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春風沉醉的晚上504

    我來瞎猜一把。有興趣的看看,沒興趣的跳過。

    這個先從喪事說起。

    話說,遠古的時候,沒什麼像樣的防腐技術,人的遺體放一段時間,自然會腐,以至於有屍體的味道,天越熱越盛。為了掩蓋這氣味,便會燃燒一些能夠發出香味的東西,可以殺菌,可以掩蓋屍體的味道。

    後來進而發展成制香技術,並賦予其含義,再引申到各種祭祀、敬神、求仙、拜佛的各種活動。而隨著制香技術的不斷提高,焚香的確能夠安神、靜心,讓人進入到如夢如幻的境界。讀書、彈琴等等都可以焚香。

  • 2 # 陳好言

    自古以來,我們中華民族就有上香的傳統,上香也叫燒香,又叫敬香。但是究竟是為什麼會有這一傳統的?

    相傳,始於周朝,周人生煙以祭天,稱著“煙”或者“煙祀”。這種祭祀制始於周文王。“煙祀”一是點火生煙,二是煙氣為香氣。以香菸祭神,就是後世所謂的“燒香”。

    燒香的作用是唯一的,用來祭祀。燒香行為由國家掌握,由祭司執行。

    延續到今日,上香已經形成了自己的形式方法了。

    燒香是中國民俗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有三個特點極為引人注目:

    一是普遍性,漢人燒香,少數民族絕大多數也燒香,從南到北,從東到西,幾乎無處不燒

    二是歷史悠久,現存文獻《詩經》《尚書》已有記載,則其起源必早於詩書時代即西周。

    三是普及性,幾乎做什麼都要燒香:對祖宗要燒,對天地神佛各路仙家要燒,對動物要燒,對山川樹木石頭要燒;在廟裡燒,在廁所也燒;過節要燒,平常也要燒;作為一種生活情調要燒,所謂對月焚香,對花焚香,對美人焚香,雅而韻,妙不可言;作為一種門第身份,所謂沉水燻陸,宴客斗香,以顯豪奢;虔敬時要燒,有焚香彈琴,有焚香讀書;肅殺時也要燒,辟邪祛妖,去穢除腥;有事要燒,無事也要燒,燒本身就是事,而且還會上癮,稱為“香癖”,就彷彿現代人的抽菸飲茶一樣。

    敬香

    常見步驟:

    1.用自己的火將香點燃;

    2.用兩手的中指和食指夾著香杆,大姆指頂著香的尾部;

    3.安置胸前,香頭平對菩薩聖像;

    4.再舉香齊眉;

    5.之後,放下如第3動作;

    6.開始用左手分插。

    常見的香的方法:

    插香的第一種方法:第一支香插中央,插時默唸:“供養十方三世三寶。”第二支香插右邊,插時默唸“供養歷生父母師長。”(注:本篇拈香之法全為在家居士所寫,故與出家眾所觀想默唸者不同。但出家眾如是個人敬香禮佛,則可同用此法。)第三支香插左邊,插時默唸:“供養十方法界一切眾生和我某某的冤債障類。”

    插香的第二種方法是先右,念:“誓斷一切惡。”次左,念:“誓修一切善。”後中,念:“誓度一切眾生。”

    插香的第三種方法是最簡單的,和第一法一樣,但念得比較簡單,第一支香插中間,念:“供養佛,覺而不迷;”第二支香插右邊,念:“供養法,正而不邪;”第三支香插左邊,念:“供養僧,淨而不染。”總括而簡單。

    上完香後,應對佛像,肅立合掌,恭敬禮佛(合掌,心中默唸:“願此香華雲,直達三寶所(或念:“直達諸佛所”)懇求大慈悲,施與眾生樂。”)。

    至此,才算一個完整的上香過程。

  • 3 # 詩詞與美文欣賞

    中國是“禮義之邦”,祭天地神明、祭祖宗先烈、祭古聖先賢三祭之禮淵源甚早,體現著中華民族獨特的人文情懷。

    孔子說:“氣也者,神之盛也。魄也者,鬼之盛也。合鬼與神,教之至也。” 祭祀祖先神明,使民有所信仰,有所敬畏,誠意正心,正是儒家“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的重要方式。

