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嘚吧一下

    滿清入關後,為了鞏固其統治,在文化上採用了空前的高壓政策,對漢文化進行了系統化的異化和抹黑。

    並不是修明史需要很長的時間,而是修一部適合於滿清統治的明史需要那麼長的時間。滿清透過漫長的修訂,再加上無恥文人的推波助瀾,留給世人一部被嚴格閹割過的明史。

    以至於讓明朝,這個已經相對接近君主立憲制的王朝被描繪成了中國封建社會統治最黑暗的時期。

    滿清餘毒太深,讓浩浩中華被一條辮子束縛了幾百年。

  • 2 # 葭明通半瓶歷史

    呵呵,不要看人家老朱是乞丐,是農民,是亂民出身,人朱元璋有著強烈的“文化自信力”,不就是修個史書嘛!照抄就是了。

    朱元璋有完全的自信說:後世之酸儒臭文人無論怎麼罵我老朱,他們對於老朱“得國”最正這一點是反駁不了的。我老朱幹掉大元那是順天意,應民心之舉,無須遮掩,有啥寫啥就可以了。

    大清的文化自信力就差強人意了,不過,愛新覺羅家很有追求,其有著強烈的追求“先進文化”之執念,非常想混一個“我大清天命所歸”,“得位也正”的歷史結論。

    這個很難!

    李自成也就是沒有成功,李自成也比大清名正言順呀!所謂“弔民伐罪”四字足矣。

    誅其罪,吊其民,如時雨降,民大悅——《孟子·滕文公下》

    李自成作為老百姓代表老百姓討伐有罪的統治者,說的過去。

    努爾哈赤沒有資格說這個話,努爾哈赤不是老百姓,他是大明朝的臣子,他是大明朝的建州衛指揮使,他是大明朝羈縻政策下的部落首領,他是大明朝統治階級的一份子。

    “食君祿,忠君事”從來是歷代統治者必須要宣揚的,現在愛新覺羅家自己做了“君”了,他怎麼向天下人和他的臣子們解釋“食君祿,忠君事”這六個字呢?

    難死了。

    寫了刪,刪了寫,寫了刪,不好下筆。

    光一個怎麼定義“吳三桂”就愁死了,說吳三桂是忠臣嗎?他殺死了大明永曆皇帝,說他是奸臣嗎?他是大清朝的大功臣,大清的平西王爺。

    不過幸好,34年後,吳三桂自己找死造反了,結果被打死了。

    好,把吳三桂的所有力量全部消滅,把所有罪名送給吳三桂,所有黑鍋讓他背。

    大家聽我說呀!我大清本來是進關替崇禎帝報仇來的,本來打算繼續保扶大明永曆皇帝來的,誰知道,吳三桂這個老小子有不臣之心,殺死了自己主子永曆皇帝。

    於是,趕緊找資料,編證據,刪不妥,告訴天下人,崇禎帝是李自成和吳三桂害死的,我大清有錯也就是個救援不及的錯,不是造反篡位的奸臣。

    對,還有那個鄭成功所謂的國姓爺,給他個黑鍋背,把大明魯王之死算到鄭成功頭上去,我大清一直也沒有失了臣子的身份,替魯王報仇......。

    又搞了幾十年,終於搞定。

  • 3 # 北洋海軍炮手

    歷朝歷代,修史既是文化工程也是政治工程,而且在給前朝修史的時候,政治意義反而更大。因為給前朝修史的政治意義是宣告前朝已經完犢子,新朝才是正統。

    所以,基於這層含義,只要儘快修出一部書,再冠名某某史就可以了,至於質量嘛,無所謂,畢竟是政治工程。所以元朝修遼宋金史、明朝修元史基本上都是一年左右宣告完工,畢竟政治工程嘛,沒必要太當回事。

