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土土的夢想

    清朝12個皇帝中最倒黴的皇帝我認為非同治皇帝莫屬!同治皇帝6歲登基19歲去世,只匆匆的做了13年的龍椅,他是大清王朝去世年齡最小的一位皇帝。

    關於同治皇帝的死因一直是史界和一般老百姓津津樂道的話題,據正史記載死於天花。但是民間野史卻廣為流傳同治皇帝微服出宮尋歡作樂,在妓院染上梅毒而死。

    據《清代外史》記載同治皇帝在選後的時候與生母慈禧太后產生了分歧,慈禧看中了長相甜美但言談舉止輕浮的侍郎鳳秀的女兒,而同治和慈安太后看中了清朝唯一的“蒙古狀元”崇綺的女兒阿魯特氏,雖然長相平平,但行為舉止端莊,一看就知道是一個才德雙備的女子。同治不顧慈禧的反對堅決選擇阿魯特氏為皇后,而鳳秀的女兒被封為慧妃。

    由於慈禧對選後的事一直耿耿於懷,千方百計的離間同治與皇后之間的關係,更是派出太監阻止皇帝和皇后見面,強迫同治寵幸慧妃。雖然同治娶到了自己喜歡的女人,卻沒有享受到幸福的婚姻生活,喜歡的慈禧不讓見,他又不願意寵幸他不喜歡的女人,因此索性誰也不親近,終年獨自一個人睡在乾清宮。

    雖然他擁有5個女人,但是過的並不快樂,由於孤獨寂寞再加上慾望作祟,他只好化妝成普通百姓微服出宮到民間去尋歡作樂,可是誰也不會想到他第一次走進妓院就染上了梅毒,最終奪去了他年僅19歲的生命,可以說他是清朝最為不幸的皇帝。(不幸一:六歲喪父,不幸二:六歲登基不能享受童年的快樂,不幸三:跟他母后慈禧關係不好,經常受到訓斥,不幸四:幸婚姻不如意,他想娶的不行,不想娶的,指配給你。不幸五:年紀輕輕就死了,還是死於梅毒!)。

  • 2 # 愛新覺羅張飛

    說起大清史上最倒黴的皇帝,恐怕非嘉慶皇帝莫屬了,因為實在找不出第二個倒黴人選。先不說別的,就前段時間看《如懿傳》的時候,衝衛嬿婉那個矯情勁兒,慫恿永琰各種討好皇帝的時候,已經感覺永琰是一個可憐之人。

    永琰應該叫顒琰,永字輩的人屬於乾隆的子嗣,但是為了區別皇位繼承人和其他阿哥貝勒,所以在確定了皇位繼承人之後,永琰就把原來的“永”字換成了“顒”

    他是乾隆的第十五個兒子,孝儀純皇后魏佳氏所出,剛繼位的頭四年,顒琰是沒有實權的,一直到皇帝死了之後他才開始獨掌大權,在位25年期間還是做了很多對社稷有幫助的大事,最出名的一件事就是把和珅那個超級大貪官給賜死了。

    即便如此,但縱觀顒琰一生,可以看出顒琰是一個非常平庸的皇帝,他既沒有祖先們征戰八方的體魄,也沒有父輩祖輩們治理國家的政治才能和革新精神,跟《如懿傳》裡那個“小永琰”如出一轍,談不上耀眼奪目,更稱不上帝王優選。

    在這裡也想說一下,有人把嘉慶皇帝比作大清由盛到衰的轉折點,認為從嘉慶之後大清就開始衰敗,把大清的衰敗歸結於他的平庸無才,這一點是錯誤的,因為在乾隆晚期的時候,清朝就已經開始衰敗了。

    從宮中來看,乾隆的原配皇后富察氏走了之後,宮中的節儉之風逐漸沒落,到乾隆晚年的時候更是大辦壽宴,花費無度,國庫虧空;從國家來看,當時苗民起義、白蓮教起義等農民起義頻發,消耗了大部分物力財力,而後乾隆去世,無疑給嘉慶留下了一個巨大的爛攤子,最終導致嘉慶在這個搖搖欲墜的寶座上,連坐都坐不安穩。

