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1
回覆列表
  • 1 # 城市硬觀察

    秦皇漢武,唐宗宋祖,一代天驕,康熙大帝,孫先生,毛主席、鄧小平等歷史著名人物大家都能習慣性地說出他們一二點輝煌事蹟,因為他們都是讀者喜好研究和品讀的人物,因此往往他們也是後來人爭論頗多的人物,於是乎就帶來一個空泛但豐滿的問題,即如何評價他們呢?

    今天,我就談談自己對唐太宗的一些拙見。唐太宗李世民,高祖李淵的二兒子,封號為秦王,因此人們也喜歡叫做秦王李世民。太宗皇帝一生中的事蹟太多,人們耳熟能詳的主要是集中在隋唐交接的戰爭時期和宣武門之變以及與魏徵君臣關係等事件與典故上,這些事件往往都演變成了他最為一代帝王的輝煌往事,就連弒父殺兄的宣武門之變也成了不得已而為之的王道行為(此處也有不同看法)。但是古今中外沒有哪一位領導是完美無缺的,太宗皇帝也不例外。在這裡說幾點:1、太宗晚年,窮兵黷武,遠征高麗。遠征高麗,勞民傷財,耗資巨大,給國家及人民帶來了沉重的災難,階級矛盾也進一步激化;2、恃才傲物,剛愎自用,殘暴起來。晚年的太宗認為自己文治武功已經是天下第一,而且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於是漸漸地不聽取意見,錯殺忠良,沒有當初那種與魏徵君臣關係的典範了;3、篡改歷史。晚年私自篡改《起居注》以及《太宗實錄》等歷史記錄,企圖美化自己的過失與不足;4、迷信神丹妙藥,追逐長生不老。太宗也一樣,像始皇帝一樣迷信這些,結果斷送自己的性命。

    太宗皇帝晚年從各方面都是不如其青壯年時期的,不過人無完人,金無足赤,我們還是應該肯定其功績,正視其犯下的錯誤。

  • 2 # 藍色博物館

    因一場玄武門之變登上皇位的唐太宗李世民,殘殺兄弟逼父奪取皇位這件事情一直都是他的心病,同時也是世人千年評說的話題。或許,起初李世民是想向世人證明他當皇帝是順天應人的,殺兄是受於天命所歸讓其為民造福只過。

    在初期執政期間對自身要求嚴格,對忠臣義士,以禮相待,對敢於納諫之人寬厚仁達。希望透過種種明智賢達向天下人證明他做這個皇帝是最合適不過的,事實也證明他確實做到了,因為他的豁達虛心納諫,重人才能臣,開創了貞觀之治,雖然還稱不上盛世,但也因此為後來大唐的盛世奠定了一個很好的基礎。在那樣一個以勝者為王敗者寇獨斷專權封建社會,李世民的善於納諫,這是極為難得的,也是世人稱讚與懷念的。

    步入晚年的李世民或許是覺得自己建立的功績已是前無古人了,又或許是聖明之君的奉承話聽多了開始膨脹,漸漸的變得獨斷專行,不再納諫,更甚至是在魏徵死後推到了親手為魏徵書寫的墓碑終結了善於納諫。之後更是窮兵黷武討伐高麗,徵加賦稅,搞的民不聊生,結果無功而返,或許是勞累過度,返回途中身體還染上了疾病,又因年事已高疾病久久不能痊癒,在面對年老體衰死亡威脅的李世民開始變得貪圖享樂,沉迷女色,為了享受生活,幾番大興土木,將終南山上的太和宮重修擴建為翠微宮,將仁智宮重修擴建為玉華宮,做為自己的避暑行宮。兩處宮殿都是金碧輝煌,耗費的人力物力財力更是不可估計。

