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徐國是先秦時代東夷的強大國度,相傳延續了1600多年。徐偃王時期徐國一度強大,西周東方的眾多諸侯國都歸附了徐國。徐偃王還統率東夷討伐周朝,打到周朝的成周雒邑附近地區。到春秋時期,徐國還多次與姜齊、楚國、吳國征戰。經歷了夏代、商代、西周、春秋幾個時期的徐國曆史發展脈絡究竟是怎麼回事?
7
回覆列表
  • 1 # 白鷹52012

    徐國的區域最早在魯南蘇北以山東郯城為中心的區域,後遷移到徐州、泗縣、泗洪。

    徐偃王時最為強盛,疆域擴張到整個蘇北、皖中、魯南等江淮廣大地區。

    徐國是夏朝所封的諸侯國。周初,在江蘇泗洪縣一帶為中心,建立徐國,在周穆王時期,才肯臣服於周朝。徐國在東夷中最為強大,春秋時為楚國所敗,公元前512年為吳國所消滅。

  • 2 # 暗夜思考

    徐國曆史長達1600多年,歷經了夏、商、週三個朝代,後來還一度成為了西周的眼中釘、肉中刺!最後於春秋末其,被吳國所滅。

    徐國的由來

    相傳在五帝時期,伯益因為協助大禹治水有功,所以他的子嗣都得到了蔭澤。

    《史記·秦本紀》有記載“大費(伯益)生子二人:一曰大廉,實鳥俗氏;二曰若木,實費氏。”

    伯益的二兒子若木,被封在了徐地,其也稱做徐方、徐夷或徐若木。這,就是徐國的始祖。

    徐國的興衰

    徐國曆經夏、商、週三朝,等到西周之時,其已經發展成為一個超級大國,是當時淮夷地區的第一霸主!

    因為其對於西周的不服,因此徐國也一度成為了整個西周的重要對立國,是西周的眼中釘肉中刺!

    周天子多次發動了對徐國的戰爭。《尚書·費誓》記載“伯禽即位之後,有管、蔡等反也,淮夷、徐戎變並興反”。也就是說,在周公旦之子伯禽即位之後,管叔謀反,淮夷、徐戎趁機作亂!

    對此,西周便派周公旦征討,歷時三年,平定淮夷。徐國雖說得以保全,但也暫時被壓制了!

    直到周康王之時,徐國又再度捲土重來!

    《禮記·檀弓》中徐國大夫容居之言:“昔我先君駒王,西討,濟於河”。也就是說,我的先君徐駒王曾西討(周王朝),一直打到黃河邊上。

    《後漢書·東夷傳》記載“康王之時......後徐夷僭號,乃率九夷以伐宗周,西至河上”。——周康王時.....徐國僭越為王,號召淮夷九國聯合討伐西周,逼至黃河邊上。

    .............

    足以說明,當時徐國對於西周的報復從未停止過!

    到了周穆王時期,因為擔心徐國作亂,於是用了籠絡與討好的手段,分封了東方諸侯,給了徐國名份,以求安穩太平!如此,徐國的威望更甚!

    然而,據《古本竹書紀年》所載“六年,召穆公帥師伐淮夷。王帥師伐徐戎,皇父、休父從王伐徐戎。”——周宣王六年,周王親征,討伐徐戎。到此真正制服了徐國!

    從此,徐國不敢再對周王室有異心,並派人去鎬京朝貢。由此可知,此時處於西周末期的徐國實力已經大不如前!!

    徐國的滅亡

    西周結束,東周開始,各個諸侯國開始相繼爭霸,徐國逐漸淪為一個普通小國,再無往日風光!

    齊國稱霸之時,徐國夾在齊、楚兩個強國之間來回遊蕩、見風使舵,日子極不好過!

    春秋晚期,吳、楚興起,徐國無端被扯入了吳國的公子光(闔閭)政變事件——公子光刺殺吳王奪位之後,兩位公子(掩餘與燭庸)分別逃往徐國和鍾吾國。

    公元前512年,吳國在滅了鍾吾國後轉而伐徐,徐國滅亡!

