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王爺府裡的王爺
-
2 # 一土又二土
初入職場,面對著陌生的環境、陌生的同事甚至是陌生的工作,會感到焦慮。當工作感到倦怠,沒有了動力和熱情,會感到焦慮。
但我覺得職場上最焦慮的是重任壓肩、被人期望的時候,會害怕力不從心,害怕辜負期望,害怕自己的嘔心瀝血、努力和付出得不到認可和回報。越努力越焦慮。
-
3 # 徐小武
什麼時候會焦慮,我們來看看焦慮是怎麼產生的。
焦慮是指一種缺乏明顯客觀原因的內心不安或無根據的恐懼,是人們遇到某些事情如挑戰、困難或危險時出現的一種正常的情緒反應。那麼結果就很明顯了,我們在內心不安或者是恐懼的時候會焦慮。
在職場中我們在這時候會焦慮。
1、工資不漲的時候
看著別人的工資在漲,自己的工資還是那麼一點,甚至是在比我們後來的人工資都漲的比我們快的時候會焦慮。
2、技能沒有提升的時候
不管是學習,還是工作中,我們能力會得到提升,可是這個階段有一個積累時期,在這個時候我們很多人就會焦慮,嫌棄提升的慢了。
3、看別人玩玩刷刷的也能掙錢的時候
4、得不到領導肯定的時候
每個人在工作中都希望被表揚,特別是領導在公共場合的時候,領導的表揚對我們來說是一種肯定,我們要是在工作中長期的不到肯定會內心不安。
5、安排你做沒有做過的工作的時候
6、領導催你工作或者罵你的時候
7、加班的時候
……
真的有太多了,您接著補充
8、
9、
……
--END--
-
4 # 陳向東
如今的職場人士,都揹負著很大的壓力,多多少少都會感到焦慮。至於說最焦慮的事情,我認為是,自己沒有成就感,不知道該向何處去。
第一,焦慮的根本原因在於現在這個時代,而不是某個單位或某位領導強加給你的。
既然談焦慮,不妨先找一找產生焦慮的根源。有人說是因為工資低,工資低焦不焦慮?當然焦慮,但你能找到解決辦法,比如跳槽找高薪工作,比如提升自己的能力讓單位給你漲工資。有人說是領導差,遇到一個不好的領導焦不焦慮?當然焦慮,但你同樣能找到解決方案,良禽擇木而棲,天涯何處無芳草……不管是什麼樣的具體原因,你總能找到應對辦法,但是這些具體原因背後的東西,卻是相同的——你希望自己能進步,能變得越來越強大,生命越來越有意義。
那你又為什麼這麼渴望進步呢?因為現在就是這樣一個時代,如果不努力奔跑,連停留在原地的資格都沒有。所以說,不要認為換家清閒的單位自己就不焦慮了,不要認為換個nice的領導自己就不焦慮了。事實上,那隻會讓你比現在更加焦慮。因為,讓你焦慮的源頭,不是單位,更不是領導,而是這個時代。時代要求我們每個職場人士,都必須奮力向前,而且永不止步,那自然就壓力山大,也自然就焦慮無比。
第二,焦慮無法根除,只能緩解,而緩解焦慮的有效手段就是獲取成就感。
基於前面的認識,就可以大致得出一個結論:現在的職場人士,只要心裡還有點夢想,就一定會感到焦慮,沒人例外。所以我認為焦慮是職場人士的正常情緒,無法根除,只能緩解。怎麼緩解?就是達成既定目標,透過獲取成就感來緩解焦慮。
拿職場人士最感興趣的升職來打比方吧。比如你是一個剛畢業的毛頭小夥,剛入職一家公司,顯然會覺得很焦慮,不知道未來會怎樣。你可以給自己設定一個升任主管的小目標,當你透過自己的努力做到這一點時,巨大的成就感會沖淡焦慮,讓你體會到生活的美好。人往高處走,當你在主管的位置上駕輕就熟時,新的焦慮必將隨之而來,這時候就可以定一個更高的目標,比如做成經理。當你透過努力又實現了自己的目標時,成就感會極大地緩解焦慮感。
人的追求是沒有止境的。只要有追求,就會有壓力;只要有壓力,就會有焦慮。所以往往是夢想越大的人越焦慮。作為一個有追求的職場人士,註定是甩不開焦慮的,我們所能做的,就是把夢想轉化成一個個小目標,逐步去實現它們,憑藉著目標實現時產生的成就感,來緩解焦慮感。
第三,所以反過來說,人一旦沒有成就感,就會感到無比焦慮。
不管你在什麼樣的單位,做的是什麼工作,薪水多少,工作環境好不好,人際關係妙不妙,這些雖然也很重要,但是都比不過成就感。
一份能讓你獲取成就感的工作,會讓你不顧一切地堅持下去;而一份絲毫沒有成就感的工作,即使留得住你的人,也留不住你的心,你一定會離開,遲早而已。
成長,才是最令人快樂的事情,也是剋制焦慮的獨門秘籍。
回覆列表
年輕人,就應該無條件得加班嗎?
最近剛剛拿到 offer 的師弟約我吃飯時說,「我馬上就要和你一樣,開始自己近 30 年的加班生涯了。」
知乎君有點驚詫,現在還沒畢業的同學,都已經預設並接受了自己要持續加班的人生了嗎?
