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谷老師
-
2 # 鳳仙引
李斯官居丞相,可謂人上人,然為何聽從宦官趙高之言陷害公子扶蘇呢?難道還有更大的誘惑擺在李斯的面前嗎?其實,李斯夥同趙高陷害扶蘇一事,是無奈之舉,也是人之常情,能被理解與包容。具體怎麼回事,在此談談個人觀點!
儒法兩家互不相容李斯本為楚華人,早年師從荀子,學習法家思想,來到秦國一展才華,深受秦始皇器重,官至丞相。然春秋時期,百家爭鳴,學派雜糅,同時均想透過自家學術貢獻於國家,造福於人民。
始皇長子公子扶蘇,幼時始學孔孟的儒家思想,並有相當造詣,堅持君主因透過儒家的仁愛等治國,方可有千世萬世之帝國基業。
“一山不能容二虎”,倘若扶蘇接替了秦始皇的基業,扶蘇必在整個秦國推行儒家治國的理念,而身為丞相的李斯之前推行的制度等都需要被推翻,同時政見不合,李斯很難得到扶蘇的重用。
可見,以法家為代表的李斯,和儒家為代表的扶蘇之間一定會有一個學術出現在朝堂之上,推行在人民之間。故李斯會同夥趙高陷害扶蘇,以求法家思想仍在推行在大秦王國內。
權利威望的驅使人一旦達到了某個層次,再從該層次下來比殺死他還難受,而身為大秦丞相的李斯更是對此感同身受。
據《史記》記載:於是李斯乃嘆曰:人之賢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處耳!李斯原本在楚國擔任小吏,然不想如同廁所的小鼠一樣,於是辭職了荀子來到了大秦,選擇做一個米倉內的老鼠。可見,李斯是一個有理想、有遠見、有抱負,對權利和名聲迫切渴望的人。
假如扶蘇繼位,一定會重用身邊的重臣蒙恬、蒙毅等蒙氏家族,而李斯不及蒙恬者,定不會得到重用。同時李斯的萬人上一人下的丞相職位也將不復存在,之前的名譽等也會蕩然無存。
李斯就會過了比之前楚國小吏的廁鼠生活更加不如,考慮到個人的利益及名望,李斯不得不答應趙高,加入趙高篡位的團隊。
只有這樣李斯才能保住丞相職位,接受萬人仰望和拜訪,同時李斯也可以解決扶蘇等與自己政見不合之人,何樂而不為呢?
生死存亡之際李斯在制定各種法制下,得罪了很多權威者,影響了他們的利益,假如李斯突然沒有了丞相職位的庇護,這些人都會一蜂而上來打擊甚至是消滅李斯。
史料記載李斯素來與扶蘇不合,假如扶蘇當了皇帝,根本不會有李斯的出頭日子,同時蒙恬等也會排擠李斯,李斯的生命甚至都受到威脅等等。
關心個人生死是人之常情,在這種條件下只有是有思想的人都知道李斯因該選擇胡亥,打擊扶蘇繼位。這樣權利才會持久,地位才能安穩等等。
總結以上的三點要求,都直接關乎李斯的個人命運,或是決定其生死。同時讓李斯感到無奈的是這些卻不能自己去左右,只能被動任人宰割。人之常情,不得不合夥趙高、胡亥等人陷害扶蘇,已達到苟活。世人罵李斯之際,是否可以換位思考,假如可以選擇,我們學習法家的理念,李斯會盡人臣體民情!
參考文獻:《史記》、《資治通鑑》等。
-
3 # 海浮人
對於李斯這個人,相信大家多少都有了解。能從一介小吏,官居至帝國丞相,在秦王一掃六合之中大放異彩,你說能是常人嗎?不,我絕不相信他是一個沒有遠見之人。可就是他,卻在始皇歸天之後,聽從宦官趙高之言陷害公子扶蘇,簡直令人匪夷所思。畢竟珠玉在前,又是名正言順,他何必冒這麼大的風險?
