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歷史有知社
-
2 # 唐韻製鞋廠
司馬懿畏懼蜀國是假,故意留著諸葛亮是真,有諸葛亮在,司馬家族就會被重用,自己就會安全,司馬懿正是在諸葛亮六出祁山的過程中,逐步建立自己在朝中軍中威信,鞏固並擴大司馬家族實力,為後來統一大業打下基礎。
-
3 # 說唱古今
司馬懿,字仲達,河內郡溫縣孝敬里人,三國後期著名的政治家和軍事家,西晉王朝的奠基人。
司馬懿在赤壁之戰後開始進入曹操的陣營,但是剛開始是教曹衝讀書,後來曹衝死後又暗地裡支援曹丕,成為曹丕的老師。但是曹操並不信任他,後來司馬懿支援曹操稱帝,逐漸贏得了曹操的信任。曹操死後輔佐曹丕,幫助曹丕在儲位之爭中獲得勝利,贏得曹丕的信任。不過曹丕也一直防著他,只是讓他當文官,他根本沒有接觸軍隊的機會。要知道在古代,有軍功是非常了不得的。
曹丕臨終時,把曹睿託孤與他,讓他用心輔佐,從曹睿時期開始,諸葛亮大舉北伐,六出祁山,曹睿任用曹真和曹休及司馬懿,這時候才有機會接觸軍隊,開始掌兵。從孟達起兵反叛,司馬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剿滅孟達,就可見司馬懿的軍事之才。
坦白的說司馬懿從來都沒有害怕過蜀國,因為當時的地理環境,蜀國在西南邊,丟失了荊州後蜀國只能從北邊出兵,而北邊都是山脈,蜀國的糧草軍械補給會出現很大的問題。所以蜀國要求速戰速決攻下雍涼 ,開啟糧道。而反觀曹魏,長安到雍涼都是平原,糧草接濟源源不斷,所以司馬懿抓住蜀國這個特點,鎮守雍涼,採用以逸待勞的方式消耗和拖垮諸葛亮。
結果,諸葛亮六處祁山都是由於糧草接濟不上,而不得不退軍。很多人都說空城計是司馬懿怕了,其實不是的。司馬懿當時在魏國地位並不穩固,由於曹真和曹休等將領連吃敗戰,無法有效的震懾邊關,所以才被迫用的司馬懿,而空城計中一旦諸葛亮被殺,魏國的威脅就不存在了,司馬懿就會被裁撤。只要有諸葛亮一直北伐,司馬懿就會一直被重用,所以司馬懿就不會殺掉他的“救命稻草的。
司馬懿從來沒有打敗過諸葛亮,因為司馬懿採用的一直是堅壁清野,守城的方式來長期與諸葛亮對峙,消耗蜀軍,最終拖死了諸葛亮。
-
4 # cycpczcy
首先,並不覺得司馬懿如此懼怕蜀國,從國力來講,北方統一,曹魏遠比蜀國強勢;從軍事來講,諸葛亮北出祁山,糧道艱難,勢必糧草難以維繼,司馬懿只需要堅守不出,以逸待勞,諸葛亮就算有姜尚之才,也難有興周八百年之功;其次,司馬懿所怕的乃是曹魏政權內部的迫害。所謂兔死狗烹,司馬懿才能遠在曹睿為首的曹氏宗親之上,更何況曹操曾經以鷹視狼顧來描述司馬懿,所以司馬懿倘若與諸葛亮一決雌雄,就算得勝,班師回朝之日就是司馬家滅族之時,所以司馬懿要表現出畏懼蜀國的樣子,做到不求有功,但求無過。最後,司馬懿從使臣那裡得知諸葛亮食少事煩,認定諸葛亮已是強弩之末,果然司馬懿又言中了。司馬懿在諸葛亮死後追殺一下那是做給人看的,所以死諸葛嚇走活仲達,其實也是司馬懿守拙的策略。如果將蜀國趕盡殺絕,曹魏的主要矛盾就成了內部矛盾,司馬家族的下場可想而知。所以說,司馬懿提防的不是蜀國,而是他要用蜀國的挑釁換來自己的價值,才會活的更久,時機不到,他也不會大敗諸葛亮。
-
5 # 劉子魚
司馬懿和諸葛亮對戰過兩次:
第四次北伐,“甲首三千”,打到司馬懿“畏蜀如虎”。糧盡退軍,射殺魏國當時前三的軍事長官張郃。
第五次北伐,打到司馬懿跟魏明帝演雙簧,千里請戰。諸葛亮逝世于軍中。
鬼才司馬懿仗都不想打了,卻為何能大敗諸葛亮??
