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太湖石是古生物化石!
6
回覆列表
  • 1 # 強寶

    太湖石久享“千古名石”之盛名,它在中國四大傳統名石中最能體現“瘦、皺、漏、透”這一古典賞石標準,有較高的觀賞價值和收藏價值。 太湖石產於江浙交界的太湖地區,亦稱洞庭石。 太湖石有水旱兩種,“旱太湖”產於湖周圍山地,枯而不潤,稜角粗獷,難有婉轉之美。自然質樸,無矯揉造作之嫌,石體肌理、結構、外形具有其自身獨特的自然美,長期摩挲,包漿歷歷,溫潤古雅。 “水太湖”產於湖中,十分稀貴,目前一般看不到它的蹤影。因石體久經湖水的侵蝕,形成形狀各異的孔洞,俗稱“彈子窩”,扭轉回環,妙趣橫生。孔洞纏連,通靈剔透,委婉俏麗,含蓄內斂,流露出透風漏目的美姿,其文靜優雅的造型令人遐思。

    太湖石以石質青純,表面光滑,自然造型奇異,獨石可成景等特點而蜚聲大江南北。在數以萬計的園林景點中,隨處可見太湖石的身影,她婀娜多姿,千奇百怪,可獨自站立,也可重疊組合,有的如仙,有的如神,有的如獸,有的如禽……,太湖石生動逼真,使您浮想聯翩,難以忘懷,是園林制景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1、地下水及地表水的作用:通常是以含二氧化碳的水及地表由植物所產生的有機酸和其他礦物所衍生出來的無機酸共同作用在富含碳酸鹽質的岩石(通常稱為灰巖和含碳酸鹽質較多的其他岩石)上所形成的腐蝕性化學作用,把岩石沖刷和腐蝕成千奇百態的形態及各種各樣的空洞,披麻狀的溝紋……如大湖石、英石、墨石、文石……等。或因如上作用水將鈣質溶解在水中後又沿岩石裂隙重新將鈣質沉積在其他環境中,比如各類的鐘乳石和與其有關的碳酸鈣沉積物。在中國南方較潮溼的自然環境中這種化學作用就更加普遍和強烈,它們平均每年能以0.5一 lmm的高速進行腐蝕和沉積。

    凡被山體所解離出來的灰巖個體和塊體,在這樣的地質化學環境下,經水蝕(實際以酸蝕為主)作用,就能形成各種各樣的奇石。另有些碳酸鹽質的岩石被深埋在紅土層發育較好的地方,靠近地表層較近的潛水,在溶解土層裡的有機和無機酸後財岩石產生酸蝕作用也可形成萬千變化的賞石,中國著名的賞石靈壁石,即以此方式形成。

    另一種就是指地表的動態水包括江、河、湖、海在流動時,尤其是在洪水暴漲橫流時對山體岩石所進行的衝撞搬運這種外營力的作用對賞石的形成,也是不可以忽視的“神工妙手”;也就是說,有些賞石除了被稀酸常年進行腐蝕作用以外,還有地表水的長距離搬運,磨擦,撞擊等作用是同時進行的,所以說任何一種過程絕不是單一的過程,更不僅僅是創造過程,也可能是破壞過程。……中國的紅河卵石、黃河石、雨花石、彩陶石及三峽石等形態的形成皆與此固有關。大凡賞石都是在漫長的自然史中短暫的瞬間產物。因此,得到一塊好的賞石實屬不易。

    2、火成(其中包括各種變質)作用:所謂火成作用類,是指火山及岩漿岩的話動過程中所衍生出來的金屬及非金屬礦物單體(結晶體)和各種型別的礦物共生組合的晶簇。比如水晶的單晶、辰砂、黃鐵礦、重晶石、輝銻礦、螢石及方解石等和它們所組成的各種晶簇的聚合體。色彩豔麗、結晶完好。這類奇石,它不僅可作為現貨用,也可為地質科學成礦理論的研究提供基礎資料。還有與此有關的各種礦物交代變質作用所產生的各類奇石也很有特色。如河南的牡丹石、梅花玉,山東的嶗山綠石、中國各地的瑪瑙等均與此有成因上的聯絡。

