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盧溝古橋寫江山

    明朝有十六位皇帝,但在北京昌平卻只有十三位皇帝的陵墓,就是通常說的“明十三陵”。不在十三陵的三位皇帝分別是:開國皇帝朱元璋、建文帝朱允炆、景泰帝朱祁鈺。

    朱元璋去世時明朝的都城還在金陵,就是南京。朱允炆在“靖難之役”中下落不明。只有景泰帝朱祁鈺,既是在明朝遷都北京後繼任的,又正兒八經的做了七八年的皇帝,死後卻只是以親王禮儀下葬。

    朱祁鈺原本是明宣宗朱瞻基次子,按照法統,他是沒有資格繼位的,而在正統十四年之前,他也從來沒有過登上皇位的想法。畢竟他的哥哥朱祁鎮出生四個月就被立為皇太子了,所謂“名分早定”。

    但在正統十四年,朱祁鎮御駕親征瓦剌,結果“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回”,做了瓦剌的俘虜,史書為尊者諱,含蓄地稱為“北狩”。

    在這一戰中,明朝的精銳部隊幾乎傷亡殆盡,英國公張輔、成國公朱勇、恭順侯吳克忠、奉寧侯陳瀛,駙馬都尉並源,平鄉伯陳懷,襄城伯李珍,遂安伯陳壎,修武伯沈榮、都督吳克勤、梁成、王貴,尚書王佐、鄺野,學士曹鼐、張益,侍郎丁鉉、王永和,副都御史鄧棨等王公貴族、文臣武將全部戰死。

    京師危如累卵,大臣甚至建議“南遷”。

    在這種情勢之下,朱祁鈺在孫太后、于謙等大臣的支援下,被擁立為皇帝,以明年為景泰元年。遙尊朱祁鎮為太上皇。

    說他受命於危難之時也絲毫不為過。

    而朱祁鈺也沒有辜負他在這段時期的使命。他任用於謙等重臣,穩定人心,號召天下勤王,最終贏得了京城保衛戰的勝利,也延續了明祚。

    在執政的數年間,朱祁鈺也算得上兢兢業業,任用賢臣,勵精圖治,對王朝可謂有再造之功。

    在明朝十幾位皇帝中,朱祁鈺的個人素質也許不是特別拔尖,但比他的哥哥卻是強多了。

    朱祁鈺的一生既幸運又不幸。幸運的是,他意外地登上了從不敢奢求的皇帝寶座,得以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負。不幸的是,他自己多病短命,還沒有一個合格合法的繼承人。

    朱祁鈺只有一個兒子,懷獻太子朱見濟(英宗奪門之變重新繼位後,被降為懷獻世子)。景泰三年,朱祁鈺廢掉英宗朱祁鎮的兒子太子朱見深,改立自己的兒子朱見濟為太子。詔書寫的倒也直白:

    “父有天子傳之子,斯本固與萬年。”

    意思很明白了,要讓自己的直系子孫來繼承自己的皇位。

    可惜,才過了不到兩年,朱見濟就去世了。唯一的兒子夭折,朱祁鈺再也沒有了繼承人這也是造成他身後之禍的原因之一。

    景泰八年春正月,石亨、徐有貞等發動奪門之變,重新擁立朱祁鎮繼位。二月,朱祁鎮下詔廢朱祁鈺為郕王,將病中的他遷居到西苑。十幾天後,朱祁鈺病逝。

    朱祁鎮賜他惡諡為“戾”,毀掉他生前為自己營造的陵寢,以親王禮在西山下葬,不承認他是皇帝。

    英宗死後,他的兒子朱見深繼位,肯定了朱祁鈺的功績,重新追尊他為皇帝,為他修繕陵寢,但終究是被排除在十三陵之外了。

    清朝對景泰帝的評價還是比較公正的:

    “景帝當倥傯之時,奉命居攝,旋王大位以系人心,事之權而得其正者也。篤任賢能,勵精政治,強寇深入而宗社乂安,再造之績良雲偉矣。而乃汲汲易儲,南內深錮,朝謁不許,恩誼恝然。終於輿疾齋宮,小人乘間竊發,事起倉猝,不克以令名終,惜夫!”

  • 2 # 史論縱橫

    明英宗被敵軍俘虜,朱祁鈺臨危受命即帝位,為何病逝沒葬明十三陵?

    問題就是這個皇帝來的不正啊!

