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沃克特爾

    1、(蓮花具有)形態美,2、“出汙泥而不染”的純潔美,3、由其他花各個的特殊美,說明美既有普遍性,又有各自的特殊性。

  • 2 # 添翼心語

    清雅,淡靜。自古以來,蓮都被稱為世間最純美的植物。因此,用於指人們追求的思想品格和高尚美德。這篇文章的美學價值,不再於蓮,而是蓮所引出不追求名利,淡泊從容的心境和人生態度。

  • 3 # 零仃洋

    《愛蓮說》是周敦頤與友人在遊山玩水之時興起而作的一篇散文。全文雖然僅有119字,但在字裡行間中都透露出周敦頤的美學思想和人生志趣。

    周敦頤透過對蓮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潔描寫,來表達君子在世俗之間心理狀態的“寧靜”之美。蓮花首先是沒有慾望的,“無慾則靜”,“靜則明”,“明則通”。由此看來,周敦頤所喜愛的蓮花首先體現出來的實質上是一個關於君子道德修養的命題。君子必須拒絕各種慾望的誘惑,才能進入一種無慾、忘我的境地。從而才能獲得思想境界上的提升,進入一個明練、通達的世界。

    此外,從《愛蓮說》一文中,還可以看到周敦頤“文以載道”的理學之美。《愛蓮說》中對蓮花形態美的描寫,體現了周敦頤用文辭傳達美學的理念,也是“文以載道”的理學之美的展現。

    總的來說,在周敦頤的美學觀中,理學是佔據主導的地位。他所提倡的以靜為美、文以載道等觀念,都在《愛蓮說》這篇散文中得到了很好的體現。

    如果說理學是周敦頤美學觀的主導,那麼自然美則是周敦頤美學觀的外化表現形式。在《愛蓮說》一文中,周敦頤以描寫自然美景為主,刻畫了生動的蓮花形象,集中體現了其美學觀中的自然美。

    在周敦頤的筆下,蓮花是自然界中“出淤泥而不染,灌清漣而不妖”的植物。這是植物自帶的潔淨、質樸的特性,是自然美之所在。蓮花的美平淡自然、潔淨素雅。蓮花象徵著與世無爭、不與世俗同流合汙的崇高品性。

    在《愛蓮說》一文中,周敦頤的感情態度始終是平淡從容的。整首詞中不見絲毫的激動憤慨,卻能用寥寥幾句就勾勒出蓮花的神韻,這是周敦頤獨特的藝術表達方式。

    全詩的結構自然流暢,娓娓道來。周敦頤在水陸草木之花中將蓮花的特質刻畫出來。這樣的藝術結構體現了作者以自然為美的審美情趣。周敦頤從菊花、牡丹說起,把自己對蓮花的喜愛之情淋漓盡致地表達出來。“獨愛”一詞,就能生動地說明周敦頤對蓮花的情有獨鍾。

    因此,通觀《愛蓮說》全文,可知周敦頤通篇都在讚揚蓮花的自然之美。周敦頤對自然美學觀的運用不僅體現在遣詞造句上,而且在藝術結構和行文構思等寫作手法上都得到了體現。

  • 4 # 雙樵

    記得上初中時,語文課本中有宋人周敦顧的《愛蓮說》,並要求背誦。而今五十年過去,仍能一字不漏地全文背誦。這不是說自已的記憶力有多好,而是這篇散文寫的太好了,以至終生能背誦如流。

    《愛蓮說》全文僅119字,中心句從餘獨愛蓮之出於淤泥而不染到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計42字,堪與詩詞比美。《愛蓮說》以其精煉的筆調,對比了菊、蓮、牡丹三種不同的在卉,象徵性,擬人性地刻劃了三種不同的品格,作者透過重對蓮花的讚揚,歌頌了對自已理想的堅貞不渝,潔身自好的君子情操,流露出與世俗異趣的封建士大夫情懷。

