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德行天下崔
-
2 # 錦繡三月春
“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上眉頭,卻上心頭。”這幾句詞一看便想起南宋時期著名女詩人李清照女士所作的《一剪梅》最後幾句,整首詞是這樣的——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想思,兩處閒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上眉頭,卻上心頭。
要領悟這首詞,還得從這首詞的寫作背景說起,在這裡我們不得不回顧一下大宋的歷史。
宋朝江山延續三百一十九年,上承五代十國下至元朝,歷時十八帝。北宋由趙匡胤建立,後來在1162年靖康之難第二年被金國滅亡。歷時167年。南宋由趙構建立,後在1276年元朝攻佔臨安,崖山海之戰後,宋朝滅亡,歷時152年。整個宋朝的歷史是一個沒有內憂只有外患的歷史,從北宋政權到南宋政權,只是太祖時期安穩了一些年,往後一直戰亂不斷,人民生活處在水深火熱之中。而我們的才女詩人就是在南宋末年與官宦世家高富帥的趙明誠結為伉儷的。
趙明誠爹爹趙挺之,當時職位左僕射,就是中書令,相當於正二品官員,威風的很!這是典型的父貴子榮,趙明誠本人也是金石收藏家、學者、才子、官員。這在當時都屬上流社會之人,這樣的家世非庶民所能及,誰不羨慕敬仰呢?
而李清照是禮部員外郎李格非之女,父親為朝庭要員,詩書世家。.從小聰慧過人,琴棋書畫,樣樣精通,又貌若天仙,臨水照人,哪個才子不鍾情呢?
他們是天設的一對,地造的一雙,人見人愛,花見花開,無以倫比,舉世無雙。他們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喜結良緣的,這樣的一對新婚夫妻怎能不叫人憐香惜玉、百般柔情呢?
然而天有不測風雲,這樣的好時光僅過六年,父親因黨爭,被蔡京排擠罷官,而後去世。自己也因黨爭衝擊,被蔡京誣陷,全家受到株連,趙明誠夫婦從此屏居青卅鄉里13年。
這十三年可謂是恩恩愛愛,纏纏綿綿,情同意合,親如手足,聚多離少的十三年。也是他們永遠值得回味的十三年,是他們一生不可磨滅的十三年。
而後趙明誠上任、離任、再上任、再調任,在國難當頭的南宋時期,在家國情懷面前,只有選擇報效國家,個人這點恩愛又怎能去計較呢?這其間戰亂不斷,百性流離失所,有家難歸。李清照與趙明誠更是分多聚少,常年只有鴻雁傳情,兩地相思,這對一雙恩愛夫妻來說,是一種煎熬,是一種期盼,是一種望斷秋水的渴望,人間哪種情還有比愛情更熾熱的呢?所以,只有愛情才能使人牽腸掛肚,魂牽夢繞;只有相思才能使人夜不能寐,愁腸百結;那種離情別敘不是隻言片語所能表白。而李清照的詞多數都充滿了憂傷,這與相思有蜜切關係,也與顛沛流離的生活和動盪不安的社會是分不開的。
綜上所述,李清照的《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上眉頭,都上心頭》無疑是對夫君離別後的相思之苦的真實寫照,也表達了對夫君的真摯的思念之情,傳誦了人們對美好愛情的渴望和寄託。成為千百年來的千古名句。
願國家永遠倡盛、太平,人民幸福,家家享受太平的日子,讓美好的愛情生活融入到我們的千家萬戶。讓美好幸福的愛情故事永遠傳承下去……
-
3 # 春日之虎
“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此句所表達的,是情絲萬縷,卻無枝可依,無物件所依的境界。
通俗地解釋一下。人都是有情的,如愛人或情人在身邊,當情有所思,情上眉頭時,擁抱一下所愛之人,或說上幾句甜言蜜語,那怕是說上幾句怪怨的話,也會情有所託,情有所依。怕只怕愛人或情人不在身邊,千絲萬縷湧上了眉頭,卻無處可訴,想忘卻,卻情意更濃,忘也忘不了,只能纏繞於心中,說也說不出來,真是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所以李清照才說,此情無計可消除。
“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道出了二種境界,一種境界是情上眉頭,情有可依,情下了眉頭,化做了情意之水,流向對方心頭;一種境界是情已上眉頭,卻情無可依,情不能永結眉頭,只能放在自己心頭。只不過此時的李清照正處於第二境界之中。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種閒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晚秋的荷花,已失去了夏日的鮮豔,竹蓆也透出了涼意,大約是中午吧,此時的李清照,去掉濃妝,輕輕脫下外衣,斜躺在透著涼意的床上。望見天上雲霞飄飛,情絲萬縷,卻情無所託,忽然想起情書能否隨雲飄來,也思著天上成行的迴歸大雁能否帶來錦書,讓情思如月光充滿西樓而充滿自己的心中,但只能“花自飄落水自流”,愛人和自己各自在天涯,而不能相擁而吻,以解相思之苦。點點相思,上了眉頭卻只能望月而嘆,下了眉頭只可放於心頭。心中思念之苦,無人可訴,情愁湧起,無人來安慰。
這首詞,是一首多情女人對情絲湧起時,卻情無所託,表達思念之苦的悽婉而優美的傳世之作。
(圖片來自於網路)
-
4 # 管錢莊
紅藉香殘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此情可消除,才上眉頭,卻上心頭。
這首詩出自李清照的《一剪梅》。寫的是女子與心上人天各一方,心中思念心上人,那種甜蜜的憂傷躍然紙上。
己是深秋時節,閨房之中,支頤獨坐。月色如水,透過樹的枝葉,將柔和的月光斑駁的灑了一地。柳樹的枝條投射在窗紙上,微風輕拂,那枝條就在窗上左右搖曳,跳起舞來。月光映照下,女子桃花似的粉面上表情變化不定,時憂,時喜,時陰,時晴。柔腸百轉,相思成災。女子思緒不寧,心中象壓了一塊石頭般,鬱悶而煩躁。起身形,行到窗前,伸如蔥般纖指,去推窗欞,吱的一聲,窗戶開啟。一絲涼意帶著草木清香迎面而來。女子朱唇輕啟,齒白如銀,嘆了口氣,幽幽的道:“這個冤家,走了半年了,也不知是否象我思念他一般思念我?”
