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看官怎麼說

    都說韓信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個人覺得韓信的成功主要還是靠自己的軍事才華,蕭何只是起到了一個識才,薦才的作用。韓信一生的功績都是用自己的軍事才能建立的,虜魏、破代、平趙、下燕、定齊、淮水殺龍且、垓下破項羽這些都展現了韓信的軍事才能,是謀戰派的代表人物。可以說韓信能稱之為國士無雙。

    韓信由蕭何引薦,為漢室的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但是功成之後韓信先被免兵權,接著又被呂后與蕭何合謀騙去長樂宮,被誅3族。

    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敵國破,謀臣亡。中國古代歷史上君王事成後殺掉功臣的事件有很多,這是封建制度下君王為了自己的威望,自己統治地位的穩固而採取的一種政治手段。韓信的死可以說是可悲的,但他的可悲不能怪蕭何,也不能怪劉邦,我覺得要怪只能怪當時的社會制度,只能怪韓信自己不知進退。伴君如伴虎,作為一個臣子要懂得君王的意思。一味地鋒芒畢露,功高震主而自己不知道進退,貪戀高位而不注意自身的安危,這樣的臣子君王怎麼能放心,怎能不除掉你這樣的眼中釘。相比於韓信,蕭何為臣之道做的就很好,同樣是開國功臣,張良走了,韓信死了。這主要在於蕭何能認清自己的地位,蕭何不接相位不受封賞,同時還敗壞自己的名聲,讓劉邦能感受到他威脅不了劉邦的地位,因此蕭何活下來了,還活的很好。

    所以說韓信的可悲在於當時的環境與他個人自身。只懂軍事,不會為臣,這也反應了社交的重要性。

  • 2 # 中孚鑑

    韓信對大漢的建立有很大的功勞,所以劉邦登基為帝后,封韓信為楚王!

    但他能為大漢立功的前提就是因為蕭何,同樣韓信的死也是因為蕭何。所以就有了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的話來,跟生死一知己是一個道理!

    韓信的結局雖然有點悲,但也是古代功臣大多的一種歸宿,因為功臣們的功高就震主,因為功臣能力強,可能會壓主,所以就是被皇帝所猜忌,然後所殺!

    韓信本來是在項羽營中做執戟郎中,但韓信深知用兵道,雖然向項羽建議,但項羽覺得他是一個執戟郎中,是根本不被項羽採納!

    韓信覺得在這裡肯定沒有出頭之日,聽說劉邦很會用人,就離開楚營投奔劉邦去了。開始的時候,同樣不被劉邦看重,只做了一個管糧食的小官。

    後來因為管糧的犯罪,韓信為被牽連,都要被殺,行刑的是性格義氣的夏侯嬰。韓信說難道漢王不想得到天下嗎?夏侯嬰聽了覺得這個人了不起,所以就把韓信引薦給蕭何!

    之後蕭何和韓信見面了,在交談的過程的,發現韓信是個人才,向劉邦舉薦,可是劉邦還是不怎麼重用。

    韓信一氣之下就又離開了漢營,蕭何知道到,趕緊去追,到了很晚才追上,這就是著名的蕭何月下追韓信。

    蕭何在次向劉邦舉薦,說韓信是大將軍之才,這次劉邦才對韓信封壇拜將,開始了他的輝煌人生。這多半是因為蕭何的舉薦之功,所以韓信對蕭何心裡很信任。

    韓信為大漢的建立有十大功勞,但是後來卻受到呂后和劉邦的猜忌,先由楚王降為淮陰侯。

    後來劉邦帶兵出去平叛。呂雉在京城,想除去韓信,可以韓信說什麼也不輕易進皇宮,這時呂雉就想到蕭何了,以蕭何的名義讓韓信進宮。

    最終韓信是進宮了,可是卻沒有活著出來。被呂后殺死了。

    所以韓信生時的榮耀,死時的悲哀,都是因為蕭何,韓信曾經受漂母之恩,得以溫飽生存,最終卻死於呂后之手。

    這就是生死一知己,存亡兩婦人。這裡的知己就是蕭何,真的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 3 # 飄飄e族

