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0
回覆列表
  • 1 # 日常雜史

    中國是世界上較早擁有騎兵的國家之一。中國在春秋時代以前作戰以車戰為主,步兵僅起輔助作用,兵車的數量多少成為軍事實力的象徵,基本沒有騎兵這一兵種。那時的戰爭比的是陣法,比如周滅商的牧野之戰中,雖然商軍十倍於周軍,但商軍中的奴隸們臨陣倒戈導致商軍陣型大亂遂一敗塗地。那時的戰爭沉悶的很,軍隊每行十數步就要停下重新整隊,節奏非常緩慢。到春秋時期步兵開始興起,軍隊成為車步並重,各國的軍隊中有了少量的騎兵,同戰車步兵混編,僅是一種無足輕重的輔助力量。到了戰國時代隨著戰爭規模的擴大,戰術的多樣化及同北邊遊牧民族的戰爭需要,騎兵作為一種獨立的兵種正式登上戰爭舞臺。所以我們的騎兵漫話就從戰國時代說起。

    戰國及秦代的騎兵配有齊全的鞍韉,但是沒有馬鐙這對馬上的格鬥戰十分不利,所以當時的騎兵主要武器為弓箭,作戰以騎射為主,少量的使用青銅劍、戟作戰。(劈砍時劍容易折斷,以戟為主)並且這時已有專用的馬甲出現。(用於保護戰馬的防具)從出土的兵馬俑可以看出當時秦軍已是採用車、步、騎混合編隊,鞍馬俑以持弓為主,戴小帽,穿緊腰窄袖袍,披短甲,足蹬短皮靴,裝束便於騎射。這一時期兵法中也有了對騎兵使用的論述。《孫臏兵法》就曾說“險則多其騎”。不過中國影視作品對於歷史一向是隨意慣了,撇開重大歷史真相的“戲說”演繹不論,但是不管任何歷史時期的騎兵都是千篇一律的馬鞍馬韉馬鐙齊備就足夠讓人笑掉大牙了(有那樣的廢物編劇才有那樣的垃圾劇)。沒有馬鐙的騎兵根本無法控制馬匹做精細的動作,那些手持利劍長矛的騎兵如果真出現在秦末戰場上的話,只能推測他們定是在進行時間旅行了。

    中國歷史進入戰國時代之後,戰爭已經從早年的死板的兵車戰術的正面戰,轉向更為機動靈活的作戰方式。騎兵作為一種獨立的兵種出現了,當時各大國均建立了騎兵部隊,如秦、趙等國均號稱“車千乘,騎萬匹”軍隊作戰由步騎為主漸漸轉變為車騎並重。進行最大變革的首先是趙國。地處北邊的趙國,與樓煩,林胡,匈奴等少數民族為鄰,深受其擾邊之苦,而趙國傳統的車步兵,在與靈活、快捷的胡人騎兵作戰時十分不利。為了改變這一狀況,富國強兵,趙武靈王在國內進行了“胡服騎射”的改革,他宣告“今吾將胡服騎射以教百姓”削減軍中的車兵,增加騎兵;要求改漢族傳統寬袍大袖的衣服為胡人式的緊身服裝,方便於進行騎射。從這裡開始中原各國中騎兵地位逐步提高,成為軍隊的一支主要力量。趙國也因為有了這支強大的騎兵,使之成為戰國後期軍事上能與秦國抗衡的強國。

    戰國時開始大量的使用騎兵作戰。趙國以步騎兵攻林胡,樓煩“略地千里”,李牧用萬餘騎配合步車兵大破匈奴殲敵十餘萬。秦國也以騎兵精良著稱,秦趙長平之戰,秦將白起用五千精騎截斷趙軍,對長平一役全殲趙軍四十餘萬起到了關鍵作用。楚漢戰爭時劉邦也曾為了對抗項羽的騎兵而用秦國降將李必、駱甲為校尉訓練騎兵;韓信在列背水陣破趙之戰中也是用兩千輕騎偷襲敵軍大營,使得戰場情形立即逆轉。

