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北緯34度

    在元朝時,並不把北韓作為一個獨立的國家來看待的,北韓曾經一度淪為元朝的一個省的待遇。但從明初開始,明朝始終將北韓作為一個國家來對待,雖然是屬國,但明朝從不干涉北韓內政,而且厚往薄來,兩國關係始終很好,沒有摩擦。 壬辰戰爭時,北韓國力衰弱,根本擋不住打了幾十年內戰的日本軍隊的攻擊,京城都丟了,基本上將要亡國,不得已嚮明朝求救。明朝立即派出大部隊對北韓進行支援,從而使得北韓復國,忠實地履行了宗主國的職責。而明朝沒有提任何條件,戰爭完畢後立即撤軍回國,顯示了泱泱大國的君子之風,令人可敬可嘆。北韓君臣始終以此為明朝對北韓的再造之恩,把明朝作為自己的再生父母來看待

  • 2 # 修瓷匠

    說到大明朝和北韓李氏的關係,不得不提下元朝。

    元朝熱衷於擴充自己的版圖疆域,橫跨歐亞大陸,對於東亞的北韓半島,自然也不會放過,元朝將之納入徵東行省的管轄。

    雖然元朝對於北韓半島,沒有像中國本土那樣直接管轄,但還是讓高麗王朝感到了壓迫。在元朝幾近滅亡的時候,高麗趁機佔領了中國東北的一部分地域。

    明朝建立後,第一時間就要求高麗歸還土地。

    高麗國王不僅不歸還,措辭還特別強硬。派出了大將李成桂,前去遼東,挑戰明軍。

    國王雖然糊塗,軍隊主帥李成桂可清醒著呢,藍玉可不好惹。

    李成桂一咬牙一跺腳,帶領士兵,反戈一擊,顛覆了高麗王朝,自己當了國王。

    要知道王氏高麗立國多年,在宋遼對峙期間,就存在了。這麼多年積累下來的政治傳統不是頃刻間就能掃除的。

    李成桂明白這點,除了自己做整飭內政的努力,還需要更大的支援。他就向朱元璋釋放了和好的訊號,態度非常恭順,朱元璋見此,除了收回領土,還賜給李成桂國號“北韓”,並把北韓列為明朝永不征伐之國。

    有了明朝的支援,李成桂才敢放開手腳,肅清反對勢力,鞏固自己的地位。朱元璋也從北韓得到了戰馬,補充了對元朝作戰的損失。

    可以說,北韓王朝在立國之初,就得到了明朝的支援。李成桂後的任何一代北韓國王在即位的時候,都需要經過明朝的官方承認。

    而加強雙方感情的除了政治交往,還有文化認同。

    北韓國王自太宗李芳遠後,都以儒家思想治國,這與大明的基本國策相吻合。儒家思想作為雙方交流的紐帶,使得雙方都被納入了華夏文化圈,明朝作為核心,北韓作為邊緣,這種政治態勢穩定了下來。

    後來倭亂,明朝傾國之力援助北韓。

    明朝與北韓在之後的發展中相安無事,雙方在日後都是文恬武嬉,一派奢靡。直到日本的介入,才打破了這種平靜。

    此前的日本,一直是各個大名混戰的戰國時代。直到織田信長的出現,他奠定了日本統一的基礎,他後來雖然大業未成身先死,但豐臣秀吉卻在他取得的成果上,終於統一了日本。

    可豐臣秀吉出身低微,他的身份根本無法壓制那些群雄們。群雄們對於豐臣秀吉的竄起,私底下就是一句話:他也配?

    為了給自己樹立威信,同時為了轉移國內矛盾,消耗那些大名的實力,豐臣秀吉主導了侵略北韓的軍事行動。

    日本的軍隊都是剛剛經歷過戰亂,戰鬥力保持得不錯;反觀北韓,軍備廢弛,對於日本的入侵,反應也非常拙劣。在日本軍隊的進攻下,北韓國王甚至奔到了鴨綠江邊。

    小弟被打了,自然要求助於大哥。明朝接到了北韓的求救後,馬上動員力量,解救北韓。明神宗萬曆皇帝還敏銳得發現,豐臣秀吉的真實目的是想以北韓為跳板,染指大明。萬曆皇帝是真懶,但也真不蠢。