    但是就這樣一個在危機中還坐了25年的皇帝,也算的上是秉性寬厚,勤政圖治了,卻偏偏還是很倒黴!就根據現在有史可尋的記載中能查到,嘉慶皇帝一生中遇刺了四次,到他第四次遇刺的時候,更是寫下了《遇變罪己詔》一文,抒發自己心中的不滿和困惑。

    第一次嘉慶遇刺是在嘉慶八年的時候,一個流落在京城的窮人名叫陳德,因為太窮所以活不下去了,就想去刺殺嘉慶,想著殺了嘉慶之後肯定人盡皆知,到時候也算是出名了。

    第二次嘉慶遇刺和上一次僅僅時隔一年,也就是嘉慶九年的時候,一個和尚帶著刀衝進了宮裡,妄圖用刀逼著嘉慶給他封個主持。

    第三次嘉慶遇刺和上一次又只隔了一年(話說這行刺也是有時間規律的嗎?一年一個?),也就是嘉慶十年的時候,有個叫劉士興的人闖進宮裡,還打傷了好多侍衛,就是想殺了嘉慶,可是這個理由,呃……沒人知道~

    最後一次遇刺時間稍微長了點,也就是在嘉慶十八年的時候,一百多個農民打著“順天保民”的名義闖進宮裡,這個事情就是著名的天理教起義,只不過當時嘉慶不在宮裡,最後天理教被鎮壓,這才得以保住性命。

    經歷了以上四次刺殺之後,嘉慶整個人都迷茫了,他根本都不知道自己做了什麼就惹得別人要來刺殺自己,太窮了要殺他,要當主持了也要來殺他,沒啥原因沒啥理由還要來殺他,最後還集結百十來號人集體殺他?

    可他反省來反省去,最終也沒想明白,還固執的認為是老天爺和老百姓對他的不公平待遇,反正他自己沒錯。不過也可想而知,當時的君臣百姓矛盾還是很尖銳的,嘉慶在其中也肯定存在一定的問題。

    所以倒黴的嘉慶就算死了,他的死因都被野史各種編排,說是被雷劈死的!而且這個被雷劈的方法還多種多樣。

    第一種說法說嘉慶是去木蘭秋獮的時候生病了,臥床休養的時候有一天熱河上空電閃雷鳴,一道雷劈進了嘉慶的寢殿,然後嘉慶就給劈死了。

    第二種說法說嘉慶在木蘭秋獮的時候狩獵,結果轉了好幾天也沒打到一隻獵物,嘉慶覺得很掃興就準備打道回府,回來的路上突然一聲雷響,一群人裡就唯獨嘉慶被雷劈中死了。

    第三種說法是嘉慶和自己長期寵幸的一個小太監有一天在承德山莊的小屋裡尋歡作樂,忽然有一道閃電從天而降,一個火球飛向嘉慶,導致嘉慶當場死亡。

    這三種說法越說越玄乎,到底是不是真的呢?其實小姐姐想,嘉慶也不至於這麼倒黴到家吧?但是按照歷史推斷,嘉慶最後一次去木蘭圍場的時候是1820年,那時候嘉慶已經61歲高齡了。

    一個年過六旬的老人,常年處理政務,又疏於鍛鍊,身體自然比其他人要差一些,再加上當時正值盛夏,酷暑難耐,中暑加上舟車勞頓給老人家的身體都會造成一定的影響,按照正史所說猝死也並非毫無可能。

  • 3 # 醉伊笑紅塵

    這是一個很好玩的問題,但卻首先要建立在清朝皇帝的痛苦之上,縱觀清朝12帝,有天生好戰結果被打的傷重不治而死的努爾哈赤,有窩窩囊囊被八國聯軍連嚇帶氣死的咸豐,有喜好風月染上花柳病而死的同治,有好不容易變法圖強結果被慈溪毒死的光緒。

    這些人好歹也都做過皇帝,也是堂堂一國之君,結果走的匆匆忙忙,還挺憋屈,可以算作倒黴了。但是個人還是認為,要說清朝最倒黴的皇帝,還得非溥儀莫屬。為什麼這麼說呢?

