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楊品史

    吳起的離開,標誌著魏國延續幾十年的招賢納才政策,出現了重大的變化。魏國開始重用王室、貴族,平民出身計程車子很難有上升空間,於是紛紛選擇離去。

    吳起被陰謀陷害

    吳起在魏國奮鬥了20多年,一直當不了宰相,內心很崩潰,恰在此時,駙馬爺公叔痤暗中射了一箭,吳起害怕性命不保,就逃到了楚國。

    公叔痤陷害吳起的過程很簡單。

    公叔痤擔任宰相後,害怕吳起替代自己的位置,整日憂心忡忡的,有個僕人瞭解了他的擔憂後,就獻上了一計,公叔痤舒展開了連續皺了好幾天的眉頭。

    第二天,公叔痤就去找魏武侯,建議他將公主嫁給吳起,以拴住吳起的心;倘若吳起拒絕,說明他很可能有二心,不打算在魏國長期待下去,咱們要提前做好準備。

    刁蠻公主,吳起受不了(意同)

    幾天後,魏武侯設宴招待吳起,打算把小女兒嫁給他。吳起一想前幾天公叔痤的熊樣,打了個哆嗦,就找了一堆藉口拒絕。

    之後公叔痤又給魏武侯送了一把火,吳起敏銳地覺察到了魏武侯的猜忌,於是在帶兵伐齊期間,溜到了楚國。

    公叔痤為什麼要陷害吳起?

    首先就是吳起的功績太大了。公元前389年,吳起率領沒立過軍功的5萬士兵,打敗了秦惠公親自率領的50萬大軍;吳起不但帶兵厲害,將西河郡也治理得井井有條。對於沒有大功、靠裙帶關係上位的公叔痤來說,來自吳起的威脅太大了。

    其次就是公叔痤名利心太重。從之後公叔痤的所作所為來看,能力也還不錯,也在盡心盡力為國家做貢獻,遺憾的是,他太看重自己的官位了,任何對他有威脅的人,要麼是逼走,要麼就是壓制,不讓其出頭。

    吳起被陷害,意味著什麼?

    魏武侯上位後,開始逐漸打造自己的班底,慢慢疏遠父親魏文侯留下的一幫老人。

    魏武侯的用人風格,從任命公叔痤當宰相,就能看出一二。當初田文當相國時,吳起就當面去質問田文憑什麼,說明吳起那時候就有當相國的資歷了。好幾年過去了,魏武侯寧願提拔沒有功績的公叔痤,也不願任用吳起,除了要拉攏自己人外,還有對平民出身、國外人士的不信任。

    魏武侯本身就是個二代,看不起平民也在情理之中。但是把這種風格用在人才管理上,對國家來說就是大災難,當平民士子在魏國看不到希望後,自然會選擇出走,比如公孫鞅、張儀、范雎、尉繚子等,都選擇到秦國去施展抱負。

    張儀的出走更具代表性,因為他是貴族後裔,貴族都不能充分施展抱負,平民百姓就更不用說了,可見魏國的用人策略是多麼的狹隘。

    綜上所述,吳起被迫離開魏國後,魏國的平民士子看不到上升的空間,就紛紛到其他國家謀生,在秦國《招賢令》的鼓舞下,紛紛到秦國去施展拳腳,魏國成為了秦國的人才供應基地。

  • 2 # 樂優夢然

    說實話,吳起離魏,表面上看是魏相公孫痤嫉賢妒能用計逼走了吳起,實際上與魏武侯那種任人唯親、任人為貴的用人觀密不可分。吳起出走魏國,看似偶然,實際也不過是早晚的事!