    在疾病與死亡雙重威脅下,李世民甚至還像自己年輕時候笑話過的秦始皇一樣,尋找起了長生不老藥,可讓他沒想到的是,長生不老藥不僅沒能讓他長生不老還奪走了他的性命。

  • 3 # 二大王

    對一個皇帝的評價應看整體一生的功過是非,太宗晚年雖然不如從前明辯是非,有些獨栽,但也沒有太大的失誤,對社會發展造成大的危害,這在封建獨栽專制的社會中己難能可貴,其實有些錯根本在於制度缺乏民主造成的,皇帝的想法不切實際但大家不敢說,甚至皇帝打擊迫害敢於直言相諫的大臣,造成皇帝獨斷專行,下面大臣只恭維說好話假話,皇帝不明察是非,從而造成皇帝永遠正確諂媚環境,對社會造成極大危害,這在歷代都是如此,縱貫太宗一生,任人唯賢虛心納諫,驅駕英才推心待士,開創了貞觀之治的大唐盛世,太宗被歷代公認為盛世明君是實至名歸的。

  • 4 # 跑步做操

    個人認為,唐太宗是歷史一位少有的好皇帝,當然晚年可能有一些錯誤。

    一玄武門之變

    一說到唐太宗,人們首先想到是玄武之變,這是李氏家族內部的予盾,也許是為了爭奪皇位,其具體情況很難考證。

    二貞觀之治

    在唐太宗統治時期,政治較為清明,經濟得以恢復,大臣敢於直諫,而且皇帝對於敢犯顏直諫的大臣較寬容,也採納了一些好的建議。

    三晚年錯誤

    變得不那麼能聽大巨的建議了,向外發動不應打的戰爭。濫殺無辜,唐僧的徒弟辯機因為和公主有私情,這本不是太大的罪,卻被腰斬。同時,亂服丹藥,慢性中毒而亡。

    在中國歷史上,皇帝大多惟我獨尊,獨斷專行,唐太宗在眾多皇帝中算較為開明的,算是一位明君。

  • 5 # 兠罷

    唐太宗晚年還算保住了自己的明君的名聲,但在繼承人問題上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導致了武周的建立。原本太子李承乾也是一個文治武功的合格繼承人,但後來不知道什麼原因腿瘸了,而唐太宗又在皇位上呆得太久,導致李承乾的壓力太大,開始做一些無厘頭的事情進行發洩。就在這個時候唐太宗為了懲罰李承乾,做了一個錯誤的決定,抬高次子李泰的地位,並讓李泰發展自己的勢力,搞得跟唐太宗當初一樣,這樣朝中很多大臣就會意覺得唐太宗要換太子,然後分裂成兩派相互攻詰,最終李承乾被迫帶著侯君集造反,走向了滅亡,而李泰也未得善終,被李治奪得了最後的皇位。當然,這裡面也許有長孫無忌等世家大族的干預,因為在他們眼中更“聽話”的李治也許更容易操控,但後來來了一個更狠的武則天,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 6 # 迷路的傻麋鹿

    年二十四定天下

    年二十九承大統

    年三十二滅突厥,為天可汗

    年五十一食用印度靈藥暴亡…

    相信大家都知道在說唐太宗李世民,縱觀中國幾千年歷史,很難找到像李世民這樣年少成名的皇帝,繼位之後也降服四方,但晚年久攻高句麗不下。

    李世民心氣甚高,曾批評秦皇漢武求長生不老藥,晚年卻因食用所謂長生不老藥而死,真乃英雄遲暮也

  • 7 # 路小輝

    唐太宗李世民,唐朝第二個皇帝,開創了一個經濟繁榮,國力強大的大唐帝國,然而他的晚年生活卻奢華糜爛。

    是人就會犯錯誤,李世民也不例外,晚年的李世民貪戀美色,極度奢華,更可笑的是連自己的弟媳婦也不放過,他還經常命人四處蒐羅美女,很快被無節制的性生活掏空了身體,身體狀態出現了嚴重的惡化。