身上的羅裳太過單薄了,輕輕解開裙帶,脫了下,換上了厚些的衣物。
蓮步輕移,推門而出,行到了屋外。小徑旁茂林修竹,花壇中,還未開敗的花,還在怒放著,那瓣上染上了一層薄霜,這蕭殺之氣,註定了這花開不了多久的。在經過幾次風霜,就會凋零殆盡。小徑的盡頭,好大的一片池塘,浮萍七零八落的散在了湖面。明月當空,那玉盤在淡淡的雲層中穿行,這月色在這夜裡,也忽明忽暗起來。湖岸旁,停了一葉扁舟。女子行到近前,踏上船頭,解下系在柳樹旁的纜繩。雙手蕩槳,船兒就向湖深處行去。秋蟬鳴叫個不停,給這秋天的湖面增添了幾分情趣。
一張紙從女子袖袍中掉出,飄落到船上,女子俯身拾起,開啟來觀看。這是心上人的鴻燕傳書,女子看到動情處,秋波流轉,那種嬌羞的女兒態現到臉上。那紙上書的一定是心上人對她的情話了,不然怎會桃花泛紅?
心上人定是沒有忘記她,每到月圓之夜,總能收到他的書信。忽然想起了他的好,濃濃的思念之情又襲上心頭。那原本舒展的眉頭,又皺蹙起來。
世上有多少痴情男女,要受著“情”字煎熬。為伊消得人憔悴,衣帶漸寬也無怨無悔?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叫生死相許。
-
5 # 文字的二三事
“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出自宋代詞人李清照的《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此詞作於詞人與丈夫趙明誠兩地分離之際,“此情”指的是對丈夫的思念和獨居的閒愁之情。
《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全詞如下: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詞的大意是:
秋日裡,撲鼻香的紅色荷花零落凋殘,竹蓆寒涼,我輕輕地提著羅裙,獨自登上蘭舟。雲層中誰會寄來書信?一行大雁飛回時,月光灑滿西樓。
花獨自凋零水獨自漂流,一種的相思,兩處的閒愁。此情無法可消除,才退下眉頭,又湧上了心頭。
詞意賞析:
上片:“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 “紅藕”指紅色的荷花;“玉簟”:竹蓆。秋季,花朵枯萎凋落,詞人所見到的紅色荷花也不例外;秋天的氣溫下降,竹蓆也變得寒涼。“紅藕香殘玉簟秋”營造了一種秋季淒涼蕭瑟的環境氛圍,外在的環境描寫也是詞人內心境況的刻畫。詞人喜好泛舟遊玩,於是輕輕地提起衣裙,獨自上了蘭舟。這裡的“泛舟”並不是為了遊玩,應該是因室內的竹蓆寒涼而外出排遣孤獨的愁緒。
“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詞人在水上泛舟,抬頭仰望時,看見了飄動的雲,雲本是無情之物,卻勾起了詞人的遐思:誰會透過雲寄來書信呢?此中的“誰“當指詞人的丈夫趙明誠了。仰望天空之餘,詞人又看見了由北方飛回南方的一行大雁和西樓上空的明月,古代有大雁傳書的說法,而明月是寄託相思的意象。詞人本想泛舟排遣愁緒,看到這些景物之後,不由得想起了異地的丈夫,為下片的抒情作了鋪墊。下片:“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 花獨自凋落,花開花落之際,時間已過了許久,詞人和丈夫也已經分離了許久,又怎不令詞人相思呢?水獨自漂流,它會將詞人的愁緒傳遞給遠方的丈夫麼?“一種相思,兩處閒愁”寫出了詞人的丈夫和詞人一樣,也在思念著對方,也會因相思而無端地生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此種情緒沒有辦法消除,才退下眉頭,又湧上了心頭。“此情”指的是詞人對丈夫的相思之情,和因相思而徒生的憂愁。
回覆列表
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
宋.李清照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有上心頭。
譯文荷已殘,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蓆,
透出深深的涼秋,輕輕的脫下羅綢外裳,
一個人獨自躺上眠床,那白雲舒捲處,誰會把錦書寄來?正是雁圈排成“人"字,一行行南歸時侯,月光皎潔浸人,灑滿這西過獨倚的亭樓。花,自顧地飄零,水,自顧地漂流。一種離別的相思,寄動兩處的閒愁。啊,無法排除的是一這相思,這離愁,剛從微蹙的眉間消失,又隱隱纏繞上心頭。
李清照,號易安居士,漢族,齊州濟南人,主要作品《聲聲慢.尋尋覓覓》《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夏日絕句》等,父親,李格非,丈夫,趙明誠。主要成就,詩詞創作,詩詞理論頗佳有“幹古第一才女"之稱,職業,詩人,詞人。
男女之間的相思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