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歷史側影

    要弄明白這個問題,我們必須搞清楚南北朝時期中國是一個什麼樣的時期。

    先看看南北朝在中國歷史上是一個什麼樣的時期

    我們讀初中時,教授歷史課的老師給給了我們一個口訣:

    “堯舜禹,夏商周。春秋戰國亂悠悠。秦漢三國又兩晉,南朝北朝是對頭。隋唐五代又十國,宋元明清帝王休。”

    南北朝對峙圖

    其中,口訣內容之一的“南朝北朝是對頭,”就是指的南北朝時期,因為這個時候中國南北分裂,且南北對立所以老師就作了如此總結。應該說,總結得很形象很精闢很到位。

    那麼,南北朝大分裂時期究竟有多久?

    歷史記載顯示,從公元420年開始到公元589年結束,共計169年。

    公元589年,楊堅結束了長期分裂局面,建立了統一的隋朝。

    再看看南北朝時期中國的政治形勢

    南北朝時期,中國的南方和北方都先後歷經了多次政權輪替。

    西晉版圖

    南北朝之前中國有過短暫統一的晉朝。而晉朝有分為兩個歷史階段,前半段為西晉(公元266年至316年),後被北方少數民族所滅,史稱“五胡十六國”時期。

    西晉滅亡之後,公元317年,晉朝宗室司馬睿建立東晉,擁有中國南方土地。到後來東晉依次被送劉宋、南齊、南梁、南陳四朝替代,故歷史上把中國南方產生的這幾個朝代統稱“南朝”。宋司馬光修《資治通鑑》,奉南朝為正統。

    東晉版圖

    北朝則是北方少數民族滅掉西晉之後,外中國北方建立的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和北周五個朝代,為胡漢大融合的時期。故歷史上稱中國北方這一時期產生的朝代為“北朝”。唐房玄齡等人著作的《晉書》,奉北朝為正統。

    那麼,高句麗崛起於中國歷史上的什麼時期呢?

    簡而言之,在中原王朝處於分裂動盪之時,高句麗此時卻卻乘勢而起。

    雖然西晉統一過中國,但僅僅五十年就被滅亡。西晉之前,是三國時期,魏蜀吳為統一中原,長期征戰,中原大地一直時局動盪。

    在這個歷史夾縫之中,起源於中國東北和北韓半島的高句麗趁亂突起,不斷擴張,至公元413年高句麗長壽王時期,版圖已經擴張至東臨日本海,南至牙山灣竹嶺,西至遼河。

    高句麗版圖

    高句麗崛起時,西晉、東晉皆已滅亡,中原政權處於分裂狀態。待到南北朝政治格局形成之後,在長達169年時間裡,中原政權又基本上處於長期對峙格局。期間,南北雙方還歷經頻繁的改朝換代與分裂對峙:如南朝,先後經歷宋齊梁陳四個朝代;北朝,也經歷了北魏興起和分裂,東魏西魏對峙以及北齊北周對峙。

    於是,在中原政權分裂動盪的夾縫中,高句麗悄悄崛起了。

    那麼,經以上對歷史的梳理,我們也就可以搞明白了:在中國南北朝形成的前期和形成時期的169年裡,中國一直處於動盪不安之中。內部征伐不斷,民不聊生,有哪股政治力量能夠騰出手來,出兵收拾高句麗呢?所以,南北朝時期沒有攻打高句麗,也是很正常的事了。

  • 2 # 柚子愛歷史

    有以下幾個原因:

    1、逐鹿中原,中原地區才是歷朝歷代統治和爭奪的焦點

    北韓半島在中原王朝看來就是化外夷民,就是一塊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你看後來唐朝在唐高宗時滅掉了高句麗,也千里迢迢的派遣官員去管理了,無法有效管理不說,也沒沾到什麼油水,隨後不久北韓半島再次大亂。

    2、主要矛盾與次要矛盾之分

    南北朝時期,大的主要矛盾是北朝與南朝為爭奪中國的統治權之間的矛盾,南北時常攻伐,但是誰也奈何不了誰,形成了長期對峙局面。大家都忙著窩裡鬥呢,誰有那個時間和精力去理會千里之外的高句麗呢?這不吃飽了撐得嗎?毛主席告訴我們說:“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如果兩個國家國土接壤,還可能是因為爭奪地盤而發生戰爭,那哪些國土跟高句麗根本就不接壤的國家呢,比如北朝的西魏、後周,南朝的宋齊梁陳就更沒有必要去攻打了。即便想打,也得先把當前的主要敵人幹掉之後。

    3、高句麗在中國南北朝期間發生內亂,且受到北方遊牧民族的侵擾,內憂外患,自顧尚且無暇,對中原王朝構不成直接威脅

    既然高句麗沒有主動入侵中原地區的意圖和行為,也就對中原政權構不成威脅,那麼,中原王朝也就犯不上去主動招惹這塊雞肋,打仗需要花錢的。

    中國的南北朝時期是公元420年-589年,高句麗在經過初期的擴張之後勢力在六世紀達到鼎盛。然而在高句麗的安藏王被刺殺、其兄安原王繼位後,高句麗王室間的紛爭加劇。到了六世紀50年代,高句麗北部又受到了遊牧民族的襲擊。

    大寶二年(551年),北韓半島上的另外兩個國家百濟和新羅,為擺脫被高句麗奴役的地位,又開始聯合起來一起攻打高句麗。可以說北韓半島的地緣紛爭不斷,壓根沒有精力向中原地區擴張,也就構不成對於中原王朝的威脅。

  • 3 # 這個歷史很正

    南北朝時期沒有攻打高句麗最主要原因我們可以從兩個方面來分析。

    1.內部條件:制衡

    2.外部條件:高句麗的正處於再一個巔峰時期

    首先咋們來看看內部情況。(下面是高句麗崛起前的版圖)

