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職獵
-
2 # 眼裡不容砂
關於你是如何進入一個私企高層?個人認為,根據現在私企的用人習慣,進入公司高層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
1、經驗豐富,被老闆看中,直接應聘空降。
2、能力突出,碰到機會,逐步從內部提升。
3、創業元老,忠誠度高,老闆比較信任,一直是老闆的左膀右臂。
本人第一次進入私企中高層,那是在2006年,也是畢業後第4年,剛畢業,我在浙江的一個臺資企業工作,因為工作十分認真努力,利用六個月升為小主管,在當時公司應該是一種小突破,很多人工作四五年能混個小主管已經很不錯,在此就不在詳細闡述,在升職後依然拼命工作,當然工作要有明確目標,講究方式方法,善於分析總結,肯吃苦吃虧,處處為公司考慮,加上一個賞識你的領導,最後這種結果就不是難事。
經過兩年的打拼之後,自己的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是,工作激情卻越來越高,在市場上三次碰到我後來的老闆,我們開始根本不認識,第一次看到我時,是他主動搭訕,問我是做什麼工作的?聊了一會兒,感覺他挺欣賞我,後來還是我主要說,不好意思,我要去工作了,以後有機會再向他請教,當時總感覺他有點不高興,畢竟人家作為一箇中型企業的老闆,和你一個黃毛小子說話,也是看的起你,更是一種認可,而我卻有點不解風情,說實話,那是一個炎熱的夏天,我是特別怕熱的那種人,每次都是汗流浹背,卻激情澎湃的樣子,這就算是我們的第一次偶遇吧。
應該是他們公司在重點開發浙江市場,在當年的9月底,我們再一次在市場上遇見,當時我依然是紅紅火火的,開始我根本沒有認出對方,是他的一個手下來跟我打的招呼,那也是他第一次請我吃飯,我當時好意難卻,就同意了他的邀請,那次彼此聊了很多市場的相關問題,那時我才知道他們也是一家做食品的企業,他姓林,品牌知名度在某些市場還比較高,現在市場出現了一定瓶頸,老闆就一直在跟進走訪市場,想找到突破口,我記得當時初生牛犢不怕虎,說了一些自己的看法和建議,自我感覺良好,吃過飯我搶著買了單,因為我從來不喜歡沾別人的便宜,錢也不多,也在承受的範圍之內,後來他拖著要給我錢,我拒絕了,說了一句,如果以後有機會,林總你請我呀!他給了我一張名片,我也給了他一張名片,就這樣我們算正式認識了!
第二年,剛過完年的某一天,第一次接到了林總電話,他說要來浙江出差,希望有機會請一起吃個便飯,我告訴他我所在的城市,沒想到他很快找到我,問我現在工作是否順利?我的答案是肯定的!問我工資收入如何?我也一五一十的簡單介紹了一下,他問我想不想換個環境?收入比這裡高近一倍,我有些猶豫了,當時因為得到公司的重用,才一無返顧的拼命報答領導和公司的恩情,但是,畢竟是大企業,人才聚集,想再次得到突破確實有些難度,想升職也就更難了!我笑笑說:“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有好機會當然可以嘗試一下!”但是,我現在畢竟還沒有辭職,如果你那邊確定了的話,我這邊會考慮辭職,但是,我現在不好馬上答覆你,到時我給您電話,如何?他立馬確定並肯定的回答我,說:“我們公司隨時歡迎你的加入,我們翹首以盼。”說實話,我當時徹底被感動了!
一個月後,我如約來到深圳,一個從來沒有來過的地方,林總親自開車來車站接我去他們公司,讓我有些受寵若驚的感覺,然而,他說你先負責深圳市場和廣州市場,即為深圳辦事處主任一職,上面有個大區經理,現在在外面出差,是個老員工,並給我簡單介紹了一下市場現狀,下面有8個人,其中一個是內勤,如果需要可以加人,去年銷量是三百多萬,今年目標是八百萬,問我有沒有信心?說實話,我一下感到有點受騙的感覺,但是,事已至此,已經別無選擇了!只有黑著頭拼一把了!
