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微塵HH
-
2 # 育見高興
生活的點點滴滴可能讓孩子感覺壓抑的地方會很多,我列舉三點比較常見的:
1.父母玩手機卻拼命的控制孩子
寒假期間很多孩子也想加入刷手機的行列,玩玩遊戲刷刷抖音甚至也樂得搶搶紅包,可能正在興頭上的時候遭到父母制止:“眼睛要不要了……”那麼這個時候孩子往往心不甘情不願的放下手機。
換位思考這個時候孩子肯定是壓抑的,我們要做的就是尊重孩子,我們和孩子之間的關係不是你命令他服從,要讓孩子放下手機自己先做做示範吧。
2.無緣無故發脾氣
前幾天又這樣一幕,一個開店的親戚家裡來了一個磨磨唧唧不好打發的客戶,就差沒有直接請那個客戶離開了那個客戶卻特別不開眼,這個時候開店的爸爸就對一邊的兒子大發雷霆,讓孩子不知所錯的跑回自己的房間。
那麼這個時候孩子的內心一定是壓抑加委屈的吧。其實生活中不乏這樣的家長因為夫妻雙方不愉快,因為對老人不滿意指桑罵槐或者乾脆拿孩子當撒氣筒,請注意孩子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也有自己內心的感受,壓抑久了會影響孩子的性格的。
3.左搖右擺型父母
孩子的成長很多時候都是摸索著大人的脾氣,比如他們多半都知道爺爺奶奶更寵自己,爸媽不允許什麼,但是如果家長這次對這件事加以表揚下次又對同樣的事情不予理睬甚至是加以批判,那麼孩子會不明所以也會感覺壓抑。
-
3 # 笑中友道
把孩子當寵物養 不允許孩子有思想
見過一對父母給孩子餵飯,孩子已經吃飽了,不想再吃了,父母看到孩子的碗裡還有幾口飯,就硬是把飯給往孩子的嘴巴里面塞。就好像不是親生的一樣,孩子還小不會說話,就只能把飯給嚥下去了。
目前很多父母都習慣的把孩子當寵物養,主觀意識裡面把孩子當成了自己的私有物品,有的甚至是從小就給孩子抽菸喝酒,這種強勢對待孩子的方式,會讓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感受到壓抑。
把孩子當木偶帶 不讓孩子自有主張曾看到一個三、四歲的孩子,在雨後走路專門往水坑裡走,結果他麻麻直接就是打了他的PP,然後對著孩子吼:說過多少次了,不允許往水坑裡踩,鞋髒了你自己能刷啊!你要累死媽媽呀!
現在很多父母,都帶有一種獨裁,且夾雜著一絲道德綁架的想法在管孩子,甚至孩子有自己的主張都不允許說,孩子的生活用品都是父母一手給操辦,甚至有的父母是按著自己的喜好給孩子挑選各種衣物用品。
把孩子當累贅看 抑制孩子生命飛揚每當看到電視相親節目裡,有離異的說:孩子沒在身邊沒累贅,這心就揪揪著。你說要是孩子看到離婚的父母把自己當成累贅會怎麼想?有的家長雖然沒有離婚,但在實際生活中,有不少行為也在告訴孩子是累贅。
孩子幼小的心靈,很怕最親的人把自己當成累贅,可偏偏有的父母習慣把孩子當成累贅看,這其實是家長自私的一面,你的自私傷了孩子的心,當然孩子就很壓抑。
時間關係,先說三條。個人觀點,僅供瀏覽。
-
4 # U橙心智教育
瀉藥!
要求孩子一切完美
要求孩子始終服從
要求孩子不能犯錯
要求孩子不會失敗
要求孩子和成人一樣穩重
要求孩子和父母一樣視角
要求孩子和機器一樣精準
要求孩子和天使一樣唯美
-
5 # 李歌格
父母的哪些行為會讓孩子感到壓力?我覺得想問題的時候呢,應該站在孩子的角度上去考慮這個問題,如果你是孩子,你希望爸爸媽媽怎麼樣對待自己呢?當你站在孩子的角度上去,考慮問題時, 就會知道孩子喜歡什麼,想要什麼?想聽什麼?你根據這些去改變自己的行為和做法,孩子就會接受了。
把所有的壓力轉化成動力傳達給孩子,孩子才能夠真正接受去改變,去努力為這件事情,而不是帶著壓力和被動去幹這件事,孩子那是很辛苦的,很不快樂的。所以父母在與孩子在交流的時候,一定要把每件事情過腦子,想想該如何與孩子交流,而不要張口就來,張口就說,想說什麼就說什麼。
在與孩子交流的時候,你的語言一定要讓孩子能夠接受,如果孩子反感不接受,我想你應該停止交流,應該反省一下自己的語言或自己的說法,是否讓孩子反感或者交流的方式和方法不對,孩子不肯接受。
家長,千萬別一味地要求孩子,問題出在家長自身,而不是孩子。
另外一點就是家長要學會尊重孩子。因為每一個孩子不要因為他小,就忽視他的想法,當我們的孩子用心的去想一件事情,而把一件事情做好,或想通一件事,其實這就是孩子的成長,我們只需要引導就好了,讓他們去找結果。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要重視自己的言行,才能夠教育出好的孩子。在與孩子交流的時候,遇到問題的時候,一定要多動腦子,多想辦法來解決,你與孩子之間的問題,而不是一味的壓榨,強迫暴力,那麼這件事情的結果就是沒有結果就會變成分裂,就會變得更難。
