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使用者東海釣夫
-
2 # 子衿書法
劉墉的書法很平庸?不會是因為他的名字吧?不過此墉非彼庸。做為清代書法代表的成鐵翁劉,其中的劉,便是劉墉。怎麼可能會是平庸呢?
劉墉出身於書香門第,官宦世家。祖父、父親皆為進士。他的書法初學趙孟頫、董其昌。後來轉學虞世南、顏真卿。家庭的良好條件,為他的書法學習提供了極大的便利。中年以後,自成一家。其書風圓潤雍容,初看綿柔,再看則內含勁骨,凝鍊厚重。被人譽為“濃墨宰相”。
康乾時期的書法,崇尚姿質。康熙朝推崇董其昌姿媚的書風。乾隆朝則推崇質樸的顏真卿風格。如和紳,錢灃,紀曉嵐,劉墉等人的書法,都是雍容厚重的質樸風格。這和乾隆皇帝的喜好分不開。劉墉三十二歲考取進士,官至體仁閣大學士加太子太保。常伴皇帝左右的重臣。能在這種不算事的事上犯低階錯誤?
書法風格,每個時代都有其特點。喜歡魏晉風格的朋友,自然看不上肥厚風格的作品。喜歡北碑的人,看著趙董的書風便覺媚俗。但無論喜歡還是不是喜,書法風格不能用來當做判定書法水平的標尺。
-
3 # 翰藏文化
劉墉書法用墨厚重,體豐骨勁,渾厚敦實,別具面目,尤其小楷不僅有鍾繇、王羲之、顏真卿和蘇軾的法度,還深得魏晉小楷的風致,是一位善學前賢而又有創造性的書法家。
-
4 # 詩夜城主
親,不能因為劉墉的名字中有個“墉”字,就發出疑問,劉墉的書法真的很平庸嗎?更何況,“墉”與“庸”完全是不同的兩個字啊,自古以來都說“字如其人”,沒有“字如其名”之說,多瞭解一下劉墉,或許就不會認為劉墉的書法很平庸了啊,劉墉(1719—1804)字崇如,號石庵,乾隆十六年進士,歷官乾、嘉二朝,
劉墉的書法不平庸,喜歡用濃墨,有“濃墨宰相”之稱。稍微仔細瞭解,劉墉的書法風格是多變的,其早年書風珠圓玉潤,中年筆力雄健,晚年則趨於平淡,古人認為書法貴在變化,會隨著人的性格、修養、志趣、愛好、心情、環境不同而變化無窮,這是非常有道理的,因為書法就是一門抒情性很高的視覺藝術,劉墉書法“早中晚”年的風格都不一樣,足夠說明劉墉在書法上的精心研習,
從劉墉的書風來看,其書法應是取法元代的書法大家趙孟頫,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趙孟頫的書法也是“早中晚”年三個階段的風格,其書早年學宋高宗、智永、褚遂良等,廣獵古代名跡,受到北碑部分影響,結體方闊、筆力深厚;中年專攻“二王”,深得《蘭亭序》《洛神賦》之益,書風漸變為華美圓潤、活脫瀟灑;晚年師法李邕,筆勢蒼勁老到、雄放豪健,
我們瞭解了趙孟頫的書法風格,再看劉墉“早中晚”年的書風,就很容易明白,劉墉學習書法的方法都和趙孟頫一樣,況且在清代中期的書法是由之前的尚董(董其昌)轉為崇趙(趙孟頫),而此時的劉墉、王文治、梁同書、翁方綱“四大家”為代表,人的一生,早中晚年的脾氣個性都有所不同,導致書法風格也不同,當然了,也有一輩子都是一種書風的,只是這樣的人書法也不怎麼樣,至少書法沒有陶冶他們的情操啊,
確切的說,劉墉擅長行書、楷書,書寫時用墨厚重、筆勢婉轉、渾厚敦實、沉雄古淡,只是劉墉書法受館閣體風氣影響,以至於其字看起來像一團棉花,有肉無骨(這也是有人認為劉墉書法平庸的原因)其實字骨是被包住了,所謂的“內斂”,這也叫柔中寓剛,實則一點都不平庸;劉墉是一個勤於研習古代書法大家作品的書法家。
-
5 # 維新堂