  • 2 # 牧漁子

    題主這裡估計要問的應該是馬鐙,而不是馬鞍。因為真正對騎兵能夠期待馬上作戰產生深遠影響的是馬鐙。

    可以這麼說,在馬鞍誕生之前,沒有騎兵。因為騎著光溜溜的馬背上,即便是想當做代步工具都很難。馬鞍誕生於春秋時代,在它誕生之前,軍隊對馬匹的使用主要是在戰車上。當時說哪個國家是千乘之國,就是說這個國家的戰車很多,軍事力量很強大。但是當馬鞍出現之後,戰車並沒有因此而退出歷史舞臺。當年秦趙長平之戰,秦趙兩國投入到戰場上的騎兵,並不能夠真正的騎在馬背上作戰,僅僅能把馬匹當做獨立的代步工具,實現軍隊快速的移動。戰國時期的騎兵,可以說是一支特種部隊,但這支特種部隊,不過是因為能借助於馬鞍,穩定的坐在馬背上,實現在戰場上快速的轉移,長途奔襲。

    那個時候因為沒有馬蹬,歷史上所出現的騎兵,很難稱得上為真正的騎兵。因為僅僅擁有馬鞍是不足以讓騎兵穩定地坐在馬背上,無法解放雙手,讓騎兵變成了騎在馬背上的步兵,他們可以突然奔襲到敵人的背後,快速到達戰場,但是到了戰場之後,有不得不下馬以步兵的方式去作戰。到了後來南北朝時期,在中國大地上作戰的騎兵,才真正出現了馬鐙。這個才是真正的騎馬作戰的兵種。

    所以說,騎兵到底使用什麼兵器?並不是由馬鞍的作用決定的,馬蹬的出現才是馬上使用長兵器的必要條件。

  • 3 # 關東俠客

    沒有馬鞍子騎馬叫Chαn騎,那是一種非常痛苦的事情,可以腦補一下,如果騎上百里,屁股會磨開花,馬都下不來。從出土的秦始皇兵馬俑實物來看,馬俑身上是有一種皮革或氈子之類的墊子,稱軟鞍,東漢以後才裝備高橋馬鞍。

    古代行軍打打,千里行軍,沒有舒適的橋鞍和馬鐙,士兵必須用兩腿夾住馬肚子行軍。長時間賓士,腿會發木,腳會控腫,一步小心會掉下馬背,須臾間,會被踏成肉泥。所以,騎兵是童子功,需從小生活在馬背上,才能成為一名優秀的騎兵,這是草原民族的優勢。

    古代騎兵打仗以遠端射擊為主,如果雙方進行肉搏戰,士兵以馬朔,戟和長矛為主,漢代還裝備環首刀。兩軍交戰,武器使用有一個技巧,常是以上示下刺擊,最忌會正面硬磕。騎兵作戰有動力加速度,巨大的衝擊力會把兩個兵器交加計程車兵撞飛。環首刀不需要劈砍,只需要馬的衝擊力,便可以把敵方士兵腰斬。漢軍環首刀由百練綱千錘百練製成,質量優量,一名漢軍憑武器優勢可敵五胡。

    東漢時騎兵已有了高橋馬鞍,如果沒有馬鐙,一般計程車兵上馬都不容易,更不要說賓士如飛打仗啦!儘管出土過公元三到四世紀時的馬鐙,在比之前,一定公有馬鐙或類似的裝備出現。

    三國演義中,兩軍陣前兩將單挑,或趙雲在百萬軍中殺個七出七入是有可能的,這一時期,武將的兵器仍然是以矛,塑和戟為主。

    騎兵裝具齊全後,士兵才能發揮強大的戰鬥力,夜叉探海,鐙裡藏身,回馬槍,倒躺鐵鞍橋,諸多騎戰技術。

  • 4 # 上將噯福斯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

    馬鞍和馬鐙是騎兵的兩個寶。有了這兩樣寶貝,騎兵才如虎添翼。能夠在馬上使用各種兵器。

    雖然馬鞍比馬鐙發明的早,但其實它的歷史也很有限。

    我們現在可以明確知道,秦漢時期的馬鞍,都是很簡單軟馬鞍,其實就是固定在馬背上的一個軟墊子。只是稍微增加了騎馬的舒適性,對於操控戰馬,並沒有太大的幫助。由此也可見,馬鞍發明的時間不會太早。可能就是在春秋時期。

    但是,大家千萬不要以為,那時的騎兵因此就不能在馬背上劈砍和廝殺。那也太小看人類的騎術了。

    在人類馴服馬匹以後,絕大多數時間,人類騎的是沒有馬鞍沒有馬鐙的裸馬!

