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詩詞書院

    格律詩中的對仗形式有很多種,工對、鄰對和寬對都是比較常見的形式。

    工對、鄰對、寬對的的區別,主要體現在“詞性相近”這四個字上,這也是初學者對習寫對仗比較容易困惑的地方。因為“詞性”是現代漢語才有的概念,名詞、形容詞、動詞這些概念在唐宋時期還未產生。

    唐宋詩詞雖然沒有“詞性”的概念,但有比“詞性”分得更細緻的“詞類”概念,例如名詞,在唐宋詩詞中,常見的就可分為十幾個門類:

    天文類、時令類、地理類、宮室類、器物類、衣飾類、飲食類、文具類、文學類、草木類、形體類、人事類、人倫類等等。

    動詞、形容詞的分類也比現代漢語分的細。例如,動詞又分為表示行為動作的(如坐、走等);表示判斷的(如是、非等);表示心理活動的(如愛、恨等);表示變化或存在的(如有、逝等);表示趨向的(如出、入等)。形容詞也分為表示狀態的、表示性質的、還有相當於現在不及物動詞的。

    而一些如顏色(紅、黃、藍、綠、蒼、碧、翠、黑、白、粉、黛、素、緇、黧、紫、丹、赤、赭、殷等),還有數目、方位等等都單獨成一門類。

    一、工對

    在工對中,不僅要求詞性相同,而且門類也要相同。專有名詞要用專有名詞相,並且是人名對人名,地名對地名。例如,杜甫的詩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二、寬對

    在寬對中,基本上按現代漢語的詞性相對就行了。例如,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形容詞對形容詞等。再寬一點的,甚至半對半不對也有。

    三、鄰對

    鄰對,則界於工對和寬對之間。意思是,不一定要象工對那樣同門類詞對同門類詞,也可以用相鄰的門類詞進行對仗。例如天文類與時令類相對,地理類和宮室類相對,植物類與動物類相對等等。

    格律詩的對仗形式還有很多種,對仗詞類劃分的文字記得也曾在文章裡發過,有興趣的可以翻閱一下,我的專欄文章也將會有詳細講解。

  • 2 # 老街味道

    問題:請老師例解格律詩中的工對、鄰對、寬對有哪些區別?

    前言 對仗與對偶

    從廣義來說,對仗就是對偶。古人有儷對、儷偶、對仗、駢偶、隊仗、排偶等說法,不但用於詩中,也用於文章中,特別是駢文。

    狹義的對仗,除了以上的要求外,平仄也需要相對,但是在古詩詞中也會見到一些平仄不完全相對的對仗。

    鄰對也是一種寬對,即不是特別工整的對仗。下面我們先從對仗的起源開始看看。

    一、對仗/對偶 出現很早

    早在詩經中就有了很多對仗的例子,例如: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漢朝司馬相如《子虛賦》中:

    浮文鷁,揚旌栧。張翠帷,建羽蓋。罔瑇瑁,鉤紫貝。摐金鼓,吹鳴籟。

    到了魏晉時期,詩人們開始大量使用對仗,例如謝靈運的《登池上樓》,幾乎每兩句都對仗:

    潛虯媚幽姿,飛鴻響遠音。薄霄愧雲浮,棲川怍淵沉。進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徇祿反窮海,臥痾對空林。衾枕昧節候,褰開暫窺臨。傾耳聆波瀾,舉目眺嶇嶔..........

    這以前的對仗並不講究平仄相對,但是在齊梁時期出現了永明體以後就不同了,沈約等人引入了平上去入四聲以後,對仗開始注意平仄相對。這一時期的很多詩人,喜歡寫透過對仗的詩。

    例如梁簡文帝蕭綱的”八句皆對“的古體詩 《楚妃嘆》:幽閨情脈脈,漏長宵寂寂。草螢飛夜戶,絲蟲繞秋壁。薄笑夫為欣,微歡還成戚。金簪鬢下垂,玉箸衣前滴。二、格律詩的對仗

    永明體以後,詩人們開始注意對仗的聲律協調,平仄相對。一直延續到今天。例如庾信的《詠懷六首之六》, 詩人們很注意平仄相對:

    日色臨平樂,風光滿上蘭。南國美人去,東家棗樹完。抱松傷別鶴,向鏡絕孤鸞。不言登隴首,唯得望長安。

    到南北朝時期的詩人很喜歡對仗,上面庾信的《詠懷六首之六》八句皆對,不過這時候的律詩很多都有”失黏“問題。

    庾信還有”十句皆對“的《王昭君》,也失黏:

    拭啼辭戚里,回顧望昭陽。鏡失菱花影,釵除卻月梁。圍腰無一尺,垂淚有千行。綠衫承馬汗,紅袖拂秋霜。別曲真多恨,哀弦須更張 。

    在初唐有一位宰相叫做宗楚客,他寫的七律八句皆對,被人稱”宗楚客體“,《奉和幸安樂公主山莊應制》:

    玉樓銀榜枕嚴城,翠蓋紅旂列禁營。日映層巖圖畫色,風搖雜樹管絃聲。水邊重閣含飛動,雲裡孤峰類削成。幸睹八龍游閬苑,無勞萬里訪蓬瀛。

    最有名的八句皆對的七律大家都應該知道,是杜甫的《登高》: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唐朝科舉進士科考律詩和律賦,詞性、平仄、對仗、押韻是一絲不可出現錯誤的,不過首尾二聯是不需要必須對仗的。白居易在貞元十六年(800)省試的試帖詩是《玉水記方流詩》:

    良璞含章久,寒泉徹底幽。矩浮光灩灩,方折浪悠悠。凌亂波紋異,縈迴水性柔。似風搖淺瀨,疑月落清流。潛潁應傍達,藏真豈上浮。玉人如不見,淪棄即千秋。三、對仗的不同種類

    對仗的種類比較多,常見的有幾下幾類:

    1、工對

    工對不僅要詞性相同,而且門類相同,古人為了應付科舉考試編輯了不少這樣的書,我們稱之為類書,分了很多門類如:天文、時令、地理、宮室、器物、衣飾、植物、動物、方位、數量等

    古人作詩用同一門類的詞語相對被稱為工對,例如: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2、 鄰對

    詞性大的類別相同,小類上有所不同,例如元稹《早歸》的第三聯,魚和露相對,水和衣相對:

    春靜曉風微,凌晨帶酒歸。遠山籠宿霧,高樹影朝暉。飲馬魚驚水,穿花露滴衣。嬌鶯似相惱,含囀傍人飛。

    往寬裡說,名詞對名詞就可以算是對仗了,門類可以遠隔千里,例如水和衣相對。

    3、流水對

    一般的對仗上下聯是並列的關係,流水對前後意思連貫如流水,顛倒後語意就可能不通了。

    例如:

    請看石上藤蘿月,已映洲前蘆荻花。(杜甫)忽逢青鳥使,邀入赤松家。(孟浩然)4、扇面對

    扇面對在詞裡用的非常多,例如《沁園春·雪》:

    望長城內外,惟餘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

    古詩裡最有名的是白居易《夜聞箏中彈瀟湘送神曲感舊》:

    縹緲巫山女,歸來七八年。殷勤湘水曲,留在十三絃。

    5、借對

    從字詞本身來看並不相對,甚至詞性都不一樣,但是因為是多音字或者多義字,詩人硬是拉郎配,杜甫就很喜歡搞這種遊戲,看起來也別有意思:

    杜甫《曲江》中"尋常"一詞具有多種含義,一為"平常",一是"八尺為尋,倍尋為常"。前者是一般的副詞,後者是數量詞:

    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

    杜甫的《九日》

    竹葉於人既無分,菊花從此不須開。

    分在此處是仄聲, 是本分的意思,與動詞“開”詞性不同,但是分是多音多義字,有動詞的分開之意,於是杜甫拿來對仗了。

    今天寫詩的朋友們,如果敢這樣用,說明對於詩詞是有一定研究的,不過很可能會遇到某些“詩人”的批評。記住這首詩,可以拿來告訴對方古人的用法即如此:

    重陽獨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臺。竹葉於人既無分,菊花從此不須開。殊方日落玄猿哭,舊國霜前白雁來。弟妹蕭條各何在,干戈衰謝兩相催!6、錯綜對

    上下聯中需要對仗的詞語,所處的位置卻不相對,例如[唐] 李群玉《同鄭相併歌姬小飲戲贈 》 :

