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到老不死
-
2 # 路尋寫作創富
李白的《贈汪倫》背後的故事就很有意思!
《贈汪倫》
李白乘舟將欲行,
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倫送我情。
這首詩我們都耳熟能詳了,但當時到底究竟發生了什麼,讓李白留下了這樣的詩篇呢?
讓我們穿越千年時光,回到唐朝看一看。
唐天寶年間,當時在大唐有著廣泛影響、圈粉無數的國民大詩人李白來到了南陵,旅居在他的叔父李冰陽家中。作為李白的鐵桿粉絲,住在涇川的汪倫聽到這個訊息非常興奮,立即修書一封,邀請李白來家中做客。他在信上說:“先生好遊乎?俺們這旮瘩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飲乎?俺們這裡有萬家酒店。”眾所周知,李白平生最喜歡的就是旅遊和喝酒,當他看到汪倫信裡描繪的十里桃花、萬家美酒時,頓時陷入美麗的遐想:“那可是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啊,一定是一個充滿詩情畫意的地方;還有上萬家的酒店,我要一家一家的喝過去,將是何等的痛快啊”於是乎,李白欣然赴約,屁顛屁顛的趕到涇川,汪倫激動萬分地把自己的偶像領到在桃花潭畔的別墅中。只見那別墅依山而建,高牆大院,氣勢非凡,別墅裡面,雕樑畫棟,曲徑通幽,宛如人間仙境。
汪倫果然是熱情好客,準備了豐盛奢華的美味佳餚,拿出桃花潭水釀製的美酒招待。席間,李白問“汪兄啊,你在信中提到的十里桃花和萬家酒店在何處啊,小弟那是嚮往的狠哪!”“咳,咳”汪倫尷尬的咳嗽了聲,賤笑著說:“桃花者,十里外潭水名也,並無十里桃花。萬家者,開酒店的主人姓萬,並非有萬家酒店。”李白不愧是個瀟灑豁達之人,聽後大笑幾聲,並不覺得被愚弄,反而被汪倫的熱情所感動。
接下來一連數天,汪倫陪著李白遊山玩水,每天飲美酒,吃佳餚,聽歌詠,高談闊論,經常是通宵達旦,好不快活。
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李白終於要離開了,分別之際,汪倫又送給李白名馬八匹、綢緞十捆,派僕人給他送到船上。李白登上了船,正要離岸時,忽然聽到一陣歌聲。李白回頭一看,只見汪倫帶著一村的村民。他們跳著整齊的舞步,唱著古老的調子,用漢代時興起、流行於魏晉名士之間“踏歌”的方式,為自己送行。主人的深情厚誼,古樸的送客形式,讓李白心中一暖,為了表達深深感激汪倫的盛意,作《贈汪倫》詩一首: “李白乘舟去拉屎,忽然想起沒帶紙。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倫贈我紙。”哦,哦,搞錯了,正確的是: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由此,雖然汪倫在平生沒留下一首詩,但卻因為與李白的友誼而名垂千古。這可不是我瞎編的啊,
清代詩人袁枚在《隨園詩話》有記載:唐時汪倫者,涇川豪士也。聞李白將至,修書迎之。詭雲:“先生好遊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飲乎?此地有萬家酒店。”李欣然至。乃告雲:“桃花者,潭水名也,並無桃花。萬家者,店主人姓萬也,並無萬家酒店。”李大笑。款留數日,贈名馬八匹,官錦十端,而親送之。李感其意,作《桃花潭絕句》。
-
3 # 詩書君
清平調詞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
描寫楊貴妃的詩詞很多,但是見過楊貴妃,親自被邀請為楊貴妃寫詩的人可能只有李白一個人。開元年間,皇宮中開滿了牡丹。一天夜裡,唐玄宗看著盛開的牡丹心情很好,讓楊貴妃陪著他散步,一起觀賞。又找來了善於唱歌的梨園子弟,其中就有著名的李龜年,李龜年剛要開口,就被玄宗制止住了,他說:如此良辰美景,用舊詞豈不是不合時宜。接著就讓李龜年去找李白寫新詞。李白知道玄宗讓他寫詞的時候很高興,但是李白因為喝多了還有點神志不清,乘著醉意寫下了三首清平調詞,這一首就是其中一首。
題都城南莊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一年春天,進京趕考的崔護在苦讀了一上午之後放下書本,獨自步行出城。苦讀不知春已濃的他頓覺心身清爽,享受著大自然賜予人類的禮物,渾然不知道路的遠近。當他感覺有些口渴的時候,已是身居荒野。他一邊走一邊找,發現了一戶人家。他敲門討口水喝,一位少女給他開了門後端來了一杯茶。他禮貌地接過茶杯,輕輕呷了一口茶水,故作鎮定地表明自己的姓氏和鄉里,接著又十分客氣地叩問少女的姓氏及家人,少女沒有回答,他只好告辭。
第二年春天,又是一個春暖花開的晴日,崔護回憶起去年春天的舊事,一路快行來到城外尋找往日的舊夢。輕車熟路,不一會讓他找到了去年那間院子。走近院落,裡面寂靜無聲。他隔著竹籬他重複著去年的行為,期盼著去年的那幕再次上演。可惜物是人非,悵惘之下寫下了那首“題都城南莊”。
夜雨寄北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李商隱的這首詩是寫給他的妻子,他憧憬著未來和妻子團聚的景象,可是他不知道,他的妻子在故鄉已經死了三個月了。李商隱一生顛沛流離,他不滿於自己懷才不遇,所以寫下了眾多的詩文,可是他的詩卻又是那麼難以捉摸,讓人感覺到形式美之外,不能夠參破謎底,所以有“詩家總愛西昆好,獨恨無人作鄭箋”的說法。但是這首詩卻是如此的淺白,卻也感人至深。
-
4 # 待曉兒
劉禹錫有“詩豪”之稱,卻曾因兩首桃花詩,被貶謫出京二十四年。
提到一代“詩豪”劉禹錫,被人銘記的詩句有很多,比如“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等等,而關於他的故事也很精彩。
劉禹錫曾經和柳宗元等倡導新政,但因為觸動了藩鎮、官僚、宦官等很多集團的利益,所以遭到了反對。革新失敗,皇帝被迫退位,王叔文等主要倡導者被賜死,劉禹錫、柳宗元等八人被貶謫出京任遠州司馬,史稱八司馬事件。
十年後,劉禹錫等人奉召回京。十年之後再次回來,以前的政敵們身居高位,呼風喚雨。劉禹錫心生憤懣,和友人一起遊玄都寺,看到此地已植遍了桃花,於是提筆作詩:
“紫陌紅塵拂面來,無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觀裡桃千樹,盡是劉郎去後栽。”
意在諷刺這些曾經反對革新的政敵和附庸他們的新貴,用嘲弄的口吻說,你們這些趨炎附勢的小人和當道的奸人,也就是趁我不在京都的時候搞風搞雨。可我現在回來了,你們能把我怎麼樣?
