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不知清風從何來

    1:宋朝那時候的飲食文化,雖然比較豐富多彩,但是相對與現在飲食習慣仍然還是,比較粗魯的,大口吃肉,大口喝酒,乃是當時為了反映梁山好漢的體貌特徵,大口大口的吃,彰顯梁山好漢本色。

    2:那時交通不是很便利,物流也沒有現代發達,吃住穿行,基本處於吃不飽的狀態,大多還是自給自足的模式,雖然當時的宋朝是世界上商貿,手工藝,城市發展最好的城市,但是當時沒有工業支撐,所以油鹽醬醋茶,全是靠手工製作的,平常百姓一般是消費不起的,還是達官貴人的消費品牌。能夠大口吃肉,大口喝酒是比較富裕的家庭的。

    3:中國飲食文化,一般都是追求原汁原味的,以中草藥為調料,進行蒸煮的,在當時烹飪技術還不行的。

    4:梁山好漢行走江湖,江湖漂泊,要麼在逃跑的路上,要麼在行俠仗義的路上,性情豪放,性格開朗,粗魯野蠻,交通不便利,商鋪少,像武松,魯智深,宋江,等人,在逃亡的路上,遇到飯館已經很幸運了,一般都是來點醬牛肉,打點高粱酒,以肉下酒,依酒為佐料,酒肉酒肉,酒即是湯,即解飢餓,又解疲勞,痛痛快快盡現豪放的英雄主義情節。

    5:其實,作者以此來這樣寫梁山好漢,以肉下酒,依酒為佐料,更能體現好漢的本色,不拘小節,大口吃肉,大口喝酒,論稱分金銀,憤世嫉俗的豪邁性格,嘯聚山林的無所畏懼的逆叛心理。

    6:也有可能在宋朝當時流行這樣的飲食習慣。

  • 2 # 大商城

    應該是大蒜!

    梁山位於山東省濟寧市,山東自古以來就喜歡吃蔥、姜、蒜,尤其是大蒜!在山東有句順口溜說“吃肉不吃蒜營養減一半”,這也從側面反映出了山東人飲食習慣!吃蒜可以減輕吃肉時產生的油膩感,增加食慾!

    作為梁山好漢,大口喝著酒,大口吃著肉,同時就著大蒜瓣,更顯英雄豪氣!同時,作為全國胃癌發病率最低的山東來說,跟喜歡吃大蒜不無關係!作為山東人,我可以肯定的說,梁山好漢吃肉時,肯定就著大蒜!

  • 3 # winner38001萊日方長

    五香粉,孜然粉,胡椒粉,香油,醬油醋,紅白糖,酸甜苦辣鹹,五味俱全(那時沒有十三香)。還有蒼山大蒜,章丘大蔥,萊州大姜,濰縣蘿蔔等應有盡有。誰願意吃啥味說一聲就行,別忘了,朱貴、曹正、孫二孃、施恩可都是開過飯店的!

  • 4 # 莊生荒谷

    中國小說《水滸傳》,正值北宋徽宗年間。那時候中國還沒有辣椒,炒肉煮菜所放佐料只有鹽、米、酒、醋、醬、蒜、姜、蔥、蜂蜜、羊奶、蔗糖、花椒、胡椒等等。

    梁山好漢喜歡大碗喝酒,大塊吃肉,身強力壯,口味偏重。如果那個時候有辣椒,他(她)們肯定是無辣不歡。可惜沒有辣椒吃,魯智深吃狗肉得蘸蒜泥就酒,就大喜過望了。

    以下羅列小說《水滸傳》可能出現的一些菜品和佐料:

    1.釀鵝

    釀鵝就是糟鵝。

    金翠蓮款待魯提轄

    “老兒和這小廝上街來,買了些鮮魚、嫩雞、釀鵝、肥鮓、時新果子之類歸來。”(小說《水滸傳》第四回,趙員外重修文殊院,魯智深大鬧五臺山)

