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桃林深處梨花白
-
2 # 羽菱君
慕容博,鮮卑大燕皇族後裔,繼承幾代先祖遺願,為了復國大業奮鬥一生。他才智過人,武功修為極高,但移居江南已經數代,人丁凋敝的慕容家想要復國談何容易。此時的大宋在“澶淵之盟”和“慶曆和議”之後,和大遼與西夏都免除了戰事,給三國之間帶來難得的和平。慕容博想要起事除非天下大亂,於是一條意在挑撥起宋遼兩國紛爭的陰謀應運而生。中原武林的愛國志士成了受之擺佈和指使的工具,蕭遠山無辜成為他陰謀下的犧牲品,妻子族人盡數被殺,此後三十餘年,為了復仇暗無天日,苟且偷生。而慕容博隨著陰謀敗露,為了不引火上身,假死潛入少林,避開了武林的耳目三十年,而且偷盜了少林不少武功絕學。
蕭遠山雖是遼人,但他的授業恩師來自少林,師父傳給了他一身武藝。正因為如此,身為遼國蕭皇后屬珊大帳的親軍總教頭的他,致力於宋遼睦鄰修好,每每勸阻大皇帝遼對宋廷用兵動武,深得宋遼兩國士民的愛戴。假如沒有雁門關外的一役,蕭遠山的一生應當是個擁有圓滿人生的結局,但沒想到在他的兒子週歲之時,回家省親的路上會遭逢大難,以致族人被殺,愛妻慘死。抱著愛妻屍身跳下懸崖的他不知道是不是蒼天有眼,他被懸崖下的大樹所救掛,生還於世的他自此為復仇而活。他為了追查帶頭大哥的身份,隱忍三十年,暗藏於少林,不斷的收集線索的同時也在不斷的提升自己的武功。
罪惡的根源這兩個人讓江湖中很多人無辜受牽連,造成了很多的悲慘人事。
首先是雁門關外最先死去的那些人,剛滿週歲的喬峰在那裡開始了他一生悲苦的命運。接下來就是蕭遠山為了復仇造成的那些悲慘人事,他偷了葉二孃跟玄慈出生不久的孩子(虛竹),讓他們骨肉分離二十六年,葉二孃因此犯了失心瘋,不斷殺死別人的嬰兒取樂,江湖上自此多了一個惡人,而玄慈在最後真相大白之後死於杖刑,葉二孃也是隨他而去。為了調查出帶頭大哥身份,在這個過程中,喬峰的養父養母、授業恩師一個個全被蕭遠山所殺,而且連喬峰最心愛的人阿朱也因此死在喬峰的手下,而喬峰也在一步步被蕭遠山推向悲慘命運的深淵,也有很多人死在喬峰的手下,聚賢莊一役就是因為他契丹人的身份和蕭遠山殺人致使喬峰蒙受不白之冤的結果。喬峰要不是因為蕭遠山的一步步推送,他即使當不成丐幫幫主,至少還可以跟阿朱一起歸隱大漠,也不失為美好結局,可惜的是一切都葬送在他父親的手裡。
無論是可憐還是可恨,說這兩個人物是罪惡的根源一點都不為過,但非常諷刺的是他們兩個人在少林佛門三十年卻從沒受到佛法的薰陶,改變他們的心性,最終卻能夠歸入佛門,洗去前愆。但他們得到什麼,什麼都沒得,他們兩個人的兒子,最終一個為了復國不成瘋了,一個為了天下蒼生自殺悲壯身亡。所有的一切猶如過往雲煙,不留痕跡,只能說到頭來全是一場空,卻枉死了那些個無辜受累的人。
角色意義金庸先生如此安排,可能就是為了警示世人少一點貪嗔痴。
何為貪嗔痴?貪,對順的境界起貪愛,非得到不可,否則,心不甘,情不願。 嗔,對逆的境界生嗔恨,沒稱心如意就發脾氣,不理智,意氣用事。 痴,不明白事理,是非不明,善惡不分,顛倒妄取,起諸邪行。慕容博是典型的“貪”,蕭遠山是典型的“嗔”,兩人共同是典型的“痴”。一人有了這三毒,最終受難的並不只是自己,還有無辜的旁人,如此罪孽更加深重。
