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飛鼠影視
-
2 # 祖安蒙多
李安是人不是神。他在電影中所表達的東西都和他從小到大的人生經歷密不可分。如果將李安的自傳代入到他的電影中,撕開媒體的層層包裝,或許我們可以發現一個與媒體口中有些不同的李安。
李安的家庭背景十分顯赫。他的祖輩是江西的大戶人家,父親李升曾經官至教育部主任秘書。後來由於戰爭原因,李升舉家遷往臺灣。
父親對李安的影響無疑十分巨大。很多文章透過李安的隻言片語將李安的父親描繪成一個嚴厲,高高在上的形象。我認為是片面的
在他們逃到臺灣之後,李升收到家裡的訊息,讓他“在臺灣另立門戶”。從戰爭年代走過來的人自然有不一樣的心境。“另立門戶”短短的四個字,現代人也許無法理解李安父親當時到底承受了怎樣的重擔。
李安出生之後,李升對他的這個另立門戶之後的大兒子自然十分寵愛,同時又將所有的“復興家業”的希望寄託在李安身上。對李安自然有著嚴格的要求。
聯想一下,李安在電影《喜宴》中表現的不就是這種情感嗎?《喜宴》中每個人各自的妥協才有了最後大圓滿的結局。現實中李升雖然不想讓兒子走藝術這條路,但既然兒子選擇了堅持學藝術,他只能默默地支援。這是父親對生活的妥協。
而李安對父親的愧疚就容易理解了。從小學習成績一般,很少讓父親滿意。長大後又進入了父親不喜歡的行業,辜負了父親的期望,與父親的理想背道而馳。但父親還是放下心結,給予了自己最大的支援。這種無法用語言形容的情感是傳統思想的束縛下很多家庭的父子關係啊!
至於李安的學習成績到底如何“一般”,從書中我們也可以略知一二。
首先對於母校臺南一中,李安說這是“整個臺南精英的薈萃”。
不看不知道,原來這不是一所普通的高中,這簡直是一所打造臺灣政府官員的黃埔軍校!裡面的學生是整個臺南的尖子!從書中的敘述可以看出,李安能上這所學校,是靠自己的能力考上的。並沒有依靠在這裡做校長的父親。
另外提一句,很多雞湯和電視節目中提到李安父親的時候經常有意無意地給人們一種“李安的父親只是一所中學的校長而已”的感覺。就像現在的北京實驗中學校長和xx縣一高的校長,中間差了100個衡水中學,能一樣嗎?李安的高中同學當然也都不是一般人,比如教育部長的兒子啦,某某高官的孫子啦。
很多文章中會寫道:“李安的高中成績不好,沒考上大學,讓父親很失望。”試問在這樣周圍學霸雲集的環境下,李安學習成績稍微差一點真的是因為他不行嗎?況且七十人中排在二三十名,雖然無法與知乎大神比肩,但所謂的“差”也是班級中上游的水平吧!
到了考大學的時候。第一年李安差6分沒有考上,復讀一年之後又以一分之差落榜,數學考了0.67分更是在媒體發酵下成了眾所周知的“人生汙點”。關於他第一年高考,數學考了0.67分是因為考場上發揮不出來,再加上各種陰差陽錯的原因,不是他真實實力的體現。李安並不是傳統意義的差生,只是有嚴重的偏科呀!而且在某些其他方面上來講李安簡直就是天才!