    中國古代在其他朝代嫡長子繼承純屬扯淡,先列一組資料,兩漢33位皇帝,只有7位皇帝勉強算是嫡長子,唐朝21位皇帝,只有兩位皇帝是嫡長子,宋代18位皇帝,只有3位皇帝是嫡長子,清朝12位皇帝,只有道光一位皇帝能夠符合嚴格上的嫡長子,然而在明朝16位皇帝中,有5位皇帝是以嫡長子繼承的,可見明朝的嫡庶之分有多強烈。(由於評定標準存在偏差,有些資料有爭議,咱就不一點點校正了)

    可以肯定的一點是,明代皇帝是最嚴格按照嫡長子繼承製制度來繼承的朝代,有些皇帝雖然不是嫡長子,但是他也是按照這個制度來繼承,比如朱允炆雖然不是嫡長子,但是他是朱元璋的嫡長子朱棣的嫡子,所以他的即位並不是否定嫡長子繼承製,恰恰是支撐嫡長子繼承製的表現。

    按照有嫡立嫡,無嫡立長的嫡長子繼承製,為明朝國君的皇位傳承製定了一個很穩定的秩序。甚至到了後期,就是皇帝本人想要改變這種繼承方式都很困難,萬曆年間有一個國本之爭,是萬曆皇帝希望立自己的三子朱常洵為太子,結果遭來群臣的激烈反對,群臣一致要求讓長子朱常洛繼承皇位以遵守祖制。萬曆皇帝最後只能妥協,讓朱常洛登基了。

    這種皇位繼承並不是十分公平的事情,甚至有些古板,可以說是一種歷史的倒退。

    當然,也有不服的像朱棣就發動靖難之役把朱允炆的皇位搶了過來。

    但是大多數時候,以王爺繼承皇位的人並不多,除了本文的主角朱祁鈺外,還有就是嘉靖和崇禎,相對於嘉靖和崇禎兩個皇帝,朱祁鈺的皇位得來的又不一樣,明武宗玩脫後沒有子嗣讓嘉靖當了皇帝,朱由校(天啟)早逝沒有子嗣讓朱由檢(崇禎)當了皇帝。

    朱祁鈺的哥哥明英宗朱祁鎮本人並沒有死,而且還有子嗣,朱祁鈺竟然是光天化日之下堂而皇之的坐上了哥哥的皇位。

    這個故事說起來還挺長的。

    先從明英宗朱祁鎮說起,明宣宗朱瞻基在有了朱祁鎮的時候高興壞了,按照嫡長子繼承製的條例,在朱祁鎮剛剛四個月的時候就立其為皇太子,並且把他的母親立為皇后。

    這也太過分了,跟朱元璋堅持讓朱允炆一個德性,你有沒有考慮過處朱標之外的那20多個兒子,朱瞻基也一樣,從來不會考慮朱祁鎮之後的皇子,朱祁鈺就是眾多不被考慮的皇子之一。

    按照朱元璋的頂層設計,大部分繼承不了皇位的皇子都能夠當王爺,據說有的王爺一下子生了幾百個兒子,在明朝想要當王爺比當九品官還容易,在明朝末年的時候,老朱家的王爺比當朝的官員可多得多得多,有人說十萬,有人說上百萬,咱也不敢問吶!

    最有意思的是,還有人寫了一本書《回到明朝當王爺》,尷尬不,夢想太low,不合格。

    朱祁鎮的繼承堪稱是天選之子了,然而明朝這個嫡長子繼承製度就缺陷在,假如這個被選定的人腦子不好使,你怎麼破?

    朱祁鎮死後上的廟號是英宗,看起來英明神武的樣子,其實並不是這樣的。

    明英宗的腦袋真的有點像不好使,堪稱大明王朝16位皇帝裡面最差勁的一個,為什麼這麼說呢?一個皇帝該乾的正事沒幹幾個,不該乾的錯事全乾了。

    重用大太監王振就是其臭名昭著的行為之一,當然,明朝皇帝都喜歡用太監,然而像明英宗這樣被太監擺佈的確實是獨一份。

    朱祁鎮堪稱是讓大明王朝由盛轉衰的最佳助力,別的皇帝玩歸玩,鬧歸鬧,終究都是在皇宮裡面浪,朱祁鎮將狂狼當作一種態度,小小的紫禁城根本就不符合他的舞臺, 1449年朱祁鎮率數十萬大軍出征瓦刺,結果為了到王振的家鄉去幫助王振光宗耀祖,結果讓瓦刺來了個土木堡之變,皇帝被俘不說,明軍喪亡三十餘萬人,是明朝的一次轉折。