    在中國,不論是地方還是全國規模的歷次賞石展覽中,貴州、湖南、江西等地所展出的各類礦物晶簇和單晶的聚合體,晶瑩剔透、色彩絢麗,可稱得上奇石園中的一朵奇苑。

    3、風成作用:所謂風成作用是指各類岩石,在戈壁大漠風砂吹蝕磨礪下所形成的奇石。它有著特殊的外貌和天然拋光的光潔度。

    戈壁的風砂,常常以5一10米/秒的速度夾雜著大量的粗細不等的砂粒,對岩石進行滾動式的吹蝕和打磨。再加之戈壁的特殊自然地理環境,晝夜溫差極大,夏日自晝地表溫度常達60一65℃,然而夕陽西下後,地表溫度卻驟然下降至10一15℃ 。岩石長期處於熱脹冷縮的惡劣環境中,因而岩石解離崩裂的速率要遠遠超過一般的風化環境。所以風礪石處在優勝劣汰的條件中,低於摩氏硬度6級的岩石絕大多數被吹磨殆盡,存者的摩氏硬度多高於6級。另一個特點就是風礪石地處廣袤無垠的戈壁之中相互撞碰的機率較低,所以它們都以單體的平均磨損為主,保持原始形態均勻的縮小。

    4、古生物化石類:所謂古生物化石是指古生物遺骸在地層中留下的模架和遺留下的話動印痕。在冥冥而漫長的地質及地理發展過程中,人類的存在僅僅是短暫的一刻,從人類起源到現在也不過是一千萬年左右。然而生物的起源和種屬的發展、演化、消亡、絕滅,卻是極其悠遠漫長的歷史。低階的藻類從十億年前就開始萌生,直到進化成各種低等的動植物類,兩棲類、爬行類、哺乳類…… 。其中包括由於生物體不適應環境而絕滅的各類動植物及其演變進化的各類古生物群落的遺蹟等,均在地質層中相應地留下了他們自身一頁“悲壯”的史詩。留給了大自然,也留給了人們對他們的“緬懷”和研究,從而也為賞石界提供了一門新的石種一一化石類。

    一幅身態扭曲的遠古動物化石一一“貴州龍”,讓你聯想它曾怎樣掙扎著想擺脫命運的桎梏,然而…… 。一幀生機勃勃的古海百合或者是古鱗木,蕨類的枝莖和葉片,使你似乎看到那生機盎然的淺海景象……和海濱那一望無根的高大喬木叢林……,然而由於地殼的變遷和歲月的更迭,滄海桑田卻換了人間。在中國乃至世界各地,幾乎都有較豐富的動植物化石和標本;各種恐龍和他們演變的種屬,各種爬行類、鳥類、魚類、昆蟲類……陸地和淺海的古植物群落等,均被大量發現,供人們觀賞和研究。

    5、各種天外隕石和事件石及稀珍石:該類奇石在眾多的賞石中屬最少有、最罕見、最稀貴。

    天外星體在執行中突然偏離了自身的軌道,靠近地球者受地球的強大磁場所吸引,就會很容易地隕落到地球上來,但在衝過地球的濃密大氣層時多半都已熔融殆盡了,所以能以實體落下來的不多,再加上發現的機遇,搜查得到的隕石就更少了。所謂事件石,往往是指某一重大歷史時期與其一重大事件有關的石頭,比如一塊圓明園石頭,就能讓你想起八國聯軍火撓圓明園的事件等;稀珍石是指在地球上人跡罕到的地方所取到的石頭。如珠蜂、南北極的石樣。如上所述,其石無論大小、形狀、色彩芯紋如何,均屬難能可貴。

    太湖石分為水石和幹石兩種,唐吳融的《太湖石歌》 中生動描述了水石的成因和採取方法:“洞庭山下湖波碧,波中萬古生幽石,鐵索千尋取得來,奇形怪狀誰得識。”幹石則是4億年前形成的石灰石在酸性紅壤的歷久侵蝕下而形成.