  • 3 # 看經典品百味人生

    徐國,是西周、春秋時代的諸侯國之一,國君為嬴姓。又稱徐戎,亦稱徐夷或徐方。

    夏代至周代,分佈在今淮河流域(今山東郯城一帶)。

    在周穆王時期,才肯臣服於周朝。周初,安徽泗州(其都先在山東郯城,後遷都至安徽泗縣江蘇省泗洪縣)一帶為中心,建立徐國,在東夷中最為強大,春秋時為楚國所敗,前512年為吳國所消滅。

    商曆史  夏朝禹時,伯益因為輔佐禹治水有功,他的兒子嬴若木受封於“徐”(今邳郯地區),建立了徐國。

    後來,在夏朝、商朝、西周三代,徐國一直是強大的諸侯國之一。

    西周  周穆王時,曾派兵討伐徐國,想要令他臣服,沒有成功。

    到春秋時期,徐偃王時,向他朝者的國家有32國(《韓非子》作36國)。

    周公旦時期,到周成王、周康王時期,西周和徐的戰爭非常頻繁。徐國參加以武庚為首的商朝殘餘貴族針對周朝叛亂,反抗周公的東征。徐駒王起兵直接攻打周朝一直打黃河邊,徐人自豪於“先君駒王西討濟於河”。

    周公旦的兒子魯公伯禽的魯國經常和徐國發生磨擦。周穆王統治時期,賢能的徐偃王嬴誕在位,大行仁義,得到百姓擁護。

    在這一時期,有32個徐國的鄰國向徐朝貢。國力強盛了之後,徐偃王大舉進攻周朝首都,差點獲勝。周穆王打敗徐國以後,徐偃王於彭城(今江蘇徐州)一帶山林隱居。於是,周穆王封他的子孫為徐子,繼續統治徐國。在此之後,徐國有了數百年的太平時期。

    春秋  請參見二公子事件公元前512年(吳王闔閭三年)夏天的時候,吳國派出使臣,責令徐國和鍾吾國交出領兵在外的公子掩餘和燭庸。二國依仗有強大的楚國作後臺,拒不從命,並私自放走二公子,讓他們去楚國。楚昭王很高興,立即派出重要官員隆重迎接,並讓他們在“養地”(今河南沈丘縣)暫住。接著,又命令莠尹然、左司馬沈尹戍重修養城,把養城東北邊的城父、東南邊的胡田兩塊地方封給二公子,企圖利用二公子危害吳國。這給了吳王出兵的藉口。前512年冬天,吳王派孫武、伍子胥討伐徐國和鍾吾國滅亡  

    徐國因為“二公子事件”,被吳國侵略,由於其軍隊不堪一擊,結果被吳滅。其實,也可以說是楚國和吳國不斷蠶食他們的屬國,所以滅亡。滅亡之後  

    徐國亡國之後,其子孫以原國名“徐”為氏,是徐姓的起源之一。江西靖安被認為是徐國最後的家園。2007年1月6日,在靖安縣水口鄉李洲坳發現了一個東周古墓,根據考古專家徐長青等人對墓葬的分析研究,認為該古墓為春秋時期徐國最後一位君主章禹的妃嬪陪葬墓。該考古發現進一步佐證了江西靖安為徐國最後的據點。

    統計  徐國的國祚長達1649年,共有44代君王。

    1、大禹繼承父志治水,取得成功,得以繼承舜的帝位。在大禹治水成功的過程中,得到伯益的支援。大禹晚年準備傳位於伯益,可伯益淡於權位,主動讓位給禹的兒子啟,自己隱居於箕山之北。夏啟六年,伯益被殺。為了籠絡人心,夏啟一面以重禮安葬伯益,一面將伯益的二兒子若木封于徐,即山東中部、南部,郯城一帶。這就是徐國的創始。自此之後,徐華人以國為姓,徐姓宗族的主支由此繁衍、發展、壯大。若木,也就成了後世徐姓基本公認的血緣始祖。

    2、到了商末,特別是周朝,徐國力量比較強盛,週一直認為它是周的抗衡者,所以對徐國不放心,頻頻征伐。對此,《詩經》中多有記載。徐國敗退,南遷到泗洪一帶,繼續發展強大。此時徐國國君曾以諸侯國首領身份率兵西征,與周對峙。周穆王懼怕,承認徐君為諸侯的盟主。

    3、西周的中後期,徐國傳到徐偃王,在淮泗地區得以復興,正如史料記載:“徐偃王處江東,地方五百里,行仁義,割地而朝者三十有六國。”徐國的復興引起西周擔心,於是命楚國舉兵討伐。徐偃王行仁義,不忍心殺其民,公元前963年便棄國北走,到彭城武原縣東山下,隨遷的百姓數萬。所謂的武原縣東山即在今天邳州西北,東山後來被稱為徐山。