然而,我們思索前因後果,不難發現,這既在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
執政理念不同如果說是天意弄人,那便是始皇南巡之時,陪在他身邊的是公子胡亥、丞相李斯和宦官趙高。而如果再往深裡說,王朝傾覆的源頭,不難發現與遠在蒙恬處監軍的長子扶蘇也有很大關係。
(李斯)
始皇在他臨死前,曾經寫下過一封遺詔,讓丞相李斯發往公子扶蘇處:“參加喪事的處理,靈柩等到咸陽之後安葬。”意思其實就很明白了,這番話表明是要扶蘇回朝來繼承皇位。可讓人沒有想到的是趙高竟然截留了這份詔書,並藉此隱瞞了始皇的死訊,最後還膽大包天地篡改了遺詔的內容,下令賜死公子扶蘇,讓胡亥上位。是什麼讓他這樣膽大包天呢?歸根結底是他看透了人心。
(胡亥)
對於丞相李斯,他不僅是始皇歸天的見證者,在朝堂中還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倘若獲得他的認可,大事可成一半。而李斯這個人的弱點是什麼呢?同樣出身卑微的趙高自然一清二楚。那便是貪戀權勢。作為盛世的締造者之一,他不甘心自己退出舞臺。可擋在他前面的,在始皇死後,卻成了公子扶蘇。
他師從荀子,一直以來信奉的是法家的帝王之術和王霸之道。
可公子扶蘇呢?他師從儒學大師淳于越,是堅定的儒家學派支持者。倘若公子扶蘇上位,開始奉行儒道治國,他自然無用武之地。再加上他一手促成了焚書坑儒,儒家學派人士把它視為大敵。一旦他大權旁落,而這些儒士成功上位的話,他甚至難以功成身退,搞不好還晚景淒涼。這是他不能容忍的,如果真的無動於衷,而這些又是會必然發生的。
因此,即使扶蘇是始皇欽定的繼承人,也是有能力承擔這片山河的繼承者,他也不得不違心一次,同意趙高的謀劃。
(公子扶蘇)
而對於公子扶蘇來說,儒學成就了他,卻也毀了他。大秦始皇帝以法立國,以暴政立世。對於這個龐大的帝國而言,第二位皇帝自然是一位仁愛的守成之君即可,公子扶蘇無疑是最好的人選。始皇帝也一直視他為繼承人,一直多加培養。(加重色)可是他呢?不僅辜負了始皇帝,也辜負了大秦。
一封偽造的賜死詔書傳來,也不驗明真假,便真的拔劍自刎,不得不說是愚孝。他但凡有點血氣,知道輕重, 自然知道始皇歸天,六國餘孽一定會開始叛亂,大秦帝國難免有傾覆之危!可他無動於衷,渾然不加思考自己身上的擔子。若他真的懂得,也應該回咸陽看個清楚。畢竟,他可是嫡長子,是一直以來公認的繼承人。若是與蒙恬攜帶大軍回來,又有哪些宵小敢以下犯上呢!