後來李安透過個人的努力和父母的資助去美國伊利諾伊大學戲劇系深造。到了大學李安“天才”的成分才慢慢展露出來,從藝專到伊利諾伊大學成績一直很不錯。
出國深造,學習戲劇,找到了能為之終生奮鬥的事業,可見此時的李安在很多方面就已經超越了同齡人一大截,只是因為他的一些人生經歷和外人的眼光使他感覺自己的人生處處充滿“失敗感”。
再後來他順利申請到了紐約大學電影系研究生。至於紐約大學電影繫有多牛掰請自行百度。然而在李安口中似乎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這時的李安才開始真正的電影之路,之前的他一直讀的是戲劇專業。
可見在紐約大學李安作為導演的才華已經有了初步的展現。除此之外,李安的畢業作品《分界線》還獲得了紐約大學那一屆的第一名!為了拍這份畢業作品,李安靠打工,父母和妻子贊助湊齊了一百多萬臺幣(書中寫的,具體多少美元請按當時匯率自行換算)。他的作品在畢業典禮播放之後立馬被各大經紀公司搶著簽約,未來的路似乎已經鋪好,成為大導演指日可待,這種感受可不是一般畢業生可以體會到的。
無數媒體在描繪李安時總是用他兒時的成績差做文章。似乎只有這樣才能與他未來的成就產生強烈的對比,才有戲劇性。然而現實不是戲劇,透過他的自傳,我瞭解到他年輕時的成績可以用才華橫溢來形容。因為李安謙虛,內秀,不張揚的性格(不為何此時總能聯想到《誅仙》中的張小凡),使媒體認為他是愚笨之人透過努力成為大師的典範。就像一個學霸謙虛地對你說:“唉!又沒考好。”其實他考了95分,在他心目中不到滿分都算是沒考好。而媒體只聽到了這句話就將訊息傳播出去,根本沒有仔細瞭解背後的原因。
不過上面寫了這麼多都不是重點。接下來才是各種雞湯文的重災區,一段眾所周知的故事:李安在家堅持六年,終於一舉成名。
設身處地想一下,一個剛剛畢業,作品拿了第一名,被搶著簽約的優秀畢業生,心氣自然是有些高傲的,再加上週圍人的吹捧,我猜測李安在這一期間肯定遇到過一些算不上特別好的機會,都被他主動放棄了。前兩年等等還好,可是時光轉瞬即逝,磨著磨著就過了6年,再高傲的人銳氣也已經磨平了,所謂“捧殺”,不過如此。
從書中我們可以看到,李安並不是全職的家庭婦男,只是被媒體無端地誇大了這一成分。帶孩子做飯只是他的副業,在這6年間,李安曾多次一出門幾個月不回家,去朋友家裡,跟朋友一起鑽研劇本。寫《推手》時還自費花錢做研究。其實他一直是有工作的啊!只是沒戲拍就等於沒錢拿。
到了1990年,李安已經到了山窮水盡的邊緣。我想如果沒有臺灣新聞局的劇本評選,或者機會晚兩年到李安面前,也許李安從此就再無出頭之日,各種雞湯也就少了一份素材。另外李安參加這個比賽本來的目的也只是為了拿獎金,根本就沒打算能拍成電影。甚至後來臺灣新聞局決定投錢給他拍電影,李安還因為投資少而猶豫不決,最後被侯孝賢一句話點醒,才有了“家庭三部曲”。
此外我在書中還發現李安在籌備《推手》,找到詹姆斯·夏慕斯時一段有意思的情節,原來李安的經紀公司也是個巨坑!李安6年中不是找不到活幹,而是價格低的活都被經紀公司偷偷先拒掉了
至於上文中他後來的的製片人詹姆斯·夏慕斯對李安有多重要,可以說沒有他李安可能只是國內知名,但絕對不會成為國際知名導演。
如果說李安這六年獲得了什麼,我想他獲得的應該是更好的脾氣,更強的抗擊打能力,更高的劇本創作能力,除此之外,在其他方面根本沒多大進步。
從他的第一部電影就可以看出,《推手》無疑有一個不錯的劇本,所要探討的東西也很有意思。但在很多拍攝過程方面都很不成熟。演員演得也有些怪怪的。(個人觀點,對於那些把這部電影捧到神壇的人可以忽視這段話)
