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曉話曉聲
-
2 # 真蝴蝶夢
項羽原是楚國名將項燕之孫,雖一直跟著叔父項梁四處流浪,卻志向遠大,竟能說出將秦始皇取而代之的豪言壯語,兼之項羽天生神勇、才氣過人,江東弟子深為折服,加上名將後人的光環,在當時擁有較高的知名度和人脈資源。
因此在陳勝、吳廣領導的大澤鄉起義爆發後,天下群雄並起。會稽太守殷通也想趁勢反秦,首先就想到立項梁和桓楚為將,但卻被項梁和項羽合謀殺害,項羽由此收編了殷通舊部,並接收吳中郡下屬各縣,得精兵8000,這也成為了項羽起事的原始資本了。
後來著名謀士投奔項羽,併力主擁立楚國懷王熊心為楚懷王,開始名正言順的反秦,成為反秦諸侯軍的一支重要力量。
之後鉅鹿之戰中,項羽斬殺上將軍宋義,自封上將軍,並破釜沉舟大敗秦軍,威震天下,各路諸侯都拜起為上將軍,勢力大增,已是諸侯軍中最強。
個人認為這就是項羽的人生和事業巔峰,即便後續自封西楚霸王,都是走向覆滅的開始。
項羽之所以能從匹夫之勇走向大秦的掘墓人,如前面所述,也佔據了天時地利人和。秦末群雄並起,世道大亂,此即為亂世英雄的天時;由吳中起事,屬於項氏經營的地方,佔據了地利;重用謀士范增,將士同心,這是一開始勢如破竹的人和。當然項羽本身勇武過人,率軍作戰猛不可擋,無人能敵,也是項羽成功的個人特技了,畢竟項羽怎麼都算作一代英雄。
-
3 # 呼倫貝爾張皓
首先,項羽是名門之後,楚國名將項燕的孫子,在楚地有號召力和影響力;其次,項羽個人武力值超強,“羽之神勇,千古無二”;第三,項羽志向遠大,見到秦始皇出行,放豪言:我可取而代之;第四,項羽擅施仁德,士卒受傷,都會難過,噓寒問暖,予以照顧。
於是,士之廉節好禮者多歸之。
-
4 # 飛哥講歷史
首先解決“顛沛流離、寄人籬下”的問題
公元前230年,秦始皇發動統一戰爭,歷時九年,先後滅掉韓、趙、魏、楚、燕、齊,六國,秦始皇和李斯的手段相信不用多說,六國貴族哪個不是顛沛流離,寄人籬下?
第一:擁立貴族(這事是項梁乾的)自前209年,陳勝、吳廣起義後,魏、齊、趙、楚、韓、燕,都先後復國,而且除了燕國,是原趙國小吏韓廣自立燕王,其他五國都是擁立之前的貴族
很明顯這是要利用貴族的號召力,項羽當然也不例外
項羽,其父項榮早亡,由季父項梁養大,爺爺是楚國名將項燕,起事之初輔佐項梁,項梁知道自己只是名臣之後,做王不合適,於是擁立了楚懷王的孫子熊心,仍稱楚懷王(讓孫子跟爺爺用一個名號,本身就沒打算長久,前206年,被項羽殺了)
第二:個人魅力在項梁打好基礎後,項羽成了將軍,這個時候他的個人魅力得到極大的渲染
“羽之神勇,千古無二”,這種人放到軍隊裡,士兵敬佩,長官喜歡,即使項羽從小兵做起,也能很快得到晉升,更何況一上來就是副將,跟著這種勇猛無比、身先士卒的人打仗,哪個不是用盡全力?