    魏武侯雖在作戰指揮上與其父不相上下,但在用人方面就大大遜色於其父魏文侯。

    文侯之世,魏華人才濟濟,為諸侯所側目。文侯“師子夏,友田子方,禮段幹木”;又有李悝、吳起、西門豹等名臣;吳起、樂羊制其兵;各司其職,文武相濟,魏國大治,開疆拓土,盛極一時。魏武侯承繼基業,老臣猶在,但控御無道,致使人才流失。他任公叔痤為相,還聽信公叔痤讒言,懷疑吳起,吳起懼誅逃往楚國,再失之於後。至於禮賢下士,招引人才,則更無從談起。故武侯之世,文侯時“賢人是禮,華人稱仁,上下和合”的局面已不復存在。

    吳起任西河守將之時,威信已經很高。新上任的魏武侯要設定國相一職,很多人都看好吳起,但最終卻任命魏國的貴戚重臣田文為相。

    自魏武侯始,魏國這種不看才能、看出身的、看名望的用人觀,像一條約定俗成的規矩一樣貫徹下來,致使很多平民階層的人才失去了上升的空間。再加上,秦國與魏毗鄰,秦君求賢若渴,魏華人才自然歸之如流水。於是,魏國在短短不到百年的時間裡,漸漸失去了霸主地位,淪為一個二流的國家!

  • 3 # 南方鵬

    在春秋時期,秦國與晉國一直處於一種微妙的關係,既有姻親關係的實際,又有明爭暗鬥的歷史。手執天下牛耳的晉國,以保護華夏文化傳統為己任,不能由蠻夷隨意侵入,春秋後期,秦晉兩國的交鋒依然不減,進入戰國,三晉之一的魏國首霸,橫行天下,作為老對手秦國,魏強則秦弱,一直被壓著打,近百年後才有起色。魏國由於國策、文化等方面的失誤,一不小心成了秦國的人才培訓基地和搖籃。

    吳起的出走,表面看是公叔痤妒賢嫉能,內裡卻是魏國國策和人才導向的轉變。而其因由,在魏文侯時便埋下了。吳起為魏國全據河西地後,魏文侯為了收服當地秦人之心,請出大儒子夏坐鎮當地講學,大張旗鼓進行教化,出現了西河學派,這一文治在當時收到明顯效果,西河學派的學說對秦國、楚國、趙國這些邊地諸侯國的懷化作用十分顯著,魏國儼然成為中原各國中的文化宗主國。

    西河學派為魏國吸引、培養了大批官員的時候,它的缺點也同時存在,魏國的選才標準,從文侯時的不拘一格選用人才,發展到偏重儒家各派學說,其他學派受到壓制,長期執行下來,選才方向發生偏移,不再以利國利民為主導,而變成學派之爭。魏華人才的多次流失,正好印證它取士取才的逐步偏狹。而離開魏國的人才多投奔秦國,首先是距離近,更重要一點,秦國痛定思痛後,當政者敞開胸懷,不拘一格汲取人才,重用人才,是以此消彼長。

  • 4 # 喝下這口歷史的雞湯

    一個團隊是如何由“人才引進大戶”變成“人才輸出大戶”的呢?透過吳起在魏國的遭遇,可以讓我們很好地理解這個問題。

    魏國如何是成為對人才最有吸引力的諸侯的?

    戰國初期的魏國,無疑是最有吸引力的諸侯。

    1、就業崗位充足。

    引進人才,有沒有崗位提供是先決條件。

    當時,傳統的官員選舉主要靠貴族世襲(或者小機率地天下掉餡餅,被國君慧眼看出)。

    李悝變法,官員由國家任免,這樣,許多官職都虛位以待。

    2、尊賢用能。

    許多外來人才,都還比較年輕,並不具備賢之名,因此,能否得到任用尚存疑。

    魏文侯尊賢。啟用了許多有賢明的人物以高職。但同時,對於具體事務,大膽啟用了各種尚不具備賢名,卻能力出眾者。

    西門豹等人,是改變民風,強大國本的骨幹。

    3、以法治國。

    對外來人才來說,一個巨大的困惑是:有能力,沒人脈。

    有沒有法度遵循,是人才是否能發揮作用的關鍵。一堆錯綜複雜的人情世故糾纏著,外來人才往往秒變“魯莽無知”。

    魏國制定了相對嚴明的法律,並以法治國。

    這樣,外來人才雖然依然免不了和各種關係扯皮,但畢竟有法在手,底氣充足!