    第一次開赴北韓的明軍主帥是李如松,而且有吳惟忠的戚家軍。李如松親冒矢石,指揮明軍攻下了北韓的都城平壤。日軍在領會了明軍的厲害後,全線退卻,李如松長驅直入,光復了大片的北韓領土。但日本在名將小早川隆景的擘畫下,於碧蹄館設伏,李如松中了埋伏,大批的遼東鐵騎戰死。

    而且,在碧蹄館會戰的當天,大雨滂沱,更加不利於騎兵作戰。日將小野成幸與李如松近戰 ,李如松境況危急,多虧了弟弟李如梅一箭將其射死。經過了碧蹄館戰役後,李如松不再對消滅日軍抱有期望,而是選擇燒燬了日本的糧倉,與日軍相持。

    第二次入朝作戰的明軍主帥換成了之前李如松的副手麻貴,(李如松後來撤回中國,在與蒙古作戰的過程中陣亡)在與日軍接戰的過程中互有勝負,只是因為豐臣秀吉病死,日軍撤軍途中,麻貴指揮了露梁海戰,消滅了大批日軍。

    可以說,如果沒有明軍入朝作戰,北韓亡於日本是必然的。明軍除了在軍事上給了北韓立竿見影的幫助外,關鍵還振奮了北韓軍民的信心。

    由於明軍遼東部隊受到了打擊,而且最具軍事能力的李如松戰死,導致了建州女真的做大。當努爾哈赤以“七大恨”祭天,公開反抗明朝的時候,明朝已經沒有能力與之抗衡了。

    假若李如松仍在,努爾哈赤肯定會有所忌憚,不會公開反叛。

    此外,明軍援朝,導致了軍費的上漲,本就捉襟見肘的財政,更是雪上加霜。後來的民變頻繁發生,就因為明朝財政無能力賑災所致。

    明朝以舉國之力幫助了北韓,拖垮了自己。

    北韓人心知肚明,北韓人一直認為萬曆皇帝對北韓恩同再造,北韓第十九代君主肅宗李焞曾經說過:“神宗皇帝於中國,有萬世不忘之功矣。當壬辰板蕩之日,苟非神宗皇帝動天下之兵,則我邦其何以再造而得有今日乎?”

    北韓對於明朝的感情之深可以理解,對清朝的厭惡,又加深了這種感情。

  • 3 # 火山文史

    歷史上的李氏北韓為何偏偏對明朝“情有獨鍾”?這與李氏北韓王朝建立的背景有關,與對儒家文化的認同有關,與抵禦日本的侵略需要有關。

    李氏北韓王朝建立的背景

    1368年正月初四,朱元璋在應天(南京)稱帝,國號大明。後進行北伐和西征,攻佔大都(即北京),元順帝北逃,徹底結束蒙古在全國的統治。朱元璋掀翻了元朝的統治後,特地派遣使者到當時的高麗下通知,大體意思就是:元朝完了,現在你們要歸順我大明,以後我就是你大哥了。因為高麗國之前與元朝有些姻親關係,所以朱元璋多少花了些心思要削弱這些羈絆,對高麗採取的是懷柔政策。洪武元年12月,朱元璋派遣符寶郎偰斯出使高麗,偰斯帶著40匹綾羅綢緞一路顛簸,從寒冬走到初夏百花開,終於見到了高麗國王王顓。小住了一個月,偰斯啟程回國,王顓準備了鞍馬、衣服、人參、藥材等做為回禮,偰斯牢記朱元璋“啥也不能要”的叮囑,只收了高麗文臣贈送的詩。王顓著實動容,表示斷絕與蒙元的政治聯絡,停用元朝的“至正”年號,並在8月來朝,由朱元璋正式冊封王顓為高麗王。