    晚年的李世民不僅貪戀美色,還大興土木,建飛山宮,為了不被群臣勸諫,狡辯說老百姓閒著沒事幹的話容易無事生非,不能讓他們閒著,應該把他們當牛馬來用。

    不過李世民畢竟是位明君,在對太子的教誨中反省了自己的一生,“你應該多學習一下歷史中的明君,不要學我大興土木勞民傷財,聲色犬馬,這些都是錯的”。

  • 8 # 一夢青衫

    晚年已經犯了所有明君的通病,長孫皇后去世後,就開始蒐羅美色好,大興土木,還好大喜功,連死了的魏徵也不放過。

    為求長生,寵幸術士,吃了仙丹而亡。時年五十一歲,正是其功業的頂點,如果再活幾年,往下可能就要像漢武帝、唐玄宗那樣,年老昏聵,政治動盪了。

  • 9 # 星火辰

    通常朋友們容易把李世民的晚年和他征討高句麗的失敗、以及其渴望長生不老、服用丹藥而死聯絡起來,其實,直到李世民臨死時,他依舊是輝煌耀眼,沒有一點兒頹廢。

    一、在他臨死前的一兩年裡,他做了許多重要安排,機謀百出,雄心不減當年

    1、唐軍四面出擊,在東西南北四個方向取得大勝。不要覺得唐太宗晚年只有征討高句麗的失敗,這不過是他軍事生涯的一個小小挫折而已,大家可以翻看歷史記載,在唐太宗還活著的最後一年,唐軍在西北、西南、東北等地同時取得大勝。這一年,後來的新羅王金春秋來朝見太宗,為高宗朝能徹底擊敗高句麗打開了雙線戰場。

    2、李世民對其身後事的安排,大見太宗的老謀深算。因為馬周、岑文字等原本太宗認可的輔政人才的死去,太宗不得不為他兒子李治另作打算。於是,他再次重用其妻兄長孫無忌、讓褚遂良去做長孫無忌的助手,然後準備安排李績(徐茂公),讓他們三人在太宗死後輔助高宗,形成三頭政治。對三位輔臣的控制,盡顯太宗的馭人之術以及其狡詐的一面。對長孫無忌,太宗是動之以情,以老戰友的感情,讓長孫無忌對其外甥李治盡心盡力。對褚遂良,太宗驟然把他提拔到最高權位,他深知褚遂良為人正直,既可以協助長孫,其實對長孫也是監督。而對李績呢,太宗卻把他貶出京城,當疊州都督,還對李治說:“如果李績觀望,心懷二志,你就把他殺掉,如果李績遵命而行,你就把他召回來當宰相,讓他感念你的恩德。”還好李績聰明,家都不敢回就去疊州上任去了。

    3、莫名其妙殺掉了李君羨。歷史都記載,太宗是怕李君羨應了女主武王的讖語而殺了他,這件事兒是在太宗還活著的最後一年乾的。此時的太宗,雖然已經重病,但依舊毫不容情。把太宗晚年演得因為太子李承乾謀反和征討高句麗失敗而情緒低沉、悽悽慘慘的電視大大不符合實情,太宗晚年,其實和漢武帝晚年的情緒沒多大差別。

    二、簡評太宗晚年的幾件大事

    1、關於玄武門。玄武門是太宗心中的一根刺,從歷史記載中可以看到,早年的李建成和李世民應該關係不錯,但到各自都掌握大權後,各有一批人後,分歧越來越大。李建成想廢掉李世民,但恐怕從來沒想過要馬上幹掉這個弟弟,但李世民卻先下手了。玄武門的勝利其實有很大僥倖成分,因為李世民成功了,關於這個事件的許多真相被掩蓋。因為這件事,李世民不但失去了兩個兄弟,其實也徹底和其父李淵隔閡。李世民晚年對玄武門有沒有愧疚呢?那是肯定。但他是否後悔了?多半沒有。李世民雖是千古明君,但也是作秀高手,善於篡改歷史,其家族的人倫慘劇,不單是他殺兄逼父,還幹出其他一些不可言說之事。

    2、關於太子李承乾謀反。都說這件事兒對李世民的造成了很大打擊,不過從李世民對其兒子們的安排處置上可以看出,即便有打擊,也依舊不改李世民想要建功立業的雄心,他不會因為其子的謀反而陷入消沉

    4、關於服用丹藥。李世民到底是不是服用了丹藥而死,這是不清楚的。李世民年輕時候根本不相信什麼神仙和長壽不老,還嘲笑秦始皇、漢武帝求仙的行為。不過其晚年的身體狀態,讓他不得不嘗試各種方法,想扭轉其日漸加重的病情。其實,李世民更像是患了其家族常見的心腦血管疾病。

    公元649年7月,李世民在終南山翠微宮去世,在他死前的一年時間裡,房玄齡、李靖先後去世,似乎已經向他宣告貞觀之治將要結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禮賢下士時”出自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