第三,天生的將領打仗只有蠻力是不行的,還得會打仗,項羽從小不愛學習,這是大家都知道,可有些東西是天生的,比如領兵作戰
項羽是中國軍事思想中“兵形勢”的代表人物(《漢書》兵學流派:兵形勢、兵權謀、兵陰陽、兵技巧)“形勢者,雷東風舉,後發而先至。離合背向,變化無常,以輕疾制敵者也”也就是:未戰之前的對敵優勢,將戰之時的戰場佈勢,既戰之後的凌敵威勢
這一點在“鉅鹿之戰”中體現的淋漓盡致
前208年,秦軍名將章邯、王離率軍40萬圍困趙軍於鉅鹿縣,項羽帶數萬人救援,未戰之時對敵基本沒有優勢,之後項羽渡過黃河(有的說是漳水)之後,將戰之時佈局,“破釜沉舟”,以極大的決心和勇氣激勵將士,並於迅雷不及掩耳之速直奔鉅鹿,將士各個士氣振奮,以一當十,越戰越勇,勝利之後凌敵威勢,殺降20餘萬,只此一戰,各路諸侯紛紛歸附
總結一下:起義之初,做將軍,一路高歌,自封西楚霸王后,自己做老大,可惜,天生的將領實在不合適玩弄陰謀詭計,最終落敗
-
5 # 最愛肉丸子先生
說到項羽早年顛沛流離倒確實,說他寄人籬下不敢苟同。
首先項羽的父親是何人正史史料未載,《史記·項羽本紀》只說了他的叔父是項梁,項梁的父親是項燕,項羽之父不得而知,項羽從小就跟著叔父項梁生活。這個要算是寄人籬下的話,項羽則從小就是寄人籬下了。
項梁對項羽的教導倒是費心費力的——教項羽讀書,項羽不愛;教項羽學劍,項羽不愛。項梁還因此大怒,項羽倒是個聰明孩子,他說:“讀書沒什麼用,只要會寫名字就行;學劍只能抵擋一個人,我要學習萬人敵的本事。”項梁又教育他學習兵法,項羽雖大喜,卻只是三天熱度。
項梁後來因為殺人,就帶著項羽離開家鄉避仇至吳中,項梁此人做事很有原則,在吳中威信頗高,從賢士大夫到平民百姓都很信服他,當地的大事全由他出面主辦。這如果算寄人籬下的話,項羽應該沒收到多少看不起的眼光。
另外項羽身長八尺,力能扛頂,自然是威風凜凜的人物,吳中子弟都忌憚他,他要是寄人籬下的話,誰還敢欺負他嘛?
項羽為什麼會反秦成功?陳勝吳廣起義後二個月,當時會稽郡守殷通亦想起兵反秦,就找項梁商量,不過項梁為了項氏家族的利益,就用計讓項羽殺掉了殷通,項梁、項羽叔侄糾集吳中子弟八千人北上起義反秦。
當時天下大亂,六國貴族復起。項梁也擁立原楚懷王的孫子熊心為新的楚懷王,統領各路諸侯西進滅秦,此時項氏家族的威望到達一定的高點。項梁大破秦軍於東阿,又西進攻定陶,又一次大破秦軍,此時項梁驕傲起來,最終被章邯殺死。
項梁死後,章邯北上鉅鹿圍趙。楚懷王派宋玉為上將,項羽為次將,范增為末將救趙。不過宋義卻一直拖延時間不前進,項羽殺掉宋義,此時項羽的大名威震楚國,名聞諸侯。
項羽後又破釜沉舟,一氣將秦軍打敗,當時救趙的諸侯軍很多,但是都看著楚軍進攻自己作壁上觀。等到項羽大破秦軍後,召見諸侯將領,他們都爬著進轅門,對項羽也不敢仰視,自此項羽威望達到了極點,成為各方諸侯的老大。
項羽本想入關滅秦的,但是楚懷王一怕他屠城二怕他坐大,就派劉邦入關。劉邦平定秦地後,打算獨享關中,惹怒項羽,後面的事情就是鴻門宴的故事。項羽其實對咸陽也就劫掠了一番,也沒有在關中稱王的打算,最終回到了彭城。
項羽此人本著公平的原則,自封為“西楚霸王”,將起義滅秦有功的諸將裂土封王。但是各王的領土有好有壞,有些諸侯與項羽的關係或親或疏,也是這一份所謂的公平分封導致項羽走向了滅亡。