    韓信承受胯下之辱,最後崛起,這只是個例,並不是所有人都可以成功。

    韓信能夠被封為大將軍,蕭何月下追韓信,功不可沒,說明蕭何識人,知道韓信的才能。

    韓信軍事上可以說是無人能敵,自從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後,劉邦也對韓信另眼相看。

    韓信從不打沒把握的仗,但逢打必勝,劉邦能夠統一天下,韓信居功至偉。

    韓信點兵,多多益善,更能說明問題,韓信是帥才,能夠面對複雜的環境做出正確的選擇,蝦兵蟹將都能夠變為虎狼之師,從他藐視戰神白起就可以看出。

    功成名就後,韓信被呂后和蕭何設計處死,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就是這麼來的,一代兵仙韓信就落得如此下場,真是可悲可嘆!!

    難道韓信真的不懂政治?懂!為何還會被殺,往往有些事自己身在局中不知,但外人卻看的明白。

    最主要的一點是,受當時環境的影響比較大,韓信也是人,也脫離不了時代的束縛,韓信也是讀書人,深受儒家思想薰陶。

    韓信在齊地稱王,並沒有把自己定位為帝,看看劉邦和項羽看到秦始皇后所說的話就明白了。

    項羽看到巡遊的始皇帝后霸氣的說到:彼可取而代之。項羽做到了。

    劉邦看到巡遊的始皇帝后感慨的說道:大丈夫應當如此。劉邦也做到了。

    韓信想的是什麼?封候拜將,光宗耀祖!!

  • 4 # 宋洋一宋邦文

    韓信的軍事才能是不可否認的。他,虜魏,平趙,下燕,定齊,淮水殺龍旦,垓不破項羽都展現了他出謀化策善戰的代表人物。但他功勞雖大,他的死不能怪蒹和與劉邦。只怪自己不知進退還貪念高位。作為臣子不知君主之意,就意味著鋒芒畢露,功高震主,不注意自身安危,這樣臣子君王決不放心,他非死。而蕭和與他恰恰相反,不接受相位封賞,他還敗壞自已名聲,這讓劉邦感到對自巳沒有威脅。正因如此.同樣功臣蕭和活得好好。韓信之死實已可惜,沒把好最後一關,聰明一世,糊塗一時。

  • 5 # 伊斯旦丁

    韓信出身布衣,少年家境貧寒。又不能從事經商,所以常依託別人過活,因此常遭人白眼。

    其雖然心懷大志,才華橫溢,卻一時難遇伯樂。秦末社會動盪,陳勝吳廣起義後,各地也紛紛響應起義,韓信先事項梁,後歸項羽,卻始終未得重用,之後又投到劉邦麾下。

    後與蕭何相熟,得到蕭何賞識,仍舊沒有得到重用,心灰意冷之下,於中途離去,後被蕭何發現追回,這就是小說中的典故,蕭何月下追韓信的故事。

    後來蕭何將韓信引薦給劉邦,得拜大將,從此後追隨劉邦,鞍前馬後征戰四方。為漢室立下了汗馬功勞。

    楚漢之爭,他為劉邦縱論天下大勢,出奇謀,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定三秦。兵出關中,北破魏、代,東出井陘,取趙、脅燕、定齊。以斷河計破楚軍二十萬殺龍且,而後麾軍垓下大敗項羽,卻不料功成之後被貶,最後被蕭何誘騙至宮中,死於呂雉竹刀之下!

    觀韓信一生,其既虛懷若谷,又矜功自傲,既情深義重,又睚眥必報。他曾三餐不繼,遭人厭棄,卻一夜之間功成名就。他曾深謀遠慮,為劉邦謀劃天下大勢,卻又目光短淺,不曾為自己謀個全身而退之策,最後落得個悽慘結局!

