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因為健康而美麗
-
2 # 郭曉莉話中醫養生
這是典型的陽虛體質表現,身體寒溼重,陽氣不足,氣血迴圈不暢導致。
調理方法:1.加強鍛鍊運動;2.每晚用艾葉煮水泡腳,20分鐘,可驅寒促進血液迴圈;3. 用艾灸來調理,艾灸具有驅寒除溼,溫通經絡,補元陽之功效,調理此症非常有效。可艾灸大椎,命門,腎俞,湧泉,肚臍,氣海,關元,足三里等穴。
-
3 # 菡萏L
到冬天手腳冰涼,這個一般都是因為氣血不足,和陽虛導致,血供不到末梢神經。
平時注意,保暖,不能著涼,然後補氣血,多吃一些肉奶,蛋類,有營養的食物,然後經常泡一泡手腳,40度以上。
-
4 # 安永子
一到冬天就四肢冰涼,是由於天氣太冷造成的,在身體健康的情況下,屬於正常現象。因為冬天外界溫度必較低,人們身上穿的衣裳比較厚,體溫保持著正常溫度,手腳一般露在外面,給人的感覺一到冬天就四肢冰涼,夏天不會出現這種現象。
-
5 # 醫門證道
【李老師說說四肢冰涼的問題】:
古代名醫張介賓說:“天之大寶只此一丸紅日;人之大寶只此一息真陽。”
張介賓是明代大醫學家,認為人體最寶貴的莫過於陽氣,就像普照大地的太陽,是造化之源,性命之本。所有的生命活動,都是陽氣的表現。
天上的太陽落山後,晚上就是寒冷,陰天太陽被雲霧擋住,地面溫度就不及天晴。
人體陽氣,也是一樣。
陽氣充足身體溫暖,陽氣不足,身體怕冷。
脾主四肢,脾陽不足,四肢冰冷。
腎陽不足,腹部、腰部冰冷。
脾為後天之本,腎為先天之本。
健脾陽,補腎陽,為強化脾腎能量的重要手段。
脾陽不足容易影響腎陽,腎陽不足也會影響脾陽。
比如愛吃冷飲,寒涼食物,各種常見寒性水果,首先會傷脾陽,逐漸波及腎陽。
比如頻繁打吊瓶掛水,寒涼的抗生素首先傷心陽,其次傷腎陽,其次傷脾陽。
傷心陽最先影響心臟的功能,而且心臟是身體後天能量的源泉,一旦受損,手腳也容易變得冰冷。
許多人因為感冒或者外傷掛水太多後變得越來越四肢怕冷。
手腳尖為人體的末梢部位,只有當陽氣充足時,末梢溫度才能提起來。
熬夜傷一身經絡,耗精損神,也會導致陽氣迅速下降。需要及時調整作息。
每天焦慮神經繃得太緊的人,陽氣也容易耗損。需要自我調節情緒和狀態。
脾陽虛弱的人可以吃附子理中丸溫補脾陽。
腎陽虛的人可以吃金匱腎氣丸溫補腎陽。
心陽虛的人可以桂枝、甘草泡茶。
中醫裡治療手腳冰涼可以當歸四逆湯,療效非常快,既可以內服,也可以湯藥摻入泡腳水泡腳。
寒氣易傷陽氣,平時體內有寒氣的人,可以吃薑湯祛寒,陽氣會逐漸增加。
溼氣猶如水霧,可以阻礙陽氣流通。
服用白朮、茯苓,薏米、生薑各等份每十克熬湯可以去溼,溼氣去而陽氣增加。
運動屬陽,適當運動,增加陽氣。曬太陽也有助於陽氣。
可以練習健身氣功八段錦,這是古人傳下來最好的保健氣功之一。
還可以用艾灸自我保健補脾腎陽氣。艾灸足三里,關元穴,中脘穴,神闕穴,命門穴就可以大補陽氣。
-
6 # 中醫養生鄭芝環
冬天,很多人會出現了手腳冰涼的情況,尤其是女性更加明顯。
經常出現手腳冰涼,中醫認為有幾個方面的因素非常關鍵,一個是人體的陽氣要充沛,陽氣充足能夠抵抗外界的寒氣,人體就會感覺到溫暖,手腳溫暖;還有一個是體內的氣血要充足,人體正常機能和熱量,主要也是靠氣血來完成的,因而一旦陽氣不足或氣血不足,就容易出現四肢冰涼,而處於四肢末端的手腳,陽氣和氣血更難以達到,所以表現尤其明顯。