項羽領導起義成功其實也算是“天時地利人和”均佔有了。“天時”乃是秦王朝暴虐,庶民揭竿而起,項氏因此發難;“地利”乃是六國皆復起,項羽作為楚華人,擁立楚懷王為各路諸侯首領,可謂得楚國的地利;“人和”,項羽本身就是良將,手下還擁有范增這樣的謀士,英布、蒲將軍等將領,劉邦、彭越等諸侯,當時都是些同心協力的亡秦精英。
-
6 # 扶蘇有酒
項羽早年,跟他叔叔項梁一塊生活,由此可見他爹死的早,史記也沒記載。自己的親叔叔,怎麼也算不上寄人籬下。說他顛沛流離,也算吧,項梁殺過人,為了躲避仇人和官府的追捕,逃到吳中(蘇州)。不過在吳中,項梁混的風生水起,誰家有喪事,都來找項梁主持,也迎來吳中人民的好感和聲望。項羽小時候,什麼都不愛,就愛學兵法,只學得兵法大意。但項羽天生神力,力能舉鼎。
我們知道後來,陳勝吳廣在大澤鄉起義,全國沸騰,舊貴族和人民都紛紛加入起義大軍會稽郡守殷通,也有起義的意思,找到吳中項梁商量起兵事情,但是項梁想單幹,授意項羽殺死殷通,項羽在郡守府殺了一百多個兵,無不使人驚恐。於是召集吳中8000子弟兵北上反秦。
項梁在民間找到楚懷王的孫子熊心,立為楚懷王。項梁在東阿大破秦軍,打下魯西南、蘇北大片地盤,威望也達到最高,露出驕傲的神色,章邯在定陶大敗楚軍,項梁戰死。
項梁死後,楚懷王派兩路大軍,一路讓項羽北上救趙,一路讓劉邦西進。可是北上大將宋義,走到安陽停下不走了,前邊趙國被圍戰事吃緊,項羽殺死宋義取而代之。在鉅鹿“破釜沉舟”大敗秦軍主力,迎來諸侯的仰視和崇拜,成了諸侯之長。再西進滅秦,燒了咸陽,大封18路諸侯。
陳勝起義,天下震動,舊貴族都起來響應,起初不是項羽起義,應該說是項梁起義。這也是順應天下潮流,他也加入反暴秦的行列中。項羽接過項梁的衣缽,大破秦主力,大封天下,自己封在楚國,稱為西楚霸王。
回覆列表
天時、地利、人和相結合,因此成功。
不但項羽起義如此,哪怕我們日常生活中做事情也是如此,所以說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天時
秦朝統一六國,以高壓政治奴役人民,六國的人民心裡並不服,秦朝的狀態就像炸藥桶,隨時一觸即發,就看誰點燃導火索,引起大家群起而攻罷了。更好陳勝、吳廣點燃了導火索,引起天下人民響應,項羽復仇之心已久,隨著天下潮流,浩浩蕩蕩,起義成功,正是佔了天時。
地利
早年項羽與叔叔項梁逃亡到吳中郡,當地人被項梁的才能所折服,因此當地所有的重大活動,都會請項梁主持、操辦,項梁藉助職務之便,暗中發展革命力量,教他們兵法,測試他們的才能,籠絡他們的感情,所以後來起義的時候,項羽他們可以一呼百應,正是佔了地利。
人和
項家世代為將,雖然是落魄貴族,可威望依然比一般人高。加上項梁平日有意籠絡人心,秦政府則失人心已久,所以當陳勝、吳廣掀起革命浪潮的時候,項梁叫項羽把會稽太守殷通殺了,項羽的武力值又剛好是千古無匹的級別,他一個人就殺了一百人,瞬間就折服眾人,因此他們登高一呼,就能召集八千人參加革命的。這都是因為秦朝失去人心,項氏世代為將積下的威望,以及項梁平日籠絡人心,諸多因素積累的人和,讓他們的起義一呼百應也。
你能夠提出這個問題,至少說明你曾經對項羽有點認識,如果你對他一無所知,都不知道他是男是女,都不知道他賣豆腐的還是擺地攤的,你就不可能提出他們如何起義成功的疑問,這就是佔了地利。
你的問題剛好能引起別人注意、引起別人回答,而不是無人問津,沒有迴應,這就是人和。
所以說,一切事的成敗,都可以歸納為天時、地利、人和,區別只是能夠總結得出來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