生死危機,無能為力面臨這樣選擇的李斯,其實心裡也是備受煎熬。他有自己的信仰,有自己的驕傲。對於帝國而言,公子扶蘇無疑是最好的選擇,其才情往日裡有目共睹,會是一位仁厚的君主。可對於他而言,讓與他政見不和的公子扶蘇上位,對於他來說是一個不小的威脅。
而這個選擇,在兩重威脅下,讓李斯放下心神,果斷的選擇了同流合汙。
最近的威脅自然是源自趙高,如此誅九族的大罪已經對他脫口而出,倘若意見不能達成統一,這沙丘之地,怕也會成為他的葬身之所。畢竟他只是一個文臣,此次護衛始皇南巡的將領已經被收了,容不得他說個不字。因此,箭在弦上,不得不發。不管是虛與委蛇,還是另有謀劃,這個渾水他是躺定了。
至於遠的威脅,自然是樹敵太多。身為法家集大成者,雖說商鞅之事讓他有所收斂,可自古以來改革之下,必然會觸動舊階級的利益,得罪很多權威者。倘若沒有統治者的支援,別說仕途上無以為繼,就算真的丟官下野,也能圖個安穩結局。
因此在這左右繼承人的威脅之下,相對於政見不合的公子扶蘇,平庸至極的公子胡亥顯然更符合他的利益。畢竟從龍之功,他的丞相之位自然可以高枕無憂。
權欲之心膨脹先不提李斯為公子扶蘇的岳父,單單以仁厚著稱於世的扶蘇在繼位之後,便也不會想要除掉身為帝國功臣的他。所以,李斯參與沙丘之謀的動力,與其說是恐懼自己可能被兔死狗烹,不如說是仍然渴望著繼續掌握權力。
畢竟與趙高胡亥合謀,不異於與虎謀皮。因此李斯的想法也很值得玩味。畢竟他們勢單力薄,出師不正,僅憑這份漏洞百出的遺詔便能說服那些留守的臣子,簡直是在質疑他們的智商,需要擔的分險很大。
(趙高)
因此李斯虛與委蛇怕是更多,對於扶蘇與趙高胡亥的爭鬥,他是樂享其成的。扶蘇勝,他解釋一番也能脫身,反正遲早下野,對於權慾薰心的他而言沒比這更差了。而倘若胡亥勝,他便是從龍之臣。趙高作為一個宦官,始終難登大雅之堂。而胡亥又是平庸至極,他甚至能更進一步,達到比肩呂不韋的地步。
因此,他選擇了孤注一擲,在短暫冷靜之後,又陷入了某種狂熱。只不過,他終究是小看了趙高,最後搞得眾叛親離,慘遭腰斬,也算是因果報應了。
回覆列表
公元前210年7月,秦始皇在巡遊途中,於河北沙丘病死,臨死前,指定鎮守長城的長子扶蘇迅速回咸陽來主持他的葬禮。按照秦國的制度,主持葬禮的皇子就是當然的皇位繼承人。《史記》記載:“書以封,未授使者,始皇崩”。中車府令趙高勾結李斯矯詔,讓扶蘇自殺,立少子胡亥為帝,這就是秦二世。
那麼處於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李斯,為什麼要聽從趙高之言呢?
第一,李斯出身於新蔡的平民(布衣),現在是丞相的高位,李斯要保住自己的榮華富貴。趙高用利益誘導李斯:假如扶蘇繼位,蒙恬就會擔任丞相,那時候您的地位就不保了。李思猶豫很長時間,最終還是同意了。
第二,李思信仰的是老鼠哲學,認為人的一生就好比廁所中的老鼠,到處尋找機會投機鑽營。因此李斯這個人是沒有什麼崇高的思想境界的,也沒有什麼嚴格的道德標準的,這種人作為普通人,對社會沒有什麼大的危害,如果身處高位,將會給國家帶來災難。李斯是戰國時期著名思想家荀子的學生,李斯離開荀子準備闖蕩社會時,荀子就擔心李斯由於思想境界低下,鼠目寸光,將來要闖出禍來。
第三,中車府令趙高抓住了李斯的人性弱點,趙高威脅李斯說:你看秦國曆史上有哪一位丞相有好下場的?扶蘇即位蒙恬將置你於死地。此時此刻李斯想了很久,他可能想到了自己迫害老同學韓非,將韓非置於死地的可怕場景,於是淚流滿面答應了趙高。
第四,李斯與蒙恬關係確實不睦,如果扶蘇即位,蒙恬擔任丞相將是順理成章的事情,李斯即使擔任高官也將非常被動。
第五,李斯作為成秦國丞相,沒有盡到崗位責任。中車府令趙高掌管皇帝的玉璽,但他自己往皇帝詔書上按玉璽,並沒有法律效力。有玉璽的詔書。一定是丞相向外宣佈才有法律效力,李斯沒有很好的盡到丞相的責任,辜負了秦始皇對他的信任,而且李斯與秦始皇還是兒女親家,李斯以私心雜念害了秦始皇指定的接班人,罪惡深重,死有餘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