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風流居仕齋
-
2 # 洛西兒
大家晚上好!
這個問題其實我也很糾結,因為我家孩子的初中同學基本已經做了爸爸或者媽媽,大學同學大多數已經成家,從我的角度來看,家庭教育對孩子選擇晚婚影響不算太大,上學多的孩子自然結婚晚,早早畢業的孩子步入社會早,一般情況下早早就結婚,年紀輕輕的就被家庭套牢,很多的夢想剛剛有個小火苗就被老婆孩子一大堆的瑣事給澆滅了。很多孩子想大展拳腳跟本就施展不了。我對孩子的婚姻和大多數家長想的不一樣,不催婚,不抱怨,不攀比,做自己。學上夠了,邊工作邊滿世界走走,豐富自己,工作穩定的差不多了,我是有要求的,規定的年齡段和心儀的女孩結婚生子。等以後有了孩子可以給他們講你年輕時走過的國家和各國的風土人情,有時候大人講的比課本學的要記得紮實深刻,我們總說一句話我們不一樣,也希望我們的下一代也不一樣,即便普通,也要活出自己的風格。
-
3 # 成雲社初心
我個人感覺沒有直接關係,但有一些間接關係。
家庭教育不只是在家裡孩子教教讀書,學知識。
“言傳身教”這個詞說的很清楚,用語言傳播知識,用舉止(身)進行教育。
家庭教育更多是父母的舉止行為影響孩子。
家庭教育不大會直接影響晚婚。因為這方面是家教裡的“禁忌”。父母不大直接說出口。
都是孩子大了,幫著相親,催婚之類的。
間接影響是有些,一種是父母關係差,讓孩子對婚姻有心理陰影,懼怕/抗拒婚姻。
這會使婚姻延遲。
另一種是在父母“干涉”孩子重的家庭,孩子情商低,容易逆反,在戀愛相處中容易受挫折。
這也會使婚姻延遲。
如果能找到合適的人,婚姻是一個巨大的療愈機會,療愈意味著另一方要承擔很多,但很多人無法承擔療愈,這會使感情淡化。
所以有“婚姻是愛情的墳墓”這個說法。
〔成雲心學〕創始人~初心√
-
4 # 兒童觀察員佳霖
我先說理想型家庭關係我個人的理解,父母恩愛,家庭民主的家庭兒童成長環境更為理想,當兒童成長完整以後,孩子們的自我覺察能裡很強,成人時期會有更多的選擇那麼結婚與不結婚就只是一種選擇而已。但反方向的孩子擁有如此理想的家庭教育環境,也會成為一種壓力,比如最近較熱門的話題,S.H.E成員中任家萱,任爸任媽很注重家庭教育和夫妻關係的培養,家庭氛圍也很溫馨,但結果是大家現在能夠看到的。
其次,單親家庭關係,我個人認為目前中國的單親家庭幾乎全部無法做到離婚後,父母仍然考慮孩子的心理需求來完全參與兒童各個成長階段教育的。做父母的你無論如何強大都絕不可能活成兩個人,一方角色的缺失同樣影響著兒童到成人,成長過程中對婚姻的認知。這在健全家庭結構中,不健全家庭關係裡是一樣存在的。舉個例子:女性同性親子關係的單親家庭中的女兒長大以後要麼成為生硬強大的人(父親角色)去保護母親,有時候她們甚至活成男人,亦不選擇異性作為交往物件;要麼成為使勁向外抓取支援,力量,安全感的人,嬌弱無比(母親角色),這也使得與她交往的男性很頭疼。其他單親家庭親子關係通論,這種家庭的孩子要麼成為他想象中的“父親”要麼成為他想象中的“母親”,但他就是不能成為“自己”。當然這種家庭也會出現“完整的人”但是微乎其微。
無論家庭關係是否健全,家庭教育中對於早戀這件事的處理態度也影響兒童到成人成長過程中對婚姻的態度。處理得當孩子會認為戀愛和婚姻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我值得擁有這美好。處理不當孩子會認為戀愛和婚姻是羞恥的,我是不值得被愛的。
總之養活簡單,養育很難,我是兩個孩子的全職媽媽!
