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寫字吧

    讀三國的人,沒有不知道曹操的。不讀三國的人,也鮮有不知道曹操的。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一首《短歌行》,曹操將自己的政治抱負蘊涵其中。他是魏晉文學的代表人物,連大文豪魯迅都稱他為“改造文章的祖師”。

    曹操也擅長書法,晉代陸雲說“曹公藏石墨數十萬斤”,而唐朝張懷瓘《書斷》將曹操的章草評為“妙品”,但沒有傳世的作品。

    目前我們唯一能見到,被傳為曹操作品的,僅是“袞雪”二字。

    此“袞雪”兩個漢隸大字,是刻在褒斜棧道南端重要的隘口——褒谷口,被列為褒谷摩崖石刻十三品之第一品。相傳是曹操當年欣賞褒谷大好河山時,被眼前的幽谷深灘中,浪擊石頭,猶如白雪翻滾的景象所吸引,豪興大發,在谷中石尖上書寫了“袞雪”二字。而左側的“魏王”二字,是後人因仰慕曹操,追刻上去的。

    但後世也有不少學者質疑這件作品是不是曹操的,可能是後人偽造的。理由是“袞雪”二字的筆畫,帶有楷書的筆意,而書寫這兩個字的人應該是一個習慣於寫楷書的人。但曹操所處的時代,楷書還並不太成熟,所以,推斷此件作品應為後人所偽造。

    但不管怎麼說,此石刻字跡挺拔飄逸,氣魄雄渾。不可不說,是一件氣度不凡的作品,現藏於陝西漢中市博物館。

  • 2 # 趙福

    三國時期文化素養極高的書法家-曹操的唯一真跡留世 其書法《袞雪》《袞雪》現珍藏於漢中市博物館

    三國時期卓越之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曹操,而且還是一位文化素養極高的書法家,他的書法傳世作品幾乎絕跡,只有《袞雪》二字留於人間。

    中國唐朝時期的書法大家、書法鑑賞家張懷瓘在其《書斷》中把曹操之書法尊為“妙品”,並鑑定為“尤工章草,雄逸絕倫。”清朝著名文化學者葉奕苞在《金石錄》文學作品中曰:“曹操在武昌黃鶴樓曾正書《湧月臺》三字,其字特大,凜凜有生氣。”

    《袞雪》系曹操留世真跡 孤品

    當下,唯一能欣賞到的曹操手書真跡的只有《袞雪》二字。《褒谷古蹟輯略》古書中雲:“‘袞雪’二字為摩崖石刻,在石門南不足一公里幽谷中之巨石上,又在‘袞雪’二字左側豎刻‘魏王’二字,以示區分。此二字雖有稍有剝蝕,但曾見於宋人著錄,雖非曹操手筆,卻由來久遠矣。”

    曹操曾對自己書寫的《袞雪》曾說道:“滾在河邊,何故缺水?若再加三點,豈非畫蛇添足?”眾大悟連忙稱讚為好。

  • 3 # 中州耕牛堂主

    曹操的漢隸底子深厚,“雪”字的處理是在漢隸的基礎上有創新的。“袞”字的處理也很有特點,特別是對主筆的處理,用筆老辣,更顯得靈動飄逸,恰到好處。

  • 4 # 貓肥家必潤

    我認為曹操的書法水平是相當高的。

    原因一,曹操非常重視書法。 當時他的政治集團收攏了很多書法水平極高的人。小楷之父鍾繇就是因為字寫得好,被委以重任。曹操還非常喜歡梁鵠的字,他在行軍途中帶上其字,掛在帳中仔細的研究。梁鵠降魏後,曹操將其奉為上賓還授予司馬之職。曹操的書法老師是蔡邕,這是書法史上著名的大理論家。同樣重視書法的帝王:梁武帝蕭衍和唐太宗李世民的字也寫得相當好。