  • 5 # 皓月Lh2088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讓我們一起來從新欣賞一下《愛蓮說》這篇文章吧: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盛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這篇短文,白話文的意思就是說:水上和陸地上草本木本的花中,可以喜愛的有很多。晉代陶淵明唯獨喜愛菊花。自從唐朝以來,世上的人們很喜愛牡丹。我唯獨喜歡蓮花,它從淤泥中生長出來,卻不受淤泥的沾染;它經過清水的洗滌後,卻不顯得妖媚。它的莖中間是貫通的,外形是筆直的,不生枝蔓,不長枝節。香氣傳播得越遠越清幽,它筆直潔淨地立在那裡,(人們)可以遠遠地觀賞它們,卻不可靠近去玩弄它。

    我認為,菊花,是花中的隱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貴的花;蓮花,是花中的君子。唉!(感嘆詞,在此作助詞,以加重語氣。)對於菊花的喜愛,在陶淵明之後就很少聽說了。對於蓮花的喜愛,像我一樣的還有什麼人?對於牡丹的喜愛,人該是很多了。

    周敦頤是北宋著名的理學家、哲學家和文學家,其著作《愛蓮說》是膾炙人口的名篇佳作。《愛蓮說》集中展現了周敦頤的君子美學觀,其具體的內涵概括而言可分為理學美、自然美和人格美三個方面。周敦頤以蓮花作為審美物件,表達了清靜淡泊、和諧致遠的審美情趣。

    周敦頤(1017年-1073年),字茂叔,湖南道縣人。周敦頤在年少時期歷經波折,24歲初入仕途,擔任洪州分寧縣主簿一職。公務之餘,周敦頤喜好講學,因此興教辦學,大獲好評。周敦頤晚年在濂溪書堂講學,因而被世人稱為“濂溪先生”。周敦頤的學說著述富有深刻的哲學思想,其思想融合儒家、道家、佛家思想於一爐,因此被後人尊為宋明理學的奠基人。周敦頤的一生傳世作品不多,著有《太極圖說》、《愛蓮說》、《通書》、《周元公集》等。其中,《愛蓮說》是周敦頤與友人在遊山玩水之時興起而作的一篇散文。全文雖然僅有119字,但在字裡行間中都透露出周敦頤的美學思想和人生志趣。

    一、理學之美

    通觀《愛蓮說》全篇,可知周敦頤的文學創作皆是以“理學”為思想基礎。周敦頤所描述的蓮花,具有內涵豐富的理學之美。

    在周敦頤的理學思想中,其中一點就是主張以“靜”為美。透過對蓮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潔,來藉此表達君子在世俗之間心理狀態的“寧靜”。君子的修養方式在於“主靜”。周敦頤在《通書·聖學》中提出:“無慾則靜虛動直。靜虛則明,明則通。”周敦頤為何喜愛蓮花?周敦頤筆下所描述的蓮花首先是沒有慾望的,“無慾則靜”,“靜則明”,“明則通”。由此看來,周敦頤所喜愛的蓮花首先體現出來的實質上是一個關於君子道德修養的命題。君子必須拒絕各種慾望的誘惑,方能進入“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的理想境界。這是身心的自我修養。這種修養方式對於審美思維的培養具有重要意義。陶淵明把菊花視為花中君子,而周敦頤將蓮花比喻為君子,二者都體現了同樣的審美情趣。審美的重要性就在於能夠排斥各種慾望和貪念,進入一種無慾、忘我的境地。而這種“無慾、忘我”的境地在周敦頤看來就是要達到“靜”,從而才能獲得思想境界上的提升,進入一個明練、通達的世界。

    此外,從《愛蓮說》一文中,可以看到周敦頤“文以載道”的理學之美。在中國古代美學史上,“文以載道”是周敦頤最先明確提出的學說,這也是周敦頤理學思想的要點之一。周敦頤所作《周子通書》中雲:“文所以載道也。輪轅飾而人勿庸,徒飾也,況虛車乎?文辭,藝也;道德,實業。篤其實,而藝者書之,美則愛,愛則傳焉。”周敦頤所論的“道”,是人道,是天道。其所作之“文”皆是為了達到“道”的目的。周敦頤把“文”和“道”聯絡起來,明確了“文、道”之間的關係,要求文辭要有助於德行事業。如此看來,周敦頤的文道觀蘊含著深刻的道德理念。周敦頤一方面指出了文辭是為了傳道,另一方面又認為文辭能夠創造美。因為美能夠受人喜愛,因此得以流傳下去。這是周敦頤對美學的肯定。《愛蓮說》中對蓮花形態美的描寫,體現了周敦頤用文辭傳達美學的理念,也是“文以載道”的理學之美的展現。

