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來來在溫州

    馬上又要端午節,這個時候我也再遲疑:端午小長假回家還是去旅行呢?

    思考著這個問題,我一下就想起來李玉良的微型小說《端午節回家》了,這是一篇關於母愛的微型小說,很短。但是作為遊子,這篇小說很抓人心。端午節作為中國的傳統節日,只要條件允許,一定要回家,家裡的母親盼著呢。不但端午節該回家,如果條件許可,每個節日都該回家。

    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在古代又稱重五,與九月九日稱重陽節有相同之意義,還被稱為端五或端陽。是中國民間傳統四大節日(春節、全面、端午和中秋)之一,受到全國各地普遍的重視。秦漢時代,端午節就被中國南方的一些民族定為節日了。到了宋朝,朝臣追封屈原為忠烈公,把五月五定為端午節,一直延續至今。在2006年5月,國務院將端午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在2008年,端午正式列為了國家法定節假日。2009年9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批准將其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端午節成為中國首個入選世界非遺的節日。

    阿哲翻閱了一些端午節的資料,其實端午節還真有回家的習俗,叫做端午節歸寧,歸寧也就是回孃家。古代女兒出嫁,平時是很少回孃家的,難得見到自己父母。端午節是出嫁女兒回家看望父母的一個很好的機會。明代沈榜在《宛署雜記》記是這樣記載的:北京自農曆五月一日至五日,人們把自家的小姑娘打扮得盡態極妍。而已出嫁的女兒也都在這期間歸寧——回孃家。在古代,女兒出嫁離開父母,兒男兒一般很少離開父母的,不像現在大家很多都離開了家鄉,離開的父母,所以古代並沒有說男兒說要回家過端午,這是在古代沒有現在這樣大家都離開父母的狀況。

    端午是這麼重要的一個節日,又有回家的習俗。所以說端午節該回家,有條件一定要回,媽媽在家等著呢。希望可以幫到你

  • 2 # 中華當自強不息

    端午節對於華人來說是一個重大的節日,如果有時間的話當然想回去!

    可惜不是每個人都會有時間回去的。。有些因為做事的地方只有一天假期,有些甚至還在加班!有些因為距離太遠而放棄!生活的壓力讓太多的人放棄了家庭的溫暖!

    我一年到頭只有過年的時候才會回去待半個月,雖然想多待一段時間,可惜經濟上不允許,每次回家的半個月都是陪著家人渡過,在家裡和兒子女兒玩玩遊戲,和爸爸媽媽聊聊天!最重要的就是把家裡每天的早中晚餐包了。。讓他們知道我的手藝是不是退步了!

    今年是我在外面打拼的最後一年了,雖然沒有賺到什麼錢,但是爸爸媽媽的年紀越來越大了,想去家裡發展,希望在後面的幾十年裡面每年的節日都可以在家裡和家人們渡過。。

  • 3 # 騎豬看耍猴

    必須回去啊。

    在我們這兒,端午節又叫當陽節,是非常重要的節日。

    當陽節和中秋節、春節一樣,除了團圓,還要趕情送禮,親戚之間會藉此機會互相走動走動,聯絡感情。

    所以,端午節在我們當地,有著和春節同等的地位。

    想想每逢春節,春運高峰期的人山人海,就知道傳統在每一個人心中的位置了。

    作為同樣重要的節日,如果條件允許,自然是要回去看看的。

    至於遠在千里之外打拼的同志們,由於旅途過於勞頓、假期又不是那麼充裕,也只能打個電話,遙寄相思了。

  • 4 # 虎奴與香奴

    想回家看看,但因為工作原因,今年端午不能回去。

    媽媽年紀越來越大,如今滿頭白髮,牙齒也開始掉落,卻越發愛惜兒女。她總是說,工作重要,我在家吃得好,耍得好,天天和老朋友們玩玩麻將,挺好的。

    媽媽越這樣說,越是讓我愧疚。

    我只能以玩笑遮蓋自己的內疚,總是對媽媽說:我最會投胎,成了家裡最小的,佔便宜最多,哥哥姐姐他們照顧你,最辛苦。

    媽媽會更樂呵:對頭,有你姐姐哥哥他們照顧我,你就安心上班,有空再回來吧。

    我有世界上最好的媽媽,有世界上最好的哥哥姐姐。

    儘管不能在端午節和他們相聚,我幸福依然!