金庸先生也是告訴世人,世上美幻,多為鏡中花水中月,切當慎之為慎。同時也傳達了金老“大愛”的思想。
-
3 # 廬山百龍霸1
我覺得,是心理疾病的康復。比較執著。然終是夢幻泡影。掃地僧殺了慕容博(假死)後,蕭遠山說,我,還向何處去呢?這條路已經走到了盡頭。慕容復要殺我就儘管來吧。掃地僧說,那,把所有的罪責都加在老僧身上吧。然後,用神功使得蕭遠山假死。掃地僧曾經說,二位居士已經進入了魔道,只有佛法才能化解。金庸的佛學修為甚好,不只是學佛,對於修行誤入歧途的魔道他也有自己的見解。
-
4 # 忠肝義膽嶽老三
一
雁門關外,蕭遠山帶著妻兒去中原探親,沒想到被埋伏的武林人士所襲擊。蕭遠山眼看著妻子被殺,勃然大怒,他一人殺了眾多的武林高手,而且最終把首腦人物玄慈和汪劍通點穴,隨後傷心欲絕抱著愛妻跳下懸崖,把剛滿週歲的兒子扔到玄慈懷裡。蕭遠山跳下懸崖卻命不該絕,於是他一心就想著復仇。而他隱居在少林,一邊學武,一邊尋找仇人。但問題是為何蕭遠山在少林寺隱居三十年,武功似乎沒有什麼進展呢?
三十年前,面對玄慈汪劍通等江湖人士,他們也非泛泛之輩,但是蕭遠山一人直接虐殺十多人,把這一眾好手殺的落花流水!三十年後,面對慕容博卻是不分伯仲,難以擊敗,這是為何!
可以說,三十年前的蕭遠山確實是高手,能夠擊敗他的寥寥無幾,而三十年前的玄慈汪劍通卻並非中原武林的最強人物,只是二流人物。玄慈在少林寺嶄露頭角,卻未登峰造極,汪劍通在丐幫還未成為丐幫幫主。而三十年後,玄慈修煉了“袖裡乾坤”和“大金剛掌”兩項絕技,汪劍通“降龍二十八掌”也有所成,他們的進展更是明顯。
相比而言,蕭遠山本是高手,但是在少林派的修煉其實並非本門武功,他的進展確實很慢,雖有進步,但是相比玄慈的跨度,他還是進步相對慢的多。而且,少林武功並非一朝一夕,玄慈本來就是少林武功的弟子,練起來更加輕車熟路,但蕭遠山不是少林的底子,練起來還得去琢磨,故而進展相對慢。
哪怕蕭遠山進展不夠迅速,但是他的武功仍是輕鬆擊敗玄慈,這是沒有問題的!畢竟他的武功底子還是很深厚。
所以,三十年前,蕭遠山是面對的一群二流高手,可能還不如蕭峰在聚賢莊的對手,故而他能夠擊敗。三十年後,這些二流高手進步空間確實很大,如果玄慈和汪劍通聯手,蕭遠山肯定不敵。
二
三十年前的慕容博估計就是玄慈的水平,因為只有武功差不多才能交情深。所以三十年前的慕容博絕非蕭遠山對手。
慕容博假傳資訊讓蕭遠山一生髮生翻天覆地的變化,蕭遠山從此心中只有仇恨,慕容博心中只有復國。雁門關一役,我相信慕容博肯定在就在附近,而看到蕭遠山的武功,肯定嚇得不輕。於是,他就“詐死”,隱居少林,偷學少林武功。
慕容博在前期不敵蕭遠山,但是他在少林進步更大,迅速提升自己的戰鬥力,武功也取得突飛猛進。後來,二人交手三次,不分勝敗。
慕容博就是一個野心家,敢於創造機會,來造成天下大亂,只可惜這一步他沒有完成,他卻從來沒有放棄過復國的念頭,哪怕在少林派偷學武藝,他仍然在外作案,意圖挑起天下紛爭和蓄積糧草,只可惜沒有得逞。
三
慕容博和蕭遠山是一生的對手,鬥了三十年,卻不分彼此,最後卻一同拜掃地僧為師,一心向佛。
冤冤相報何時了,世間的仇恨的源頭無非就是一個貪念!
慕容博貪念權利,故而不惜一切製造紛爭,鑄成大錯!蕭遠山一心復仇,卻始終沒搞清楚真正仇人到底是誰!