    總的來說,在周敦頤的美學觀中,理學是佔據主導的地位。他所提倡的以靜為美、文以載道等觀念,都在《愛蓮說》這篇散文中得到了很好的運用。理學作為周敦頤總體的哲學理路,是對其美學觀的抽象概括。

    二、自然之美

    理學是周敦頤美學觀的主導,而自然美則是周敦頤美學觀的外化表現形式。在《愛蓮說》一文中,周敦頤以描寫自然美景為主,刻畫了生動的蓮花形象,集中體現了其美學觀中的自然美。

    周敦頤從小就對自然生長的花草很是喜愛。他歲自然界的勃勃生機有一種特殊的情感。據說,周敦頤窗前所長出的雜草常年不除。周敦頤任其生長,常常在窗前欣賞草叢的蓬勃生氣。周敦頤的自然美學觀以宇宙“化生萬物”的思想為基礎。宇宙之中的氣可生萬物,萬物生生變化無窮。這就是宇宙賦予自然萬物的無盡之美。在此基礎上,周敦頤的文學創作都充滿著宇宙萬物、自然生長的氣息。在周敦頤的作品中,多以幽靜、清美的自然景物和淳樸的田園風光作為審美創造物件,體現了周敦頤以自然為美的美學觀念,表現出淡雅、質樸、潔淨的美學特徵。

    在《愛蓮說》中,周敦頤選擇蓮花為審美創造物件。《愛蓮說》的一字一句,都體現了周敦頤以自然為美的美學觀。在周敦頤的筆下,蓮花是自然界中“出淤泥而不染,灌清漣而不妖”的植物。這是植物自帶的潔淨、質樸的特性,是自然美之所在。蓮花的美平淡自然、潔淨素雅,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的美。周敦頤讚美和欣賞蓮花的原因,首先在於蓮花象徵著與世無爭、不與世俗同流合汙的崇高品性。其次,從美學上來說,蓮花所具有的清新自然之美與作者恬靜淡然的審美情趣相吻合。在蓮花自身之美的基礎上,注入了周敦頤藝術形式上的審美情趣,成就了周敦頤筆下的蓮花,使它成為一個不朽的藝術形象。

    周敦頤對自然所特有的審美情趣,制約了他對審美物件的選擇。《愛蓮說》中的蓮,是周敦頤在面對世間萬物時所選取的審美物件。這同時也影響了他在寫作中藝術傳達的表現形式。無論從《愛蓮說》來看,還是從周敦頤的其他文學作品來看,周敦頤詩文創作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徵,就是其所用的藝術語言簡單樸素,寫作的藝術結構自然流暢。

    在《愛蓮說》一文中,周敦頤的感情態度始終是平淡從容的。整首詞中不見絲毫的激動憤慨,卻能用寥寥幾句就勾勒出蓮花的神韻,這是周敦頤獨特的藝術表達方式。因此,周敦頤在語言上都與自然相貼近,他選用的是淺近通俗的詞彙,渲染的是淡雅素淨的色調。全詩的語言十分簡潔明瞭,毫無矯揉造作之感。

    全詩的結構自然流暢,娓娓道來。周敦頤在水陸草木之花中將蓮花的特質刻畫出來。這樣的藝術結構體現了作者以自然為美的審美情趣。周敦頤從菊花、牡丹說起,把自己對蓮花的喜愛之情淋漓盡致地表達出來。“獨愛”一詞,就能生動地說明周敦頤對蓮花的情有獨鍾。

    因此,通觀《愛蓮說》全文,可知周敦頤通篇都在讚揚蓮花的自然之美。周敦頤對自然美學觀的運用不僅體現在遣詞造句上,而且在藝術結構和行文構思等寫作手法上都得到了體現。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黑豹》有那麼好的口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