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橘色的貓

    嚴格意義說中國傳統建築方面沒有流派的劃分,所形成的派系也是按照原住 地居民長久以來根據當地風土人情而形成不同風格的民居,其考慮最多的元素是 本地降水、日照等氣候條件。根據這種風格及用途來劃分中國傳統建築可以分為 以下六大類:閩派、川派、徽派、京派、蘇派、晉派。

    徽派建築即皖南建築是五大建築派系裡最為突出的建築風格之一,是中囯 南方民居的代表。最為人熟悉其中徽派即為皖派的一支,徽派民居以黟縣西遞 、宏村最具代表性,2000年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徽派民居建築風格有“ 三絕”(民居、祠堂、牌坊)和“三雕”(木雕、石雕、磚雕)。 徽派建築顯而易見是流行於安徽附近的一種古建築風格。青瓦、白牆是徽派建築的突出印象。錯落有致的馬頭牆不僅有造型之美,更重要的是它有防火 ,阻斷火災蔓延的實用功能。徽派民居的特點之一是高牆深院,一方面是防禦 盜賊,另一方面是飽受顛沛流離之苦的遷徙家族獲得心理安全的需要。 徽派民居的另一特點是以高深的天井為中心形成的內向合院,四周高牆圍護,外面幾乎看不到瓦,唯以狹長的天井採光、通風與外界溝通。這種以天井 為中心,高牆封閉的基本形制是人們關心的焦點。雨天落下的雨水從四面屋頂 流入天井,俗稱“四水歸堂”,也形象地反映了徽商“肥水不流外田”的心態 ,這與晉派民居有異曲同工之妙。

    徽派建築選址非常重要。符合天時、地利、人和皆備的條件 ,達到“天人合 一”的境界。村落多建在山之陽,依山傍水或引水入村,和山光水色融成一片。 住宅多面臨街巷。整 個村落給人幽靜、典雅、古樸的感覺。 平面佈局及空間處理。民居佈局和結構緊湊、自由、屋宇相連,平面沿軸向 對稱佈置。民成多為樓房,且以四水歸堂的天井為單元,組成全戶活動中心。天 井可少2~3個,多則10多個,最多的達36個。一般民居為三開間,較大住宅亦有 五開間。隨時間推 移和人口的增長,單元還可增添,符合徽州人幾代同堂的習俗 。建築形象突出的特徵是:白牆、青瓦、馬頭山牆、磚雕門樓、門罩、木構架、 木門窗 。

    內部穿鬥式木構架圍以高牆,正面多用水平型高牆封閉起來,兩側山牆 做階梯形的馬頭牆,高低起伏,錯落有致,黑白輝映,增加了空間的層次和韻律 美。方整的 外形,形如“一顆印”為徽州民居的獨特風格。民居前後或側旁,設 有庭園,置石桌石凳,掘水井魚池,植果木花卉,甚至疊山 造泉,將人和自然融 為一體。大門上幾乎都建門罩或門樓,磚雕精緻,成為徽州民居的一個重要特徵 。

    閩派民居即流行於閩南地區的一種建築風格,其中“土樓”是 其最為鮮明的代表。福建土樓,遍佈全省大部分地區,尤以福建西南部的漳州、 龍巖地區為眾,其中位處西部的永定縣和南部的南靖、平和、華安等縣最為集中 ,是一種供聚族而居、且具有防禦性能的民居建築。它源於古代中原生土版築建築工藝技術,宋元時期即已出現,明清時期趨於鼎盛,延續至今。

    客家土樓

    一般單體建築 規模宏大,形態各異,依山傍水,錯落有致,建築風格獨特,工程技術高超,文化內涵豐富。結構上以厚實的夯土牆承重,內部為木構架,以穿鬥式結構為主。 常見的型別有圓樓、方樓、五鳳樓(府第式)、宮殿式樓等,樓內生產、生活、 防衛設施齊全,是中國傳統民居建築的獨特型別,為建築學、人類學等學科的研究提供了寶貴的實物資料。其中最著名的有華安的二宜樓,永定的承啟樓、振成樓、奎聚樓、福裕樓,南靖的和貴樓與田螺坑土樓群,平和的繩武樓等都是福建土樓的典型代表。

