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北方日記
-
2 # 王強的價值經營
《道德經》札記之四:被斷章取義的上善若水
上善若水,恐怕是道德經中最受大家喜愛,名氣最響的一句話吧!眾多企業、個人視其為座右銘,我辦公桌正上方就掛一幅行雲流水的名家草書,以示為一生追求的最高境界。
隨手Baidu一下,約12,300,000條之多,釋義大致相同,略舉一二:
1、上善若水:指的是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樣,澤被萬物而不爭名利。
2、上善:至善,最完美;水:避高趨下是一種謙遜,……(此處省略200字),故天下最大的善性莫如水。
3、善,會意字,“善”具有深刻的倫理學、哲學和佛學內涵,是宗教、哲學、倫理學等範疇中的一個基本概念……(此段共省略300字)。
4、上善的人,就應該像水一樣。水造福萬物,滋養萬物,卻不與萬物爭高下,這才是最為謙虛的美德。
5、“故幾於道”譯為它的品質無比的接近於高尚境界。這裡的道是指一種境界,崇高的。
全都把善比作水的美德。大公無私,做好事不留名,整個一雷鋒精神。水真有造福萬物卻不爭的謙虛美德和善的品行嗎?那洪水猛獸、水火無情又何解釋。這裡的善真是善行之意嗎?還有,原本是《道經》,卻不提“道”,而去論“善”,雖然善是一種美德,那也應該放在《德經》去議,這不是跑題了嗎?!
如果說前面文言斷句還可商榷,這般解釋上善若水就不可理喻了,典型的望文生義,用現代漢語生搬硬套古文。《道德經》是一部完整的哲學著作,不是各章獨立的雜文集,且古文詞義寬泛多義、隱喻、簡略,我們只有結合上下文連貫地理解,才不至於片面誤讀。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是《道德經》第八章,實則仍在論證道德經開篇第一句“道可道非常道”,即《易經》:“形而上者謂之道”的觀點,而不是講什麼“善”。
善:在這裡與善行、至善沒有毛線的關係,而是擅長、易於,上善指最擅長、特性;若:比喻,好似;利:也不是有利於、造福,而是利用,依照。
老子在這裡用水的特性作比喻,通俗形象地解釋什麼是形而上的道,為什麼“道可道非常道”。道好似水一樣,水在不同容器中,會自然呈現不同的形狀。所以說水是有形狀的,可誰都無法說水是什麼形狀。同樣,我們都能感覺到道的存在,可卻不能言說。道與水的這個特性極為相似,但還不是,真正的道還更玄乎,是沒法解釋的。
所以,上善若水讚美的並不是所謂水的善行,而是水的可塑性、靈活的適應能力。“上善若水”教導我們無論做人還是做企業,都要像水一般順應社會環境。
上善若水充分體現了老子的自然主義哲學思想。
-
3 # 天賜禪心
上善若水一詞出於《道德經》第八章,原文略過,在網上一查都能查到。
水性柔順,明能照物,滋養萬物而不與萬物相爭,有功於萬物卻又甘心屈尊於萬物之下。所以,有道德的人都效法水的柔性,溫良謙讓,廣泛施恩卻不求報答。水的性格是道家靈性與柔性精神的最好體現。
水處柔弱,但柔能克剛;水處流動,但流水不腐;水處卑下,但善於迂迴,知迂迴則無損;水善於忍讓、融通和滲透,在一派柔弱之中,永遠前行,這才是真正的力量。
做人、做事、做管理都應該像水一樣:隨勢而動,順勢而為。水遇到山會積極的改變自己,為了自己的目標,委曲求全,以山為伴,以山為用,而不是遠山而去。它啟示我們:不要去解釋環境變化對自己造成的影響,而要將環境作為自己是否改變的判據,主動改變自己,從而實現與環境的和諧。
上善若水,高德大賢必修之。
-
4 # 木鬼
“上善若水”取自 老子的《道德經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wù),故幾於道。原意是最高的品性是像水一般,水的品性是澤被世間萬物而不與之爭搶,能夠處於眾人所厭棄的地方,還能擁有寬大的胸襟容下天下萬物。這樣的品性就接近於道了。
其實老子的思想是“無為而治”“.道常無為而無不為。”而實際無為是不妄為,而非不為,可見老子的話為雙意。老子所認為,天下之道是為永恆的,便如其言“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盈,音聲相和,前後相隨。恆也。”並非片面可謂之。
可見“上善若水”也並非只強調了水的柔,其中更有水的剛。而柔能克剛,才是老子所認為的,其言“弱勝剛強。魚不可脫於淵,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便是如此。
所以牆上所掛“上善若水”,其實既是對自己的警醒也是對自己勉勵。
水至柔,卻可成江海,可吞山川,與日月同壽,與萬物同輝。性如水,便不去爭強好勝,不急功近利,淡泊自抑,堅毅自律。在逆境中堅強勇敢,在困境中瀟灑豁達。不驕不躁,不卑不亢。
同時性如水,必有毅力,不為情緒所左右,性高品潔,可與之友。但剛強之處又能如水一般,“處眾人之所惡”,堅毅不拔,大事可成。
牆上懸掛“上善若水”便如蘇軾的“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一般,給人清高雅俊,脫俗之感。
-
5 # 在義大利的貴州人
對於華人來說,“上善若水”這句成語可以說是耳熟能詳,家喻戶曉,婦孺皆聞。這四個字常被人們懸於牆上,掛在口邊,然附庸風雅者眾,又有幾個人真正識的其中的真義呢?
