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春秋風雲錄

    宋江與晁蓋的矛盾是力量失衡,晁蓋的地位受到挑戰,宋江親征,鐵桿粉絲越來越多,打曾頭市晁蓋所帶人馬,都是除過吳用以外,主要是劫生辰綱的原班人馬,老大死前交待,頭把交椅是誰殺死史文恭誰來坐,史文恭何須人也,與盧俊義同出一門的師兄弟,宋江奈何不得,所以才厚臉心黑逼盧俊義出道,盧武功再高強即使殺了史文恭也做不了老大,因為沒有宋江的群眾基礎,招安是有實力做了老大以後,把聚義堂改為忠義堂路錢方針的事。

  • 2 # 文人草堂

    其實他倆之間涉及的矛盾,並沒有那麼明顯化,而且說招安這個問題的時候,晁蓋已經身亡,想當初宋江入夥的時候和晁蓋一起舉旗,所標明的是替天行道。

    但是要說他倆並沒有任何矛盾,似乎在書中還真能找出一些矛盾點,最明顯的就是在打曾頭市的時候,在這之前,宋江和晁蓋其實關係並沒有那麼明顯不合。

    而正是在打曾頭市的時候,晁蓋非要自己掛帥,親自上陣,這才中了史文恭的一支毒箭,導致自己含恨離世。

    那麼為什麼晁蓋非要自己親自上陣呢?他一直在梁山,坐著頭把交椅指點江山不是很好嗎?

    其實我們可以看看再打增厚四之前宋江是如何,做他這個所謂的第二把手的,總結起來就是一句話,帶兵打仗,建立威信。

    無論是之前的,大鬧江州還是之後的三打祝家莊,包括陸續的招收各類的猛將名將,其實宋江已經逐漸地將晁蓋的權力架空,這也是為什麼之後晁蓋由原來的安穩坐著頭把金角禹到最後的不得不親自掛帥去攻打曾頭市。

    所以從這個方面來看,如果說他倆有矛盾的話,那也是一種隱形的權利之間的爭鬥,那麼其實也就是,題主所說的,誰當老大的問題。

  • 3 # 使用者李森

    宋江與晁蓋的矛盾當然是誰做老大的問題了,這個問題不僅是梁山領導權的問題,而且關乎梁山發展的方向,實質上也是招安與反招安的鬥爭,是個路線問題。所以晁蓋與宋江爭奪領導權的明爭暗鬥也就在所免了。

    宋江與晁蓋本來是好哥們,相互都有救命之情。但是從宋江上了梁山之後,事情的發展並非是晁蓋能預科到的,晁蓋想要的是過無法無天的自在王的日子。不受朝庭約束。而小吏出身的宋江卻是幹方百計的要效忠朝庭以博得光宗耀祖的頭彩。

    本來晁蓋就勢力薄弱,除了白勝,劉唐,阮氏兄弟加上林沖等梁山舊人,也沒超過十人。而宋江卻有四十人之多。自從劫取生辰綱,大鬧高唐州之後,智多星吳用也明顯倒向了宋江,無異於給晁蓋來個釜底抽薪一般。每次出兵前宋江都以哥哥是山寨之主,何勞大駕之說,阻止晁蓋出山。

    宋江才得以攻城掠地,製造聲勢來擴大自己的聲望。其中三打祝家莊,就是宋江操演的最好的一齣戲。是宋江全面架晁蓋走招安路線的重要一步。也是宋江與晁蓋的矛盾公開化的開始。晁蓋眼看宋江不斷壯大自己的勢力,當然不會束手無策,晁蓋力排眾異,只帶自己親信林沖等人出戰夜打曾頭市,本想扳回一局,不料卻身中史文恭毒箭,臨死之前仍惦記著梁山的命運,把誰做梁山之主,當做大事,說:拿得史文恭者為梁山之主,並沒有讓給人多勢眾,聲揚四野的宋江。但是晁蓋並沒如願,還是宋江竊取了梁山第一把交椅的寶座,把聚義庁改成忠義堂,把晁蓋拋開一百單八將之外。開始實行他的投降朝庭接受招安的路線。