    《論語·泰伯》中記載,孔子讚揚大禹:“菲飲食,而致孝乎鬼神。”史書說古聖大禹奉行節儉樸素,但對祭祀之事則恭敬盡心,不敢稍存怠慢。

    《荀子·禮論》說:“祭者,志意思慕之情也,忠信愛敬之至矣,禮節文貌之盛矣,苟非聖人,莫之能知也。

    聖人明知之,士君子安行之,官人以為守,百姓以成俗。其在君子,以為人道也;其在百姓,以為鬼事也。”

    祭祀活動,也成為中華民眾展現禮儀、宣揚文化、繼承傳統、教化民眾、敦睦鄉鄰、寄託情感的重要方式,並在周代形成定製,中華兒女代代相傳,遂成習俗。

    孔子說:“祭如在,祭神如神在。”祭祀祖先、祭祀神明,要感覺祖先、神明就在身邊一樣,一定要懷有一顆恭敬虔誠之心。 “吾不與祭,如不祭。”意思是,我不參加祭祀,就好像沒有祭祀一樣。

    傳統中華文明把祭祀天地、神明、祖先看作是“禮”的表現。 《左傳》雲:“國之大事,在祀與戎,祀有執膰,戎有受脤,神之大節也。” 祭祀是慎終追遠,文化傳承;兵戎是保家衛國,抵禦侵略,缺一不可。

    抗日戰爭期間,中華民族面臨空前危機,國共兩黨急需團結,共祭黃帝陵,就成為了中華民族戰爭史上一座具有里程碑式的事件。

    古人祭祀以香火作為人與天地、神明、祖先之間的通訊媒介。 神明居住天宮,高高在上,如何享用人間供品?根據“火性炎上”的道理,香火輕燃,香氣裊裊上升,神明就能接收來自人間的資訊。

    香火也因此成為靈通三界,聞達十方,通真達靈的信物。 詩云:“香自誠心起,煙從信裡來。一誠通天界,諸真下瑤階。”

    祭祀上香習俗已有幾千年,據文獻記載,西周時已有上香禮儀。 《尚書》記載:“至沿馨香,感於神明,黍稷非馨,明德性馨”,認為好的德性,就如馨香一樣,能感動神明。 儒家不僅把上香祭祀視為禮儀規範,更看作是“孝道文化”的延伸。 古人把傳宗接代叫延續香火,把沒有子孫叫斷了香火。

    海外華人到大廟或老廟謁祖進香,迎回珍貴的老廟香灰回去供奉。核心價值和意義就在於,象徵著香火傳承。 這說明香火不僅具有“與神明溝通”的作用,還具有“溯本和傳承”的作用。

    民間信仰中的神祇、鬼怪、祖先等三類主要超自然存在,均是用香來溝通。 因此,香火也是神明靈力的體現,廟宇、家庭的分香或分火儀式,實則是分神明的靈力,俗稱分靈。

    重陽祖師有詞說:“身是香爐,心同香子,香菸一柱分明是,依時焚透崑崙,緣空香泉嫋祥瑞。” 香菸嫋嫋是向天地、神明、祖先做彙報,表心跡。 所以,上香祭祀,最看重的是人自身的誠心正念,來不得半點虛偽狡黠,否則不僅徒勞無功,還會觸怒神明,遭到懲罰。

    俗話說,舉頭三尺有神明。人間私語,天聞若雷。暗室虧心,神目如電。 人只有懂得慚愧,懺悔,才能自淨其意,遷善去惡。 一個知慚愧,存懺悔的人,會因常懷慚念而生善;會因常生愧心而止惡。 因此,上香之人,必須心懷感恩,心存慚愧,誠心懺悔,才能祈福靈應,消災解禍,祥瑞降臨。