    中國北方院落民居以京派建築最為典型,而京派建築裡以四合院最為典型。 四合院是北京地區乃至華北地區的傳統住宅。 北京四合院所以有名,還因為它雖為居住建築,卻蘊含著深刻的文化內涵, 是中華傳統文化的 載體。四合院的營建是極講究風水的,從擇地、定位到確定每幢建築的具體尺度,都要按風水理論來進行。風水學說,實際是中國古代的建築環境學,是中國傳統人居建築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這種風水理論,千百年來一直指導著中國古代的營造活動。除去風水學說外,四合院的裝修、雕飾、彩繪也處處體現著民俗民風和傳統文化,表現一定歷史條件下人們對幸福、美好、富裕、 吉祥的追求。如以蝙蝠、壽字組成的圖案,寓意“福壽雙全”,以花瓶內安插月季花的圖案寓意“四季平安”,而嵌於門管、門頭上的吉辭祥語,附在簷柱上的抱柱楹聯,以及懸掛在室內的書畫佳作,更是集賢哲之古訓,採古今之名句,或頌山川之美,或銘處世之學, 或詠鴻鵠之志,風雅備至,充滿濃郁的文化氣息, 登斯庭院,有如步入一座中國傳統文化的殿堂。

    四合院的基本特點是按南北軸線對稱佈置房屋和院落,坐北朝南,大門一般開在東南角,門內建有影壁,外人看不到院內的活動。正房 位於中軸線上,側面為耳房及左右廂房。正房是長輩的起居室,廂房則供晚輩起居用,這種莊重的佈局, 亦體現了華北人民正統、嚴謹的傳統性格。北京地區屬暖溫帶、半溼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冬寒少雪,春旱多風沙,因此,住宅設計注重保溫防寒避風沙,外圍砌磚牆,整個院落被房屋與牆垣包圍,硬山式屋頂,牆壁和屋頂都比較厚實。 四合院坐北朝南,大門開在東南角,稱“坎宅巽門”,認為是吉利的,實際上也有利於保持私秘性和增加空間的變化。 進入大門西轉為外院,安排客房,僕房和廚、廁。從外院向北透過一座華麗的垂花門進入方正而大的內院,北面正房稱堂,供奉“天地君親師”牌位,舉行家庭禮儀,接待尊貴賓客,其左右耳房居住長輩和用作書房。院兩側的廂房是後輩居室。各房以“抄手遊廊”相連,不必經過露天,在廊內也可坐賞院中花。京派四合院

    除四合院外,宮殿建築也是京派建築的代表作,其中故宮是宮殿建築的問鼎之作。 中國宮殿是中國古代帝王所居的大型建築組群,是中國古代最重要的建築型別。在中國長期的封建社會中,以皇權為中心的中央集權制得到充分發展,宮殿是封建思想意識最集中的體現,在很多方面代表了傳統建築藝術的最高水平。 故宮縮小1000倍甚至10000倍實際上他就是一個傳統的四合院,只不過在功能分割槽上更加細緻。所謂的宮殿建築很大意義上說是普通民居的放大版,在功能區劃分上它兼顧了辦公與居住兩項職能,而故宮的居住區域便是由大量的四合院組成便是後宮嬪妃等的居所。在用材等方面高於普通民居。

    蘇派民居是指江浙一帶建築風格,是南北方建築風格的集大成者,園林式佈局是其顯著特徵之一. 蘇派民居以南向為主,這樣可以冬季背風朝陽,夏季迎風納涼 ,充滿了江南 水鄉古老文化的韻味。脊角高翹的屋頂,加上走馬樓、磚雕門樓、明瓦窗、過街樓等。粉牆黛瓦,鱗次櫛比、輕巧簡潔、古樸典雅,體現出清、淡、雅、素的藝術特色。 中國傳統園林佈局追求曲折之致的理論:園林式佈局講究結構,佈置曲折幽 深,直露中要有迂迴,舒緩處要有起伏 ,中國傳統園林佈局講求一個“藏”字 ( 對比歐洲園林)大半為皇家園林,規模大,園林開門見山,一覽無遺,一目瞭然 。而中國傳統園林講求借景 ,中國傳統園林中分佈的古代建築為:廳、堂、齋、 館、樓、臺、亭、榭、門戶、遊廊、天井和巷道 。