    因此,魏國成了最有吸引力的諸侯!

    吳起入魏,彰顯“人盡其才”的用人理念

    吳起入魏前,已經有些名氣了。但是,並不代表他就容易找工作!

    吳起曾殺害鄰里、母喪不歸、殺妻求將、貪財好色···他曾被曾子逐出師門,惡名昭彰。

    在禮治時代,這種人,早就被拉黑了!

    魏文侯隊吳起做背景調查時得知:吳起善於用兵,但貪財好色!

    魏文侯力排眾議,啟用吳起為西河大將!

    從此,用兵如神的吳起,遇到了鼎盛時代的魏國,一段鐵馬金戈的傳奇時代開啟!奇葩對話,暗示著變革的終結

    田文被任命為相,吳起有點想不通,就直接去找了田文“論功爭相”。

    吳起:“統帥三軍,你比我如何?”。田文:“不如”。

    “治理國政,充實國庫呢?”“不如”。

    “保衛河西,討伐敵國呢?”“不如”。

    “那為什麼是你做相,而不是我呢?”

    “現在主少國疑,大臣未信,人民未附,你覺得誰適合?”

    初聽起來,這段對話透露出“因時而異”的思想。可是,細思起來,這正是轟轟烈烈的魏國變革走向終點的訊號。

    魏武侯,此時已經30多歲了,怎麼叫“主少”呢?

    而且,魏武侯即位前,就已立下戰功,更是早早被確立為接班人,不知有什麼“國疑”的!

    魏國此時正是鼎盛時期,私田經濟發展蓬勃,國家任人唯賢,又有什麼“大臣未信,人民未附”呢?

    這是一段奇葩的對話,所謂“大臣未信,人民未附”,所指的,是在變革中受到壓制,卻依然強大的舊貴族勢力回來了!

    這段對話,暗示著變革的終結,舊貴族的崛起。他們開始把持高位!嫉賢妒能的公叔座

    如果只是舊貴族復甦,但具體事務上依然能讓人才得以放手施展,吳起倒也還有用武之地。

    可是,隨著舊貴族的復甦,吳起等外來人才卻成了排擠物件。

    田文死後,公叔座上位。他此前也並未記載什麼功業,看來,上位靠的依然是貴族關係。

    隨著舊貴族勢力的穩固,他們開始愈發排擠外來人才。

    公叔略施小計,假意讓吳起迎娶公主,卻讓吳起先見性格囂張的公主。

    吳起既不願迎娶公主,又不安於拒絕婚事後國君的猜忌,被迫出走!

    與之類似的,還有衛鞅。公叔早已看出了他的才幹,卻始終不委以任用,直到自己臨終前,才突然舉薦這位弟子!

    所以,魏王不用衛鞅,也是自然的。問題在於:這些貴族,既愛惜名譽,卻防備著這些外來人才!

    因此,從吳起開始,各類人才紛紛出走!

    為什麼是秦國

    魏國成了人才輸出大戶,人才都去哪裡呢?

    但是,與其他國家不同,秦國的變法基礎更為牢固。

    由於秦國變法觸及了土地制度,舊貴族僅僅享有封地的收入,而無法實際治理封地,因此,舊貴族的實際力量從根本上被削弱;

    同時,秦國推行的郡縣制,使中央對地方的管理更加嚴密。

    因此,儘管商鞅被車裂,但商鞅之法依然繼續推行。舊貴族依然無法長期把持國家政治事務,秦國就依然有大量可供外來人才施展拳腳的空間!

    曾經聚集最多人才的魏國,變得不再適合人才發展,曾經貧瘠的秦國,長期張開雙手迎接人才。從此,魏國成為了秦國的人才大戶!

    對於一個團隊來說,激勵奮鬥者,是團隊永葆活力的秘籍。對於作過功勳的元老,與其陷入各種複雜的人際關係,謀得“進步”,不如虛心學習,保持持續競爭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梔子花葉子掉了、枝條幹枯了、根也有的爛了,還能活嗎,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