    道經說:“三柱真香通訊法,三界神明降福來。” 上香儀式的本身就是一場道德教化,勸善去惡的過程。 《道德經》雲:“天道無親,常與善人”。

    上香人要修持三香,即心香、身香、口香。 心香是指心地純正善良,心存善念,不生邪念,不生惡念; 身香是指做人品德端正,坦蕩正直,光明磊落,不做虧心事; 口香是指說話乾淨,留有口德,導人向善,利益他人,不言語不遜、出口傷人等。 心香心善而不惡,所以無心業;身香身正而不邪,所以無身業;口香口淨而不髒,故無口業。 這就是上香者修持三香,蕩除三業的含義所在。也是其他任何祭祀方式都無法替代的緣由。

  • 4 # 花禪酒仙

    在上古時期,人還不是天地間的主宰,人族只是這個世界上一個弱小的族群,那時候的人族為了尋求生存,不斷的在和自然做鬥爭。

    但是人族相對於上古時期的其他族群來說,實在是太弱小了,在不斷鬥爭的過程中,人族的先驅發現了一種神秘的事物,那就是神明。

    這裡要說一下,神明的本質實際上就是人們信念的集合體,它存在於虛無當中,和每一個人都有關聯,所以每一個人都有能力影響到神明。

    人族先驅發現了神明之後,就想透過神明幫助人族獲取更大的生存空間,可是個人的力量相對於整個人族的信念來說還是太過微小,沒辦法撼動神明。

    於是人族先驅就召集更多的人來參與,意圖撼動神明,這就是最早時候的祭祀。

    撼動神明之後就需要神明幫助自己達成目的,正所謂有得必有失,想要獲得就必須失去,而上古時期都是以物換物,神明存在於虛無之中,世俗物品沒什麼用處。

    這時候人們透過燃燒將世俗的物品傳遞給虛無之中的神明,這是燒香的早期體現。

    在人們將物品燒給神明的時候,這些物品包含了人們的信仰,這種信仰對神明是有益的,神明收到人們的信仰之後,就會盡可能的幫助人們達成所願。

    按照現在科學的說法就是,不斷給自己強烈的心理暗示,說自己可以做到,然後透過自己的努力,最終達成目的。

    但是在上古時期,人們並不知道科學是什麼,祭祀的方法透過不斷的演變,人們發現燒香能夠最大程度將人們的信念傳遞給神明,於是就一代一代的傳承了下來。

    燒香通俗一點來說就是我給你需要的信仰,你幫我達成我想做的事情,祭拜神明和祭拜祖宗一樣,就是這麼簡單的一場交易。

  • 5 # 術數天地

    中華文明的傳統:敬天法祖,這種傳統祭祀文明是中華文明產生和延續的唯一保障。“國之大事,在祀與戎”,這句話很好的體現了祭祀在中國古代的重要性。祭祀的重要性不僅如此,一個家族,一個國家,只要宗廟依舊存在,祭祀沒有斷絕,就意味著家族或國家依然綿延。

    華人的祭祀活動都離不開香火,為什麼要燒香呢?

    祭祀祖宗神明為何要燒香的問題,道教的八大神咒中的祝香神咒或許可以給與一些答案。

    祝香神咒:

     道由心生,心假香傳。香爇玉爐,心存帝前。

     真靈下盼,仙旆臨軒。令臣關告,逕達九天。

    我們可以從“心假相當於傳”知道,我們需要傳達給祖宗神明的心意是假借香菸傳遞,將自己心中的所想、所求、所願,或透過信香傳遞。

    “香火”是人與神之間的通訊物,我們經過燒香,香菸嫋嫋能把我們的祈願資訊傳達給神明,從而祈求祖宗神明保佑。因而道經中說“三柱真香通訊法,三界神明降福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什麼好的生活習慣可以祛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