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Z局裡夫子
-
2 # 金資貂蟬
個人觀點:個人覺得支付行業這幾年發展非常迅速,傳統的支付方式已經落後了,越來越多的人正在使用更加便捷的移動支付方式。享受便利與服務體驗。 未來金融支付可能會在在場景化、個性化方面有更加深刻的體驗。支付的同時享受支付的服務與體驗。使用者不僅僅是購買一個商品支付一次現金,可能更希望的是在支付的過程當中感受到支付工具跟他的應用場景做一個有效的結合。比如現在淘寶推出的線上試衣間,把消費者置身於商家的模擬環境中,能夠直觀具體的以第三者身份看自己買的衣服是否合身,款式是否漂亮等等。
-
3 # 何處心安
支付行業的未來肯定走向數字貨幣的光明大道,但是傳統的現金流支付方式,自然也不會完全的消失,因為某些領域還能擺脫現金支付方式,因為沒有完美的支付方式,比如停電了怎麼,機器故障了怎麼辦,賬戶被盜,手機丟失,這些特殊下,如果還有現金支付作為最後的彌補,那麼是不是可以寬心許多。
至於數字貨幣,或者移動支付的優勢,我這裡就不需要太多的解釋,因為方便,快捷,無風險,減少支付的時間成本等等
-
4 # 施迪迪家
第三方支付是指非金融機構作為收、付款人的支付中介所提供的網路支付、預付卡的發行與受理、銀行卡收單以及華人民銀行確定的其他支付服務。
它透過與銀行的商業合作,以銀行的支付結算功能為基礎,向政府、企業、事業單位提供中立的、公正的面向其使用者的個性化支付結算與增值服務。
透過第三方支付平臺的交易,買方選購商品或服務後,使用第三方支付平臺進行款項支付,由第三方支付平臺通知賣家貨款到達,賣家即交付貨物或服務,第三方再將款項轉至賣家賬戶,交易完成。所謂的第三方支付即在網上商家和眾多銀行之間建立起統一連線,實現第三方資金中轉和技術保障的作用。
第三方支付規模保持高速增長態勢,其中移動支付的佔比不斷提升。移動支付是大勢所趨,掃碼支付是目前主流模式,未來幾年將繼續擴大應用範圍。據前瞻產業研究院釋出的《第三方支付產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資料顯示,2014年中國第三方支付綜合支付交易規模達到32.2萬億元,同比增長90.3,到2017年中國第三方支付綜合支付交易規模達到154.9萬億元,同比增長44.3%,到2018年中國第三方支付綜合支付交易規模將達到230.4萬億元。預計2020年中國第三方支付綜合支付交易規模將突破達到388.6萬億元。
移動支付是大勢所趨,掃碼支付是目前主流模式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資料顯示,2016年中國第三方移動支付交易規模達到58.5萬億元,同比增長率超300%,達381.9%。隨著智慧手機的普及和二維碼支付市場的爆發,消費者從PC端向移動端的遷移速度加快,到2017年中國第三方移動支付交易規模達到98.7萬億元,增長率為68%。預計2018年中國第三方移動支付交易規模將超165萬億元。
市場監管收緊,收單牌照價值凸顯
從歷次央行對於牌照續展的結果可以看出,由於第三方支付發展速度快、規模大,央行為了規範市場的發展避免各種亂象甚至違法行為的發生,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將會對擁有第三方支付牌照的企業進行持續監管,同時對於牌照的續展也將更加謹慎。
銀行卡收單增長空間巨大
在銀行卡收單市場方面,整體收單市場的規模在不斷擴大。銀行卡收單市場的擴大有賴於銀行卡保有量的增長。
-
5 # 超級管家Mr陳
受益於電子商務行業的快速發展,中國的網際網路金融行業近年來正處於規模快速膨脹的時期,而在網際網路金融的龐大圖譜中,第三方支付是不可忽視的要素之一,也是中國網際網路金融行業蓬勃發展的重要表徵。伴隨著第三方支付平臺的迅速做大,中國正在快速邁入“無現金社會”。上至城市綜合體及生活繳費,下至街邊攤販,第三方支付正如空氣般存在於人們的生活之中,它不僅提高了中國整體社會的運轉效率,更在無形之中成了一張對外宣傳的名片。無論在日本、南韓,抑或是美國、歐洲,中國的第三方支付平臺也積極地在域外快速發展、擴張影響。
據有關資料顯示,2005年第三方網際網路支付的規模達196億元,這個數值到了2012年擴增到了12.9萬億元的水平,至2017年,僅前11個月的規模已達到28萬億元,12年間的增幅高達1428.6倍。
第三方支付正在成為有利可圖的生意已是不爭的事實。與其他行業類似,當一個商業模式被證明高度可行後,大批遊戲玩家就會湧入,從而不斷推動整個行業向前發展。並且更為重要的是,資訊流、資金流和物流是網際網路背景下,各家巨頭爭相競奪的資源。考慮到第三方支付不僅具備工具屬性,它還能幫助企業切入想象力更廣大的金融領域,人們對它的重視也就顯得不足為奇。
成立於2007年的中付支付科技有限公司,是國內成立較早的領先第三方支付企業之一,公司擁有由網際網路行業資深創業者、優秀金融界人士和頂尖技術人員所組成的國際化管理團隊,在產品開發、技術創新、市場開拓、企業管理和資本運作等方面都具有豐富的經驗。是眾多金融機構、第三方支付機構如中國工商銀行、中國銀聯、微信支付及支付寶等在電子支付領域信任可靠的合作伙伴。中支付表示,目前,國內支付巨頭紛紛佈局海外市場,覆蓋了近30多個國家,場景覆蓋機場、超市商場、政府部門等。另外,在傳統的工具屬性以外,第三方支付平臺已經衍生出了越來越多的服務性質,如徵信。