    ​糟鵝以酒糟滷製而成。皮白肉嫩,香氣撲鼻,味美爽 口,翅膀、鵝腳各有特色。糟鵝是蘇州特產,每年5月上 旬上市,為夏令食品。1.選料和配料選體重2 ~ 2. 5千克的肥嫩鵝,宰殺 方法與鹽水鵝相同。以50只鵝為單位,用陳年香糟2. 5千克,黃酒3千 克,大麴酒250克,醬油750克,食鹽1500克,蔥1500 克(其中500克挽成蔥結,1000克切成蔥花),姜200克 (其中150克切成薑末,50克切塊),花椒25克。2.煮鵝將宰殺洗淨的白條鵝放人清水鍋內,旺火 煮沸,除浮沫後,加蔥結500克,姜塊50克,黃酒500 克,改用中火煮50分鐘左右,撈出鵝,趁熱往煮鵝的原 湯內加醬油750克,鹽1500克,蔥花1000克,薑末150 克,花椒25克,調勻後冷卻。

    2.肥鮓

    鮓即用鹽、米和酒醃製而成的魚、肉、菜類。

    鮓,菹也,鹽、米釀魚以為菹,熟而食之也。——東漢劉熙《釋名》

    3.蒜泥

    魯智深用熟狗肉蘸蒜泥吃。

    那莊家連忙取半隻熟狗肉,搗些蒜泥,將來放在智深面前。智深大喜,用手扯那狗肉,蘸著蒜泥吃,一連又吃了十來碗酒。(小說《水滸傳》第四回,趙員外重修文殊院,魯智深大鬧五臺山)

    4.魚羹

    濃濃的魚湯。

    施恩,武松

    擺下幾般菜蔬,又是一大旋酒,一碗魚羹,一大碗飯。(小說《水滸傳》第二十八回,武松威鎮安平寨,施恩義奪快活林)

    5.魚辣湯

    宋江道:“得些辣魚湯醒酒最好。”

    (小說《水滸傳》第三十八回,及時雨會神行太保,黑旋風斗浪裡白跳)

    材料:魚肉300g,大白菜200g,辣白菜150g,豆腐300g,豆芽菜200g,白蘿蔔100g

    步驟:

    一、魚以清水仔細清洗乾淨後,切片用鹽,胡椒,雞精等調料醃製一小會兒

    二、將魚放入燉鍋裡,加進洗米水至七分滿燉煮

    三、加進辣椒醬、辣白菜、醬油、鹽及辣椒粉

    四、再加進豆腐、豆芽菜、白蘿蔔慢熬

    五、起鍋前,擺上蔥段調味配色即可。

    以上是當代人做的魚辣湯,有辣椒好辦事。不知宋江在江州吃的鮮魚辣湯用什麼佐料增加辣味。

    6.姜

    在中國春秋時期已經有姜出現。

    沽酒市脯,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祭於公,不宿肉。(《論語·鄉黨》)

    7.蒜

    大蒜原產於西亞和中亞,西漢時張騫出使西域,把大蒜帶入中國。

    8.辣椒

    辣椒是人類種植的最古老的農作物之一,大概在公元前7000年時,就已生長在大陸上。考古學家估計,公元前5000年,瑪雅人開始吃辣椒。但是,這對於遙遠的古中國來說,直到明朝末年,辣椒才進入中國。

    一、清初,最先開始食用辣椒的是貴州及其相鄰地區。在鹽缺乏的貴州,康熙年間“土苗用以代鹽”,辣椒甚至起到了鹽的作用。湖南人吃辣的習慣,是到了道光、咸豐、同治、光緒之間才養成的。

    據清代末年《清稗類鈔》記載:“滇、黔、湘、蜀人嗜辛辣品”“(湘鄂人)喜辛辣品”,“無椒芥不下箸也,湯則多有之”,瞧瞧,那時候湖南、湖北人食辣已經成性,連湯裡頭都要放辣椒了。無怪乎有民謠說,辣椒是窮人的油鹽。

    二、最早的川人不吃辣,反而與江浙一帶一樣喜歡甜食。不過,我們的老祖先也確實是喜歡重口味的,從很久很久以前開始,就有了各種辛香料,茱萸啊姜啊芥末啊大蒜啊花椒啊等等。比如先秦時代,便有了花椒的使用記載,《詩·陳風·東門之枌》:“穀旦於逝,越以酸邁。視爾如荍,貽我握椒。”無辣不歡,真是中華民族一種古老而悠久的口味偏好啊。