希望每一位為父母,都能夠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變得更聰明,更智慧。如果,你有很多問題解決不了,那麼就去學習吧,只有這樣才能夠教育出好的孩子。如果將來孩子沒有成才,沒有出息,不要責怪別人,肯定是你的教育出了問題。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很多事情就是這樣,付出多少,得到多少。
-
6 # 好孩兒官方號
生活中的小事情都可能會引起孩子壓抑 我就先舉幾個很多父母常掛在嘴邊的話來說明吧
1 多吃點
父母的嘮叨雖說都是出自於愛,可對一個已經吃飽的人來說:鮑魚魚翅亦難以下嚥。過度的關愛只會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容易接到孩子的冷漠迴應,時間久了也會讓其壓抑
2 你怎麼還在玩遊戲
愛玩是孩子的天性,扼殺人的天性自然會壓抑。玩遊戲是孩子行為,做父母的需要思考行為背後的原因。如果只是作業完成之後的小小放鬆便不用管,如果長時間沉迷遊戲,那麼就要考慮行為的原因了:孩子是否缺乏自律?是否在學校受了委屈?和朋友吵架了? 不要糾結在打遊戲這一個行為上面,找到原因對症下藥。
3 你看看人家XXX
許多孩子都由於別人家的孩子感受過壓抑和憤怒。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態可以理解,可拿別的孩子的優秀來衡量自己的孩子本身就是欠妥的。很容易挫傷孩子的自信心,不僅會讓孩子覺得壓抑,還容易影響性格塑造,從而影響到個人發展
這裡列舉的只是幾個生活中常見的情況 語言也可以傷人 。除了說話,父母關係是否和諧、家庭氛圍都會對孩子造成很大的影響。
-
7 # 愛嘮叨的馬小媽
經常聽到有家長這樣抱怨:“我那麼愛孩子,對他那麼好,他為什麼還是和我不親呢?”
那麼,究竟父母的哪些行為會讓孩子感到壓抑?
總是覺得別人家的孩子是優秀的“你看某某多能幹,你再看看你自己。”這是愛攀比的父母經常對孩子說的話,他們總喜歡把自家孩子和別的小朋友相比。
覺得自己的孩子什麼都不如別人,進而消減了孩子的自信心,這是你希望看到的嗎?
如果父母經常批評孩子而讚揚別人的孩子,更會令孩子對同伴產生一種不良的情緒。
覺得爸爸媽媽根本就不愛我,會給孩子一個錯誤的認識:“爸爸媽媽很討厭我,他們一點都不喜歡我。”
每個孩子都是特別的,都有他自己的特點,媽媽應認識到每個孩子都有獨特的能力和興趣,絕不能按照一個標準要求他們。
失敗的孩子失敗在媽媽的嘴裡有句話叫“成功的孩子成功在媽媽的心裡,失敗的孩子失敗在媽媽的嘴裡。”父母的囉嗦容易使孩子產生反感情緒,認為父母不值得尊重,進一步就會產生頂撞父母的行為。
特別是男孩子,經常不聽老師和家長的教育,出現叛逆的行為。因而父母的嘮叨在孩子的眼裡是一件煩人的事情。
父母囉嗦一方面是出於對子女的關心,但實質上是對孩子的一種不信任,特別是在有其他人在的情況下,會讓孩子覺得無地自容,長期會導致孩子產生不自信的心理。
強迫孩子必須是完美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聰明伶俐,所以從小就嚴厲地教育孩子,要求孩子事事要做得好做得完美。
只要孩子犯了一點小錯,或者有什麼不好的舉動就馬上批評他,想從根源幫助孩子改掉壞習慣。
比如吃飯的時候有的孩子喜歡伸出自己的小手偷偷地抓飯吃,有些爸爸媽媽們就會喊道“把手放下,要用勺子吃飯”……
孩子也有犯錯誤的權利,如果爸爸媽媽一直盯緊孩子,要求太嚴格,反而會讓孩子產生自卑心理,覺得自己什麼事都做不好,更不用說讓孩子健康成長了。
父母經常爭吵,鬧矛盾夫妻之間出現矛盾太正常了,只是處理矛盾方式不同,一部分夫妻會吵吵鬧鬧,而且當著孩子的面。這種做法給孩子造成的傷害是難以估量的。
要知道,在一個爭戰不休的家庭里長大的孩子,他往往缺乏安全感和對社會的信任感,很難給別人以寬容與理解,最終難以融入社會。
【結語】
教育孩子的王道,是執著地栽培自己。
這個漫長的求索過程,既是為自己,也是為孩子。孩子的起點,是父母的肩膀。如此說來,孩子永遠不會有相同的起跑線。
回覆列表
大家好!我是微塵。
父母的哪些行為會讓孩子感到壓抑?這是一個很開放的問題,答案很多。
一、離婚。父母離異,家庭破碎,孩子的愛是殘缺不全的,會在孩子心裡形成難以抹去的陰暗和壓抑,這種家庭的孩子,大多心理不健康。
二、吵架。父母經常吵架,隨時爭吵,三天兩頭吵,隔三差五吵,時不時還打架,孩子過起來也很壓抑。
三、強勢。父母太強勢了,什麼都要求孩子按自己的意思來做,孩子沒有自己獨立自主的機會和空間,孩子會十分壓抑。壓抑時間長了,要麼特別內向愁悶,要麼非常逆反,要麼可能爆發。
四、家暴。平時不多陪伴,多關心,多教育,到孩子出問題了,就大打出手,實行家暴,孩子會很壓抑,還會叛逆。
五、責罵。總是覺得自己的孩子不好,這裡不對,那裡不行,動不動就吼,動不動就罵,動不動就責怪,還經常拿別人家孩子的優點來懟孩子,孩子會壓抑,會自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