可以肯定的說,劉墉的書法真的不平庸!劉墉喜歡用濃墨,所以才有“濃墨宰相”之稱。從書風來看,是取法趙孟頫的,也有北碑的部分影響,同時也有《蘭亭序》《洛神賦》之味。劉墉、王文治、梁同書、翁方綱等,當時合稱為“四大家”,而劉墉擅長行書、楷書,書寫時用墨厚重敦實,因受當時風影響,其字像一團棉花,實則內斂,真的不能稱之為平庸。
-
6 # 陳久志
劉墉的書法不平庸!劉墉喜歡用濃墨,所以才有“濃墨宰相”之稱。從書風來看,是取法趙孟頫的,也有北碑的部分影響。劉墉、王文治、梁同書、翁方綱等,當時合稱為“四大家”,而劉墉擅長行楷書,書寫時用墨厚實。
-
7 # xiang古
首先說劉墉是個大學者,而這個毫無疑問的,也是世人公認的,我正好有他的字帖,他的用筆比較濃厚,基本上從他的楷書當中看得出來是以顏真卿為宗,又學習過趙孟頫,他學習過的書法絕對不止這兩家,但我看得出來,學習這兩家的比較多,尤其學習顏真卿的更多一些。劉墉的書法很有個性,很多人都不懂得欣賞而已。能被列入清代四大書法家之一,肯定不會錯。只不過,這四大書法家當中,他的個性是最鮮明的。從他的字型當中可以看得出用功之深,並非一般人所能及。它的筆畫之間比較粗壯、肥胖,整個字型給人的感覺沒那麼秀氣而已。
但是很明顯依然是傳統書法的路子,對於喜歡清秀字型的人來講,他的字可能不入你的法眼。但是不管不入你法眼也好。他的書法水平是極高的。他的楷書在隨意當中,依然保守著法度。但對於學習書法的人,他這些楷書不宜學習,因為就整個字型筆畫來講,他的楷書的筆畫沒那麼嚴謹,他是楷中有行、行中有楷,而不是特別端正的楷書。他自己寫可以,但是我們不學。可以用來借鑑或者欣賞,因為他的字不太適部分人的審美需求。如果你沒有一定的書法功底,是無法欣賞劉墉的書法。 以上是兩幅劉墉的字帖,供大家借鑑。
-
8 # 師範小王子
劉墉為乾嘉四大家(翁劉梁王)之一。他一直追求書法不死守前規,要自出新意。他的字並不俗氣。先時崇尚帖學,傾心於蘇東坡,用墨厚重,豐腴勁健,有”濃墨宰相”之稱。後專意於北碑,字轉方峻兼朴茂之氣。其無論大字、小楷都不隨流俗。
-
9 # 愛上一口痰
總體上講劉墉的書法是好的。優點很多,但是其主要的缺點,或者說缺憾,在於心態上的表現。
優點:
劉墉是清代四大書法家之一。與翁方綱、鐵保、成親王併成為清代四大書法家,合稱成鐵翁劉。
劉墉的書法集帖學書法於一身。他的書法溫柔敦厚、用筆圓潤,墨色凝重。因此書法比較有力量。他的書法能融合和王羲之、顏真卿、鍾繇、蘇軾等人書法的精髓,師古不泥古,能夠自立面目。這一點是比較好的。
清朝徐珂稱讚劉墉書法,認為他的書法是“黃鐘大呂之音”。
缺憾:
劉墉書法的特色正是圓潤而且涵容萬物。但是這一點恰恰是他心理極度奴才的表徵。以至於他的書法,用筆如此圓潤而缺失骨力,不敢也不會露出半點鋒芒。
據稱清文字獄盛行,劉墉更是連隻字片語都不敢隨意留下來。內心對於政權高壓的恐懼讓他無法進行藝術的充分發揮。反而以厚重的筆鋒和濃濃的墨色將自我的軀殼包裹起來。
因此,劉墉的書法,是沒有精神的。缺乏一個文人士大夫的精神核心,只是個乖孩子。
就好像我們看顏真卿的書法一樣,顏真卿的書法,如關羽坐帳,氣勢逼人,中正剛烈計程車大夫氣息始終縈繞在顏真卿書法的字裡行間。那是一種昂揚、噴薄的氣質。絕非低眉順目。
然而這些缺憾,並非人為主觀就可以克服的,是時代客觀的大環境造就的。因此,這一點,只可算是缺憾,而不是缺點。
但是,我們這裡就有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那就是真的有人,他的書法,既有優點,又有缺點嗎?