  • 6 # 5A情感大師

    韓信的悲劇是歷史的必然。在中國古代,一個人的能力太大,尤其是軍事能力太強,肯定會受君主的懷疑和防範的。就韓信來說,有沒有蕭何參與其中,韓信的悲劇就是註定的了。就如同明朝的藍玉、清朝的年大將軍一樣,功勞大到君王都嫉妒時,也就是他們的死期了。

    之所以是成也蕭何,就是因為韓信沒有被劉邦重用,準備跑路時,被蕭何追回來了,並極力向劉邦推薦,這才有劉邦搭臺拜將,才有了韓信的用武之地,韓信的卓越的軍事才華也得到了盡情釋放,可以說沒有蕭何就沒有韓信的成就,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說的就是這個道理,韓信有幸遇到了蕭何,成就了一番事業和成就。

    敗也蕭何,說的是韓信的命運由蕭何決定的,這個就有點讓蕭何背鍋的意思了。韓信的生死不是由蕭何決定和掌控的了的,他只是被動地執行了呂后的命令而已。就蕭何本人還是透過自汙形象,才打消了劉邦的懷疑,而蕭何只是一介書生而已,對韓信這個軍事天才怎麼會放心呢?應該說是寢食難安吧。但韓信對西漢的建立又有大功,劉邦不好直接殺他,而呂后只是猜中了劉邦的心思而已。

    韓信在軍事上是個天才,但在政治上就是一個幼兒了,如果他有張良一半的政治智慧,他就不會死了,至少不會有夷滅三族的悲劇。所以韓信的悲劇不是蕭何造成的,應該是他自己貪戀富貴權勢,才有這個悲劇發生的。

  • 7 # 遙望燕園

    韓信的悲劇,根源在於韓信自己太能作。

    劉邦即皇帝位後,諸臣在劉邦面前爭封賞,劉邦認為蕭何是功人,諸將只是功狗。劉邦的比喻甚是粗鄙,但卻無形中透露出蕭何的訴求。

    今諸君徒能得走獸耳,功狗也。至如蕭何,發蹤指示,功人也。且諸君獨以身隨我,多者兩三人。今蕭何舉宗數十人皆隨我,功不可忘也。

    漢軍中的諸將,之所以在戰場上拼死拼活,搏的就是富貴榮華、封妻廕子,連同樣被劉邦評為「三傑」的韓信,也不例外。

    而蕭何呢,則將自己和漢深度繫結,蕭何的終極追求是漢興。為了漢,他不但費盡心力穩定後方,而且把宗族都送上來戰場。

    蕭何的做法,不像臣,而像君,或者合夥人。

    正因為蕭何已與漢融為一體,所以蕭何考慮問題的出發點,從來都是漢的利益,而非某個人的利益。

    當年,劉邦率眾挺進咸陽,其他人都去爭奪金銀珠寶,唯獨蕭何去爭奪律令圖書,為何?因為蕭何一直以來,考慮的都不是個人的利益,而是漢的利益。

    拿到秦的律令,就能仿照秦制,短時間內創制漢制,拿到秦的圖書,就可以迅速瞭解山河之險、人口分佈、錢糧儲存。

    有了這些資料,既能迅速建立起一個高效的、穩固的政府,又能為徵兵、籌糧、前線戰爭提供高價值的參考。楚漢之爭中,劉邦能拜而不倒,就在於漢的組織能力更強。

    蕭何當年搶資料,是為了漢的利益。後來舉薦韓信,也是為了漢的利益。關於舉薦韓信的緣由,蕭何早就跟劉邦說得清清楚楚:

    至如信者,國士無雙。王必欲長王漢中,無所事信;必欲爭天下,非信無所與計事者。

    如果想偏居一隅,漢沒必要重用韓信;如要確保在爭天下的戰爭中勝利,則必須啟用韓信這樣的人才。

    至於成就韓信,那是捎帶腳的事。

    後來,蕭何獻計殺韓信,也是為了漢的利益,因為呂后接到舉報,韓信要跟陳豨裡應外合,為了能用最小的代價換取最大的勝利,呂后和蕭何決定誘捕韓信:

    國相紿信曰:「雖疾,強入賀。」信入,呂后使武士縛信,斬之長樂鍾室。信方斬,曰:「吾悔不用蒯通之計,乃為兒女子所詐,豈非天哉!」遂夷信三族。

    總得來說,因為蕭何跟韓信的訴求不統一,所以在韓信能幫上漢的時候,蕭何便會舉薦漢;當韓信已成為漢的頑疾,蕭何便會除掉韓信。

    如果韓信自己不作,老老實實地當他的淮陰侯,蕭何應當也不會去動他。

    參考資料:《史記·蕭相國世家》、《史記·淮陰侯列傳》、《史記·黥布列傳》。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哪些款麥片不會變胖,不需要很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