-
6 # 尚德未央
司馬懿可是個聰明人啊,他是非常清楚蜀漢的國力的
所以,他一直就是防守,蜀漢再怎麼攻擊,我司馬懿只做好防守工作就行。曹魏的國力不是蜀漢能夠相比的,所以就熬蜀漢,熬到蜀漢撐不下去的時候,這時候曹魏要想滅蜀,簡直就是易如反掌。
所以,司馬懿不是害怕蜀漢,可以說,根本就沒有怕過,而司馬懿也用防守策略,成功的熬死了諸葛亮,這就是司馬懿勝利的原因
-
7 # 分寸感422
“司馬懿畏蜀如虎”的觀點估計是大家過分相信《三國演義》才得來的吧。
拆開這個問題,先說前半部分,司馬懿似乎從來沒有害怕過蜀國。現在大家都傾向於空城計中司馬懿之所以撤退是害怕“兔死狗烹”,我覺著這種觀點有一定的說服力。其次,在與諸葛亮的最後的對戰中,司馬懿選擇避戰的做法並不是害怕,而是深知自己的長處和短處。打不過你就耗死你,反正我的任務是防守並不是攻擊,與其冒著風險作戰不如安穩固守,有本事就攻進來啊。這也是一種戰略,與其說是害怕,不如說是明智。就像對付曹真一樣,在深知實力不濟的情況下選擇蟄伏,一旦抓住時機就會一擊必殺。司馬懿害怕曹真嗎?他又“畏蜀如虎”嗎?不見得。
再說大敗諸葛亮。諸葛亮的最後一次北伐集結差不多全國的人力物力,大有最後一擊的勢頭。而司馬懿的固守對策看似窩囊實際上是最有效的方法。避其鋒芒,發揮優勢。算是阻擋住了的諸葛亮的步伐。司馬懿耗得起,可諸葛亮耗不起了。說是大敗諸葛亮並不見得,阻擋了諸葛亮的北伐倒是真的。
總結以上,司馬懿和諸葛亮都太瞭解對方的套路了。雙方都在儘量避免對方的長處。不存在誰有多麼怕誰,也不存在誰一定不會失敗。要不然,魏國也不會讓司馬懿去防禦,諸葛亮也早就統一中原了。
-
8 # 深夜聊齋
“畏敵如虎”,是諸葛亮北伐時的一個典故。
當時諸葛亮兵出祁山,向司馬懿挑戰,但司馬懿一直堅守不出。
於是,部下們如賈栩、魏平等人,紛紛向司馬懿請戰,他們說:“公(司馬懿)畏蜀如虎,奈天下笑何!”
諸葛亮後來還送女人衣服給司馬懿,取笑他婆婆媽媽,像個娘們兒。但司馬懿依舊一笑置之,還主動穿上女人衣服,讓諸葛亮無可奈何。
司馬懿一生,只在“滷城之戰”中,正面敗給了諸葛亮,為什麼就出現了“畏敵如虎”的囧態呢?
實際上,這正是司馬懿最可怕的地方:示敵以弱、後發制人、攻敵七寸。 透過滷城之戰,司馬懿也發現自己在軍事才能上不如諸葛亮。
但是,魏國強就強在是防守一方,可以依靠地理優勢,而且國力蜀國強大不少,可以跟蜀國玩消耗戰,而蜀國國力較弱,肯定是輸不起的。
因此,在沒有完全把握戰勝諸葛亮的情況下,司馬懿就玩起了深溝高壘,堅守不戰。 這種戰法,對司馬懿本人也是有利的,只要諸葛亮還在,魏國皇帝就不敢拿他怎麼樣。
而諸葛亮因為常年積勞成疾,也最終累死在軍中。客觀的說,這也是被司馬懿拖死的。
-
9 # 優己
我們能看到的司馬懿不過是展現七分實力的司馬懿。司馬家族一直都是中原士階層的代表,本身影響力大,司馬懿一直都在擔心被魏帝的猜忌,因此一直都不敢太露鋒芒,又擔心滅了蜀漢後兔死狗烹,從此被奪權,因此一直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適當的打擊一下蜀漢提升自己的權力又不能將其打死。否則以魏國與蜀漢之間懸殊的實力,司馬懿又與諸葛亮伯仲之間,蜀漢自保尚且困難豈能攻守易位呢。
回覆列表
231年,諸葛亮第四次北伐,圍祁山。正值曹魏大司馬曹真病重,故魏明帝曹叡命司馬懿西屯長安,督大將張郃、費曜、戴陵、郭淮等抵禦蜀軍。而諸葛亮此次北伐,也是諸葛亮與司馬懿唯一的一次正面交鋒。但是,關於此次戰爭的結果,卻有不同的記載。據裴松之引《漢晉春秋》而注《三國志》的記載,諸葛亮力挫司馬懿,司馬懿便掘營自守、閉門不戰,而被魏軍將領嘲笑為“畏蜀如虎”。司馬光的《資政通鑑》亦是採用《漢晉春秋》的史料。
但據房玄齡等編撰的《晉書》記載,卻又是司馬懿大敗諸葛亮。那麼,此兩種截然相反的史料,究竟哪一種記載更可信呢?