  • 4 # 老崔65347117

    宋江和晁蓋既沒有招不招安的矛盾,也沒有誰做老大的矛盾。宋江不當老大就不會把自己真實的想法暴露出來,而晁蓋也在宋江的羽翼即將豐滿的時候識趣的昇天了。感謝施耐庵讓靠義氣聚集的弟兄們沒有翻臉。

  • 5 # 紅塵彌勒

    宋江與晁蓋,他們兩個人並不是簡單的認知問題,而是思想深處兩條路線和兩條道路的選擇問題。

    說到底,他們之間的矛盾,其實是針鋒相對的服務於統治階級和反抗統治階級的尖銳矛盾。

    雖然他們兩個人,表面看起來就是兩個交心過命的結義兄弟或者救命恩人,其實他們壓根就不是一條道上跑的車,而是一個旗幟幌子下心志各異的面合心異者。

    這也是他們的各自立場觀點所決定的,誰也影響不了睡,誰也感化不了誰,永遠不會如交情一樣如膠似漆永不分離。

    晁蓋雖然執掌梁山泊的時間不長,但其統治的思想核心得到了很多上山兄弟的一力支援。應該說,水泊梁山的前期政策統馭方向,是以殺富濟貧、除暴安良為依皈和動力的。

    只是到了黑三郎這裡,才一改義薄雲天的初衷,轉而變成了唯朝廷馬首是瞻的哈巴狗,這也是宋公明和一幫子朝廷降將為之心之念之的明珠暗投。

    從這一點來看,晁蓋和宋江分明就是兩個路線兩個立場的執掌者,有著不可調和的巨大內在分歧,表面上親親我我恩恩義義,其實骨子裡永遠是截然相反、完全對立的兩股勢力。

    之所以晁蓋一死,黑三郎就馬不停蹄的改旗易幟,向朝廷伸出了奴顏婢膝的橄欖枝,就是因為宋公明骨子裡的思想就是這樣的奴顏媚骨、卑躬屈膝,說得再明晰一點,宋三郎就是朝廷豢養的一條走狗,甘願為趙宋官家所驅使,哪怕是肝腦塗地,他也心甘情願。他的內心深處永遠和造反的兄弟背道而行,故而他和晁天王是一對兒尖銳的矛盾體,永遠尿不到一個壺裡,假使托塔天王沒有因中箭而死,那他們兩個人的矛盾,早晚也會曝露天下,成為水泊梁山的主要矛盾,由大碗喝酒、大塊吃肉的生死兄弟變成勢不兩立的仇讎敵對,那就會上演一場血肉相殘的手足廝殺。

  • 6 # 水流芳2019

    晁蓋與宋江兩條路線的鬥爭   

    晁蓋是何許人?托塔天王也。當初雖是個小里正,但在社會上也玩得風生水起。當初就是糾結一幫社會閒散人員,靠著自己一點影響力,硬是劫下了生辰綱,雖然差一點就把自己給玩進去,但好在宋押司賭了一把,才讓這幫人化險為夷。  

    通觀水滸全書,雖然說聚義的源頭在晁蓋這,但若不是社會上普遍的壓迫與反抗的大戲輪番上演,晁蓋這當初的七人組也只能做公安部督辦的A級通緝犯,被抓砍頭是遲早的事情。水泊梁山成了逃犯們的逃亡聖地,二龍山的大旗遙相呼應,社會秩序混亂哪兒都能成為冒險家的樂園。    

    晁蓋的工作能力和理論水平是有限的。金聖嘆說 :“一部書前後凡敘一百八人,而晁蓋則其提納挈領之人也。”但提納挈領之人卻並未能走得更遠,為何?

    我們先看他的出身:原來那東溪村保正姓晁,名蓋,祖是本縣本鄉富戶,平生仗義疏財,專愛結識天下好漢,但有人來投奔他的,不論好歹,便留在莊上住;若要去時,又將銀兩齎助他起身;最愛刺槍使棒,亦自身強力壯,不娶妻室,終日只是打熬筋骨。

    晁蓋作為一個村幹部,沒有長遠的政治理想,也不象讀書人一樣想著懸壺濟世,更未想到要救大宋子民於水深火熱之中。所得的那一套富貴,他並沒有像陳游標一樣,做夢要把銀子撒向全世界。一個人的世界觀也大致決定了他所走的路徑。   

