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王子愛上狐狸
-
2 # 科學老師藝凌
說實在話,很難猜透。本來人心就是不可測的。
但是我們可以保護孩子們有自己想要的東西,支援孩子擁有自己的夢想。
今天和孩子們一起上課,有個孩子說:我在家裡沒有自由。寫作業我要拿張小桌子放在媽媽的床上,她看著我寫。她玩一會兒手機,看一會兒我的作業……聽到這裡,其實我是蠻震驚的,震驚之餘,我想可能是這個媽媽不放心,她覺得陪伴,盯著就是對孩子最好的愛,就是幫助孩子不錯過小學畢業季的最好方法。
這樣的媽媽,是愛孩子的,她們用她們的目標代替了孩子的目標。所以,其實她們並不在意孩子們想什麼。因為她們認為孩子只要想:如何努力學習就夠了。
人和猿不同的地方就在於人有思想。
孩子的未來是孩子的,不是我們認定的,也不是我們能一手設計的,希望更多的父母能夠意識到保護好孩子的想法,他們才可能在未來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
我是青少年成長指導師周藝凌,你會給孩子多大的思考空間呢?
-
3 # 梨愛茶
現在孩子們接受教育也比以前早了,接觸到的事物也比較多,心裡相對也成熟一點,更需要家長花時間去和孩子溝通了解。我現在育有兩個孩子我覺得這方面我可以發表一下自己的一點看法。
父母的陪伴,現代人們的生活節奏加快了,可能會因為工作的關係而忽略了孩子,而長期與孩子沒有交流,導致孩子不願意跟父母談自己的心事,我覺得這是非常不好的,其實孩子們非常喜歡跟父母像朋友一樣交流,父母不應該拿出長輩的態度總是教育孩子,而應該想朋友一樣尊重和理解孩子,我覺得這是孩子們陡非常想要的。
2良好的家庭環境,長期在不良的家庭環境中成長的孩子很容易偏激,固執甚至反社會人格。可見良好的家庭環境多麼的重要,常言道,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家長的身體力行孩子們都看在眼裡,並且會潛移默化的影響孩子,所以給孩子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吧,那是對孩子的人格最好的培養了。
3更廣闊的見識空間,孩子的見識決定著孩子的眼界,有空可以多帶孩子走一走,看一看,大千世界,千奇百怪,孩子只有多看看還不會將來長大後抵禦不住誘惑而失去自我。
-
4 # 微媽育兒課堂
孩子們的想法很好猜,又很難猜,關鍵是看父母站在什麼角度去看。
作為父母的我們,還記得自己童年時候的想法嗎?現在想起來是不是覺得很幼稚,很奇特,又特別真實呢?
孩子是敏感和好奇的,特別容易受周圍環境或人的影響,對新生事物有著強烈關注的慾望。很多父母會覺得孩子很容易變壞,那是因為那些所謂壞的東西是孩子平常很難接觸到或看到的,只要發現了就會想要嘗試。所以父母要提前給孩子看到那些東西的危害,有時可以允許孩子作一定程度的嘗試,當他明白後果了,就會懂得收手。
孩子是簡單和真實的。很多時候,孩子哭鬧只是為了得到一塊小小的零食,或者為了博取父母的關注,別人羨慕的眼神。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個性,父母要善於發現孩子自有的特質,解開他們心中的結,用積極的心態面對孩子,孩子一定可以感受得到。
