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大沙810

    是的。假如你有瞬間移動技能,瞬間就從地球移動到幾億光年外,用大型望遠鏡就可以看見地球上的恐龍了。這也就是所謂的回到過去,但是你沒辦法改變過去。

  • 2 # 裸猿的故事

    首先讓我們看一張,迄今為止從最遙遠的位置 ,真實拍攝的地球照片。

    圖示:最著名的地球照片之一,暗淡藍點。

    這是旅行者號太空飛船,在飛離太陽系所有行星之際,在冥王星的軌道之外,回頭對太陽系的所有行星照一張全家福照片時,所拍攝的地球,在這張照片上,地球就是一個小點,仔細看還能看到一點點藍光,因此得名暗淡藍點。

    圖示:綠圈是當時旅行者號的位置,距離地球大約40億英里。

    雖然,這個距離很近,只有區區幾光時(即光只需要走數小時的距離),但不錯,這張照片上的地球,在拍攝的當時,正是數小時前的地球。如果在此時此刻,有足夠強大的天文望遠鏡, 在非常遙遠的距離上拍攝地球,那麼他們所拍攝到並不是此時此刻的地球,而是過去的地球,至於到底是多麼遠的過去,那的確取決於距離,一光年外拍攝,就是一年前的地球,十光年外拍攝就是十年前的地球,以此類推。

    但是,我必須說一個但是。

    人類當前的天文望遠鏡,看不到幾億光年外的行星,所以答案是你不會看到地球,至少用地球人的天文望遠鏡做不到這件事。

    如果在幾億光年外,有個和地球文明發展水平一樣的外星文明,尤其是天文學方面的技術和現今的地球一樣。那麼,他們的天文學家,就算將天文望遠鏡對準了我們所在的星域,他們也可能一無所獲。

    當然,如果夠幸運的話,也許他們能看到我們的太陽,那的確是幾億年前的太陽。因為,看到太陽的意思是,就是接收到了從太陽發出的光子,而幾億光年的意思是,光子需要走幾億年才能越過的距離,所以他們的望遠鏡接收到的光子就是太陽數億年前發出的光子,代表的正是數億年前的太陽的狀態。

    圖示:恆星的亮度遵守平方反比定律。隨著距離的加長,恆星的亮度會迅速減弱。

    但他們恐怕無法知道我們的太陽究竟只是一顆孤單的普通恆星,還是有著許多行星的一個太陽系。因為,我們的太陽的亮度實在太普通了,同時宇宙中還有許多星塵,並非絕對的真空,因此遠在數億光年之外的天文學家,很可能連我們的太陽都無法看到。

    圖示:想象中的充滿行星的宇宙。

    天文學家們探測到的系外行星

    自從開普勒太空望遠鏡上太空之後,人類就啟動了尋找(太陽)系外行星的天文專案。迄今為止,我們已經發現了數以千計的地外行星,截至2019年2月1日,在太陽系外行星百科全書中共列出了3,976個確認的系外行星,其中離我們最近的一顆系外行星是比鄰星B,它離我們只有4.2光年。而目前發現的,離我們最遠的系外行星則是在射手座發現的SWEEPS-04,距離我們大約27,710 光年。

    圖示:從1999年到2017年,每年發現的系外行星。2016年發現得最多,超過1400顆。

    科學家探測系外行星,絕大多數都並不是直接看到了行星本身,而是透過許多別的跡象,來推斷行星的必然存在。這是因為,與行星的母星相比,任何行星都只是非常微弱的光源。例如,像太陽這樣的恆星,它的亮度周圍圍繞它旋轉的其它行星亮度的十億倍。除了檢測這種微弱光源的固有困難之外,來自母星的光還會引起眩光現象,難以清除。

    由於這些原因,截至2014年4月報告的太陽系外行星很少有被天文望遠鏡直接觀測到,天文學家通常不得不採用間接方法來探測太陽系外行星。截至2016年,幾種不同的間接方法都取得了成功。比如行星繞恆星公轉時,遮擋住了恆星的光線,透過恆星光線週期性的變化,就可以用來推斷行星的存在。