    因為宋江的通風報信,晁蓋是感激的,從內心也是敬重的。但自從宋江一干人等到得梁山,晁蓋的日子就不好過了。晁蓋作為名義上的梁山最高領導人,他對梁山的規劃和路線大約是這樣的:摸著石頭過河,穩中求進。

    而宋江就有城府得多,他想的最多的恐怕是他自己政治抱負,那就是出將入相,青史留名。宋江嘴上的梁山弟兄,終究不過是他進階的砝碼而已。最後連李逵這樣忠心的兄弟也下得了手,說明宋江的確是做大事的人,頗有政治家的氣魄。    

    在梁山的前途上,晁蓋主張守成,那就是維持現狀為妙,公司經營得好就搶佔其他市場,不然就小打小鬧也能快活多年。這和宋江一心想著招安是不相及的,宋江急切的想擴大梁山影響力,以期望得到朝廷的重視。

    所以,他的動作越做越大,有時候狂飆突進,運氣又不是一般的好,所以宋江未做頭把交椅之先,似乎已有山寨之主的做派。    

    根據現有資料,還沒有證據證明晁蓋的死一定和宋江有關聯。一個團隊內部的爭鬥其實也是刀光劍影的,尤其這是兩種路線之爭。晁蓋即使不去曾頭市出那次洋相,在山寨內部可能也會落得大權旁落,如果進一步成為宋江的阻礙,則被其謀害是遲早的事情。這樣分析下來,晁蓋是不得不死啊,好在他也死得及時。

    晁蓋死前說的誰為其報仇就做第一交椅,其實是無病呻吟,它所表達的意義就在於將晁宋矛盾明朗化了。不然誰都知道,晁蓋閉著嘴死,宋江接位是必然的,而晁蓋說了這樣無用的話,是多少想給宋江的上位多添點阻礙罷了。本來有一場殘酷的路線之爭的窩裡鬥,終以晁蓋的死而優雅落幕。   

    宋江不光運氣好,還喜歡裝神弄鬼,所謂夢入九天玄女親授天書,無非就是製造輿論炒作自己。“娘娘法旨道:宋星主,傳汝三卷天書,汝可替天行道:星主全忠仗義,為臣輔國安民;去邪歸正;勿忘勿洩。宋江再拜謹受。”連招安的理由都想好了。 

    從梁山最後的結局來看兩條路線之爭,會有什麼意義呢?

    書看到底才知道所謂招安,富貴也是暫時的,被朝廷當槍使,自己是從良的強盜再去殺正在做強盜的強盜,最後滿盤皆輸,輸得透徹,梁山那點本錢全玩完了。

    誰是最大贏家,當然是朝廷。而當初宋江的投降路線除了幾個有頭腦的頭領感覺不對勁以外,大多人還是認同與擁護這樣路線的,人們盲目認為跟著押司走會有花不完的銀子,招安以後的富貴生活是垂手可得的。其實朝廷豈是這等讓你想反就反,想招安就招安的簡單?    

    從這個角度來看,若是沒有宋江這個人,晁蓋當頭領會能維持梁山多久呢?應該比招安來得長久些,但也終究走不出覆滅的結局。歷史上真實的宋江起義不是自己想去招安的,而是在戰場上兵敗投降的。當時戰爭的規模發展到了海邊上去,宋江勢大,但終究敵不過算計,英雄總有路短時,可嘆反抗之路的艱辛坎坷。    

    為什麼最後兩條路線都走不出覆滅的結局?這是因為百足之蟲,死而不僵,以小規模的反抗,總是不給力的。

    當初為什麼沒有人提出第三條路線呢,那就是聯合其他起義軍,尤其像方臘那樣的,由點連成片,這樣勝算的可能性會很大。可能根結還在於不論是晁還是宋,都沒有徹底推翻政府的決心和勇氣,也沒有先進的組織理論可以學習,更沒有國際大環境的有利優勢,比如外族強勢入侵等,這樣一來,一切結局都是註定的。    

    從幾千年的農民起義史,也可以看出很多問題來,如陳勝吳廣,皆懷必死之決心而號令天下,沒有必死之決心,還是不要起事得好。因為起事不是過家家,一切不可以重來,革命的目的是或許去揀條命,而不是吃肉喝酒。起義軍內部不團結,是起義失敗的一個重要原因,很多時候,革命的成果也被職業流氓所竊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栽培山楂樹長得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