目前,第三方支付市場正處於一個極速變動的時期。雖然競爭者多元,並且來自市場的力量蓬勃發展,但從政府而來的監管壓力也開始愈發凸顯,對當下的市場格局構成潛在影響。如央行支付結算司下發《關於將非銀行支付機構網路支付業務由直連模式遷移至網聯平臺處理的通知》,要求自2018年6月30日起,支付機構受理的涉及銀行賬戶的網路支付業務全部透過網聯平臺處理。當網聯作為一個全新的角色進入第三方生態之後,必然會對既有格局造成衝擊。原有的直連模式變為間連,三方模式轉換成四方模式,這一轉變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巨頭們在市場中的話語權。當網聯的加入開始衝擊原有結構併為中小機構開闢出一條突圍的路徑時,獨立平臺的高層需要把握這一難得的市場機會。在這樣的情況下,第三方支付平臺需要提高風控意識並嚴格遵循各項政策法規。而運作合規的第三方平臺,也將在政策的清洗過程中獲得新的市場地位和空間。
未來,第三方支付公司的發展趨勢如何?中付支付莊紫祥博士表示,第一,支付與電商的融合將向縱深發展,電商在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內仍然將是支付平臺爭奪的主要場景,而支付體驗本身的優劣也將影響消費者的電商平臺選擇;第二,垂直化和平臺化將持續升級,針對特殊需求進行個性化滿足,既是相對弱勢的機構能力所能滿足的選項,更是它們可能涉入的市場空間;第三,移動支付將加速平臺的數字化轉型,第三方支付平臺需要積極地開發適配移動端的產品,畢竟只有當消費者開始在移動端使用相關服務時,平臺本身才能更精準地瞭解自己的使用者,並不斷對自身產品進行迭代最佳化;第四,業務向全球化延展,中國企業出海動能的增強及中國出境消費者人數的增多,都使得業務全球化成為必然的趨勢;第五,支付平臺跳脫單純的工具屬性展開多元金融服務,對於獨立的第三方支付機構來說,雖然並不具備提供如此多元的金融服務的能力,但在針對細分需求的時候,也能夠提供一些不限於支付的額外業務支援。
回覆列表
科技發展日新月異,可以說是非常迅猛,一直不停的顛覆我們的想象。在支付行業顯得尤其明顯。傳統的支付手段已經顯得落後。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甚至是老年人正在使用更加便捷的移動支付方式。比如微信,支付寶等等。基於對未來的認識,同時也是對於招行深深的關切之情,個人對支付行業的發展有幾點想法。 移動支付將會是“重頭戲”,並且發展會越來越快。我從網上搜索了一點資料是這樣的: 地區的移動使用者數量在2015年底已達25億,預計到2020年該數字將增加到31億。這個數字相當可怕,這麼大的人口基數,對移動支付方面的需要時非常龐大的。基於以上資料,我有以下幾點移動支付的想法:
在場景中使用支付工具,享受便利與服務體驗。 未來金融支付可能會在在場景化、個性化方面有更加深刻的體驗。支付的同時享受支付的服務與體驗。使用者不僅僅是購買一個商品支付一次現金,可能更希望的是在支付的過程當中感受到支付工具跟他的應用場景做一個有效的結合。比如現在淘寶推出的線上試衣間,把消費者置身於商家的模擬環境中,能夠直觀具體的以第三者身份看自己買的衣服是否合身,款式是否漂亮等等。
現在手機已經變成與每個人聯絡非常緊密的一部分,手機支付或者移動支付可能更多的是要為消費者在消費場景,或者在服務場景當中去實現一些支付的功能。移動支付環節的一個最大的變革,可能就是支付環節的徹底消失,這個可能是未來的一個方向。
對於支付環境的要求越來越低,傳統支付對環境的高要求,也在繼續扼殺著一大批客戶。我想未來我們的客戶能在隨時隨地的支付,並且對於支付工具的應用便捷性提出了更高要求。比如說,微信的支付做的非常便捷,同時開啟微信和銀行的客戶端,如果哪個應用起來更加便捷,我肯定喜歡更加便捷的支付工具。
人們對於支付的安全性提出更高要求,隨著一些新技術的出現,特別是雲計算、大資料技術的高速發展,移動支付下一步會在便捷與安全兩個方面實現同步提升。便捷與安全這兩個對移動支付來說都十分重要的特性,在當前的科技發展的條件下完全可以有機地融合在一起。
跨界競爭更加明顯,移動支付不分行業。支付現金或者支付其他貨幣,都需要透過固定渠道,匯款或者存取款。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科技的進步,移動支付已經不需要這些。每一個行業都可以有自己的APP,透過簡單的申請就可以內部支付。
人工智慧與移動支付結合越來越緊密。人工智慧大勢所趨,未來各行各業都在與人工智慧相聯絡,如果人工智慧與移動支付聯絡起來,未來的購物或者旅遊等等,都能由人工智慧來完成,那麼人類發展又會進入到一個新的時代。
總而言之,隨著科技進步,移動支付業務的逐漸成熟,對我們的生活改變會越來越多,作為支付行業的巨頭,銀行所面臨的挑戰會越來越大,當然機遇與挑戰是並存的,過去銀行領先了一大步,我相信未來透過外部和自身的變革,銀行業也應該繼續引領支付業務的發展。這需要所有銀行人的共同努力,立足自身,創新發展,在科技發展的大浪潮中,披荊斬棘,昂首闊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