-
3 # 與你分享美食
我認為李安是一個有才華的導演,也拍了很多的成名作,可我到現在都不明白李安拍的《色戒》是什麼意思,是我欣賞不動,還是不符合大陸人的保守觀念,裡面的有些鏡頭堪稱三級片,難道這就是所謂的藝術。
《色戒》是作者張愛玲1950年創作,30年後才發表在她的這個子集《惘然記》中。作品主要描述1930年末,一位女知識青年,化身刺客,企圖用美人計,刺殺汪精衛陣營中一位高階特務。
裡面的女主角是一個有著愛國情操的女大學生,不畏亂世險惡用美人計去刺殺狗漢奸,多麼令人敬佩的愛國兒女,是現在當今年輕人學習的榜樣和學習的楷模。
真是搞不懂,看完《色戒》無刪版以後,心裡那裡還有對愛國女大學生的敬佩心情,滿腦子都是(梁朝偉和湯唯)纏綿畫面,一脫成就了湯唯,為藝術獻身。
-
4 # 芊芊匯娛樂
我個人是十分推崇《十年一覺電影夢》這本書的。上面很多人的答案中也都提到了這本書。畢竟是安叔 親口所述,又是他親自校核,值得我們去反覆研讀。李安是人不是神。他在電影中所表達的東西都和他 從小到大的人生經歷密不可分。如果將李安的自傳代入到他的電影中,撕開媒體的層層包裝,或許我們 可以發現一個與媒體口中有些不同的李安
他是一名成功、謙遜有禮,又不失儒雅的好導演。李安在成名之前,到處碰壁,還需要靠妻子救濟, 1995年的時候,李安作為導演拍出了《理智與情感》獲得好萊塢的肯定,4年後李安一部《臥虎藏龍》讓 他揚名海內外,他也憑藉著這一部出色的電影從眾多優秀電影中突圍,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殊榮
李安的電影,不是很藝術。他的電影可以讀解,可以學。他從來不試圖講道理,而是說故事。他的電影 從來都不難懂,也不難看。有的電影,若干元素,一有一無。而李安的電影,什麼都有,什麼都在,只 是一隱一顯,一張一弛。比如說色彩,李安也用大塊的。《臥虎藏龍》裡,江南是綠的,塞外是黃的, 京城是黯淡的,最終的窯洞是黑色的。點到為止,是那麼個意思。始終不是那般鋪天蓋地用一種顏色的 霸道。而音樂,你沉浸其中而注意不到的音樂,才是電影中的好音樂。
現實中李安也非常真性情的一個人,他以前還沒有發跡的時候,曾經一度落魄。他的妻子也說過,當時 反正不知道他將來會怎麼樣。都是靠著妻子那份工資去養家,妻子也沒空去發他牢騷。後來他成名,也 非常感恩這位一路支援他的人。
回覆列表
在華人導演中,李安是一個標杆性的人物,他拍攝了各種不同的電影題材,無論是倫理、武俠、喜劇甚至科幻,他都能從容駕馭,獨特的經歷讓他在東西方文化裡遊刃有餘,兩種不同文明的衝擊造就了李安與眾不同的視野和氣質,兼具東方傳統的溫文爾雅和西式的灑脫不羈。他的電影手法質樸自然,對白風趣幽默,情節細膩別緻,劇情圓融流暢。其導演的華語片致力於探討傳統與現代的倫理矛盾、東方與西方的文化衝突,為臺灣電影開闢了新的表現領域;執導英語片亦同樣能深入、準確地把握歐美文化心理。他不但堅持自己的藝術探索,同時又積極和觀眾溝通,他的電影往往成為交流成分的文字,對不同歷史時期的人性困境都作出詮釋和表達,在技術、美學和商業上都實現了突破和突圍,是精神貴族向受眾宣講的典。
他不但深諳電影藝術表達中的隱喻之道,用隱喻的手法講述了紛呈多變的創作主題,而且他的隱喻往往又具有含混性的特點,這使其電影大大擴充套件了闡釋空間,豐富了表達意義並增強了藝術審美效果,他的影片中沒有宏大的敘事模式,而是專注於講述反映真實人性的家庭故事,反映現實人物的真實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