或者,我們這樣二分式的評價一個人的書法,好的就是好的,壞的就是壞的,這樣真的科學嗎?或者這樣真的符合實際情況嗎?
就像前面我說劉墉書法既有優點,又有缺憾一樣。雖然為了解答這位朋友的疑惑,我們是可以這樣進行劃分的,但是真實情況往往比我們想象的更復雜。
到底那一個部分在劉墉身上是缺憾呢?哪一個是優點呢?
他的書法圓潤厚重,卻同時也是他內心極度恐懼,包裝自己的表現。然而這份對於清朝政權高壓文化政策的恐懼,已經不受他控制,而是彌散於整個社會大氛圍之內的,人人共識的一個集體意識了。
當我們把這樣不受他自己控制的、無法克服的“缺憾”,歸結於他自己的、個人的缺點,未免太不近人情。
-
10 # 正德周
劉墉的書法決然不是平庸!劉墉的書法泛學諸家,汲取前人用筆精髓,不求形跡之逼真,師古不泥古,他的書法融合了趙孟的圓潤、董其昌的生拙、蘇軾的豐肥、顏真卿的渾厚,外似豐圓軟滑,實則內涵剛勁,骨肉兼備,脈絡分明。
劉墉是清代四大書法家之一。與翁方綱、鐵保、成親王併成為清代四大書法家,合稱成鐵翁劉。由於劉墉喜用油煙墨,這種墨烏黑濃郁,光澤亮麗,加之他的字型本就外貌豐腴,故而有“墨豬”之誚。因他官居體仁閣大學士,被稱為“濃墨宰相”。
劉墉一生書法曾經數度變化,年輕時珠圓玉潤,中年筆力雄健,到晚年則趨於平淡。對他的書法有肉多骨少的看法,但也有人認為這是精華蘊蓄,勁氣內斂,有綿裡藏針的妙處。劉墉善書,不隨俗,中年後不受古人牢籠,貌豐骨勁,味厚神藏,超然獨出,自成一家。後來,他又受漢學影響,追蹤漢魏六朝,與當時呈現書法新貌的金農、鄭燮等書法名家相應,起了承前啟後的作用。
劉墉精於小楷 ,他書的蠅頭小楷具有擘窠大字的恢宏氣象,結體絲毫不令人覺得拘緊,點畫潔淨講究。尤其粗重與纖細交織在一起,加之偶爾揉入行草筆意,使得整個作品在規模的大效果中不乏生動活潑的情趣,這是十分難能可貴的。後世人們稱許他的小楷不僅有鍾繇、王羲之、顏真卿、蘇軾的法度,還深得魏、晉小楷風致,實不為過。綜合上述,題目所說劉墉的書法很平庸是不對的!
回覆列表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攻擊自己不喜歡的,有法規原則嗎。
有標準示範嗎。
字是說事的,不是看毛筆字像誰的。
寫書法的成天打口水仗,累不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