    裙拖六幅湘江水,鬢聳巫山一段雲。 風格只應天上有,歌聲豈合世間聞。胸前瑞雪燈斜照,眼底桃花酒半醺。 不是相如憐賦客,爭教容易見文君。

    第一聯:裙拖六幅湘江水,鬢聳巫山一段雲,六幅湘江水,對巫山一段雲,六幅對一段, 湘江對巫山 ,位置不相對。

    7、當句對

    當句對是在句子中自有對仗的詞語,例如: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

    既是上下聯對仗,而且也是當句對,巴峽對巫峽,襄陽對洛陽。

    8、偷春對

    五七言律詩對仗在中間二聯,如果第一聯對仗,第二或第三聯不對仗叫做偷春體,比喻成先於春天偷開的梅花。

    例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這裡要注意,因為第一句是平收押韻,因此平仄不相對。

    四、關於詞中的對仗

    填詞時,要注意,詞的對仗寬鬆,不避諱相同的字,平仄也可以不相對,同一首詞對仗的位置也不同,可以不對仗亦可以不對仗。

    例如蘇軾《沁園春·孤館燈青》前三句對仗:

    孤館燈青,野店雞號,旅枕夢殘。

    而《沁園春雪》又有不同:

    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望長城內外,惟餘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 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與蘇軾對比不一樣處有以下幾個方面

    1.三句對 改為了二句對:千里冰封,萬里雪飄。

    2.扇面對上闋與蘇軾一樣:望長城內外,惟餘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下闋多了一副扇面對: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

    3.上闋結尾不對仗:紅裝素裹,分外妖嬈

    4.上闕八、九句,下闕七、八句 上闋對仗:山舞銀蛇,原馳蠟象。下闋不對仗:一代天驕,成吉思汗。

    而辛棄疾《沁園春·帶湖新居將成》前三句完全不對仗:

    三徑初成,鶴怨猿驚,稼軒未來。結語

    上面文章所講的不太工整的對聯,都是寬對,例如借對、鄰對。

    在初學格律詩的時候,儘量學習工對,但是過於工整的對聯難免有雕琢痕跡 。 因此寫好格律詩一定要善於使用寬對。

    例如杜甫的這首詩:

    聞道長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勝悲。王侯第宅皆新主,文武衣冠異昔時。直北關山金鼓振,徵西車馬羽書馳。魚龍寂寞秋江冷,故國平居有所思。

    新主,對:昔時。

  • 3 # 詩詞書院

    格律詩中的對仗形式有很多種,工對、鄰對和寬對都是比較常見的形式。

    工對、鄰對、寬對的的區別,主要體現在“詞性相近”這四個字上,這也是初學者對習寫對仗比較容易困惑的地方。因為“詞性”是現代漢語才有的概念,名詞、形容詞、動詞這些概念在唐宋時期還未產生。

    唐宋詩詞雖然沒有“詞性”的概念,但有比“詞性”分得更細緻的“詞類”概念,例如名詞,在唐宋詩詞中,常見的就可分為十幾個門類:

    天文類、時令類、地理類、宮室類、器物類、衣飾類、飲食類、文具類、文學類、草木類、形體類、人事類、人倫類等等。

    動詞、形容詞的分類也比現代漢語分的細。例如,動詞又分為表示行為動作的(如坐、走等);表示判斷的(如是、非等);表示心理活動的(如愛、恨等);表示變化或存在的(如有、逝等);表示趨向的(如出、入等)。形容詞也分為表示狀態的、表示性質的、還有相當於現在不及物動詞的。

    而一些如顏色(紅、黃、藍、綠、蒼、碧、翠、黑、白、粉、黛、素、緇、黧、紫、丹、赤、赭、殷等),還有數目、方位等等都單獨成一門類。

    一、工對

    在工對中,不僅要求詞性相同,而且門類也要相同。專有名詞要用專有名詞相,並且是人名對人名,地名對地名。例如,杜甫的詩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二、寬對

    在寬對中,基本上按現代漢語的詞性相對就行了。例如,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形容詞對形容詞等。再寬一點的,甚至半對半不對也有。

    三、鄰對

    鄰對,則界於工對和寬對之間。意思是,不一定要象工對那樣同門類詞對同門類詞,也可以用相鄰的門類詞進行對仗。例如天文類與時令類相對,地理類和宮室類相對,植物類與動物類相對等等。

    格律詩的對仗形式還有很多種,對仗詞類劃分的文字記得也曾在文章裡發過,有興趣的可以翻閱一下,我的專欄文章也將會有詳細講解。

  • 4 # 老街味道

    問題:請老師例解格律詩中的工對、鄰對、寬對有哪些區別?