而蕭遠山為了復仇也是製造了很多的殺傷,造成很多無辜人士的死亡,特別是喬三槐夫婦,這也是極為不應該。
慾望改變了慕容博;仇恨改變了蕭遠山!二人的命運卻始終聯絡在一起,而他們造成江湖的影響更是深遠的,喬峰,虛竹,慕容復等等的命運,都因為二人而改變!
-
5 # 愛小鵝真是太好了
1.慕容博。一心只想復國! 但是此人格局太小,乾的事情都是些江洋大盜之流才幹的事情。利用自己在武林上的聲望,去幹了一件讓他躲藏30年的事情。如果他能在他燕國舊時領土上建立革命根據地,或許宋遼開戰,一呼百應,攻城略地,佔的一些城池,成為地頭蛇還行。 可他踏入中原,建立聲望,屁用沒有,手段上佈局上還不如他兒子慕容複眼光獨到。
2.蕭遠山。完全就是個心裡承受能力極差的獨孤抑鬱症患者。老婆,家人死了,果斷跳崖自盡了。這點上遠遠不如大惡人段延慶來的滋潤。看看人家,和你遭遇差不多,比你慘一百倍,落差一萬倍。但是人家目標明確,還有個奔頭,也算活的踏實。自殺未遂之後,蕭遠山此人心裡極度陰暗,見不得兒子好,從此讓兒子在噩夢中生活了。
個人覺得,如何評價蕭遠山,可以和段延慶相比較。
評價慕容博,可以和慕容復、大輪明王鳩摩智進行比較。
蕭遠山是個精神病患者,慕容博是夢想大於能力,頭腦欠缺的機械人。
-
6 # 幻影沐風
蕭遠山,本是遼國教頭,武藝高強,但熱愛和平,曾發誓不殺一個漢人。本來有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卻遭慕容博算計,絲毫不會武功的妻子,被大宋高手所殺。
一怒之下,開啟殺戒,殺的中原高手膽寒,隨著殺戮增加,漸漸恢復了理智,覺得愧對師父,所以,在石壁上刻下遺言,跳崖自盡,怎奈被樹枝掛住,於是放棄自殺念頭,潛入少林,尋找仇人報仇。
蕭遠山,在三十年前,武功已屬一流,玄慈等人,不能與之抗衡,就連十幾歲差點殺掉黃眉僧的慕容博,再目睹蕭遠山的戰鬥之後,只得東躲西藏,最後詐死逃避。由此可見,此時的蕭遠山武功遠遠高於玄慈,慕容博之流。
後來蕭遠山學了少林藏金閣的武功,慕容博也潛入偷學,此時的二人,卻打得不分上下,可見蕭遠山學習少林絕技,並未提高多少。後來,由於兒子蕭風的遭遇,得知了當年仇人的線索,於是每次快兒子一步去追問仇人的下落,使得兒子被人冤枉 ,最後真相大白,得知仇人之後,又被掃地僧點化出家為僧。
慕容博,出生武學世家,年少成名,世代以興復大燕為己任,為達目的不擇手段,陷害蕭峰一家,企圖引發宋遼之戰,為了不可告人的目的,不惜詐死騙過連自己兒子在內的所有人。覬覦天下武學,四處偷學武功,並悄悄地謄寫下來,送回慕容家。
為了復興燕國,不惜付出生命,最後被掃地僧點化,出家為僧。
回覆列表
慕容博和蕭遠山都是武學奇才。蕭遠山武功遼國第一,大宋也少有人及。而在萬劫谷跟段延慶談笑風生的黃眉僧當年差點被15歲的慕容博一招打死。
可惜,這二人的政治主張導致他們只能是敵人。蕭遠山在遼國時,一直力阻遼國對大宋用兵,而遼國太后對蕭遠山十分信服,這才避免了兩國生靈塗炭。而慕容博的目標是複姓燕國,必須要挑起宋、遼兩國的戰爭,他才好渾水摸魚。所以,他必須除掉蕭遠山。
蕭遠山雖然曾以天下蒼生為念,但是後期被仇恨矇蔽了雙眼,濫殺無辜。慕容博雖做盡壞事,但是在他的角度他是對的,為了復國甚至甘願被蕭遠山打死。
所以這兩人不能純粹以善惡來劃分。最後,兩個死對頭在掃地僧的化解下握手言和,身上的傷也好了,算得上皆大歡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