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我爸媽都在體制內工作,因為是跳出農門的鳳凰男女,因此都很節儉,比如:三四十度的高溫,家裡不開空調,沒錯,今年夏天,我家沒開過一分鐘空調,我家唯一的那臺空調形同擺設,而且,我房間又沒有電風扇,這個夏天真難熬。我農村的同學家裡都四個臥室四個空調,幾乎24小時地開著。 再比如,不準剩菜剩飯,吃完飯還必須把熱水倒進碗裡喝掉,一來算直接喝水了,二來這樣洗碗時會容易很多。 再比如,我不小心上了10085的當,開通了一個月租41元的套餐,一個月後被發現,父親大發雷霆。 這式樣的節儉需要傳承嗎?
3
回覆列表
  • 1 # 小貓鬍子103240101

    必須勤儉持家,量入為出,反對浪費,提倡節約。這些都是治家之本。但是不能鐵扳一塊,一層不變。我們的社會在進步,經濟在發展,生活水平隨之提高,因此在物質方面也應相應提高,節約,勤儉,都注入了新的內涵,浪費的含義也隨之更新,因此要順應社會歷史潮流,提高生活質量水平,不斷與時俱進,更新觀念,保持優良傳統的同時,也要跟上時代的步伐。

  • 2 # 歲月66195553

    父母輩節儉是優良傳統,應傳承下去,但時代不同了,其做法也應有異。例如,以前為了攢錢置家,吃糠咽菜,很少吃肉,穿粗布衣,有的甚至忍凍也不置衣……現在生活好了,吃好點,穿好點也是應該的,如果需要,買輛車也行。只要不經常大吃大喝,浪費食物,追求高消費,不根據自已的經濟來源提前消費,打牌賭博,都不算浪費。

    也就是說,傳承節儉應該,該吃才吃,該穿就穿,該用就用,不追求物質享受――錢有所用,用有所值。

  • 3 # 蘇幕延Psy

    精神永流傳,做法可選擇。

    我還算比較喜歡看書讀史,算不上精通,但讀得足夠多之後,你會發現有些民族性的東西是在一代代傳承的。但是有好有壞,這也是讓我一直糾結的問題,就是你明明發現有些做法已經不恰當,卻還在群體中傳承。

    我也給自己建立了一套合理化的說辭。

    每個時代都有其特點,跳出歷史發展的脈絡,時代是發展的、進步的,但我們也無法否認——每個時代都有自己的侷限。好的在流傳,不好的也有,因為我們總是基於當下來評判。

    這個侷限就可以從我們一代又一代人的言行中體現出來。

    拿節儉來說,你的父母經歷過饑荒年代,經歷過動盪時期,他們對飢餓、貧窮有著最直觀的感受,他們看到過人被活活餓死……所以,他們的節儉在我們看來簡直苛刻。他們有錯嗎?沒有的,這是他們基於自身經歷所形成的能讓自己內心平衡的行為習慣。

    只是,你作為他們的孩子,被裹挾進來了。

    你無法理解,因為你生活的時代已經衣食足。所以,這時候就需要你就非常清晰準確地看待“傳承”的問題了:

    理解父母

    父母的做法反應的是時代的印記和資訊,他們逃不掉;父母的侷限反映的是時代的侷限,作為子女,我們不應對他們的言語行為有過多的抱怨和責難,他們代表的是一個時代,就像你代表的也是一個時代,你們之間的差異就是時代的差異。這個是你要全然接受接納的,因為沒得選。至於你說的同學家,這也是家族與家族之間的差異啊,道理同上,我們都傳承著自家的印記。

    認識自身

    所以,在平和的心境下再談傳承,才有意義。但是紅塵中很多人沒有這個高度,父母過於節儉,往往導致孩子過於放縱,呈現兩個極端,這是因為子女沒有跳出傳承的脈絡,來認清自己。

    “富不過三代”,為什麼?也是上面的道理,在優越的條件下,變得驕奢。他們被命運裹挾,而看不清自己的命運。如果從自身來講,沒有足夠的自身和自我覺察能力。

    繼續前行

    在理解父母和認識自己的基礎上,才可能有積極的傳承。我們肯定是無法複製父母的做法的,時代差異,條件差異,語言在變,行為也在變,所以我們要領悟的是核心精神。人,是信念的動物。讓我們生而不同的就是那些信念,那些精神,那些家族傳承。

    我曾看過一個故事,父母受恩於人,對恩人感激涕零,逢年過節必然拜訪,規定子女也必須銘記恩情,年年拜訪,但在父母仙逝之後,子女們很難堅持。為何,因為子女對當年的那份恩情沒有直接體會,就很難做到全身心地執行……

    我們不強制你去對父母的恩人感激涕零,但是,我們可以讓自己做一個感恩的人。

    我們不批判父母,尊重父母的言行,做好自己,便是傳承!