    9.蔥

    蔥原產於中國。

    10.醬

    醬,用發酵後的豆、麥等做成的一種調味品。柴米油鹽醬醋茶,此之謂也。

    11.醋

    醋是中國各大菜系中傳統的調味品。據現有文字記載,中國古代勞動人民以曲作為發酵劑來發酵釀製食醋,東方醋起源於中國,據有文獻記載的釀醋歷史至少也在三千年以上。“醋”稱“酢”、“醯”、“苦酒”等。“酉”是“酒”字最早的甲骨文。同時把“醋”稱之為“苦酒”,也同樣說明“醋”是起源於“酒”的。

    12.蜂蜜

    蜂蜜在古代世界各地都有,《聖經》、《詩經》、《吠陀經》等都有記載。

    13.奶(牛奶、羊奶)

    華人真正開始喝牛奶約始於1928年,喝羊奶的習慣遠遠早於喝牛奶。

    古籍《本草綱目》記載:“羊乳甘溫,益五臟”。更早的《魏書》王琚傳記載:“常飲羊奶,色如處子。”

    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更記載了當時人們用羊奶做乳酪的方法:“羊產在日,直以手核令破…飽草,便可作酪”。

    更有多部史冊戰書記載:古代遊牧民族多食羊肉飲羊奶,身體格外高大強壯。

    14.蔗糖

    甘蔗原產地可能是新幾內亞,後來傳播到南洋群島和印度。大約在周朝周宣王時傳入中國南方。

    漢朝至隋朝

    世界各國“蔗糖”(sugar、sucrose)和中國古代的“西極石密”和“西國石密”都包含“sacca”字根,來自梵文sakara。說明蔗糖發原地是古印度,透過“絲綢之路”傳入中國和世界各地。

    敦煌殘卷中有一段關於印度製糖術的紀錄,說到印度出產甘蔗,可造最上“煞割令”。根據季羨林解讀,“煞割令”就是梵文sakara的音譯,證明印度製糖術的確經過絲綢之路傳入中國。

    印度制蔗糖的方法,是將甘蔗榨出甘蔗汁曬成糖漿,再用火煎煮,成為蔗糖塊(sakara)。梵文sakara又有“石”的含義。印度的“石”糖在漢代傳入中國,漢代文獻中的“石蜜”、“西極石蜜”、“西國石蜜”,指由西域入口的“石”糖;其中“西國”、“西極”正是梵文sakara的對音,而“石蜜”是梵文sakara的意譯。

    石蜜就是片糖。

    唐代

    後來印度的煉糖術有進一步地高:將甘蔗榨出甘蔗汁,用火熬煉,並不斷加入牛乳或石灰一同攪拌,牛乳或石灰和糖漿中的雜質凝結成渣,原來褐色的糖漿顏色變淡,經過反覆的除雜工序,最後得到淡黃色的沙糖。《新唐書》中記載唐太宗遣使去摩揭陀(印度)取熬糖法,說明印度的煉糖術在唐朝傳入中國。

    宋代

    北宋初期,三佛齊和大食等國貢白砂糖。白砂糖是從石蜜進一步提煉的,呈沙顆粒狀態,色淡黃,比石蜜色淡,不是白如雪。宋代出現世界第一部甘蔗煉糖術專著《糖霜譜》。製糖成為一門重要產業,糖製品種類繁多,有香糖果子、獅子糖、花花糖、膠牙糖、芝麻糖、錘子糖、楊梅糖等。

    ​15.花椒

    16.胡椒

  • 5 # 成長新視點

    水泊梁山,位於山東省西南部梁山縣境內,由梁山、青龍山、鳳凰山、龜山四主峰和虎頭峰、雪山峰、郝山峰、小黃山等七支脈組成,佔地面積3.5平方公里。古典名著《水滸傳》的故事就發生在這裡。

    梁山的好漢的人物故事,多數是發生在山東境內,梁山英雄也大多數是山東人士。他們的生活習性自然是山東人的飲食習慣。

    過去,山東一帶應該是盛產牛肉的地方,很多好漢吃肉喝酒,吃的肉多數是牛肉。酒店裡的牛肉,是滷了的熟牛肉,滷牛肉算是上來的正菜,按規矩不會配作料。看他們吃肉喝酒的桌子上,菜品酒肉的擺設可以看得出來,並沒有放置作料。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判斷寶寶是否是左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