「因為現在剛起步嘛,我的優勢就是旺盛的精力和大把的時間了。」
自媒體號作者 Spenser 也曾在《年輕人,你憑什麼不加班?》中說,不加班的青春其實挺沒意思的,未來的你一定會感激現在苦逼加班的自己。
可是加班的青春就一定有收穫麼?
年輕人,就應該無條件得加班嗎?
來自人力資源領域優秀回答者
Sean Ye 的建議
年輕人要是想始終不加班,真的不太容易,我如今 35 歲了,加班還是逃不掉的。
但如果你面對的是頻繁得加班,那我們就需要弄清楚,我們的加班是不是有價值。方法很簡單,問自己三個問題:
透過加班,我的職場技能 / 專業知識能成長嗎?
如果這個專案有我一直很想學習的領域,或者能顯著提升自己的能力,未來還能給自己的職業發展背書,那麼何樂而不為呢?
透過加班,能贏得更多的機會嗎?
有時候我們加班做的是一些雜務,但是我們知道我們的領導是靠譜的,這次我幫了領導,下回有好的培訓機會,或者是輪崗機會,領導會優先想到我,考慮我,那這樣的加班為什麼不去呢?
加班是常態性的嗎?加了班能輪休嗎?
職場和生活一樣,我幫你一把你幫我一把,如果老闆急需的時候我加了班,那麼我家裡有事需要請假的時候,領導會毫不猶豫的批假嗎?
很多網際網路公司推崇彈性工作制,就是一種互利模式。企業希望員工可以為公司救急,相應的,企業也需要給員工提供便利。
所以 996 常態化加班的公司,最為可怕:它以制度剝奪了員工的私人時間和個人成長的時間,而並不覺得有任何問題,這種加班對員工的傷害最重。
辨別出工作給自己可能帶來的所有可能影響後,就可以坦然做出對自己利益最大化的選擇,甚至有必要考慮要不要留在這個公司。
如果不得不加班
該如何平衡好生活和工作?
按時下班是夢想,「3 年工作時間,6 年工作經驗」也是夢想。如果我們思考了 Sean Ye所說,拒絕無意義的加班,離開了損耗你的工作後,仍然在自己渴望發展的領域工作非常辛苦,怎麼辦呢?
來自前谷歌員工的建議
我 2008 年加入 Google ,當時感觸最深的,並不是媒體宣傳和鼓吹的高大上的工作氛圍舒適的環境、取之不盡的零食、自由的制度、人性化的服務等等——雖然這都是事實。而是媒體沒有告訴你的另一面,Google 這群人快樂的工作,其實都建立在一個特殊的基礎之上,那就是他們能高效地完成高強度的工作。
我在 Google 工作了近 5 年,工作內容主要是大中華區的人才培訓和發展。在這段工作中,我見識到了很多 Google 精英極度高效的工作方法,但我還見到了更多 Google 新員工,從一開始的效率低下、工作不得法,在 Google 企業文化的薰陶下,慢慢變得高效了起來。
我自己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在加入 Google 之前,我是個比較隨性的人,自我管理做得也不是很好。和很多人一樣,我還有比較嚴重的拖延症,工作基本都是拖到截止時間前的最後一分鐘才交,生活上也是被外界推著走,很無奈,想改卻改不了。
進入 Google 以後,我發現這裡的工作方式和之前的公司完全不同。每天我要做的事情都很多,工作任務看起來也很散,還需要協助對接全球各地的同事,整體工作量是以前工作的 2 - 3 倍。我以為,這麼龐大的工作量, Google 的人估計也會天天加班吧?
但是我觀察了幾天,發現大家並不是這樣。很多同事的工作報告都交得非常準時,假如週五是最後期限,到了週三、週四,就會有人已經把報告全部做好、遞交上來了。即便是這樣,大家竟然還都不怎麼加班。下班時間和週末時間,大家都是和家人共度時光,工作和生活非常和諧平衡。
後來,我去美國出差,發現總部更是如此。Google 的美國員工們常常下午 4 點半以後,就處於另外一種狀態了。有人會出去遛狗,有人在樓外的空地上跳拉丁舞,有人在院子裡的草地上冥想,還有人會去外面騎腳踏車,或者在旁邊的小山坡上跑步,特別歡快自在。
作為一個 Google 新人,當時的我非常困惑:工作量這麼大,他們怎麼還能按時完成工作、實現工作與生活的平衡呢?
終於,在一次和上級的會議上,我向她提出了這個困惑。我的上級是一個典型的 Google 精英,她負責亞太區 7 個國家的培訓與人才發展,幾乎每天都在全球飛來飛去。
她說:「沒有什麼神奇的方法,你要做的,是學會提高單位效率,找到科學高效的做事方法。別人需要一天完成的事情,透過聰明的方法,你可能只需要 1 個小時就能完成。高效利用你的 24 小時,該工作的時候高效工作,該休息的時候就好好休息。」
也許你所在的公司還沒有 Google 這樣人性化的企業文化,也許你還在面臨著 996 的加班制度。這些都沒關係。最關鍵的是,你需要有意識得培養自己成為一個高效的人。
當今時代,是一個高速變化與發展的時代,不論個人還是公司,都需要具備追趕時代的能力,而「效能」,是最終區別你和同齡人、競爭對手的關鍵衡量指標
相關搜尋
自媒體
腳踏車
騰訊
拖延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