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酸菜魚不辣
-
2 # 婁南散客
二月河先生的《雍正王朝》中,給我們呈現了四皇子胤禛波瀾壯闊的一生,也刻畫了許多經典人物形象,其中那位老謀深算的鄔思道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鄔思道這一人物雖然是虛構的,但歷史上確實有不少這類人物。離得最近的一個就是明成祖朱棣的“黑衣宰相”姚廣孝。
姚廣孝和朱元璋一樣基本是同時期選擇當了和尚,但際遇卻大不相同他除了吃齋唸佛更學了一肚子權謀機變。但到他出山一看,天下已然平定,自己這一身屠龍之術完全派不上用場了,更別提做出一番功業留名千古了。
當了一段時間御用和尚之後,他還是不甘心繼續這樣平庸下去,一個機會讓他遇見了燕王朱棣,他一眼就相中了。以姚廣孝的聰明,他難道不知道朱元璋一心要傳位的太子朱標嗎?他很明白這一點,但他卻不會去投靠太子,因為那證明不了他的能力和雄心。
朱棣也知道這一點,在朱標活著的時候他也根本不敢有太大野心,只是姚廣孝在他身邊不斷煽動和蠱惑他,慢慢地他也自然生出別樣的想法。而且天賜良機,朱標之死讓姚廣孝對他完成致命的引誘。當然,姚廣孝也確實有實力,他透過實際行動證明了他有能力將朱棣扶上了帝位。
鄔思道同樣如此,對他們這類人來說,重要的是向世人證明自己的能力,不辜負自己的一身本領,至於榮華富貴則是可有可無。而且,聰明如他們,也懂得“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的道理,給自己留下一個體面的收場。
雍正登基後,鄔思道就知道自己該功成身退了,但也不能做得太急,害怕雍正認為他心懷不滿想主動跑路於是,他主動提出了到雍正心腹李衛那裡做一個幕僚,相當於半隱居,雖然遠離了朝堂,但還在雍正的監控之下,讓他安心。而且,他也一直帶著十三阿哥胤祥送給他的那個“如月”姑娘,讓主子們知道他的所有行動。
在李衛這邊,他生活的不錯,他對李衛也是盡力幫助。但敏銳的鄔思道很快就看出李衛要升官了,可能會出任封疆大吏,甚至可能進入中樞,無論是哪一種都與鄔思道隱退的想法背道而馳。所以,鄔思道透過幫助田文鏡徹查山西的諾敏,把自己以八千兩一年的幕酬賣給了田文鏡。只是因為田文鏡和李衛相比,田文鏡更加地遠離朝廷中樞,雍正對他的關注遠不及李衛。
而後,由於田文鏡不清楚鄔思道的真實身份,這一點也被他所利用。鄔思道故意使用手段激怒田文鏡,讓他對自己有看法,讓田文鏡選擇主動轟走他,鄔思道趁機借坡下驢,真的遠走高飛,讓雍正也挑不出他的不是。面對這種情形,雍正也只有一句“隨他去吧!”,這對昔日君臣的彼此猜忌終於告一段落,鄔思道終於可以放心了。
其實,像鄔思道,姚廣孝這些人談不上聖賢,不會太過考慮生民百姓,他們更關心自己。他們更在乎的是自己一身所學本領能否展現,能否青史留名,至於是否會挑起血腥廝殺他們不會顧及。他們不但謀國,更會謀身,不會去做兔死狗烹的“文種”,更願意去成為泛舟湖上的“范蠡”。
-
3 # 君發劉軍