  • 5 # 我是伍月

    想,我很想回去。如果假期夠長的話,我一定回去。回家更能感受到這個節日的溫馨。

    端午節對我的意義非比尋常。臨近這個節日會想念涼粽,那個吃起來涼絲絲的粽子;更想念爸爸媽媽,這個節日想和家人一起度過。

    我們家鄉包的是涼粽,那個味道很特別,草木灰的味,晶瑩剔透的黃,吃起來糯糯的,QQ彈,涼絲絲的,不像平時街上買的粽子,容易膩人。包這個粽子有講究,怕麻煩的人家就不包了,改做其它的食品慶祝節日。端午節已是夏天,天氣炎熱了,吃涼粽相對不容易上火。所以再麻煩,媽媽也會包而不將就。

    在好天氣時候,提前砍來一捆灌木(據說各個地方用的不一樣),我們家鄉那邊用一種野生的灌木,葉子很粗糙,像砂紙一般有阻力。樹幹有筷子般大小,把砍來的灌木曬上一天,然後找塊空地把它燒燼,取灰。等灰冷卻後,把灰盛在可以過濾的容器裡,用水燒在灰上讓水慢慢滲下。用濾下的水反覆燒在灰上,最後用水去泡糯米。泡過水的糯米就可以用粽葉包起來了。我們家鄉是用芭蕉葉做粽葉,包成長20釐米,直徑6釐米左右類似圓柱形。這樣大小的粽子要煮上10個小時左右才熟。包也費時,小時候常常和媽媽一起包,她裹好,我負責綁繩子。有時她還沒裹好,我就嘗浸過水的米,媽媽就笑話我迫不急待連生米都想吃。因為小孩子嘴饞,她就會特地包幾個小的,那樣煮熟得快一些好讓我們先吃上。在他鄉看到粽子就聯想到和媽媽一起包粽子的情形。

    對父母而言,他們不僅清楚這個日子是紀念中國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也知道這個日子是多年前他們女兒來到這個世上的第一天。因為這一天原本就是個特別的節日,加上女兒的生日他們就記得更為清楚。三月份,我們回去看望外婆,已經八十幾歲的老人家,她見到說我的第一句話是,“你呀,一直在外面工作,外婆聽你媽媽說你要來,我就想起你當年是端午節出生的。”

    是啊,這個特別的節日,原本就是個有歷史意義的日子,我只是剛好在這一天出生。年年別人在這一天慶祝節日,我就當別人給我過生日,順便加倍開心。所以,真的特別想回家。

    下面圖片是很接近家鄉粽子的圖片,觀圖解饞了。

  • 6 # 水生木克土

    家,每個人都會有幾個家,自己家,父母家,公婆家,除了自己的小家外最想回的當然是自己父母家了吧?想回家看看的前題是得有家可回。

    結婚後離媽家很近所以很少在媽家住,坐月子在媽家住了四十來天,母親去世辦喪事陪父親又住過幾天之外再沒有在媽家住過。再後來父親在母親去世後的五六年後也撒手人寰我就再沒有媽家可回了。

    母親在世時每年必須姊妹四人一同回家,因為姊妹們都在一個城市聚在一起比較容易。每年端午一定會吃到母親親手包的粽子,那可真是地道的媽媽的味道。

    常言說: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而我早早地只剩下歸途。現在過年過節雖然都去姐姐家相聚,但沒有父母的陪伴已是最大遺憾。

    如今,我的家成了女兒過節期盼回到的那個家,千里之外一年也只能過年回來一次。我的家也是婆婆的家。婆婆與我同住已經二十二年,九十高齡還精明得不差年輕人。我現在的家任重而道遠……