結果顯而易見,劉禹錫因為這首詩得罪了當權者和新貴階層,於是又被貶謫,這次一去就是十四年。
十四年後,劉禹錫再次回到京都,有意地又去了一次玄都觀。從第二首桃花詩的序言來看,這次的玄都觀已經沒有了桃樹,改為菜圃了。於是劉禹錫舊事重提,又作了一首詩:
“百畝庭中半是苔,桃花淨盡菜花開。
種桃道士歸何處?前度劉郎今又來。”
從物是人非來說明曾經新貴階層的沒落。雖然當道的依然是那些政敵,但劉禹錫再次挑釁,被貶謫的劉郎我又回來了,那些排擠我的小人呢?語氣中分明一種不屑與嘲弄,確實符合劉禹錫暗藏鋒芒的性格。
劉禹錫單憑那些懷古詩和民歌詩是不足以被推崇的,之所以被稱作“詩豪”,和他不屈剛正的性格有很大關係。
回覆列表
大家好,就小悟提到了“你知道哪些千古流傳的唐詩名篇背後的故事”的這個話題,我認為它是一個很實際的問題,因為應該說,每一首詩每一闕詞,它都有它的一則背景故事,否則是很難成就一首一闕詩詞的,無事不成章,無意不成文,無字不成詩嘛。但是我們寫出來的東西,它有沒有押韻通順朗朗上口,最主要的還有它那字面上的詞意、韻味、寓意、意境能夠表達刻繪出你心中的情味,意向。這可以看出,詩歌的創作並不是信手拈來的,它是需要人們在文字操作過程中要反覆斟酌、調動、妥帖地把自己的思想形象物化為定型產品的操作過程。這就使我們馬上想起來一個詞語——推敲,這就是我今天要給大家說的著名詩詞創作典故“推敲”故事。話說有一次,唐代詩人賈島騎著毛驢做詩競誤闖了官道進入了韓愈的儀仗隊中,這可是要受到驅斥問責的,可今兒個韓愈高興,就問起了原由。原來,賈島他去拜訪自己的一位好友李凝,可恰好這位友人不在家,於是賈島也就只好打道回府,在途中就萌生了為此事題詩一首叫《題李凝幽居》詩歌,全詩如下:
閒居少鄰並,草徑入荒園。
鳥宿池邊樹,僧推月下門。
過橋分野色,移石動雲根。
暫去還來此,幽期不負言。
但有一處有一個字就一時拿不定主意,那就是覺得第二句中的“鳥宿池邊樹,僧推月下門”的“推”字,想換成一個“敲”字。可他又覺著“敲”好像也有點不太合適,不如“推”好。究竟用那個好呢。是“敲”還是“推”。於是,嘴裡一邊唸唸有詞,手上一邊做著“推”“敲”的姿勢,反覆斟酌比劃。不知不覺中,就騎著毛驢闖進了大官員韓愈的儀仗隊裡。這時賈島就一五一十的把自己做的那首詩念給韓愈聽,但是其中一字就是拿不定主意,是用“推”好,還是用“敲”好的事說了一遍。韓愈聽了,哈哈大笑,不但沒有責備他,而且還給他出意,對賈島說:我看還是用“敲”好,即使你就是在夜深人靜,拜訪友人,還敲門也是代表你是一個有禮貌的人!而且用這個“敲”字,能夠使夜靜更深之時,多了幾分聲響。再說,讀起來也響亮些,而如果你是悄無聲息經直的推門的話,那是沒有禮貌的,字面的意義和效果也不同了。賈島聽了連連點頭稱讚,兩個人還並排騎著自己的坐騎回到了韓愈的府中,受到了很好的招待,聽說後來二人還成了很要好的朋友,一時成為民間廣為流傳的佳話,推敲從此也就成為了人們膾炙人口的常用代名詞了。
其實,賈島的推敲故事並沒有就止結束,到了後來,人們又給賈島冠以了一個“苦吟詩人”的稱號,更加告訴人們要用視藝術為生命的態度,全身心的去對待作詩的凝練度和嚴謹性,追求錘字煉句、精益求精的完美境界精神。從他的《題詩後》中,我們便可以看出他的創作精神和錘鍊精度了,詩句這樣描述道:
“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
知音如不賞,歸臥故山秋。”多讓人讚歎,三年敲詩三兩句,知音不賞隱故秋,可以看出,真有一種“語不驚人死不休”的時代文化精神,而不像我等庸輩是:
【自嘲】
隔庭無閒事,
網上堆句忙。
頻頻亂填闋,
信手庸自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