    蘇幕延願你能清晰地認識自己,讓家族精神得到很好的傳承!

  • 4 # 孟珍

    謝謝邀請。節儉,是我們中華民族世代傳承下來的一種優良傳統。在過去,人類對自然的開發利用力度不是那麼大,物質上相對匱乏,人們大多貧窮,人們大多數人節儉是為了生存。所以很多人認為節儉的主要目的是為了生存。其實節儉的真正意義並不在此。在過去很多相對富餘的人家中,其節儉的程度一點不比窮人差。人們的節儉主要的意思是對世間所用之物的尊重和敬畏。那些奢侈,浪費並不單單是財物的損失,更重要的是對那些浪費了的東西意存輕蔑。任何東西都是有靈性的,你重視它,它就會跟你好,你看不起它,它就會慢慢地遠離你。重視我們的所用之物,尊重它們,它們就會很好地為我們服務。在現在的社會環境下,物質已是極大的豐富,依靠節儉來保證生存已經不太現實,但是對物質的敬畏之心仍是不能缺少的。該吃的吃,該花的花,那叫物盡其用,是對物質最大的尊重。它就會好好地為你服務,你買了它卻不用它,是讓其坐冷板凳。它自己在那兒很快會壞掉。所以節儉絕不是吝嗇。節儉是把可用的部分揀起來用,不無謂的扔掉。不糟踏東西。至於壞了的,不能再用的當然要扔了。使用那些壞東西不是節儉,是給自己找麻煩。

  • 5 # 邵葵

    節儉沒有固定的模式,自己很必要的東西就買,不需要的就不買。提問者在描述中所講的情況,看起來像是葛朗臺,錢是他們夫妻掙的,不捨得花電費,所以有空調,34度高溫天氣都不許開,這完全是浪費的行為。無論什麼原因自已接受不了就不要買,如果是為了當擺設,這樣的物品價格太昂貴了,買點不貴工藝品擺放在房間裡一樣增添貴氣。

    過日子不是給別人看的。按自己的意思去生活,要放棄家裡的不良習慣,學會獨立生活,去其糟粕,取其精華。對父母的這些不良習慣不必到處去講,自己學會以他人之長,補己之短就可以了。

  • 6 # 有你才精彩150436837

    節儉相信大多數人並不陌生,從幾千年前一直傳到現在。現在的人,尤其六零七零後的人們。飽受過飢餓的滋味,對節儉非常重視。八零以後的人們,節儉儀式比較淡薄。沒有提會到飽漢不知餓飢的滋味。

    ”顆粒歸倉”,”浪費就是極的犯罪”“勤儉節約,艱苦樸系”等等。從這些口號中,不難看出老一輩人如何繼承優良傳統。

    從飯店到學生飯堂,再到家庭餐桌浪費的食物令人數目驚心,饅頭吃一口就扔了,幾碟子菜,吃幾口就倒掉了,米飯,麵條也是如比。根本提會不到“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哪種感覺。.據有關部門統一,中國每浪費的糧食,能養活半個歐洲。可見浪費之大。孰不知這一顆顆糧食,一把把菜都是農民伯伯用血與汗換來的,浪費者根本提會不到糧食來之不易。有人說,糧食疏菜是我用錢買來的,的確不假。看看當今社會,錢也是用汗水和生命換來的,不珍惜糧食,等於不珍惜自己。.

    大家醍醒吧,別在浪費物了,老袒宗留下的美德,不能砸在我們這一代人的手裡,浪費就極大的犯罪

  • 7 # 仙三兔

    長期和母親在一起,潛移默化的影響,讓我也養成了節約的習慣!其實節約是我們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即使現在生活水平越來越好了,我們也應該節約,不管是用水用電用錢,都要花在刀刃上!總之大手大腳慣了,要使自己節約,再怎麼開銷,在對節約慣的人來說都是一種奢侈!