    圖示:比鄰星B的藝術想象圖,它應該是一個岩石行星。

    比如,最近的系外行星比鄰星B,就是這樣發現的。它的公轉週期很短,每11.2個地球日,就圍繞其恆星轉一圈,根據其它資訊估算其質量為地球的1.3倍。它的可居住性尚未確定,但它不太可能適合居住,因為它離恆星太近,雖然僅僅是一顆紅矮星,但也讓比鄰星B承受的恆星風超過地球的2000倍。

    當然也有直接看到的系外的行星,比如北落師門B行星。此外,還可以用紅外線法探測,尚未冷卻的年輕行星,並且遠離恆星的年輕行星。

    圖示:將兩張照片疊加,右下角有個移動的光點。

    仔細分辨不同時間拍攝的該恆星系統的照片,結合別的證據,天文學家認為,照片上那個小點應該是一顆行星。這顆恆星周圍有許多塵埃帶,而北落師門正在塵埃帶中穿行,並將逐漸吸附這些塵埃。

    圖示:藝術家再現的北落師門b行星,這是一個年輕的太陽系,還有許多星塵需要被清理,被吸附到已經形成的行星上。

    是的,在宇宙中,距離就代表著時間。幾億光年的距離,就表示接受到的資訊,都是幾億年前的資訊,光就是宇宙中最快傳遞資訊的使者。

    前提是你要能看得到如此遙遠距離的光,這需要很多運氣,比如星系透鏡放大,但即便能看到,你也不可能得到清晰的影象。如下面這張地球的照片,最多也就能得到一個小點。

    新年快樂

  • 3 # 鵬飛

    這問題其實很簡單,只要你理解了宇宙空間是由具有一定電磁壓力作用的緻密等離子體相對連線構成的整體〔可從太陽系中所有行星天體,都是在太陽電磁場相對的電磁高壓作用力,透過其空間影響範圍被吸附環繞其重心(電磁高壓引力中心)迴圈旋轉運動的等離子體之電磁傳播輻射吸引與旋轉交切產生離心的電磁切割力作用下而圍繞太陽擺轉(公轉)及相對太陽旋轉(自轉)說明理解。而且在此還可透過人造探測器能接收到無線電波的感知遙控與飛行來證明太陽系空間存在緻密電磁等離子體,因為地球大氣層空間的電磁波動傳遞,是由使地面產生歸心壓力(重力)作用的緻密等離子體為介質作用形成,而地面空間存在緻密等離子體的壓力作用,可從地球上任何原子物質都在緻密電磁等離子體的滲透作用下才會產生歸心重力作用來理解說明。〕,在這整體中任何天體星系的相對旋轉運動,不管它們之間距離有多遠,都可透過空間緻密電磁等離子體的壓力波動作用,使它們之間形成陰陽相對交替的電磁感應作用關係〔比如我們地球圍繞太陽的公轉與自轉運動,太陽又圍繞銀河系中心人馬座A*的公轉與自轉運動,還有銀河系圍繞本星系群、本星系群繞室女座超星系團、室女座超星系團繞巨引源公轉與相對自轉的運動等等,都是因為在其空間緻密等離子體的相對電磁感應傳遞形成的重心引力作用所產生,而地球與巨引源之間就有兩億多光年甚至更遠距離〕,這種透過空間緻密等離子體的傳遞形成的電磁感應作用,會隨著它們之間的距離增加而減弱,但如果人類利用超越自然天體電磁壓力輻射作用的強射電望遠鏡來接受其相應電磁感應作用時,就會把這微弱的電磁感應訊號放大,從而獲得清析的感應光譜(光電效應作用)。由此推理就可理解,即使現在我們人類觀測到距離我幾百億光年的星體星系,都是現在當前實際相對電磁感應作用存在的星體星系。因此即使假設在幾億光年或更遠地方觀測到的地球,都是現時運動存在的地球。