我向林總提了一個要求,就是要了一把尚方寶劍,就是有權開除和招聘人員,他肯定的答應了我的要求,同時,我提出辦事處政策是否可以適當給予傾斜,他說沒問題,但必須得到大區經理和他的同意和認可,就這樣即沒有專業知識的培訓,只是簡單的半天時間熟悉了一下資料,就入職了,人事部給我一份公司名單,我就這樣走馬上任了。
第二天,人事部同事把我帶到辦事處,給了我一盒名片,向辦事處宣佈了我的任命書,簡單介紹了一下,就離開辦事處回公司了!我當時那種絕望,甚至真的想立馬走人,因為我看到了辦事處裡滿滿的敵意。
我開始一個月天天死皮賴臉的,輪流跟著辦事處的每一個業務員去走訪市場,甚至去討好他們,也許是真誠相待感動了一部分人,敵意慢慢少了很多,有個別甚至成為好朋友式的同事,我白天走訪市場,不停的記筆記,晚上回到住處不停的把市場上遇到的問題一遍遍進行梳理、分析、總結,然後起草解決方案,日復一日,不到一個月,我很快對市場有個大概的瞭解,對辦事處的運作中出現的問題也有個較為全面的瞭解!
一個月度會議話題打破原來辦事處的平靜,即“批評與自我批評”,這也是我開始走向工作核心的第一步,記得當天我一口氣開除了三個人,也是公司的老油條,當然這三個人開除的理由,我一一寫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證據理由也相當充分,沒想到我的行為驚動了我的頂頭上司大區經理,她一口否定了我的做法,力挽被我開除的人(後來才知道這是她的嫡系部隊),當天我和大區經理被一起請到林總辦公室,在我們彼此做完彙報之後,林總認可了我的做法,辭去了我要開除的人員,但是,我已經得罪了我的頂頭上司,第二天,她以協助我工作為由,搬進了我們辦事處,甚至涉及到我的正常管理,很有架空我的來頭,我於是主動提出辭職,在林總的挽留與協調下,深圳辦事處定位公司直營市場,直接受總經理和董事長管理,不再屬於華南大區經理管理,我很快整理團隊,招兵買馬,嘗試實行績效考核管理,當時績效考核管理還比較少的企業在運用,加上政策的靈活性,如此一來,激發了很多願意努力工作的人和客戶的極大的激情,市場銷量也得到了巨大提升。
時間過得很快,除了到公司開會,個別政策的申請,我很少再和林總溝通了,他平時工作很忙,會經常下市場,也基本放手讓我幹,我也是天天反反覆覆的走訪市場,修正市場方案,跟進客戶,第一時間解決市場問題,因為給人的感覺是一個做事實的人,獲得了不少客戶的信任和支援。
一轉眼我來公司已經一年了,我們辦事處以1100多萬的銷售額,遙遙領先的排在所以辦事處之首,也讓我或多或少的得到了一些安慰。
開完年度會議沒過幾天,原來的頂頭上司因為個人原因離職,我被公司任命為華南大區經理,深圳辦事處因為是我的老團隊,也一併再次合入華南大區管轄,從此以後,我走進了公司的核心管理高層,也邁開了我個人的職業生涯的里程碑,記得那時是我畢業後第四年。
-
3 # 我是浪潮
1中小型企業不僅將就特長,也要全面發展,簡單的說就是有拿手絕活,但是啥都能幹。
2別把太自己當領導,從做公司決策到沒事打掃衛生。姿態一定要低。
3領導給機會一定要把握住,一定要把事情做好。即使做失敗了也要感動領導。這樣下次還有機會。
4發現問題,彙報問題直接給出解決方案,並且快速親自解決問題。
5搞好人際關係,你需要有人支援你。