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血脈執行受阻,或陽氣鬱結,所導致的血液迴圈障礙,因為氣血瘀滯,血脈不通,陽氣和氣血不能條達也會導致手腳冰涼。
一般情況下,人體陽氣不足或氣血虧虛,經常同時存在;除了手腳冰冷之外,全身也會出現怕冷、頭暈目眩、體倦乏力、怕生冷、大便稀溏、痛經、月經量少等表現;針對陽氣虛氣血虛的情況,中醫多使用溫陽、補養氣血的治療方法,用方藥比如四逆湯、十全大補丸、八珍湯等;日常要多注意保暖,多吃些溫補的食物,比如牛羊肉、韭菜、核桃、烏雞、桂圓、大棗、生薑等,藥材可服用鹿茸、人參、黃芪、白朮、熟地、當歸、生薑、肉桂等以溫陽散寒、補益氣血。
另外,艾條溫灸足三里、氣海、關元、神闕、命門等穴位,都有溫陽散寒、補腎、補養氣血的作用。
有些是因為陽虛寒凝,血脈不通導致的,可以使用活血通脈之類的方藥,比如當歸四逆湯;針對氣血瘀滯導致的手腳發涼的,一些行氣活血的食物或是藥物會有幫助,可以選擇山楂、當歸、玫瑰花、金橘等泡水代茶飲,此類食品有行氣活血解鬱的作用,也是可以輔助體內的陽氣執行,注意適當加強運動。
-
7 # 男科不難張廣清
手腳涼是身體虛弱導致的,西醫則認為是血迴圈不良導致的,所以需要積極中西醫結合治療,平常養成良好的飲食生活習慣。
回覆列表
是體質造成的,要學會體質養生,防患於未然。中醫強調養生,防病勝過治病,就是“治未病”,怎麼“治未病”呢?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同樣一個感冒,不同的人會有不同表現:①,有的人可能只有輕微症狀,一週左右便可自愈;②,有的人會發高燒、咽喉痛甚至化膿;③有的人不會發高燒,但症狀很重,臥床不起。為什麼同樣感冒會有不同的表現呢?這就是不同的人不一樣的體質造成的,第①種症狀屬正常體質表現,第②種症狀屬偏熱體質表現,第③種症狀屬偏寒體質表現。“治未病”就應從改變體質的寒熱虛實著手,讓人的體質成為正常體質,這樣就不會得病,得了病也很輕,這就是體質養生的重大意義,也是養生“治未病”的重要環節。體質是人的內環境的體現,中醫養生防病離不開體質。
體質養生是“治未病”重要環節
人的體質分先天體質和後天體質兩大類,下面分別從養生“治未病”的角度看看體質養生的要點:
先天體質養生
人的先天體質與生俱來是先天遺傳的,主要分火體質、寒體質、溼體質、燥體質及風體質五類。
①火體質特徵和養生要點:火體質是現代最多見的體質,因為地球變暖、飲食愈來愈辛辣加之生活、工作節奏加快使人愈來愈上火。火體質人的特徵有:面紅、怕熱、喜冷飲、好動、性格外向且性急、易口舌生瘡、大便秘結、臉上起痘或起皰,這樣的人養生原則是低溼養生。養生要點是低溫養生,靜養生,慢養生,儘量避開火熱環境,調整心態,少心急,少吃熱性食物,如燒烤煙酒,多吃涼潤食品。
②寒體質特徵及養生要點:寒體質人的特徵是面白、怕冷、喜熱飲、乏力疲倦、性格內向且好靜性慢、大便常稀小便清長,這樣的人養生原則是溫陽養生。養生要點是多曬太陽,儘量避開寒冷環境,避免過度勞累,營養要充足,多吃溫熱性食品如羊肉、狗肉、姜等,少吃涼性食品。