      太湖石為中國古代著名四大玩石之一,因產於太湖而得名,它是指產於環繞太湖的蘇州洞庭西山、宜興一帶的石灰岩,其中以黿山和禹期山最為著名。

      中國古代就開發利用太湖石,白居易曾寫有《太湖石記》專門描述太湖石,《雲林石譜》中也專門有記載,而發生在北宋末期的“花石綱”指的就是太湖石,從而引起了農民起義。歷史上遺留下來的著名太湖石有蘇州留園的“冠雲峰”、上海豫園的“玉玲瓏”等園林名石。

      太湖石屬於石灰岩,多為灰色,少見白色、黑色。石灰岩長期經受波浪的衝擊以及含有二氧化碳的水的溶蝕,在漫長的歲月裡,逐步形成大自然精雕細琢、曲折圓潤的太湖石。

      太湖石為典型的傳統供石,以造型取勝,“瘦、皺、漏、透”是其主要審美特徵,多玲瓏剔透、重巒疊嶂之姿,宜作園林石等。

      現在還有一種廣義上的太湖石,即把各地產的由岩溶作用形成的千姿百態、玲瓏剔透的碳酸鹽巖統稱為廣義太湖石。

      太湖石久享“千古名石”之盛名,它在中國四大傳統名石中最能體現“瘦、皺、漏、透”這一古典賞石標準,有較高的觀賞價值和收藏價值。然而,近些年由於人們審美理念和審美趣味的不斷變化,加上市場經濟翻雲覆雨,這種歷來被奉為至寶的珍貴石種受到“蹂躪”和冷遇,令人喟嘆。

      太湖石產於江浙交界的太湖地區,亦稱洞庭石。太湖石有水旱兩種,“旱太湖”產於湖周圍山地,枯而不潤,稜角粗獷,難有婉轉之美。筆者收藏的這方《姑蘇麗人》紅太湖石屬於典型的“旱太湖”,自然質樸,無矯揉造作之嫌,石體肌理、結構、外形具有其自身獨特的自然美,長期摩挲,包漿歷歷,溫潤古雅。“水太湖”產於湖中,十分稀貴,目前一般看不到它的蹤影。因石體久經湖水的侵蝕,形成形狀各異的孔洞,俗稱“彈子窩”,扭轉回環,妙趣橫生。筆者收藏的“心路歷程”黃太湖石就是一方“水太湖”,孔洞纏連,通靈剔透,委婉俏麗,含蓄內斂,流露出透風漏目的美姿,其文靜優雅的造型令人遐思。

      古人賞石與今人賞石無論在審美心理還是審美情感上都存在差異,古人重形不重色,今人重色又重形。太湖石那玲瓏婀娜的姿態所透出的美的意蘊和境界,與古代文人雅士的躊躇滿志、仕途失意、憂思鬱悶的天命精神相關。如果我們從它造型美中挖掘深層次內涵,它的自然形式不僅給人色彩與形態的感性認識,而且暗含了華人對生活理想和藝術追求的平和、穩定、嫻靜、自律的心境,它的文化意蘊始終保持著東方藝術“以意為象”的本色。當代人在適應了各種光怪陸離的視覺刺激之後,那種由情感意欲所萌生出的生命理想已逐漸與詩情傳統拉開了距離。近10年來,隨著各地新石種的不斷開發,尤其是水衝石的日益傳播,人們的賞石標準受現代美學中形式美的影響,轉向質堅、色豔、形奇、韻足,而對質地疏鬆、色澤沉悶的太湖石抱有偏見。為此,一些石商石販為了獲取更多的利益,不擇手段地在造型上狠下功夫,酸泡斧鑿,製假造假,將原本屬於自然美的奇石改造成“天人合一”的藝術品,使得太湖石聲名狼藉,實是中國賞石有史以來的一種悲哀。

      雖然,由於社會環境和文化背景的日趨變化,造成當代人收藏欣賞太湖石的心態發生顯著變化,甚至達到“望石興嘆”的地步,但是,太湖石作為一種特殊的文化載體,它那美輪美奐的藝術魅力和厚重的文化內涵,依然有著深刻的歷史價值和社會價值。如今,人們生活在現代化的社會環境中,經受著喧囂紛雜的聲光干擾,那種熱愛自然、嚮往自然、迴歸自然的迫切要求,已成為一種生活時尚,如果愛石者以收藏欣賞太湖石來怡情養性獲得心靈撫慰,不啻是一種高雅的享受。同時,我們也不應忘記維護這一文化瑰寶的應有地位,切莫再對太湖石肆意造型,盡力還其本來面貌,使它永遠保持“千古名石”的美譽。在太湖石歷盡滄桑的今天,我們的賞石藏石家不但要繼承傳統的賞石理念,而且還應賦予它更多的人文關懷,使它在新的歷史時期裡重新登上神聖的藝術殿堂.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對中學生最有影響力的書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