    所以,這四部史可謂是有不少問題,比如《宋史》和《金史》當中很多內容都對不上,根本無法互相印證。原因也很簡單,也就是兩點:一是史料不加鑑別,有什麼抄什麼;二是抄的小說。比如岳飛他孫子岳珂的小說。

    同理,《元史》也一堆錯漏,因為《元史》就是朱重八的政治工程,而且就是東抄西抄的玩意。我就偷個懶,不翻書了,直接引用好友@饞嘴肥貓鏟史官 兄總結的資料:

    所以,正是因為《元史》問題實在太多,清朝和民國不得不重新整理並翻譯關於元朝的資料編撰了《新元史》。

    至於《明史》,很不幸,清朝修《明史》卻很全面,沒有犯上面的毛病,廣泛蒐集大量史料,對於史料認真甄別。當然,甄別的目的除了剔除不靠譜的野史之外,就是儘量給明朝遮羞。

    因為清朝修明史秉持儒家為賢者諱的原則,對於明朝君臣的齷齪事能刪則刪,抹不了的一筆帶過,頂多不痛不癢的指責幾句,再幫明朝皇帝甩鍋。而且清朝還在《明史》當中對明朝極盡美化之能事,明朝分明是一個萬馬齊喑的時代,非要吹明朝治隆唐宋遠邁漢唐,結果今天的明吹蛋白質還不領情,真是端起碗吃肉,放下筷子罵娘。

    正如我以前調侃,清朝是最大的明吹,康熙是明吹的祖師爺

    這一點大噴子顧誠就可以佐證,他在《我與明史》當中這麼說:《明史》雖然體現了康熙的意圖,但是刪改的多為明朝的陰暗面。所以,在《明史》編撰這幾十年中,明史館一邊編修書稿,一邊呈給皇帝審閱,所以明朝很多齷齪事就被清朝給刪了。

    舉個例子,萬斯同《明史稿》當中,燕逆殺戮方孝孺十族寫的清清楚楚,結果立馬被清朝抹掉。所以《明史》當中你根本看不到誅十族的說法,僅僅丁丑,殺齊泰、黃子澄、方孝孺,並夷其族草草帶過。當然列傳裡面也沒有,如果說和誅十族搭點關係,那就是算上一塊被殺的方孝孺門生。而且對比《國榷》,清朝還順便抹掉了燕逆如何威脅、摧殘方孝孺。當然,燕逆對建文忠臣及其家眷的迫害也被清朝給抹了。

    結果這段明吹蛋白質又不領情,還說清朝修《明史》九十多年是專門抹黑明朝,所以《明史》不可信,話說明吹可真是不肖子孫。

    至於《明史》編的時間長,從順治二年建明史館開始達到了九十多年,實際上也沒這麼誇張,因為前三十多年只是開了明史館,並沒有開始編修,因為沒精力嘛,清初可謂是內憂外患一堆,在形勢不穩定的時候清朝沒精力管明史。直到康熙十八年才開始正是編撰,但是在清朝邊寫邊刪的情況下,拖個幾十年太正常。另外說到時間長這個問題,日本編撰《大日本史》編了兩百多年,從德川幕府一直到明治時代,怎麼就沒見日本人說《大日本史》不可信,呵呵。說白了就是明吹蛋白質自卑罷了。

    最後說一句,《明史》歷代都是很高的評價,是史家公認得上等史料。所以,明吹蛋白質還是繼續以頭搶地吧,呵呵。

    全文完

  • 4 # 曹老師xixi

    為前朝修史是新朝證明自身正統的重要依據之一,元朝主持編修《宋史》修了將近3年,明朝主持編修《元史》修了不到1年,清朝主持《明史》修了75年(並不是90年,因為中間斷過十幾年)。