  • 4 # 太空伊卡洛斯

    這裡有個相對時間概念,假如現在,你在10億光年外觀測地球,你得到的就是地球10億年前的光譜訊號。

    當然,在如此遠的距離上,我們的科技水平根本得不到地球的光譜訊號,即便我們能夠獲得地球的光譜訊號,但也不能看到地球上發生了什麼。

    從理論上說,地球10億年前光譜訊號現在地球在10億光年之外,也就是光走了10億年的距離,但我們不能解析這些光譜訊號,因此我們也看不到地球上發生的一切,更不能一下子就跑到10億光年之外。

    所以這是個不可能實現的問題,從理論上講沒有問題,但現實是無法實現的。而且接收裝置還有光學、射電之分,我們要看到幾億年前的地球,顯然要光學望遠鏡才能解析,那麼要多大的光學望遠鏡才能接收到地球的光學訊號,這腦洞太大了,對人類科技而言是遙不可及的。

  • 5 # 太陽E10000

    這個問題還是蠻有意思的,老有初級科幻迷沉溺於超光速回到過去的想法,可以從這個問題得到一些安慰。假設你獲得了超光速旅行的能力,地球上發生了一起兇案,你架起超光速的跟頭雲或飛船或啥玩意兒,嗖的一下跳到宇宙空間,當然,別跑幾億光年那麼遠哦,等待過去某天發生的這起兇案事發現場的光線傳到你眼前,看個清清楚楚,這算超光速可以回到過去的簡易解吧。

  • 6 # 夢夢便利店

    你們太好笑了,搞了半天你們根本不知道自己研究的什麼東西傷害地球,真可悲也說什麼海里的什麼物種吃切種了與地球爆炸半毛錢的關係都扯不上,傻B們實在是根你們講話沒有意義,對於地球來說就算地球上所有的生物與直物全部都沒有了,對地球也沒有半點傷害,對於地球的傷害是人類所有的創造,原來你們都不知道怎樣傷害了地球,真是一球憨B們了,哈哈哈哈哈哈

  • 7 # 宇宙探索

    簡單說,純理論分析,如果你真的能在幾億光年外看到我們的地球,呈現出來的當然就是幾億年前的地球,這點毫無疑問,正如“我們看到的太陽是8分鐘前之前的太陽”是一個道理,只是把“8分鐘”時間延長到了幾億年而已。

    但問題就在於:在幾億光年外的地方你能看到地球嗎?實際上完全沒有任何可能性!

    先介紹一點,天文學家目前已經發現了上前顆系外行星(太陽系外),但千萬不要以為天文學家們確實看到了系外行星,事實上天文學家根本沒有看到過任何系外行星,所有的系外行星都是透過間接的方式發現的,因為系外行星的母星(恆星)亮度太強大了,行星在母星強大光環下實在太黯淡了,再加上距離非常遠,天文學家不可能直接看到系外行星,即使距離地球最近的4.3光年外的比鄰星系統的行星也看不到。

    目前最普遍的發現系外行星的方式就是透過凌日效應:行星經過恆星正前方時,會遮擋住恆星的一部分光線,這樣恆星的亮度就會稍微變暗(變暗的效果也非常不明顯),科學家捕捉到這種變暗情況,判斷出系外行星的存在,然後根據變暗的週期等因素判斷出行星的具體特徵。

    還有一點,理論上只要天文望遠鏡的口徑足夠大,確實能看到更遠的行星。但這裡的“足夠大”只是理論上的定義,如果有一架口徑達到幾千光年的望遠鏡或許能在幾億光年外看到地球(有相應的公式計算望遠鏡口徑與能看清多遠距離物體),但幾千光年(很可能更大,這裡只是舉例)口徑的望遠鏡是什麼概念?能製造出如此大口徑望遠鏡的的宇宙文明還會“笨”到用望遠鏡觀看地球嗎?他們早就可以輕鬆飛到地球親眼觀看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米粉節小米6就是不降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