-
5 # 樂芝全腦教養
是否選擇晚婚是一種生活方式。性格決定了一個人對生活方式的選擇。
那麼是什麼決定了性格呢?是環境和教育再加一個人的主觀努力。
家庭是孩子成長的最主要的環境,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老師,塑造孩子性格的主要就是家庭和父母。所以孩子是否選擇晚婚,和家庭有分不開的關係。
但是孩子來到世界接收到的資訊未必全來自家庭,一個人對生活方式的選擇也有他的主觀能動性。用一幅畫打比方,家庭教育的功能是打底色,後面的一筆一畫要他自己完成的。
選擇晚婚無非就是四種情況。
1、沒有能力擇偶
能力不強,可能與家庭教育中過於溺愛有關。能力是從小培養的,是要訓練的,事事替孩子包辦代替,孩子成年後擇偶都是個困難。
有的家庭事事以金錢來衡量,子女浸染其中也會不由自主地把所有的人際關係理解成金錢關係,情感沒有發展起來,導致難以建立正常的婚姻關係。
當然,沒有能力擇偶還有很多種性格方面的原因。這裡就不一一列舉了。
2、有能力擇偶但是不願意
父母的關係可以影響孩子對婚姻的看法。父母關係不好的孩子容易有排斥婚姻的傾向,但是這個也不能太絕對,有的孩子看到父母關係不好,或許更加嚮往美滿的婚姻。孩子一方面被動受環境影響,一方面主觀上對接收到的資訊做出解讀。這兩個方面共同作用下影響著他的性格,進而影響著他對生活方式的選擇。這裡面有機率的問題 ,而家庭教育不能保證孩子絕對會怎樣,但是可以對機率產生影響。
3、有能力但是非常明確的選擇晚婚或不婚
有的人父母關係、家庭教育均良好,但是也可能選擇晚婚。這和他受的教育有關係,這些教育有可能來自家庭,比如說“男兒志在四方”“先立業再成家”等這些觀念的影響。
4、非常優秀,非常享受一個人的世界
有的人一路優秀著過來,特立獨行,有一些與傳統觀念相悖的行為,自我欣賞自我滿足,過得豐盛瀟灑,情感上對婚姻也沒有渴望。這樣的人是極品,他們的境界我們理解不了。
5、對同性感興趣。
這種情況有兩種,一種是心理因素作用下的結果。這個主要是家庭原因導致。比如男孩從小生活在一堆女人中,沒有受到來自男性力量的影響。有的男孩從小被當成女孩養等。
還有一種是生理因素,基因問題 導致,那麼家庭教育就無法左右了。
與過去相比,世界的複雜性提高了不知多少倍。我們的孩子面臨的情況也不知道複雜了多少倍。對孩子,我們也只能是盡人事聽天命吧。孩子未成年時,把夫妻關係、家庭關係經營好。同時也要做好心理準備,哪怕他將來會成為一名“gay”的心理準備。
孩子大了,對他們也只有接納接納再接納。因為他已經成年,我們對他的影響力已經微乎其微。接納或許是最好的方式,至少它能更有利於我們形成合力。
而催婚這種事是一種不接納對方現狀的行為,而且你也幫不上忙。因為他得遇上對的那個人,他才能遇上幸福。
-
6 # 樹峰生涯
家庭是一個人心理發展的起點,是根!所以,家庭會對一個人的內在素質起到一個可以稱之為背景化的作用。怎麼理解呢?就是說,不管這個人以後有多大學問,有多麼好的成就,但他的一切行事方式好像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像是有一個PPT模版,雖然每張都有不同,但連起來就會讓人覺得就是一套的。這種感覺用心理學術語來說,就是蒙上了人格的外衣。
