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蘭香如夢原創詩詞

    銀碗裡盛雪,明月藏鷺,白馬入蘆花。

    此句出於《碧巖錄》

    跳出三千紅塵,回望滄海桑田,一切皆是幻相。

    三身無我體,四智本心明。身智融無礙,應物任隨形。《禪宗》

  • 2 # 浪花藍

    唐詩

    《問劉十九》白居易

    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

    晩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紅泥小火爐”,樸素的句子,心頓生溫暖,於是容易想起舊時的往事,想起家園,想起當年那個紅泥塑做的老式小火爐。多少個冬夜裡,圍著小火爐取暖,還有什麼可以貴過那時的時光。

    宋詞

    《蘇幕遮》 —范仲淹

    碧雲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 山映斜陽天接水, 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

    黯鄉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 明月樓高休獨倚, 酒入愁腸,化做相思淚。

    流浪的路上,每次讀到這首詞,心裡把故鄉想了千萬遍。一個想法一直在心裡隱藏著,就是有一天,如果可以的話,就歸鄉,過那種自己想要的生活。

    元曲

    山坡羊·道情 元 · 宋方壺

    青山相待,白雲相愛,夢不到紫羅袍共黃金帶。一茅齋,野花開。管甚誰家興廢誰成敗,陋巷簞瓢亦樂哉。貧,氣不改;達,志不改。

    一茅齋,野花開。不用過多的闡述,一個悠閒的山水田園藏在裡面。曾一度把這句作為自己的左右銘。這句對我本人的人生態度影響較大,以至於現在放下所有,不顧一切的迴歸故園。

  • 3 # 昆陽子

    不同時期有不同影響吧。

    現在經常想到的是持志齋主殷憲先生書寫過的集陸游詩句聯(或與原句略有出入):

    詩才適意豈求好;

    學但追源自不疑。

  • 4 # 軒轅境飛

    從唐詩到宋詞再到元曲以至明清小說,中國文學的重心逐步下移,世俗生活漸漸成為文人刻畫的物件,文學的自覺性逐步提高,文學的寫實因素愈發明顯。這與帝國的結構相對穩定和文化的普及關係密切,更與知識分子的身份地位,經濟發展給社會生活帶來的變化緊密相連。

  • 5 # 讀書寫心

    不同的人生階段見識不同,影響也不同。

    對我來說,兒時接觸的都是唐詩,所以唐詩影響最大;年輕時喜歡宋詞的韻味,便愛上了宋詞;進入社會久了覺得元曲接地氣,又會因元曲而感懷。各舉一個對自己影響大的:

    唐詩

    《憫農》

    李紳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句最早學會的唐詩,飽含了咱華人最樸素的情感,珍惜來之不易的勞動果實,可以說奠定了我的人生觀,以至於我有了孩子以後,教他的第一首唐詩也是這首,相信不少爸爸媽媽也是這樣的。

    宋詞

    《滿江紅》

    岳飛

    怒髮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

    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

    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

    臣子恨,何時滅。

    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

    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

    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其實宋詞裡我最喜歡的是蘇軾、李清照的詞,但說到影響,還是岳飛的滿江紅。因為這是我學的第一首宋詞,而且不是讀的,是唱的!90年代那個初中音樂老師的聲音、聲調至今仍記得,“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後來才聽了楊洪基老師唱的歌,感覺也特別好。忍不住多囉嗦一句,蘇軾的《水調歌頭·中秋》,也是因為聽了王菲版的《明月幾時有》歌曲才學會。

    元曲

    《山坡羊·潼關懷古》

    張養浩

    峰巒如聚,波濤如怒,

    山河表裡潼關路。

    望西都,意躊躇。

    傷心秦漢經行處,

    宮闕萬間都做了土。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元曲我能記住的不多,“興,百姓苦;亡,百姓苦。”是感觸最深的。讀了很多歷史書籍,越讀就越感覺中國的老百姓那麼勤懇、善良,要求的很少,受到的苦卻總是最多。我們已經趕上了最好的時代,但仍舊有很多問題要解決,教育、醫療、住房,只能儘自己最大的努力,過得更好一些。

    我是多寫,喜歡讀書,總想著用書中的道理解決一點兒現實的困惑。

    期待與你交流。

  • 6 # 劉楚雲817

    晏幾道《臨江仙》

    記得小蘋初見,兩重心字羅衣。琵琶弦上說相思。當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

    說的是:仍記得和小蘋初見的日子,她穿著用心字香薰過的衣裳,香氣襲人。她彈著琵琶,訴說著相思之情。當年明月如今還在,曾照著她彩雲般的身影歸來。我欣賞這句詩詞。

  • 7 # 好玩的國學

    我們常常談到的文化,其實就是以文化人的意思。人類的發展靠的是知識和經驗的積累,我們總是能從前人的經驗或教訓中得到教育。對於我們華人來說,在我們的成長曆程中,對我們影響最大的還是唐詩宋詞和元曲。因為詩歌是最能打動人心的一種文學體裁,所以對我們的教育和影響作用最大。其他如古文、賦、小說、戲曲繪畫等,限於人們的知識積累和理解能力,我們不到一定的年紀,可能不懂此中的真意。而詩歌是意象的藝術,只要你還有聯想和想象的能力,你就能從詩歌中得到與我有慼慼焉的東西。