  • 7 # 蓉城花事

    是的,每逢佳節倍思親。我想過節的時候大家都會想念家鄉的。

    記得每年端陽節那天,奶奶都會帶著我,去外面地裡摘艾草。地裡的麥子熟了,清晨的Sunny暖暖地灑在這一片麥地上,金光閃閃,璀璨奪目。一大片麥子就那麼鄭重的黃著,燦然生輝,清一色的黃,沒有一點雜色。無風的時候,越發顯得凝重,神秘,莊嚴。

    小時候曾經一個人經過一大片金黃的麥田,正午猛烈的Sunny照耀在麥田上,流光溢彩,卻沒有一絲風,只有一種靜謐的熱烈,帶著幾分神秘和詭異,我不由屏住呼吸,我總會想,裡面會不會藏著仙女或是什麼妖怪?

    起風的時候就不一樣了,風吹麥浪,這片金色就流動起來。麥浪翻湧,如金色海面上掀起的浪濤。

    麥地旁邊有幾顆石榴樹,紅紅的榴花開了滿樹,奶奶會摘下幾朵插在我頭髮上。

    回到家,奶奶將艾葉別在大門和各個房間靠外的那一扇窗戶上,家裡便洋溢著艾草的淡淡清香。

    之後奶奶還會帶我去村外不遠處的湖邊,摘幾張荷葉,我往往會順便再摘幾朵粉的白的荷花。

    回家找一隻敞口的玻璃瓶,灌滿水,將花插在瓶裡,可以養好幾天。

    我折騰花的時候,奶奶開始忙著包粽子。先將豬肉切成塊,拌上白砂糖,油,鹽。再將荷葉洗乾淨,用開水燙軟,隨後把一早就泡好的糯米放在荷葉中間,加上豬肉,綠豆,紅棗,再將荷葉從下往上疊成長方形,用棉線綁的很結實。

    午飯的時候,全家就可以坐在一起吃粽子了,開啟荷葉,迫不及待地咬上一口,香甜軟糯,還有好聞的蓮葉的淡淡清香。

    大學畢業後就去了外地,印象中再沒有在老家過端午節了。但是,每到端陽節那天,還是非常想念老家,想到老家,記憶裡展現的是奶奶包的荷葉粽子,麥田裡的一地金黃,以及房前屋後艾葉的清香。

  • 8 # 一筆伊人

    端午節要到了,其實很想很想回孃家看看母親,可是我們單位放了三天假,回老家來回路上就需要兩天,還要帶著孩子,太折騰了。

    我們那裡,端午節出嫁的女兒都是要再端午節前一天回孃家的,帶上四樣禮物,回孃家中午吃一頓飯,下午回家,想想真覺得羨慕,可惜我離孃家太遠了,每逢佳節倍思親,大概說的就是這種心情吧。

    我們老家的風俗和老公這邊也不大一樣,我們那邊包粽子更偏向於放些豆子或者蜜棗的甜口,這邊有很多人都喜歡包肉餡的粽子,吃著口感感覺很不習慣,而且不知道為什麼這邊喜歡早上吃鹹鴨蛋,我們這邊沒有這道菜,而是多了個吃綠豆糕的環節。

    我很想念端午節的時候,老媽用柴火鍋燉的肉,放上點栗子,肉的清香,栗子的甜香,特別好吃,每次都能吃六七塊,有的時候,一些觸手可得的東西,你不珍惜,離開的遠了反而分外懷念,大概就是說的我這樣的吧。

    我們那邊並沒有放艾草的習慣,而是家家戶戶門口上掛著彩色的葫蘆,可能跟放艾草的願望是一樣的吧,都是期盼一年的平安順遂,我記著小時候,我最喜歡端午節的時候自己剪紙葫蘆,親戚家有個小姑姑,手很巧,每年都是她幫我們撿紙葫蘆,誰家有人結婚的時候,一些窗花,喜字什麼的,也都找她,每年都去看著她剪這些東西,可惜沒學會,只是會剪了一個簡單的喜字,還跟家人顯擺了好久。

    有些事不能細想,想起來就會覺得特別落寞和思念,尤其是端午節這樣發傳統節日,格外的想回家看看,故鄉今夜思千里,霜鬢明天又一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諸葛亮和周瑜你更佩服誰?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