我乃山中人,偶做前堂客,醉舞經閣半卷書,坐井說天闊。戲說之言,博大家一笑。本人認為,天下大才不出世,出世皆為名利翁。本文的主人公鄔先生本是天下大才,他出世是迫不得已,他本身是一個殘疾人,又因為他無意得罪了當官的表妹夫,在人家設計和陷害下當官的表妹夫把他送入監獄了。為了自己的生存不得已,他之好暫時投靠因一面之緣對他有好感的帝王家老四雍正。經過他的精心策劃,雍正順利的登基。按照這種大才明智人的做人準則,他們不喜歡居廟堂之高,他們喜歡處江湖之遠。用那句話來說叫做,'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所以鄔先生慢慢的找了一個理由,離開和雍正關係最好的李衛,去田文鏡處當幕僚,田文鏡雖然和雍正也有關係,但不如李衛和雍正的關係密切,這樣正符合鄔先生的意思,又不至於讓雍正起疑心,因為鄔先生了解雍正的好多秘密,他怕一下離雍正特別遠了引起雍正的猜忌,這樣對他的生存不利。(要知道一個人當了帝王他特別注意自己的名望)。他慢慢的離雍正越來越遠,他認為天子是繁忙的,時間長了就會慢慢的忘了他,這樣也就便於他最後悄悄的隱入江湖,過田園般的生活。事情就這樣按他設計的、慢慢的實現了。各位老鐵們,你們怎麼看?希望各位老師給予批評、指正、教誨,鄙人在此恭身為禮了。
-
4 # 青燈問史
鄔思道是個很明智的人,以“半隱”的由頭讓雍正皇帝放心,同時,主動跑到江南李衛那裡,接受李衛的監督。
有人說,雍正登基之後要作出鳥盡弓藏的事,將鄔思道抹除。其實這太誇張了,雍正的確害怕鄔思道出去誇耀自己的功勞,從而將雍王府曾經的陰謀暴曬在Sunny下,但是雍正畢竟不是昏君,鄔思道也不是戴鐸,他們彼此還是有所瞭解的。
雍正登基之初,外有西北叛亂,內有八爺黨虎視眈眈,即使在康熙駕崩的當晚,都不敢在乾清宮守靈,這說明當時的局勢並不穩定。鄔思道知道,雍正其實離不開自己,雍正自己也知道,最近幾年,少了鄔思道,只怕有些事也玩不轉。
這是鄔思道“半隱”能與雍正達成一致意見的關鍵所在,因為雍正有需要鄔思道的基礎。而鄔思道也有自己的打算,全身而退便是最終的目的。
這樣的事說來就來。雍正上任的“三把火”之一,便是清查番庫虧空。諾敏在山西搞造假,雍正賜給他一塊“天下第一巡撫”的招牌,紮紮實實抽了自己的耳光。
雍正很惱火,派出了二愣子田文鏡去查案。田文鏡幹不拐彎的事兒沒的說,要是需要腦筋轉彎兒的事兒可就沒轍了。
所以,這樣的事兒,田文鏡還需要一個會動腦筋的師爺才能玩得成。李衛雖然大字不是一籮筐,但是腦力勁兒比田文鏡強,當然會將鄔思道推薦給田文鏡。
李衛一定向雍正彙報過這件事,雍正也同意了李衛的想法。或者說,根本就是雍正安排李衛,讓李衛將鄔思道舉薦給田文鏡。不管怎麼說,李衛是不敢擅自做主將鄔思道推給田文鏡的,一定是雍正同意了的。
田文鏡有了鄔思道的幫助,查起案來當然得心應手,諾敏案很快大白於天下。雍正賜匾給諾敏,雖然抽了自己的嘴巴,但是雍正不忌諱,敢於面對現實,果斷承認了自己的失誤,並向天下謝罪,斬殺了造假的諾敏。這讓想看雍正笑話的八爺黨非常非常的失望。
這就是雍正需要鄔思道的結果,因為鄔思道能給他擺平了狠題難題。
因此,雍正在朝野樹立了良好的威信和公信力。這是其中一件事。
那麼,外有西北叛亂,同樣是威脅雍正初年統治的難題。這個年大將軍,雍正還在雍王府的時候,就被鄔思道認為是會闖出天大禍害的傢伙,此時卻在西北大搞擁兵自重,不解決掉這個問題,雍正的屁股只怕坐不安穩。
河南直面川陝地區,是糧草轉運的對接站,鄔思道跑到田文鏡處可不僅僅是幫他升官的,這一點,除了二愣子田文鏡,雍正皇帝、鄔思道自己,甚至包括李衛都看得清清楚楚。
年羹堯在西北的所作所為,鄔思道在河南這個地方,能夠獲得來自於前方更為便捷的資訊,快速掌握年羹堯的動向。所以,也就有了在年羹堯斬殺多個送糧官之後,鄔思道才出馬。為什麼害死這麼多送糧官,早不出馬晚不出馬?你當鄔思道打盹兒去了?