關於諸葛亮此次北伐,陳壽的《三國志·諸葛亮傳》僅僅用了二十餘字。即:(建興)九年,亮復出祁山,以木牛運,糧盡退軍,與魏將張郃交戰,射殺郃。而《漢晉春秋》的記載為:亮圍祁山...魏明帝...乃使(司馬懿)西屯長安,督張郃、費曜、戴陵、郭淮等。宣王(司馬懿)使曜、陵留精兵四千守上邽,餘眾悉出,西救祁山。郃欲分兵駐雍、郿,宣王曰:"料前軍能獨當之者,將軍言是也;若不能當而分為前後,此楚之三軍所以為黥布禽也。"遂進。
亮分兵留攻,自逆宣王於上邽。郭淮、費曜等徼亮,亮破之,因大芟刈其麥,與宣王遇於上邽之東,斂兵依險,軍不得交,亮引而還。宣王尋亮至於滷城。張郃曰:"彼遠來逆我,請戰不得,謂我利在不戰,欲以長計制之也。且祁山知大軍以在近,人情自固,可止屯於此,分為奇兵,示出其後,不宜進前而不敢偪(通“逼”),坐失民望也。今亮縣軍食少,亦行去矣。"宣王不從,故尋亮。既至,又登山掘營,不肯戰。賈栩、魏平數請戰,因曰:"公畏蜀如虎,奈天下笑何!"宣王病之。諸將鹹請戰。五月辛巳,乃使張郃攻無當監何平於南圍,自案中道向亮。亮使魏延、高翔、吳班赴拒,大破之,獲甲首三千級,玄鎧五千領,角弩三千一百張,宣王還保營。
據此記載,諸葛亮親率大軍迎擊司馬懿於上邽,擊敗了郭淮、費曜等部,並收割了上邽的麥子。此戰之後,司馬懿掘營固守、不敢出戰,被魏將賈栩、魏平等嘲笑為“畏蜀如虎”。司馬懿很是氣惱,諸將一起請戰,於是,五月辛巳日。司馬懿派張郃攻打蜀軍何平(即王平)部,而自領軍從中道迎擊諸葛亮,卻被蜀軍大敗,獲甲首三千級,玄鎧五千領,角弩三千一百張。司馬懿退兵還營。
但《晉書·帝紀一》卻記載道:..諸葛亮寇天水,圍將軍賈嗣、魏平於祁山。天子..乃使帝(司馬懿)西屯長安,都督雍、梁二州諸軍事,統車騎將軍張郃、後將軍費曜、徵蜀護軍戴凌、雍州刺史郭淮等討亮...亮聞大軍且至,乃自帥眾將芟上邽之麥。諸將皆懼,帝曰:"亮慮多決少,必安營自固,然後芟麥。吾得二日兼行足矣。"於是卷甲晨夜赴之。亮望塵而遁。帝曰:"吾倍道疲勞,此曉兵者之所貪也。亮不敢據渭水,此易與耳。"進次漢陽,與亮相遇,帝列陣以待之。使將牛金輕騎餌之,兵才接而亮退,追至祁山。亮屯滷城,據南北二山,斷水為重圍。帝攻拔其圍,亮宵遁。追擊,破之,俘斬萬計。
據《晉書》記載,不但不是司馬懿畏懼諸葛亮,而是諸葛亮見了司馬懿望風而逃。最終於滷城,司馬懿攻破了蜀軍的營寨,諸葛亮乘夜逃跑,司馬懿引大軍追擊,俘虜斬首以萬計。據戰史學家的研究,在冷兵器時代,一支軍隊被攻滅10%左右的兵力,基本上就會導致全軍崩潰。而諸葛亮北伐的軍隊人數,在8萬-10萬左右,如果被俘斬以萬計的話,那肯定傷了元氣。
但是,從諸葛亮於次年二月,能再次興兵北伐,而與司馬懿隔渭水對峙,似乎蜀漢的兵力並未受過大損。再則,如果前次是諸葛亮大敗,那應該是諸葛亮畏懼司馬懿,而不應該是諸葛亮屢次派人向司馬懿挑戰,司馬懿都閉而不戰。顯然,司馬懿怵諸葛亮,比諸葛亮見了司馬懿望風而逃,更可信一些。此外,《漢晉春秋》的成書的年代也要比《晉書》早,且與張郃等人的事蹟也相符。故而,司馬懿大敗諸葛亮並不怎麼可信。
參考史籍:《三國志》、《晉書》、《資政通鑑》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