每個父母都會對自己孩子的未來有美好的期望和設定。父母對孩子的愛是最偉大的,其偉大之處在於,明知道所愛的人會慢慢遠離自己,但還要義無反顧!一個心理健康的父母是能坦然接受孩子遠離的父母。所以,對於人格健康的家長,其搭建的家庭環境氛圍不會干擾太多關於孩子婚姻的問題。那麼子女是否晚婚,就不是他們決定的。但心理不健康的父母,一定會多加干涉,干預戀愛,干預婚姻。他們的子女可能有兩個極端,一個是遲遲不結婚,因為被父母把持著,一直下不了結論。一個是結婚較早,父母一直在搜尋合適的人家,一旦發現就會抓住機會,讓孩子成家,並放在自己身邊。
我見過的最狠的家長,他們對自己的女兒很冷漠,對兒子極端溺愛,要求女兒35歲後結婚,要好好在家裡照顧弟弟。這不僅影響了女兒的婚姻,還因為把兒子教育的無氣力,最後導致兒子也很晚結婚。
所以,家庭環境塑造了人格,人格決定命運!自然會影響婚姻。
-
7 # 旮旯裡的神仙洞
孩子對於婚姻的敏感期大概在4歲以後,有些可提早到3歲。如果在這個時期內,父母沒有幫助孩子進一步進行清晰地認知,或者父母本身的婚姻關係不良的話,孩子心底就會埋下一顆自己都沒有意識到的排斥和害怕婚姻的惡種。未來成人後就很大程度上出現害怕結婚而晚婚,害怕得不到幸福的婚姻而變得更加焦躁不安,沒有安全感,甚至是不婚。
所以關於親密關係情感教育部分的家庭教育如果缺失或不到位將是導致孩子晚婚、不婚、婚姻關係不良的最重要的原因。
如果孩子處於婚姻敏感期,父母該如何做?初期可能表現為對自己父母的喜歡,比如說女孩整天嚷嚷著要和爸爸結婚,男孩嚷嚷著要和媽媽結婚,說明孩子已經對性別、異性有了初步的感覺,但同時還沒有意識到年齡也是個問題,再過一段時間就會懂得要和小朋友也就是同齡人結婚,於是又會轉而和幼兒園的異性小朋友結婚,但這時就出現一個問題,並不是都能遇到彼此喜歡的,於是需要父母或老師幫助孩子解決一個認知:喜歡是兩個人的事,單方面喜歡比較痛苦。其實是幫助孩子找到一個解決的辦法,讓孩子知道去選擇。所以父母需要幫助孩子發展他的情感世界並細心地觀察給予一定的幫助。
父母的婚姻質量是孩子未來婚姻質量的影子父母雙方的情感模式對於孩子的影響也是致命的,如果從小到大,孩子看到自己的父母從來都是不溫不火不會彼此表達情感,沒有肢體上的擁抱和親吻,更沒有相互的關心和呵護,甚至還出現吵架打架的暴力行為以及冷暴力,那孩子天生的豐富的情感世界是會封閉起來的,他會對於愛情婚姻完全地排斥不信任異性,甚至是仇視,不僅在學校會出現各種與異性同學的不和諧,長大後也很難形成親密關係,嚴重的可能會成為情感障礙大大影響未來的幸福生活。
所以當孩子到了婚姻敏感期,父母不要驚訝不已,正常地引導和幫助即可,而最重要的父母自己的婚姻一定是孩子未來婚姻的影子,所以請做好榜樣吧!
回覆列表
我沒理解你說的家庭教育和晚婚之間是否存在必然的聯絡。因為家庭教育樹立的是孩子的三觀,但晚婚取決於孩子對組成家庭的認同及周遭環境的適應程度。
你讓一個家庭環境不好有沒有經濟基礎,長的還一般的人早婚也不現實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