    1388年,中國明朝派特使要求高麗歸還開元路(元朝的政區之一,開元路轄區,最初範圍很廣,南抵長白山,西臨遼河,北逾黑龍江達外興安嶺,東到日本海,幅員遼闊)。高麗重臣崔瑩藉此準備與明開戰,並派李成桂出兵入侵遼東半島。1392年,北韓半島鬧出了不小的動靜,將門之後李成桂發動政變把高麗王攆下臺,結束了高麗王朝近500年的歷史。為了獲得明朝的支援,李成桂派人到朱元璋面前表忠心,申請廢除高麗的名字,請封一個新的國名。朱元璋一番思索,取“朝日鮮明之國”之意,定下了“北韓”這個名字,即我們說的“李氏北韓”。洪武二十八年(1395),朱元璋在《皇明祖訓》中將周邊十五個國家列為“不徵之國”,北韓便是其中之一。

    李成桂建立北韓王朝,自己當了國王,為了鞏固其統治,需要得到明朝政府的支援,因此確立了對明朝事大的基本國策。

    對儒家文化的認同

    在北韓,早在公元1世紀初,就有一些人能背誦《詩經》和《春秋》等儒家典籍,這說明儒學早已傳入北韓。三國時期,統治階級非常重視儒學,把它視為維護秩序、加強王權的思想武器,採取各種措施加以引進和推廣。高句麗於372年設立太學,傳授儒家學說。百濟於4世紀建立儒學教育制度。儒學在新羅傳播,大約在6世紀。新羅統一後,進一步發展儒學教育,在中央設立國學,置博士、助教,招收貴族子弟傳授儒家經典。高麗王朝建立後,在首都開城設立國家最高學府國子監,在地方十二州設立鄉校,廣泛推行儒學教育。958年,高麗開始舉行科舉,把儒家經典列為主要考試科目,從而推動了儒學迅速發展,並且出現了私學(私塾)。

    李朝時期,為了加強封建專制統治,十分重視儒學教育,尤其推崇程朱理學,把它視為維護封建統治的工具,極力加以推廣。李朝的儒學教育有官學和私學兩種形式。官學系統,中央設成均館,是為國家最高學府。地方各道和邑設有鄉校。私學是各地的儒家學者創辦的私塾或書堂。私學日益發展,成為李朝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並在政治生活中發揮著重要影響。

    李朝還學習我們中國,透過科舉,選拔人才,任用官吏。科舉分文、武兩科。文科考試須經三榜,考試科目主要有儒家經典以及有關現行政策和各種形式的漢詩。武科也進行三次考試,考試科目除兵學外,也考部分儒家典籍。總之,程朱理學作為統治思想,在李朝的500年間,起到了維護和鞏固封建制度的作用。

    隨著李朝建立後“崇儒排佛”政策的確立,儒家思想開始在北韓半島佔有絕對的統治地位。從思想文化的角度看,李氏北韓對儒家文化的發源地中國(其時處於明朝時期)“情有獨鍾”,是再自然不過的事了。

    抵禦日本的侵略需要

    歷史上北韓經常遭到倭寇的侵擾,李成桂起家就與抗倭有關。李成桂出身新羅貴族,其父李子春為地方豪族,任雙城總管府千戶。1356年,高麗攻其地,李子春投降。1362年,李成桂襲父職,後到南方抵禦倭寇。1380年、1385年大破倭寇,威名日盛,得到提拔參與軍機中樞。

    壬辰倭亂時期,當時掌握日本政權的豐臣秀吉蓄謀以北韓為踏板入侵中國明朝。萬曆二十年(1592)和萬曆二十五年(1597),豐臣秀吉帶領裝備有葡萄牙火槍鳥銃的軍隊入侵北韓。北韓宮廷中的黨派紛爭、對日本軍事能力的低估以及外交調解的失利使得北韓迎戰準備不足,開城、平壤相繼失陷。僅兩個月零兩天,北韓“浹旬之間,三都失守,八方瓦解”。日本幾個月內就佔領南部北韓半島。不過李舜臣領導的北韓水師在海上有效地摧毀日本軍艦。北韓民間的遊擊組織對入侵的日本軍隊抵禦也遏制了日軍的攻勢。日本對北韓的大舉入侵,大大地震動了明朝。萬曆二十一年(1593),明朝派出大規模軍隊與鄧子龍將領到北韓,與北韓一道共同擊退了入侵的日本軍。

    大樹底下好乘涼,不難理解李氏北韓為何偏偏對明朝“情有獨鍾”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知道狗狗需要哪些基本的營養物質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