    原因二,曹操是響噹噹的文藝青年,那時的文藝青年書法差不了。 曹操興起了建安文學,他的文字地位在魏晉時期,乃至整個文學史上第一位都排在前列。他的文辭“皆盡其意”、“才力絕人”。蔡邕曾在筆論中提到:“書者,散也。欲書,先散懷抱...” 向曹操這樣的善於抒發自己抱負和情懷的文青,書法必定和他的文字一樣灑脫、果決。從他的文字自成一派來看,他的書法也必定自成一體。也許因為儒家文化一直對曹魏政權否定,使他的文學文藝地位得不到中立的評價。

    原因三,從個性上看曹操是底層出生,非常務實,又不乏王者的自信和決絕。因此他的字必然非常樸實大器,不花俏,不刻意逢迎,不拖泥帶水。這些特徵同樣是優秀書法作品的特徵。

    原因四,一些史書上側面描述了曹操的書法:說他的字“...遍地玲瓏...瑤若璀璨...” 西晉的藏書家張華將崔瑗、崔實、張芝、張昶、曹操列為漢末的五大書法家。唐朝的張玉灌是著名的書法評論家,他把曹操的字歸為妙品。最高階的神品,幾乎只有王羲之和顏真卿能夠得上。能作為次一級的妙品,說明曹操的字已經相當了得。

    據說袞雪二字是建安24年曹操在褒谷石門寫就。但他是否真的是曹操的字,學術界還在爭論。有人說曹操不可能落款魏王,反駁者說那是別人加上去的;有說袞雪兩個字都是錯別字;反駁者說並沒有錯;有人說,這兩個字寫得太軟,曹操崇拜和學習的蔡邕、鍾繇、梁鵠都不這樣寫字,反駁者說這兩個字氣勢磅礴,澎湃洶湧,如見其人。

    對於這兩個字的真偽我不多做評價了,也許今後會發現更多的證據,讓我們有更準確的答案。

  • 5 # 陳克斌書畫

    曹操是東漢末年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三國中曹魏政權的奠基人。他的書法水平很高,從留存後世的“滾雪”二字可以看出曹操擅長書法,尤工章草,唐朝張懷瓘在《書斷》中評其為“妙品”。

    曹操在徵漢中時,寫在石門南褒河一塊大石上的"袞雪"二字,書體為漢隸大字,現收藏於陝西漢中市博物館。"袞雪"二字形容河水衝擊石塊,水花四濺,猶如滾動之雪浪,故云"袞雪",為書法之珍品。此拓片現收藏於洛陽碑誌拓片博物館。此字石碑並現於曹操故里安徽省亳州市曹操底下運兵道。

    傳說建安二十年(公元二一五年)七月,曹操於陽平關(今勉縣)打敗張魯兄弟之後,曾在漢中停留五個多月,為洗塵賞景,遊覽了褒谷的大好風光。這一天,風和日麗,天高氣爽,野花飄香。曹操帶領文官武將,侍從三十多名,經花村(現河東店),沿峽谷,乘舟溯河而上,直奔石門。在這裡,人們盡情的觀賞了如錦似畫的山水。上游,滔滔褒水一瀉而下,巨浪如一頭兇惡的雄獅,向河中阻擋它前進的巨石撞來,頓時銀花四濺,水星翻飛,雨霧空濛,雲蒸霞蔚,氣象萬千,那濺入空中的水珠,又如雪花輕搖漫舞的飄然而落。

    曹操被這種大自然的神奇造化所吸引,不由得心蕩神怡,豪情滿懷,觸景生情,頓時詩興大發。停立船頭,激奮昂揚,氣勢磅礴,索來文房四寶,奮筆疾書"袞雪"二字以比喻之。

    曹操題字,文武爭看。大家雖然早巳看出了"袞"字少了三點水,各自內心思慮,面面相覷,默默無語。這時一侍從擠到前邊,不知高低的問道:

    "丞相大人,字寫的蒼勁有力,別具一格,但……。"

    "說下去。"

    "但……但是"袞"字缺……"

    "缺什麼?缺三點水是不是?"曹操用手一指滾滾激流, "這不是水嗎?"