    在我的少年時代,我最喜歡的是唐詩,在唐代詩人中,最喜歡的是李白。因為,李白滿足了我對古代俠客的所有想象。在我的腦海中,李白首先是一個少年俠客,而非是謫仙人,首先是個性格大大咧咧的大俠,而非浪漫主義詩人。李白的仗劍出川,李白的修仙學道,李白的仗義疏財,李白的豪俠氣概,都是我心中的夢。那時候,我是把李白的詩,當成武俠小說來理解的。李白說:

    趙客縵胡纓,吳鉤霜雪明。銀鞍照白馬,颯沓如流星。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閒過信陵飲,脫劍膝前橫。將炙啖朱亥,持觴勸侯嬴。三杯吐然諾,五嶽倒為輕。眼花耳熱後,意氣素霓生。救趙揮金槌,邯鄲先震驚。千秋二壯士,烜赫大梁城。縱死俠骨香,不慚世上英。誰能書閣下,白首太玄經。

    當我看到“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看到“縱死俠骨香,不慚世上英”,這樣英雄豪邁的句子的時候,我立馬就想衝向四川,四川太原乾脆就去嵩山,自己也做個五陵年少仗劍走天涯的人。

    這是我的少年時代,李白給我的影響。李白給我最大的影響是,他告訴我,每個人都是有用的,我們每一個人都是這世界的精靈。這狠狠地鼓勵了溫暖了我的高中時代。

    我高中的時候,是個很自卑的人,覺得自己所有的地方都不如別人,這讓我很消沉。我老覺得自己是個藍蘋果,大概是被上帝給狠狠地啃了一口的爛蘋果。後來看到李白的這首詩,天生我才必有用,我猛然感到,如果我是一個比別人更難看的爛蘋果的話,那肯定是上帝多啃了一口而已,為什麼要多啃了一口呢?那肯定是上帝喜歡的啦。所以,李白的這首將進酒,對我的人生影響很大。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復醒。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我高中畢業時,寫給同學最多的一句話,就是天生我材必有用。因為李白告訴我們,我們都是這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個體。上天給了我們生命,是讓我們興高采烈的,而不是悲悲切切的。

    當我不再年輕,進入而立進入不惑的年紀,進入人們所謂的油膩的中年,進入所謂的操蛋的中年,我發現,當年望斷天涯路的理想,當年為之衣帶漸寬終不悔的愛情,當年那渴望在燈火斑斕處遇見姑娘的衝動,全都煙消雲散啦。人到中年萬事休啊,當我們回過頭看我們的青春,看我們曾經的猖狂,那是多麼幸福的事情,雖然少不更事,但畢竟沒有辜負了青春。如果說少年時是一場熱血搖滾的話,到了中年,大概就是輕音樂了。如果說青春是電閃雷鳴的夏天,中年就已經是碧雲天黃花地的秋天了。所以,在我的中年時代來臨的時候,我就去讀蘇東坡。因為蘇東坡是天上的仙人,更是人間的智者。他經歷了我們未曾經歷過的,他用我們都能想得到但是寫不出的哲理,影響著我們。蘇東坡用他的一生告訴我們,所謂生活,就是想辦法讓自己生機勃勃地活著,這才是對生命最好的回報。在蘇東坡的生命美學中,有一種觀念,叫順其自然地過一種清淡的生活。生活是一條長河,靜水流深是常態,而狂風巨浪是變態,所以我們的生活,只要記住“人間有味是清歡”,用清淡的態度過一種清淡的生活。在這個中年,我們最好不要再狂愛了,最好不要再狂飲了,最好是淡淡的,淡淡的。那種淡看風捲雲舒的狀態。蘇東坡的這首詞叫《浣溪沙·細雨斜風作曉寒》:

    細雨斜風作曉寒,淡煙疏柳媚晴灘。入淮清洛漸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盞,蓼茸蒿筍試春盤。人間有味是清歡。

    這是蘇東坡和朋友的

    中午的時候,蘇東坡泡上一杯浮著雪沫乳花似的清茶,品嚐山間嫩綠的蓼芽蒿筍的春盤素菜。蘇東坡說,人間真正有滋味的還是清淡的歡愉。

    這正是一語雙關,道出了人生的大智慧——平平淡淡才是真!

    懂得這句話,是必須經過了歲月的沉澱、打擊甚至是折磨的。

    面對焦慮的世界,無常的生活,小境界的人驚慌失措,大境界的人人淡如菊。這就是蘇東坡給我的啟示。

    我在想,等我老了我應該用什麼樣的方式去生活?這種生活,元曲作家張可久為我們提供了一個詩意的範本。那就結束漂泊,結束作為一個異鄉人的疏離感,還是回到自己的老家,回到魂牽夢縈的地方。中國文人都有一個隱居的夢,而我的隱居夢,就是深受張可久的這首元曲的影響,這是一副多麼美妙的詩意的生活啊。

    《人月圓·山中書事》:

    興亡千古繁華夢,詩眼倦天涯。孔林喬木,吳宮蔓草,楚廟寒鴉。

    數間茅舍,藏書萬卷,投老村家。山中何事?松花釀酒,春水煎茶。

    人到暮年,就是要放空放下放手了,過一種松花釀酒,春水煎茶的生活,把心騰空,讓詩意進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經歷得越多,越容易在感情裡迷失,怎麼才能堅持初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