    晉派只是一個泛稱,不僅指山西一帶還包括陝西、甘肅、寧夏及青海部分地區,只是在這些地區當中山西一帶的建築風格較為成熟。 晉派建築大體分為兩類:一類是山西的城市建築,這是狹義上的晉派建築; 另一類是陝北及周邊地區的窯洞建築,這也是西北地區分佈最廣的一種建築風格 。窯洞歷史上有徽商、晉商在中國貿易史上大放光彩,在積累無數財富的基礎上形成了各自的建築風格。徽派建築上文已有介紹,晉派建築在風格上與徽派建築神似 ,同樣的高牆深院、白牆黑瓦、四水歸堂等。晉派建築整體風格粗獷與京派也類似。

    川派建築,及流行於四川、雲南、貴州等地的一種建築風格,為當地少數民族特有的建築風格。其中以川西民居里的吊腳樓最為典型。 南方氣候潮溼、晝夜溫差大、地面蛇蟲等比較多,所以當敵人在居住過程中 逐漸演化出獨特的建築風格——吊腳樓。 吊腳樓以木樁或石為支撐,上架以樓板,四壁或用木板,或用竹排塗灰泥。 屋頂鋪瓦或茅草。吊腳樓窗子多向江,所以也叫望江樓,吊腳樓是遠古巢居的發展。 在川派建築裡傣族竹樓和侗族鼓樓具有鮮明的代表性。侗寨鼓樓,外型象個多面體的寶塔。一般高20多米、11層至頂,全靠16根杉木柱支撐。樓心寬闊平型,約10平方米見方,中間用石頭砌有大火堝,四周有木欄杆,設有長條凳,供歇息使用。樓的尖頂處築有葫蘆或千年鶴,象徵寨子吉祥平安,樓簷角突出翅起,給人以玲瓏雅緻,如飛似躍之感。侗族民間有“建寨先樓”之說。每個侗家至少有一座鼓樓,有的侗寨多達四五座。過去鼓樓都懸有一面牛皮長鼓,平時村寨裡如有重大事宜,即登樓擊鼓,召眾商議。有的地方發生火災、菲盜、也擊鼓呼救。一寨擊鼓,別寨應聲,照此擊鼓。就這樣,一寨傳一寨,訊息很快就傳到深山遠寨,鼓聲所及,人們聞聲而來 。因此,侗家人對鼓樓、長鼓特別喜愛。 距今有300年曆史的貴州從江增衝鼓樓為寶塔形,雙葫蘆頂,樓高25米,佔地面積160平方米。內有四大柱,每根直徑為0.8米,高15米,每柱之間距離為3.6 米,構成高聳的錐形方架,為鼓樓的櫟梁骨幹部分。距內四大柱的外圍3米處,豎有8根高3.5米的支柱,將四大柱團團圍住,並以穿枋與內四柱相連,呈輻射形狀。再疊上數層,每層則用8根短瓜柱層層疊豎,依內四柱將穿枋逐層縮短,緊密銜接,豎到第11層。四大柱的上面即第11層的上面,另立有兩層八簷八角的傘頂寶塔,為鼓樓的頂部。川派建築傣族人住竹樓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竹樓是傣族人民因地制宜,創造的一種特殊形式的民居。顧名思義,竹樓是以竹子為主要建築材料。西雙版納是有名的竹鄉,大龍竹、金竹、鳳尾竹、毛竹多達數十種,都是築樓的天然材料。 傳統竹樓,全部用竹子和茅草築成。竹樓為幹欄式建築,以粗竹或木頭為柱椿,分上下兩層。下層四周無遮欄,專用於飼養牲畜家禽,堆放柴禾和雜物。上層由豎柱支撐,與地面距離約5公尺左右。鋪設竹板,極富彈性。樓室四周圍有竹籬,有的竹籬編成各種花紋並塗上桐油。房頂呈四斜面形,用草排覆蓋而成。一道竹籬將上層分成兩半,內間是家人就寢的臥室,臥室是嚴禁外人入內的。外間較寬敞,設堂屋和火塘,既是接待客人的場所,又是生火煮飯取暖的伙房。樓室門外有一走廊,一側搭著登樓木梯,一側搭著露天陽臺,擺放著裝水的壇罐器皿。 隨著時代的變遷,傳統竹樓也在演變進化。不少竹樓已不是全竹結構了。有的用木板作牆鋪地,有的用磚塊砌牆,有的屋頂已不用茅草而用油氈,青瓦或鐵皮鋪成。樓下不再飼養畜禽,只供堆放雜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你是老師,學生皮的很,你會怎麼教育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