  • 8 # 彩霞對聯詩詞集

    看了你描述你父輩的節儉事例,在當今社會,中國在改革開放以來,廣大民眾的生活水平得到很大的改善,節儉也是我們這代人引以為榮的傳承,所以我們是非常習慣節儉的。

    但與你的父輩相對比,在經濟條件充許下空調如同擺設,連風扇都不開……。我認為好象有點糾枉過正了吧。我們節儉的傳統習慣要發揚,節流你們可能做得很好了;但是“開源”也是一項更重要改善生活質量的主要內容。

    如果透過正常的渠道賺到錢後,還象你父輩繼續這種節儉的生活,我講得不好聽,其實就是不懂生活,更有點象吝嗇鬼似的。錢可以改善我們的生活,如果有了錢,為了節儉而什麼都不許用,倒退到原始生活,就失去錢的真正意義,廢物一堆其錢的值價在不斷縮水……

    除非假如為了交首付買房子,這是暫時的節儉又另當別論,題主就由你去選擇怎樣的生活,任君所愛了。實話實說,不喜勿噴。

  • 9 # 陽光下嫩草上的露珠

    這個問題讓我想起了另一個對比,就是自信和自卑。自信好不好?需不需要?我想沒有人會反對,但是真正的自信是什麼,是寵辱不驚,是享受好的,也能承受不好的,不會讓外界環境影響自己的內心,就像貴族就算一夜之間什麼都沒有了,也能帶著高貴的氣質。很多人看著自信,其實骨子裡是一種自卑的表現,比如害怕別人問他各種背景和經歷,比如想方設法表現出本不屬於他的各種舉止和點綴,甚至傲慢與自大,暴發戶氣質十足,那不是自信,其實是自卑。

    同樣的,節儉有沒有錯,需不需要傳承?當然,沒有任何疑問,但是我想說的是老一輩和我們對勤儉節約的理解和行動應該是有本質不同的。老一輩近乎苛刻的節儉因為他們那一代人吃過苦,捱過餓,見過餓死人,更老一點的打過仗,逃過荒,那種節儉是被逼的,當有一天翻身之後,很多人開始鋪張浪費,開始暴飲暴食,就像我上面說的表現是自信實則是自卑是一個道理,過猶不及,壓抑之後的報復並不健康。我們應該做的節儉,應該是從三觀上認識到人生的物慾始終是有限的,空虛的,甚至對健康的精神和身體是不利的,還有很多人生存在飢寒交迫的狀態,應該是從立體的角度看待節儉美德,不攀比,不虛榮,用真正的自信來約束自己的行為,那樣的節儉不僅不會讓你感到壓抑,反而是一種輕快,那就挺好。

  • 10 # 有緣人153832681

    發揚老一輩光榮傳統,傳承良好的生活作風,從我做起,從大家做起,水滴能石穿,積沙能成塔,愚公能移山積少能成多,積水能成淵,積土能成山。節約不是小氣,是勤勞人民做人的本份。

    父輩傳承優良傳統,勤儉節約,我們這一輩不能忘懷,吃水不忘挖井人,生活條件富有了,千萬不能浪費,零錢聚等錢,家庭過日子要學會理財,從一點一滴做起,節約是美德,節約是家庭幸福的根源。

    父輩們缺衣少食能拉扯幾個孩子健康成長,從不浪費,知冷知熱關心兒女成長,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養成良好的習慣,是美德,是發揚光榮傳統好的表現。

    雖然我們走出農門,來到五顏六色的大都市,但不能忘記你是出身貧寒農家,是父母一分一分積少成多從牙縫中省下,為你考取功名,才有今天美好的生活。為什麼有很多兒女不能理解父母的辛酸,認為啃老是天經天義的,道理何在,我們年青人為什麼不反醒反醒呢?

    節約從自身做起,為什麼每月四五千工資,不夠花,而老爹老媽在農村幸勤勞作,還指望老爹老媽貼補,你說節約從那做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古代歷史上有哪些讓人覺得不可思議的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