    皇帝被俘怎麼辦?這在整個中國的歷史上都是少有的現象,如果敵人以皇帝為要挾,發號施令,到底是聽還是不聽,最終在北京的那幫人以于謙和太后在國不可一日無君的情況下,決定另立皇帝。

    朱祁鎮當時有兒子,但是考慮到主少國疑,於是立了朱祁鈺為皇帝,為了能夠符合祖宗之法,對得起朱祁鎮,又立了朱祁鎮的兒子年僅兩歲的朱見深為太子,遙尊朱祁鎮為太上皇。

    說到底,朱祁鈺這個皇位就是一個炸藥包,從危險係數上來說,當時瓦刺在俘虜了朱祁鎮後消滅了三十萬明軍,正氣勢洶洶的打向北京,當時北京的情形很不好,很多大臣把家眷送離京城,自己也做好逃跑的準備,還有大臣建議國都南遷,可見當時京城的狀況並不樂觀,這個時候讓朱祁鈺當皇帝,不是拿他往架子上烤嘛。

    從法理性上來說,這是一次不合法的皇位繼承,朱祁鎮又沒有死,朱祁鎮還有兒子,他這個皇帝當著算怎麼回事,來路太不正了,然而大家還立朱祁鎮的兒子為太子,按照明代的皇位繼承,即使是朱祁鈺自己有了孩子,也不能立為皇帝,合計自己這是給別人打工來著。

    據說當時朱祁鈺哭嚎著不願意當這個皇帝,但是滿朝文武就像陳橋兵變時候黃袍加在趙匡胤的身上,小樣,這個皇帝是你說不當就不當的?

    在這樣的情況下,朱祁鈺登基為帝,是為明代宗(這個廟號,一會我要是想起來我還要講一下)。

    當時明朝也是國祚未盡,于謙橫空出世,領導了北京保衛戰,打敗了瓦刺,取得了最終的勝利。

    這樣的話,朱祁鈺的皇帝做起來就比較舒坦了,在皇位鞏固之後,朱祁鈺就想著把朱見深這個太子廢了,為了讓自己的兒子朱見濟當太子,朱祁鈺甚至不惜賄賂大臣,廢了好大的勁才讓朱見濟當了太子,然而悲催的是,第二年朱見濟就掛了。

    然而萬萬沒想到的是,瓦刺在北京保衛戰失敗後,在武力上打不過明朝,後來就放了一個大招,把朱祁鎮給放了回來。

    這TM的就炸了鍋了,對於群臣來說,這卻是是一個問題,按照法統來說,朱祁鈺這個皇位的確是代理執政,但是也不是說再讓給朱祁鎮的,而是讓給朱見深的,誰也沒想到朱祁鎮還能活著回來,他還有臉活著回來。

    當時群臣在立儲的問題上,不斷的要求朱祁鈺立朱見深為太子,當時朱祁鈺還年輕,感覺自己還能生育,遲遲不答應,結果這個事情還沒商議完事,朱祁鈺就病了,朱祁鎮抓住這個機會,復辟了!

    朱祁鎮也是一個人才,玩起了新高度,估計中國歷史上以太上皇復辟登基的只有他一人,更為傳奇的事件是,這一天,中國同時出現了兩個皇帝,於是朱祁鎮當即就廢了朱祁鈺,一個月之後朱祁鈺就掛了,至於怎麼死的,咱也不清楚,咱也不敢問吶!

    朱祁鎮復辟之後,自然要清算朱祁鈺,以及那些當初擁立朱祁鈺的大臣,于謙以謀逆之罪被處死。他對朱祁鈺的報復是,先是指責朱祁鈺"不孝、不悌、不仁、不義,穢德彰聞,神人共憤",隨後又廢其帝號,並且上惡諡,最終以王爺的身份葬在北京西山。

    朱祁鈺因此成為明朝僅有的沒有葬入十三陵的皇帝。

    明朝後來的皇帝,逐漸為其平反,成化年間,恢復朱祁鈺的帝號,直到南明弘光政權的時候,才給朱祁鈺上廟號,為代宗。

    儘管沒有葬入十三陵,並且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得不到正名,但是很多史學家對朱祁鈺的評價都是較為正面的。

    我的看法是,雖然沒有那麼優秀,但是絕對是比朱祁鎮那個傻叉強太多。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工地八大員是哪八大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