    就是騎在光禿禿的馬背上,縱橫馳騁!他們可以在馬背上做出各種高難度動作,包括射箭、劈砍、刺殺。

    所以說,馬鞍發明之前,對於精於馬術的遊牧武士來說,什麼長兵器,只要喜歡,那是隨便使用。

  • 5 # 薩沙

    錯了,應該是馬鐙。

    馬鞍和馬鐙是不同的。

    馬鞍是利於長距離騎馬的東西,以及馬上射箭更為平穩,但同馬上格鬥沒有什麼關係。

    有了馬鐙以後,人屁股下的馬鞍,兩腳的馬鐙,恰好是穩定的3個點,使得騎馬非常平穩。

    在馬鐙幫助下,騎兵才能雙手脫離韁繩使用長兵器向前水平刺殺。

    在沒有馬鐙的時代,如果雙手脫離韁繩高速騎馬搏鬥,是極為危險的。首先是一個顛簸就可能墜馬,不死也殘廢了。其次是如果刺中敵人,對方的衝擊力也可以讓你墜馬。

    所以,沒有馬鐙時代,也不是說不可以近距離肉搏,但要求騎手具有極高騎術,必須雙腿死死卡住馬身,全身還要有良好的協調性。

    除了馬背上民族的少數精英,其餘人很難辦到。我們發現匈奴人一些墓葬,發現他們的腿骨都有輕微彎曲,就是我們今天說的羅圈腿,這就是從小騎馬的結果。

    而且他們搏鬥的時候,必須居高臨上將武器向下刺,刺中以後武器必須脫手,不然騎士就很危險。

    不用說,這種打法只能騎兵對付步兵,而且每次會失去自己的武器,得不償失。

    在馬鐙發明之前,騎兵基本都是以騎射為主,很少肉搏。

    大家注意五胡亂華發明馬鐙之前,敵人的騎兵都是大兵團,匈奴人動輒就是出兵數萬數十萬。這是因為,當年匈奴騎兵相對漢人還沒有絕對優勢。

    相反,到了馬鐙出現以後,遊牧民族一二萬人就可以在中原橫行了,他們能射箭能肉搏。

  • 6 # 齊君

    我是鵬正!我來回答!我是喜歡軍事和歷史的小學弟鵬正。

    古代在沒有發明馬鞍之前如何使用長兵器,其實在沒有發明滿之前對於騎兵的武器都有特性的,最簡單的道理就是,沒發明馬鞍之前的騎兵是不使用長兵器的,只是以弓箭或者普通配件或者短兵器為主,而且,騎兵的進攻方式和後期的騎兵進攻方式也完全不同,前期的騎兵,也只是迂迴包抄和驅趕,並不能像後期一樣作為戰爭的主力。

    而在咱們的中國春秋戰國的時候,主力往往就是步兵方陣,而不是騎兵,騎兵這是遊牧民族的專屬,剛好也和古代遊牧民族襲擾相呼應,騎兵前期一般都以弓騎兵出名,發明了馬鞍(馬蹬)以後才有重騎兵,或者是短劍,所以總的來說,在沒有馬鞍或者馬蹬之前,騎兵是不具備擁有長兵器作戰的能力的,為什麼在很多影視中或者歷史,在沒有發明馬鞍之前,騎兵大多數以騷擾侵襲為主,從來都不會正面突擊。

    甚至還有一些外國記載,如果騎兵想使用長兵器的話,就得和步兵一樣下馬作戰,要不然騎兵在衝鋒的過程中,還會把自己戳下馬,那樣的話,和自爆兵沒什麼區別。就是在古代戰場中,騎兵使用長兵器作戰,就和現在的鋼鐵洪流一樣衝擊敵人方針,所以在沒有馬鞍之前,一切都是空話根本就不具備使用長兵器作戰的能力。

  • 7 # 小熙為人人

    沒有馬鞍馬蹬之前,騎兵照樣能用長兵器馳騁於萬軍之中。

    只是這些騎兵都是經過特殊訓練的,他們全身的協調平衡能力和腿部力量超過常人。所以他們在飛馳的駿馬上,依舊可以做出高難動作。

    就像高難度的雜技動作,你不能因為普通人做不出來,就認為沒有人能做的出來。

    所以,馬鞍馬蹬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重要,只能說有了它們,普通人也能馳騁疆場了。

    再比如,古代出個遠門全靠步行,幾個月才能走完千里路,也沒見誰累死;現如今,坐高鐵不到兩鐘頭,還有人嫌慢;開車七八個小時,更是腰痠背痛脖抽筋。

    科技越來越發達,人類的運動能力卻越來越退化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減脂期該不該做大量的運動?該如何制定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