    北朝先是以北魏統一中國北方,南朝則是劉裕的宋朝統一南方。而這兩個國家都是有著統一中原的野心,北魏雖然是少數民族建立的封建國家,也積極學習中原正統的文化。我們都知道中原文化骨子裡其實是有一種統一的思想的,再加上也對當時的苦寒之地看不上眼的,所以南北朝時期的大致方略就是,先統一中原,再敲打敲打這個不聽話的小弟。

    想法很好,可是實力不允許啊,南北朝幾乎是連年的戰爭,大仗小仗打了無數次可就是誰也滅不了誰,所以對於這種情況下無論是南北兩朝誰想打高句麗,另外一個都是會掏出刀子來背後給你一刀的,想打高句麗就要面臨著兩線開戰的風險,沒有哪個會傻到去攻打這個正處在頂峰時期的小弟。

    甚至還要容忍這個小弟繼續放肆下去,最著名的莫過於北魏與高句麗的幾代人聯姻。

    北魏歷史上大名鼎鼎的馮太后就曾幫獻文帝求取高句麗王(長壽王)的女兒,甚至最後還被拒絕了,北魏還舔著臉說實在不行嫁一個宗室女過來就行。而在長壽王死後北魏孝文帝還親自於行宮中為其舉哀。之後宣武帝時期其生母文昭皇后,妻子高皇后連續兩任皇后都是出自高句麗的。

    在南北朝後期,隨著南朝的衰弱,高句麗的政治方略逐漸偏向南朝政權。

    所以出於制衡的需要,南北朝都沒有攻打過高句麗。

    說了內部因素,那麼來說說外部條件。(上面時全盛時期高句麗的版圖)

    這個時候高句麗正處於最巔峰的時期,我們先說說它的版圖吧。南北朝時期高句麗最大勢力範圍,用現在對比,大概是遼寧省+半個吉林省+北北韓+半個南韓。假設這是個獨立的國家,這體量的國家是個什麼東西,應該有數了吧。

    如果僅僅是版圖大點還不足為慮,最危險的還是他們和中原王朝一樣實行農耕制,長期以來受中原思想文化的思想,所以他們的政治、經濟都足夠穩定,政治經濟穩定就意味著有足夠的後勤去支援打一場長期的戰爭。地形除了北韓北部多丘陵以外,東北平原,北韓半島中部南部都適合耕種,東北平原距離內蒙近,還適合放馬。可以說高句麗當時是有人,有地,有糧,有馬,已經是有了可以爭霸的資本了。雖然與南北朝相比還不在一個體量上,但是也絕不是可以隨意捏的軟柿子。

    而還有一個原因就是,這時的高句麗正在謀劃遷都到平壤的事情,遷都後意味著戰略縱橫更深,攻打時補給線更長,這對於後勤來說也是一個重要的考驗。

    要知道再南北朝大一統之後的隋朝,三伐高句麗,更是號稱“興兵百萬”都沒有滅點高句麗,甚至是唐太宗都沒有滅掉,最後還是在唐高宗時,以渡海登陸戰方式才把他滅掉的,由此可見它的實力。

  • 4 # 蕭子北反彈琵琶

    我們首先看一下南北朝的歷史時間,南北朝(420年—589年)是南朝和北朝的統稱。南北朝時期是華夏史上三國兩晉之後的一段大分裂時期,同時也是華夏史上的一段民族大融合時期,上承東晉十六國下接隋朝,由公元420年劉裕代東晉建立劉宋始,至公元589年隋滅陳而終止。

    南朝(420年—589年)四個朝代分別是劉宋、南齊、南梁、南陳四朝,南朝主要是漢人政權。

    北朝(439年—581年)則包含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和北周五朝。北朝主要是少數民族政權。南北兩方朝代更迭頻繁,但南北百餘年間長期維持對峙形勢,所以史書稱為為南北朝。

    而高句麗的時間跨度是公元前一世紀到公元7世紀,在中國東北亞和北韓半島的一個政權。所以說高句麗的時間跨度還比南北朝時間要長。

    南北朝時期,中原長期處於分裂狀態,北方本身就是少數民族政權統治,而且北方自身戰亂頻繁,更多的是想穩固自身,或者想南下攻擊南朝。對於東北角的小政權,鞭長莫及,也興趣不大。所以沒有人想著攻打遼東,統一東北亞。

    直到漢家政權隋文帝楊堅統一華夏建立隋朝之後,隨著國力逐漸恢復,第二代隋煬帝楊廣開始東征遼東,可惜數次都敗北,而且損兵折將,被高句麗還祝了“京觀”,用戰死的隋朝士兵屍骨堆成一座高山。隋朝也因此國內動盪,楊廣身死國滅。

    唐朝建立後,李世民也親征遼東,無功而返,直到高宗時期,薛仁貴攜數千玄甲軍大破高句麗數萬軍馬之威。進而多路唐軍會師平壤,高句麗滅亡,唐朝任命右威衛大將軍薛仁貴為檢校安東都護,領兵二萬鎮守其地。民間將薛仁貴滅高句麗一事,編成小說《薛仁貴徵東》,在民間廣泛流傳。而遼東百姓對薛仁貴的有效治理感恩戴德,甚至忘卻了“亡國之痛”。

  • 5 # 心無止境ghyo

    南北朝時期南北雙方在對峙打的熱鬧呢,哪有時間精力騰出手去打高句麗,隋朝統一天下後國內安定了才有時間騰出手去打高句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中年的夫妻是在維繫的關係中找到浪漫,還是在沉默中慢慢的適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