③溼體質特徵及養生要點:溼體質人的特徵是面黃、口津多、舌苔厚膩、怕溼、體白胖,性格內向好靜、大便黏滯、腹易飽脹、易泛嘔。這樣的人養生原則是健脾化溼,養生要點是多運動出汗,儘量避開溼度高的環境,多吃利溼食品如冬瓜、薏米,多吃健脾食品如山藥等。
④燥體質特徵及養生要點。燥體質人的特徵是面紅白、體偏瘦、口乾便幹面板幹、怕乾燥,性格外向好動,小便短黃、易患肺系統疾病。這樣的人養生原則是涼潤養生。養生要點是少急噪多寧靜,調整心態,儘量避開燥熱環境,少吃燥熱食物如菸酒、辣椒,多吃清潤食物如梨、蘿蔔、白菜等。
⑤風體質特徵及養生要點:風體質人特徵是面稍青、體瘦,性格外向好動性急,舌質淡且苔薄白。這樣的人養生原則是益氣固表。養生要點是避免接觸過敏原如花粉,少用以前未用過的化妝品,少吃海鮮、發物、腥氣食物如羊肉、鵝肉等。
瞭解體質對選擇正確養生方法很重要
後天體質養生
人的後天體質是由生活起居、飲食心志的變化、環境改變或久病不愈用藥不當決定的,主要分痰溼體質、風痰體質、氣鬱血瘀體質、陰虛體質、陽虛體質、氣虛體質、血虛體質、燥火體質、溼熱體質及寒溼體質。
①痰溼體質特徵及養生要點:痰溼體質人特徵是面垢、體白胖,性格偏外向穩重,油多痰多、易脫髮。這樣的人養生要點是多運動,多吃化痰除溼食物如冬瓜、絲瓜等,少吃肥甘油膩之品。
②風痰體質特徵及養生要點:風痰體質人特徵是面青白,性格外向好動性急,面板敏感,痰多泡沫,眼眶發青,身體常有莫名移走性疼痛。這樣的人養生要點是慎起居避風寒,多吃堅果少吃發物如香椿、海鮮等。
④陰虛體質特徵及養生要點:陰虛體質人特徵是面顴偏紅,形體偏瘦,性格外向好動,手足心熱,口燥咽乾,大便幹小便短,神倦乏力。這樣的人養生要點是不能熬夜、縱慾、狂飲,避免情緒過激和過度勞累,多吃養陰食物,可酌情服六味地黃丸。
⑤陽虛體質特徵及養生要點:陽虛體質人特徵是面色淡白,形體偏胖,性格內向好靜,手足偏涼畏寒喜熱飲,大便時溏小便清長,倦怠乏力。這樣的人養生要點是避寒保暖,內心不能抑鬱,不吃寒涼食物,多吃溫補食物如雞肉、羊肉等。
⑥氣虛體質特徵及養生要點:氣虛體質人特徵是:面色無華,性格內向喜獨處,懶動喜靜,多動則氣喘吁吁,少氣自汗。這樣的人養生要點是不能過度運動過度出汗,保證睡眠,可吃補氣食物如各種禽類及牛肉等。
⑦血虛體質特徵及養生要點:血虛體質人特徵是面色萎黃或蒼白,性格喜靜懶動,常感頭昏眼花,手足常有麻的感覺,勞累後心發慌。這樣的人養生要點是加強營養,尤其是女人月經過多或週期過短要及早治療,多吃養血食物如紅糖、豬肝、紅棗等。
⑩寒溼體質特徵及養生要點:寒溼體質人特徵是面色偏白,性格內向好靜,怕冷口不渴,常常足有輕度水腫,小便不多大便稀溏。這樣的人養生要點是避免受寒受潮,多吃健脾利溼和溫熱性食物如山藥、胡椒等,少吃寒涼食物。
選擇適合自身體質的食療方法
總之,體質是人的內環境體現,也是養生防病的基礎,養生“治未病”離開了對體質的判斷,也就失去了養生的基石,我們每個人都要正確瞭解自己的體質,選擇正確的養生方法,努力使自己達成平和體質,即面色明潤,能吃能睡,能冬能夏,神態自然,精力充沛。
您判斷一下自己屬什麼體質,祝早日擺脫到冬天就四肢冰涼的困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