孩子是活潑和“善變”的。沒有天生負面的孩子,每個孩子的本質都是積極向上的,只有由於沒有得到好的引導,負面的特質被不斷激發出來。孩子“善變”的特質也是可以得到積極引導的好的特質,當孩子壞的情緒來臨,如果能得到及時的釋放和引導,很快便能過去,如果教育方式不得當,負面情緒持續累積,可能會造成孩子暴躁、易怒、偏執等性格的形成。
-
5 # 育兒大天地
孩子的心思你別猜,猜來猜去也猜不透的,反而和孩子產生隔閡。作為家長,何不改變下身份,以朋友的角色和孩子相處,這時你會發現孩子的心思不用猜。
孩子的心思你別猜。所有的家長都是從孩子階段過來的,應該知道在孩子階段的想法是天馬行空的,從大人角度考慮是不可理喻的。比如,小時候我會因為老師的一句話就感覺很大壓力,感覺自己活的沒用,現在想起來是非常可笑的。
孩子的心思不好猜。孩子的想法都非常單純,大人覺得不是事的事,在孩子看來就有可能是天大的事,用大人的思維去猜孩子的想法,就如同雞同鴨講,壓根不在一個溝通頻道上,即使你猜也猜不出來。
孩子的心思不用猜。孩子的心思其實不需要猜的,可以讓孩子自己說出來。當然,如果你以家長自居,動不動就批評孩子,罵孩子,甚至打孩子,孩子肯定不會願意和你說他的想法的。家長要做孩子的貼心朋友,這樣孩子才願意和你說。
家長和孩子之間的矛盾,大多都是孩子不願意和家長說話,家長又胡思亂想造成的,家長要學會和孩子當朋友,你會發現另一片天地。
-
6 # 唱歌的小青蛙
雖然物質條件越來越優越,但是我們的孩子並不感到越來越幸福,問題孩子越來越多。孩子們到底需要什麼?姑且讓筆者來猜一猜。
一、需要自由的玩耍
玩,是孩子的天性。孩子們學習了一天,大多需要花幾個小時去完成作業,年齡越大花的時間越多。即使有點時間,也是被各種輔導班佔據著,哪有時間去自由的玩?
二、需要父母的陪伴
很多父母迫於生活和工作的壓力,很少花時間去陪伴孩子。即使回到家,也很少跟孩子溝通交流,往往是拿起手機自己玩。
美華人托馬斯·科裡花了五年時間,調查了美國177個白手起家的富裕家庭和233個貧窮家庭。托馬斯發現,63%的成功人士家庭,會幫助孩子完成每個月至少讀兩本非虛構圖書的計劃。相比而言,只有3%的貧困家庭有同樣的習慣。
父母的陪伴可以影響孩子的思維習慣,對孩子的未來影響很大。富有的習慣,比富有的財產,更加影響孩子的一生。
三、需要父母的放手
尤其是處於青春期的孩子,隨著自己思想和人格的獨立,越來越需要父母放手,而不是不停的嘮叨!
四、需要支援與鼓勵
孩子需要更多的支援與鼓勵,而不是代替和指責。
-
7 # 給生活來點正能量
對於現在的孩子,接觸的事物比以前的孩子接觸的,顯得懂事早,都說人心難測,其實並不難,對於未成年的孩子來說他她們的想法也很多,見識的東西越來越多,需求隨著年齡增長乜越來越多,要想了解孩子的需求心理,並不難,多多溝通,時刻觀察孩子,從側面去了解孩子的行動細節,試探孩子想要的東西,我想要想猜透孩子心理,必須多溝通多觀察。
-
8 # 平湖一柱
你若請客,當然希望客人能吃得好,吃得滿意,要想達到這個目的,前提是你能打探到客人吃得最愛,投其所好。否則,如果客人忌羊肉,你滿桌上得不是紅悶羊肉,就是蔥爆羊肉,要麼孜然羊肉,滿桌羊肉不少花錢,但客人卻一筷未戳,你這客不僅白請了,還會引發客人的反感,與請客的目的南轅北轍了!
教育孩子也是這樣,你只有弄清孩子們的想法,知道他們最想要什麼才能有效地對他們進行引導教育!