冰雖為水,卻比水強硬百倍。越在寒冷惡劣的環境下,它越能體現出堅如鋼鐵的特性。這是成功人生的第一種境界:百折不撓。
水化成氣,氣看無形,若氣在一定的範圍內聚集在一起形成聚力,便會變得力大無窮,動力無比。這是成功人生的第二種境界:聚氣生財。
水淨化萬物,無論世間萬物多髒,它都敞開胸懷無怨無悔地接納,然後慢慢淨化自己。這是成功人生的第三種境界:包容接納。
水看似無力,自高處往下流淌,遇阻擋之物,耐心無限,若遇稜角磐石,亦可水滴石穿。這是成功人生的第四種境界:以柔克剛。
水能上能下,上化為雲霧,下化作雨露,匯涓涓細流聚多成河,從高處往低處流,高至雲端,低入大海。這是成功人生的第五種境界:能屈能伸。
水雖為寒物,卻有著一顆善良的心。它從不參與爭鬥,哺育了世間萬物,卻不向萬物索取。這是成功人生的第六種境界:賙濟天下。
霧似飄渺,卻有著最為自由的本身。聚可雲結雨,化為有形之水,散可無影無蹤,飄忽於天地之內。這是成功人生的第七種境界:功成身退。
人心如水。之所以有能力懸殊、善惡不同、生死之慾,皆因各自境界不等罷了。
1、無論你遇見誰,他都是在你生命中該出現的人。這意味著,沒有人是因為偶然進入我們的生命。每個在我們周圍,和我們有互動的人,都代表一些事。也許要教會我們什麼,也許要協助我們改善眼前的一個情況,也許要給我們的人生一個轉折。
2、不管事情開始於哪個時刻,都是對的時刻。每一件事情都正好是在對的時刻開始的,不早也不晚。當我們準備好經歷生命中的新奇時刻,它就在那裡,隨時準備開始。
3、已經結束的,已經結束了。這是如此簡單。當生命中有些事結束,它會幫助我們進化。這是為什麼,要完整享受已然發生的事,最好是放下並持續前進。
-
6 # 味哎兒
牆上掛一幅上善若水四字書法可提升此牆主人的雅氣,顯得玄奧有才氣。僅此而已。屬裝門面掛幌子的招牌形式之一。
上善若水,千人解有千意,萬人解有萬意,沒有具體公識的統一解法存在。
莊子努力述清道是啥,終於屎尿中。
老子希圖述明道是啥,終於用鋼柔。
孔子想揭示道是啥,終於立威入殺伐。
因此,莊子入逍遙不入人群組織內,老子尚柔且以柔克鋼,孔子尚禮而用秩序。
從而形成,冷眼觀世間百態而入,避實就虛式的繞行,依靠上司懲治下司。此三大處世法則。
這是用術揭道僅近法的現象。即道法術,只能接近法的層面,窺不見道的。
但,老子被崇為道家鼻祖,也有因:
老子示例用到了水。
水分三態:固態.液態.汽態。
固態,堅如鋼,碎而不曲彎,鋼性突顯。寧可玉碎不瓦全,由此而來。現知冰川削山。
液態,遇硬而繞,遇高以取低,遇虛而入,遇實而避。保全自身,知難而退,終水滴石穿。柔勝鋼強。
汽態,這是道揭示所在,汽騰昇取向上勢頭,液下鑽取向下勢頭,勢的取向趨向是道。
上善,即最佳之善。
若水,如同水。
上善若水就是最佳的善如同水一樣。
水,髒了自己洗淨它物,而後又可自潔淨;又潤一切物供物滋生生長成長;用者自取,不用者自棄,隨意,無怨無悔,順流而逝(老子述柔);少則化的無影無蹤(莊子述不入群),多而聚合成川成湖成河成江海(孔子述入群),靜平坦坦無高無低,狂如山崩勢無擋,摧毀一切,無可抗衡者。
水的汽化以昇天,升發時成風雲,雲凝成水,又降返升發處的大地上,迴圈往復以至無窮,此是道的執行。
有來無往,非禮也,非禮就是道不執行(孔子述禮),即不能達迴圈往復態。
這就是,道為勢頭,勢頭入迴圈往復態,就是道在運行了,從而用水比喻形容的示例善。
事實上水潔淨它物後,自身成混沌,自己再清淨潔淨時,就成兩儀,即清者上升,濁者下降,從而構成陰陽。
再往下解說入八卦解釋中,此處不述。
回覆列表
“上善若水”中,“善”相當於後面“居善地,心善淵....”的善,不是善良。要根據前後內容解釋的。
水利他而不怕虧己,這是水的道。道是無,名是有。道是理論,名是實踐。水所行所想遵循自己的道。而與自然又不違背,不會因為洪水殺人就不和泥土在一起。懂我意思可不?天地不仁。也就是說,上善若水字面意思是,最符合天道的行為應該像是水的行為。而不是說最善良的,盡扯犢子。
之前的章節說過 :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如果現在人的主觀上看,天地是最不善良的。動不動乾旱啊,地震啊
道德經是客觀的,沒有善惡的評價。不要看到道德就往褒義上想了。
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一個真正聰明成熟的人,就會看透一切,如水般利萬物而不爭不搶,真正有智慧的人,是會對這個世界充滿善意的,就是所謂的“知世故而不世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