    在場的文官武將,這才如夢初醒,恍然大悟,不由得哈哈大笑。從這起,後人就把這一故事編成順口溜: "狂濤巨浪流石邊, "袞"字旁邊不用點"。這"袞"字的寫法從此一代傳一代,直至今天。

    在今陝西漢中"袞雪"本為"滾雪","袞",氣勢磅礴,充滿剛毅,好似一個象形字,上邊三點一口似水花,下邊,一撇一捺一豎鉤,三鉤均朝上翹起,像湍急的水流,給人以張揚、不羈、活撥、沸騰、激盪、舞動的陽剛之氣。"雪"字平和、內秀、收斂、平靜、樸實、飄飄灑灑,柔情萬種,合二為一,陽剛而不失柔美。

  • 6 # 傅飛舟

    曹操既是東漢末年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同時也是一個名冠古今的大書法家。如果認定漢中褒谷石刻十三品中的“袞雪”二字是曹操所寫,那麼真是辱沒了曹操的一世英名。

    先談曹操書法水平:

    據相關記載,中國曆代書法論箸中多次明確曹操書法藝術的品位。南朝書法評論家庾肩吾在《書品》中說其“筆墨雄贍“。 “雄贍”,是雄健、雄厚之意。《書品》把古代名人書法分為上、中、下、三品,每品又分作上中、下,一共九品,把曹操書法列入“中之中”品。

    唐代書法家、評論家張懷瓘,按歷代書法家藝術成就劃分為神、妙、能三品,“傑立特出“者為“神”,“運用精美”者為“妙”,“離俗不謬”者為“能”。曹操的書法作品在《書斷》中與魏誕、衛恆、智永等大書家並列為“妙”。而且稱其書法為“尤工章草、雄逸絕倫”。

    清代葉奕苞在《金石錄》中說,曹操在武昌黃鶴樓側面曾正書“湧月臺”三字,並說“特大,凜凜有生氣”。

    據歷史記載,東漢末年,全國上下,從黃帝到兒童人人練書法,朝野上下“好書成風”。一國之丞相的曹操,也是每天把老師的字掛在帳中,或釘在牆上,心摹手追,刻苦練習。所以曹操書法應該高水平的。

    再談談“袞雪”二字的真偽:

    傳說建安24年(公元219年)3月,曹操兵駐漢中褒谷口時。見褒河水流洶湧,撞石飛花,便揮筆題寫了“袞雪”二字。而且故意將“滾”少寫三點水旁,釋為“一河流水,豈缺水乎?” 此文字遊戲遂成千古美談。後刻於巨石之上,流傳至今。

    美麗傳說終歸“傳說”。 “袞雪”二字,應為後人書寫,冠以曹氏大名。理由如下:

    一、沒有典籍記載,均為“傳說”;

    二、“兗雪”二字後沒有書寫年代,只題有“魏王“二字。按書寫慣例不應是魏王曹操本人書寫;

    三、“袞“字在漢代時,與“滾”字不是通假字,不能通用。“袞”字在漢代時指天子在祭祀時所穿的秀龍形的禮服。

    東漢許慎《說文解字》書中沒有“滾”字,是後來“兗”字左邊加水旁,引申為大水湧流之“滾”意。

    四、“袞雪”二字中的“雪”字的寫法沒有依據,也可以說是個白字。古代雪字的常見寫法,是雨字頭的下面為醜字,或是雨下從彗(掃帚),下半部分中間一橫是要露出頭的。而此“雪”不是“醜”字,也不露頭,完全是近、現代人的常用寫法。

    五、從傳統書法角度來觀“袞雪”二字,可謂有些漢隸風格,但仔細看來,“滾”字左撇任筆為體,不在路數; 右捺極度誇張,以波濤象形形體寫出,軟弱無力,俗不可耐。“雪”字似隸非隸、筆畫死板僵硬,橫細豎粗,了無生機。

    這哪兒像是一個“超世之傑”、“筆墨雄瞻”、“雄逸絕倫”、“有包藏宇宙之機,吞吐天地之志”的蓋世英雄所寫?! 魏武帝九泉之下,若有所知,定會“起死回生”,派人迅速剷平這騙人毀眼的字跡,書寫一幅雄強威武、“凜凜有生氣”的“滾雪”大作並不忘落上自己的大名,免費贈予當地政府,以匡謬誤。然後再飄然返回“高陵”繼續“安息”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端午節就要到了,你想回家看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