至於孩子們想要什麼?那是因人而異的。千人千模樣,萬人萬思想,每個孩子天生潛質不同,生長環境不同,興趣愛好不同,因則,想法也各不一樣,要求也不一樣。
要想弄清孩子們的想法,你當放下家長的架子,做孩子們“閨蜜”,孩子才會和你無話不談。
在這個過程中,家長朋友當謹記,要做一個忠實的聽眾,而不是做一個事實評論者,無論孩子說什麼,談什麼,想什麼,要什麼,合不合理,都不要急於表態,只耐心傾聽。哪怕孩子黑白顛倒,都不要急於糾正,更不要急著評判,因為,孩子也和我們大人一樣,他們心中也有一杆秤,腦中其實是非分明,很多事不過是發發牢騷、排解一下煩悶心情而已,果真有拿不準的事情,他們是會向你虛心求教的!
如果您果真成了孩子的“閨蜜”“哥們”,孩子想要什麼,還難猜嗎?
孩子是一粒種子,教育是給其提供成長的Sunny和養分,讓其順其自然,而不是像培養盆景那樣,用繩索、鐵絲將其捆綁令其扭曲。
因此,把孩子當成獨立的人,是家庭教育成功的前提和根本;尊重孩子是家庭教育的第一齣發點!每位家長要想教育好孩子,就當做孩子的知心朋友,走入孩子的心靈,瞭解孩子的成長真需,讓孩子按自己的意願自由發展,做最好的自己!
-
9 # 小囡媽咪
孩子們的世界,真是我們成人很難理解的。孩子們在想什麼,我們也很難猜透。但是並不是完全沒有方法的。
1 角色交換有時候,我們可以玩這個遊戲,就是角色交換。我們來當孩子,孩子來當大人。我們會發脾氣,哭惱,讓孩子來處理解決。你知道孩子會如何嗎?會像你平時說話的樣子來哄你,開解你。所以我們平時對孩子的言傳身教是多麼的重要!
2 多理解孩子的情緒和想法都不是突然的,會有原因的,我們要儘量找出這個原因。多現在孩子的角度來看問題,孩子為什麼會哭鬧?孩子受了什麼委屈?你的態度孩子能感受到。
3 多陪伴平時下班後,多陪伴孩子吧。我個人十分主張親子陪伴,無論你用何種形式,可以是親子閱讀,可以親子手工,可以做遊戲,總之陪著孩子做一些事情,孩子感受到了愛,就能在你面前展現自我,表達自己的想法。我經常告訴孩子,我們是平等的,我們每個人想法都不同,沒關係,我們可以自由討論自己的想法。
-
10 # 爸爸的日記
我對孩子的理解有自己的感悟。我認為,要想理解孩子的思維,先要把自己的心智調整到孩子的水平,我們重回孩童時代!
這一點,讓我很是苦惱!
就是把自己變小到跟孩子一樣水平的心智。很快,我就發現跟孩子基本上沒有交流障礙了,有時候甚至孩子一個眼神,一個動作,我都能知道他要表達什麼。
所以我認為,要想理解孩子的思維,先要把自己的心智調整到孩子的水平,我們重回孩童時代!
回覆列表
與其費盡心思去猜,不如多與孩子交流、互動、探討。
很多家長和孩子之間就是缺乏溝通,總是這樣猜猜猜,猜著就猜出了距離,猜出了代溝。事實上,在孩子的心目當中,他們最渴望的就是得到爸爸媽媽的理解和愛。不管是來自於學習上的,還是生活上的,都希望爸爸媽媽是最懂自己的那個人。可是現實往往就是事與願違,父母親過分地懷疑孩子,導致親子關係疏遠。不懂得如何正確的與孩子交流,只要一開口就會吵起來;或者說有的家長對孩子純粹就是居高臨下、發號施令的狀態,像這樣的親子關係,怎麼可能讓孩子願意跟你敞開心扉交流呢?
我們總是在對孩子提出這樣或者那樣的要求,去很少去關注孩子的內心訴求,去尊重孩子。其實,愛的另外一個代名詞就叫理解。家長具有同理心,應該是家庭教育當中的必備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