    首先,溥儀倒黴的是趕上了清王朝的末日降臨,其他大清皇帝雖然死的比較慘點,但是生前好歹也是金口玉牙,說啥是啥,放眼全國,誰敢忤逆,結果溥儀就當了三年皇帝,就被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而這三年呢,溥儀也過得很不舒坦,做著名義上的皇帝,其實是父親大人攝政王載灃掌控政權,手底下還有個虎視眈眈盯著皇帝寶座的袁世凱,連自己親媽親弟弟都不能見,身邊能信賴和依偎的只有一個奶媽。還不讓哭不讓鬧,這對一個3—6歲大的小孩來說,這不就是活生生的童年陰影麼。

    結果大清朝亡了,溥儀的黴運還是陰魂不散,想過幾天安生日子,結果先是被張勳辮子軍拉去復辟,結果剛給人家小皇帝希望,11天以後又讓溥儀在絕望中被趕下臺了。

    溥儀擔驚受怕的日子沒過幾年,又遇上馮玉祥打到紫禁城,將溥儀從紫禁城趕走,還撕毀了退位時與民國簽訂的條款,什麼每年給餉銀補貼生活呀,在頤和園養老呀,都成了空頭支票,概不作數了。

    沒辦法溥儀只能跑路去天津當寓公了,結果又被日本人看中了,被同是自家人的格格川島芳子連哄帶嚇上了賊船,建立了偽政權。在蘇聯最後把牢底坐穿,鞋帶都不會系、被子都不會疊的溥儀,被原來言聽計從的跟班手下一頓奚落,割腕險些死了,還好最後遇到新中國政策好給了特赦。

    另外,作為男人,溥儀也有身體功能上的缺陷,經常依靠打雄性激素維持艱難夫妻生活,但還是被皇后婉容戴了綠帽子,又被開明妃子文繡登報離婚,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被妃子主動甩掉的皇帝,和最後一位妻子李淑賢生活也是極盡討好,放棄了曾經作為高高在上皇帝的最後尊嚴,在61歲那年,溥儀在貧困交加中患上尿毒症去世。

    可以說溥儀的一生命途多舛,跌宕起伏,這是清朝12帝中無人能匹敵的。

  • 4 # 午後紅茶在面前

    咸豐帝(愛新覺羅·奕詝)是清朝最倒黴的皇帝。

    繼位以後,接手道光帝留下的爛攤子,又碰上了很多大事。

    而他平庸無能,又體弱多病,咸豐朝的情況越來越糟糕。

    說一說咸豐帝在位期間的糟心事。

    1. 金田起義

    咸豐元年,洪秀全帶領農民軍在金田村宣告起義,國號太平天國。

    很快奪取了漢陽,嶽州等地,定都江寧(南京)。

    當時連年災荒加上國庫空虛,農民起義爆發讓咸豐帝很是頭疼。

    為了籌備軍費,咸豐帝想盡了辦法。

    推行厘金制度,提升捐輸,停止養廉,甚至把內務府的三口金鐘都熔化才勉強湊夠。

    戶部官員都感嘆:從未見窘迫情形至於今日者。

    傾盡全國之力去鎮壓,直到咸豐六年才將太平天國撲滅。

    咸豐帝還沒能喘口氣呢,又有事來了。

    2. 第二次鴉片戰爭

    咸豐六年,英法以“亞羅號事件”和“馬神甫事件”的藉口,入侵廣州。

    炮轟大沽口。清方反抗無力,沒有支援,加上炮臺設施簡陋,大沽淪陷。

    咸豐帝慌忙派桂良去議和,在外國列強的逼迫下籤訂了《天津條約》。

    咸豐十年,英法聯軍向北京入侵,在八里橋激戰,統帥林沁率先逃走,清軍全軍覆沒。

    藉口“木蘭秋獮”,咸豐帝倉皇逃往承德避暑山莊。

    對祖宗有愧,臨行前他痛哭流涕,跪地叩頭。

    3. 破罐子破摔的歲月

    在承德避暑山莊的咸豐帝,心力交瘁,感覺一切成定局無力迴天,心灰意冷。

    對朝中一切事務不再感興趣,沉迷於美色與戲劇。

    行宮中夜夜笙歌,咸豐帝打消了迴鑾的想法。

    咸豐十一年,身體越來越差得咸豐帝在熱河去世。

    咸豐帝從登基到駕崩,碰上百年難遇的動盪,駕駛這大清這條即將沉沒的大船,每天惶惶不安,到終局面也無法迴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正確的備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