如果鄔思道離得太遠,或繼續在李衛處,山高皇帝遠,掌握年羹堯的資訊就會失真,就無法掌握最佳出馬的時間,也就難以戳穿年羹堯故漏“燈下黑”的把戲,更加戳不穿年羹堯有養寇為患的把戲。
有人純粹從鄔思道要逃離雍正的視線去分析,那就太狹隘了。不錯,鄔思道是想早點離開雍正皇帝的視線,但是如果不給他解決這些實際問題,他只怕也難離開。
須知謀士鄔思道的第一要務還是圍繞雍正轉,逃離只是他的第二要務,當然,這二者在鄔思道看來,其實也是相輔相成的。
-
5 # 琅琊混剪手
以劇情為據,淺談個人觀點!
擺明觀點鄔先生這麼做一是在李衛處不安全,二是到田文鏡處是想徹底歸隱。
鄔先生是雍正繼位前的謀士,多年深藏雍正潛邸,謀劃於密室,知道雍正太多機密隱私。鄔先生對雍正在九龍奪嫡中勝出居功至偉,但鄔先生深諳“江山定,謀士走”的道理,所以,雍正一繼位就選擇“半隱”離開了京城這個是非之地。
鄔先生“半隱”為何先選了李衛處以李衛跟雍正的關係,李衛肯定要向雍正彙報。這樣鄔先生就兌現了“半隱”的承諾(到一個既能吃飽飯,又能讓雍正找得著他的地方)。但是,鄔先生在李衛處非長久之計。李衛是雍正家奴出身,也是幫雍正幹了不少隱秘之事,鄔先生和李衛關係又很好。那麼鄔先生和李衛長久相處,沒事喝喝酒聊聊天,雍正難免多心他倆會聊聊“往事”,時間長了雍正心裡要打鼓。再說李衛對鄔先生感情也很深(鄔先生也曾用心的教導過李衛),鄔先生想走,李衛在情感上也是願意放他走的。
鄔先生為何要去田文鏡處做幕府一、田文鏡是雍正賞識的舊臣,正經八百雍正的人,鄔先生去給田文鏡做幕府雍不但不會反對,而且還會認為鄔先生對田文鏡在河南站穩腳跟大有幫助。
二、鄔先生選擇的時機很好,奔著吃定田文鏡去的。田文鏡在山西查案騎虎難下之時,鄔先生及時出現獻妙計,但是條件是讓田文鏡答應8000兩銀子一年聘他去做幕府。田文鏡急的火上房了沒多想就答應了。其實,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鄔先生去田文鏡處做幕府是“不懷好意”,怎麼個“不懷好意”呢?看看鄔先生一年向田文鏡就要多少錢,整整8000兩啊!田文鏡是個清官、窮官,做河南巡撫一年也就13000多兩的收入,還要養一大家子人,哪裡付得起這麼多酬銀。之所以獅子大開口,鄔先生要的就是田文鏡付不起工錢。因為只有這樣才能讓鄔先生找機會讓田文鏡主動趕他走。(注意,必須是田文鏡主動趕鄔先生走,要是鄔先生自己走,那性質就變成鄔先生逃跑了,刻意躲雍正了)
最後,鄔先生給田文鏡做幕府,除了替田文鏡給年羹堯押了一趟糧草,順帶提點年羹堯“燈下黑”之外基本就是吃閒飯的,啥事也不幹。田文鏡又是個直人,鄔先生把準了田文鏡的脈,直接在田文鏡對自己日漸不滿之時,火上澆油找田文鏡要工錢。成功激怒田文鏡把自己趕走了。這樣,鄔先生就在雍正到河南之前走了,從此隱遁江湖,安度晚年了。
當雍正南巡到田文鏡處要見鄔先生時,田文鏡要派人去追,被雍正制止了。雍正長嘆一聲後說“不用追了,追也追不上了”。大概雍正也想到了,鄔先生是有意歸去,硬留也留不住。這麼多年了自己也該當釋然了。
回覆列表
在原著中,烏思道是為報恩才幫助田文鏡的。這要源於田文鏡曾在烏受難之時說過幾句仗義執言。不過當時田也不知道烏的身份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