6要懂得在領導面前合適的作秀,領導看見一次當百次。
7付出要讓老闆知道,但是不要向他要回報。領導不瞎。
8記住老闆的生日和老闆喜歡的日子。送禮一點也不可恥。
9一個人能力強人緣差,辦事能讓公司得利,但是員工難受。另一個人能力一般,但是人緣好,以犧牲公司的一小點利益去讓員工舒服。這兩個人同時競爭一個崗位,最終結果一定是後者勝。前者即使上位了也要被後者搞下去。
做人永遠比辦事重要,在華人比事難搞的多
-
4 # 職場老生
我是一名70後的職場老人,歷任廣西華勁紙業集團行政專員、後勤專員、人事專員、分公司綜合部主任、企管部副經理、集團企管部經理、人資副總經理,現任廣西華納集團董辦成員(高管),行政副總監兼人力資源部經理。
1995年大學畢業後,當年年底進入廣西華勁集團下屬造紙廠工作。那時候沒有工作經驗,求職四處碰壁,能找到一份解決溫飽問題的工作已是當務之急。為了順利"找口飯吃",無奈之下只能改變求職策略,以高中學歷應聘進入該廠,謀得一份苦髒累的一線製漿工人。
儘管三班倒的苦力工作非常勞累,我卻很珍惜這份得之不易的工作,認真跟帶班師傅學習崗位操作知識,重活髒活搶著幹,班上工作服就數我的最髒。為什麼這麼賣命?就怕失去這份工作。因為找不到工作,身無分文而睡在南寧街頭,還‘歷歷在目,感覺命運如此悲慘和無助,那滋味終身難忘。
車間工人的日子是辛苦的,也是快樂的。但日復一日,重複著簡單、勞累的工作,對前途漸漸感到茫然,多次質問自己"何時才能熬出頭"。那時,公司鼓勵員工提出合理化建議,並給予獎勵。我認為這是一個突破口。很快,我就向公司提出管理改進和完善建議,投入“合理化建議箱"。一週後我得到辦公室人員的回覆,說我的建議獲得採納,公司決定獎勵,最關鍵的是,我手寫的建議書書法太漂亮了,領導們爭相傳閱呢。
沒錯,我是書法愛好者,在大學期間,參加過全國書法比賽,曾獲"首屆黃河杯全國書畫大賽"書法銅獎,作品赴新加坡參展。辦公室當時正缺文職人員,特別是那個年代電腦不普及,手工抄寫檔案和通知是常態,寫一手漂亮字派上用場。很快,我看到辦公室釋出的調動通知,把我從車間調到辦公室任行政專員。開啟了科室管理工作的旅程。
我對辦公室工作一竅不通。但我立下決心,必須勤奮刻苦,認真鑽研辦公室業務,爭取做一名優秀的科員。我在科員崗位上摸爬滾打了近十年,因擅寫公文和制定複雜的方案、制度,被評為髙級科員。
2007年被提拔為分公司(糖廠)綜合部主任,分管行政、安全、化驗工作。我的要求,還是那句話,要做主任級別的佼佼者。2008年被提升任命為企管部副經理。同樣的,也希望做公司副經理級別最優秀的。憑著這股勁,先後被提拔任命為企管部經理,人資副總經理等職務。
我的經驗是:認真,執著,負責,用心工作,並且確立目標(力爭做到自己所處該級別職務的優秀者!)時刻站在更高一個級別的角度和思維去看待問題,處理問題,往往收效良好,獲得公司高度認可。這是一種十分有效的工作方式、方法。唯有這樣,才能有機會往上一步步爬升,直至通達企業"高管"的巔峰!
回覆列表
將你的能力產品化,讓你的情商接地氣。
要有別人不可取代之處,公司內部上下皆遊刃有餘。
小公司更看重一個人的全面性,在你有強項以外,講究啥都能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