,架引綠蘿長。永日一欹枕,故山雲水鄉。”好不容易熬到了《晚夏》,徐勉仍沉浸在“夏景厭房櫳,促席玩花叢。荷陰斜合翠,蓮影對分紅。此時避炎熱,清樽獨未空。”的情愫當中,不願醒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