    4、徐國敗後,徐偃王曾經率領部分徐華人經海路南下,到達浙江寧波一帶。所以今天浙江的徐姓在當地是望族。徐偃王終被追殺,懷抱美玉投海而死。由於徐偃王的仁義備受稱讚,周在擊敗徐偃王后,又被迫封徐偃王的次子寶宗為爵,置都彭城,繼續治理徐國,這便是今天的梁王城的由來。此時是在周共王(公元前922-公元前900年)時期。

    5、春秋時七雄割據稱霸,徐國再度南遷到淮南、江北蘇皖接壤的淮泗地區。那時徐國已經國力弱小,民心比較鬆散,沒有多強的抵禦力量,夾在大國之間,小心翼翼生活。公元前512年,吳王夫差北渡淮河伐徐,放泗水淹徐國。徐王章羽披髮文面,中華徐姓始祖陵綁縛自己,領著妻子跪求夫差保留國土,夫差不準。章禹帶著王室族人逃奔了楚國,徐國自此失去國號。若木封徐之後,徐國經歷了夏、商、週三個朝代,共有44代君王,存世1500餘年。

  • 4 # 風光藝境

    徐國為嬴姓,東夷諸國之一,夏商周時分佈於今淮河中下游地帶(今江蘇西北部與安徽東北部),其最早之起源可追溯至大禹時代。

    大禹治水,皋陶與伯益(傳為少昊後裔,嬴姓,古代嬴姓各族之祖先,東夷領袖)佐助其治水平土有功。後大禹接受舜帝的禪讓成為君王,以皋陶為繼承人;皋陶先逝,大禹復以伯益為接班人委以政事。公元前2095年大禹去世,伯益避讓大位於大禹之子啟(一說與啟爭位被殺),啟嗣位,君位自此由禪讓制變為子孫世襲制。

    夏啟封伯益子若木為徐伯,封地為今山東中南部一帶與安徽泗縣以北地區;此為徐國之起源。

    殷商後期,徐族在今山東南部鄒山一帶建立徐國,徐人同商王結盟,成為商朝嫡系方國。西周成王初,武庚(商紂王子,受封商都以北之邶,以續商祀)、管叔(周武王弟,封於今河南鄭州市,同蔡叔監視武庚及殷商遺民)、蔡叔(武王弟,封於今河南上蔡縣西南)聯合東方夷族叛周。周公東征,平定叛亂,徐人被驅逐至海濱,即今淮河中下游;徐人遂以今江蘇泗洪縣為中心建國。

    周穆王時期(公元前976—922),徐國在第三十二世國君徐偃王手中復興,在東夷中最稱強大。徐偃王曾率領九夷(淮、泗一帶各部族)攻周,西進至黃河沿岸。周穆王不得已,命徐偃王為東方諸侯盟主。時徐國有地五百里,包括今蘇北、皖中、魯南等江淮廣大地區。徐偃王行仁義,施仁政,得到東夷擁戴,三十六方國皆朝覲之。周穆王忌憚徐國強盛且深得眾心,遂命楚伐徐。徐偃王“不忍鬥其人”,遂離國北徙至彭城(今江蘇徐州市)武原縣(今江蘇邳州市西北)東山下,數萬百姓追隨之(一說徐偃王已死,其子宗北徙彭城)。楚軍窮追不捨,徐偃王被迫蹈海自盡(徐偃王之事,史書多歧義,茲姑取一說)。周穆王復封宗于徐,仍為徐國國君,繼續治理徐國。其後,徐國又相傳了十一世。

    周宣王時,曾對東南的淮夷、徐國用兵,損失慘重,但徐國的實力亦受到削弱。

    春秋初,徐國仍為江淮間強國,齊桓公與之聯合抗楚。中期以後,魯與齊等東方大國對徐國侵擾加劇。前526年初,齊景公發兵伐徐;二月,攻至徐邑蒲隧(今江蘇睢寧縣西南)。徐子(子為爵位,子爵)與齊講和,盟於蒲隧。自此,徐國失去下邳及泗水中游廣大地區,殘喘於淮浦一帶。

    前512年十二月,吳王闔閭伐徐。徐國滅,徐子章禹奔楚。

    在中國歷史上,東夷大國徐國傳國一千六百年,歷四十四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下一步,特朗普會邀請俄羅斯加入北約嗎?或者是解除對俄羅斯的經濟制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