    前言 對仗與對偶

    從廣義來說,對仗就是對偶。古人有儷對、儷偶、對仗、駢偶、隊仗、排偶等說法,不但用於詩中,也用於文章中,特別是駢文。

    狹義的對仗,除了以上的要求外,平仄也需要相對,但是在古詩詞中也會見到一些平仄不完全相對的對仗。

    鄰對也是一種寬對,即不是特別工整的對仗。下面我們先從對仗的起源開始看看。

    一、對仗/對偶 出現很早

    早在詩經中就有了很多對仗的例子,例如: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漢朝司馬相如《子虛賦》中:

    浮文鷁,揚旌栧。張翠帷,建羽蓋。罔瑇瑁,鉤紫貝。摐金鼓,吹鳴籟。

    到了魏晉時期,詩人們開始大量使用對仗,例如謝靈運的《登池上樓》,幾乎每兩句都對仗:

    潛虯媚幽姿,飛鴻響遠音。薄霄愧雲浮,棲川怍淵沉。進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徇祿反窮海,臥痾對空林。衾枕昧節候,褰開暫窺臨。傾耳聆波瀾,舉目眺嶇嶔..........

    這以前的對仗並不講究平仄相對,但是在齊梁時期出現了永明體以後就不同了,沈約等人引入了平上去入四聲以後,對仗開始注意平仄相對。這一時期的很多詩人,喜歡寫透過對仗的詩。

    例如梁簡文帝蕭綱的”八句皆對“的古體詩 《楚妃嘆》:幽閨情脈脈,漏長宵寂寂。草螢飛夜戶,絲蟲繞秋壁。薄笑夫為欣,微歡還成戚。金簪鬢下垂,玉箸衣前滴。二、格律詩的對仗

    永明體以後,詩人們開始注意對仗的聲律協調,平仄相對。一直延續到今天。例如庾信的《詠懷六首之六》, 詩人們很注意平仄相對:

    日色臨平樂,風光滿上蘭。南國美人去,東家棗樹完。抱松傷別鶴,向鏡絕孤鸞。不言登隴首,唯得望長安。

    到南北朝時期的詩人很喜歡對仗,上面庾信的《詠懷六首之六》八句皆對,不過這時候的律詩很多都有”失黏“問題。

    庾信還有”十句皆對“的《王昭君》,也失黏:

    拭啼辭戚里,回顧望昭陽。鏡失菱花影,釵除卻月梁。圍腰無一尺,垂淚有千行。綠衫承馬汗,紅袖拂秋霜。別曲真多恨,哀弦須更張 。

    在初唐有一位宰相叫做宗楚客,他寫的七律八句皆對,被人稱”宗楚客體“,《奉和幸安樂公主山莊應制》:

    玉樓銀榜枕嚴城,翠蓋紅旂列禁營。日映層巖圖畫色,風搖雜樹管絃聲。水邊重閣含飛動,雲裡孤峰類削成。幸睹八龍游閬苑,無勞萬里訪蓬瀛。

    最有名的八句皆對的七律大家都應該知道,是杜甫的《登高》: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唐朝科舉進士科考律詩和律賦,詞性、平仄、對仗、押韻是一絲不可出現錯誤的,不過首尾二聯是不需要必須對仗的。白居易在貞元十六年(800)省試的試帖詩是《玉水記方流詩》:

    良璞含章久,寒泉徹底幽。矩浮光灩灩,方折浪悠悠。凌亂波紋異,縈迴水性柔。似風搖淺瀨,疑月落清流。潛潁應傍達,藏真豈上浮。玉人如不見,淪棄即千秋。三、對仗的不同種類

    對仗的種類比較多,常見的有幾下幾類:

    1、工對

    工對不僅要詞性相同,而且門類相同,古人為了應付科舉考試編輯了不少這樣的書,我們稱之為類書,分了很多門類如:天文、時令、地理、宮室、器物、衣飾、植物、動物、方位、數量等

    古人作詩用同一門類的詞語相對被稱為工對,例如: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2、 鄰對

    詞性大的類別相同,小類上有所不同,例如元稹《早歸》的第三聯,魚和露相對,水和衣相對:

    春靜曉風微,凌晨帶酒歸。遠山籠宿霧,高樹影朝暉。飲馬魚驚水,穿花露滴衣。嬌鶯似相惱,含囀傍人飛。

    往寬裡說,名詞對名詞就可以算是對仗了,門類可以遠隔千里,例如水和衣相對。

    3、流水對

    一般的對仗上下聯是並列的關係,流水對前後意思連貫如流水,顛倒後語意就可能不通了。

    例如:

    請看石上藤蘿月,已映洲前蘆荻花。(杜甫)忽逢青鳥使,邀入赤松家。(孟浩然)4、扇面對

    扇面對在詞裡用的非常多,例如《沁園春·雪》:

    望長城內外,惟餘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

    古詩裡最有名的是白居易《夜聞箏中彈瀟湘送神曲感舊》:

    縹緲巫山女,歸來七八年。殷勤湘水曲,留在十三絃。

    5、借對

    從字詞本身來看並不相對,甚至詞性都不一樣,但是因為是多音字或者多義字,詩人硬是拉郎配,杜甫就很喜歡搞這種遊戲,看起來也別有意思:

    杜甫《曲江》中"尋常"一詞具有多種含義,一為"平常",一是"八尺為尋,倍尋為常"。前者是一般的副詞,後者是數量詞:

    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

    杜甫的《九日》

    竹葉於人既無分,菊花從此不須開。

    分在此處是仄聲, 是本分的意思,與動詞“開”詞性不同,但是分是多音多義字,有動詞的分開之意,於是杜甫拿來對仗了。

    今天寫詩的朋友們,如果敢這樣用,說明對於詩詞是有一定研究的,不過很可能會遇到某些“詩人”的批評。記住這首詩,可以拿來告訴對方古人的用法即如此:

    重陽獨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臺。竹葉於人既無分,菊花從此不須開。殊方日落玄猿哭,舊國霜前白雁來。弟妹蕭條各何在,干戈衰謝兩相催!6、錯綜對

    上下聯中需要對仗的詞語,所處的位置卻不相對,例如[唐] 李群玉《同鄭相併歌姬小飲戲贈 》 :

    裙拖六幅湘江水,鬢聳巫山一段雲。 風格只應天上有,歌聲豈合世間聞。胸前瑞雪燈斜照,眼底桃花酒半醺。 不是相如憐賦客,爭教容易見文君。

    第一聯:裙拖六幅湘江水,鬢聳巫山一段雲,六幅湘江水,對巫山一段雲,六幅對一段, 湘江對巫山 ,位置不相對。

    7、當句對

    當句對是在句子中自有對仗的詞語,例如: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

    既是上下聯對仗,而且也是當句對,巴峽對巫峽,襄陽對洛陽。

    8、偷春對

    五七言律詩對仗在中間二聯,如果第一聯對仗,第二或第三聯不對仗叫做偷春體,比喻成先於春天偷開的梅花。

    例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這裡要注意,因為第一句是平收押韻,因此平仄不相對。

    四、關於詞中的對仗

    填詞時,要注意,詞的對仗寬鬆,不避諱相同的字,平仄也可以不相對,同一首詞對仗的位置也不同,可以不對仗亦可以不對仗。

    例如蘇軾《沁園春·孤館燈青》前三句對仗:

    孤館燈青,野店雞號,旅枕夢殘。

    而《沁園春雪》又有不同:

    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望長城內外,惟餘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 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與蘇軾對比不一樣處有以下幾個方面

    1.三句對 改為了二句對:千里冰封,萬里雪飄。

    2.扇面對上闋與蘇軾一樣:望長城內外,惟餘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下闋多了一副扇面對: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

    3.上闋結尾不對仗:紅裝素裹,分外妖嬈

    4.上闕八、九句,下闕七、八句 上闋對仗:山舞銀蛇,原馳蠟象。下闋不對仗:一代天驕,成吉思汗。

    而辛棄疾《沁園春·帶湖新居將成》前三句完全不對仗:

    三徑初成,鶴怨猿驚,稼軒未來。結語

    上面文章所講的不太工整的對聯,都是寬對,例如借對、鄰對。

    在初學格律詩的時候,儘量學習工對,但是過於工整的對聯難免有雕琢痕跡 。 因此寫好格律詩一定要善於使用寬對。

    例如杜甫的這首詩:

    聞道長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勝悲。王侯第宅皆新主,文武衣冠異昔時。直北關山金鼓振,徵西車馬羽書馳。魚龍寂寞秋江冷,故國平居有所思。

    新主,對:昔時。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寶寶拉奶瓣,綠便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