    《清史》對比《宋史》《元史》來看,編修時間之長,讓人不可思議,下面我簡單說說為什麼這三部史書在編撰時間上的差距會那麼大。

    《宋史》

    《宋史》實際上在忽必烈時期,就計劃開始編著了,但因為多方面原因為能實施,到了元順帝時期(元朝最後一個皇帝),經過研究,開始下令編撰遼、金、宋三史。

    但由於元朝蒙古貴族的干涉,以及末年的混亂,導致了遼、金、宋三史的草草收場,內容雖多,但遺漏較多,甚至還出現了列傳的編排前後順序的混亂的低階問題。導致現代很多學者在研究宋朝歷史參考較多的是明朝出版的《宋史紀事》,雖然如此,但《宋史》依然儲存著不少已失散的原始資料,對研究兩宋歷史依然價值很高。

    元順帝不是不想修好《宋史》,而是主持修史的蒙古族大臣對漢文認識不足,理解也存在偏差,比如編著人之一的阿魯圖說:“臣素不讀漢人文書,未解其義。”,因此不到三年,草草收場也是無可奈何的事情,最後天下大亂,朝廷也沒有心思再去細化和校對了。

    《元史》

    由於朱元璋1368剛建明,元朝的很多史料,還沒有得到,就立即下令編撰《元史》,導致了《元史》是公認的粗糙,對編撰的態度採用的是“(材料)多則多寫,(材料)少則少些”,使得元朝中後期的皇帝記載內容十分粗淺,甚至元順帝都無完整記錄,由於參考資料較少,可參考資料大部分又為蒙古文,使得元史對史實的記載完全錯亂,很多歷史無文獻依據,均採用推測琢磨,誤推較多,並且很多地方前後重複,隨得隨抄,就這樣,次年沒有經過校隊修正《元史》就草草出版了。所以清代文人錢大昕嘲笑“修《元史》者,皆草澤腐儒,不諳掌故”。

    正式《元史》的混亂,使得朱棣在位後,又主持編撰了《元史正誤》一書,後世還有《元史拾遺》、《元史闡微》、《元史新編》等對《元史》的補充圖書,到北洋政府時期政府還編修了《新元史》,作為元朝歷史的依據。

    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僅僅331天編修完成的史書,質量可想而知,不知道為什麼朱元璋對於歷史是如此的輕率,有人說由於朱元璋是農民出生,對文化歷史不重視導致,但實際朱元璋是如何想的,今天的我們就不得而知了。

    《明史》

    《明史》是二十四史中編撰時間最長的一部史書,從順治二年開始編修,一直到乾隆四年才定稿,歷經90多年,但實際上康熙時期,由於編撰《清世祖實錄》,中間停工了十幾年,實際應該在75年左右。

    總體來看,《明史》是比較接近歷史真相的一部史書,是史學界公認的二十四史中水平最高的一部史書,對史料的考訂、引用,對事事的貫通、駕馭也是最詳細的一部。

    至於為什麼要修那麼長時間,很多人認為清朝為了黑明,反覆的琢磨篡改《明史》,實際上這個觀點是錯誤的,看過《明史》你會發現,《明史》反而美化的明朝,比如對於明朝皇帝的黑歷史總是輕描淡寫,對於明朝皇帝的昏庸專門列了《奸臣傳》來為皇帝背鍋,對明顯很昏庸的皇帝,評價也比較正面。《劍橋中國史》中評價《明史》是最為可靠的史書之一。反而黑明朝的都是明朝人自己的史書和文人小說筆記。

    至於為什麼要修那麼久,主要原因是由於順治、康熙、雍正時期社會還不是太穩定,皇室需要把精力旺盛的漢族文人全部圈起來寫書,消耗他們的經歷,防止他們在社會上七嘴八舌,多少人為皇家寫書寫到死,一直搞到了乾隆朝,天下已經國泰民安了,所以就截稿了。編那麼久這是由於政治原因所致。

    所以綜合來看,元廷對《宋史》是心有餘立足,所以三年結束,明廷(主要指朱元璋)對《元史》是不重視,所以1年就結束,而清朝則是出於維穩原因,所以《明史》修了那麼多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指的是什麼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