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填哥嗑歷史

    對於這個問題,千百年來人們一直在思考著。並從中思考、吸取教訓。小甜甜雖然不是特別的智慧,但也願意跟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觀點。

    我認為,秦的過早夭折,最根本的原因,是秦朝統一用力過猛,濫用民力。其實,這也是所有分裂動盪過後大一統王朝的通病。

    很多人認為是秦朝的暴政和秦法嚴酷導致秦朝的夭折。其實,秦法並不是那麼嚴苛。比如《陳涉世家》中的“失期,法皆斬”,根據新出土的《睡虎地秦墓竹簡》記載,沒有按期到達是很輕的罪行。

    《秦律·徭律》規定:“失期三日五日,誶;六日到旬,貲一盾;過旬,貲一甲。”誶是訓誡,貲是罰款。遲到5天以內的,只是訓誡,也就是批評教育。遲到六天不足十天的,罰款一盾,超過十天的罰款一甲。按照這樣的規定,最多相當於今天我們駕車違章,再怎麼加重處罰,也不能殺頭!

    秦法不嚴苛,但是秦朝徭役很重,濫用民力倒是真的。期中的修長城,修直道,發兵嶺南,北伐匈奴,大規模南巡、修建秦陵,宮殿等等徭役,大量損耗秦國國力。而這一些,都和鞏固當時秦王朝的統治有關。和隋朝統治者隋煬帝一樣。在分裂動盪幾百年之後,再度統一,統治者急於求成,想畢其功於一役,又好大喜功,認為自己功高蓋世,不注意與民休息,濫用民力,導致民變四起。

    秦二世和趙高的胡作非為,是造成秦朝夭折的直接原因。

    人民暴動,在中國歷史上並不罕見。只要統治者能及時發現,往往能扼制在萌芽狀態。在前226年,原南韓國都新鄭就曾經發生暴動,被秦國迅速鎮壓。遏制農民起義後,統治者如能勵精圖治,相信秦朝傳多幾代沒有問題。漢武帝時期也好大喜功,晚年也民變不斷。但是漢武帝晚年包括繼任統治者能吸取教訓,與民休息,漢朝繼續他的強盛之路。

    而這一次,秦國沒有這個機會了。因為當政的秦二世和太監趙高矯旨奪位,逼死深得民心的扶蘇,殺害抵抗匈奴的大將蒙恬。弄得秦朝人人自危。顧不上鎮壓農民起義。使得農民起義之火勢成燎原。一群烏合之眾竟能如入無人之境,攻入關中,裂土稱王。後來鉅鹿之戰關鍵時刻,秦朝統治者竟然不發兵救援(其實也無兵可發了,秦朝精銳的北方軍團被秦二世和趙高玩死了)。使得秦朝四十萬軍隊被屠戮殆盡。劉邦直入關中。這時,秦朝統治者才反省過來,誅殺趙高,試圖抵抗項羽劉邦,可惜為時已晚,秦朝的滅亡已成定局。

    杜牧的《阿房宮賦》中說到:“嗚呼!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國各愛其人,則足以拒秦;使秦復愛六國之人,則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為君,誰得而族滅也?”一語說到秦亡的根本原因,但不是全部,秦二世和趙高的胡作非為使得秦朝滅亡大大加速了。不過我們不必哀嘆,因為我們迎來了另一個強大的王朝——漢朝。

  • 2 # 史學筆記

    秦朝作為第一個大一統的王朝,他的施政手段過於激進,思想過於超前,犯了嚴重的左傾冒進主義錯誤。導致的後果就是秦朝的政府就像遭到了老天的詛咒,後世封建王朝所有的問題,在短短十五年的時間中,輪番上演了一遍。

    問題一:後宮問題

    嬴姓內部的後宮就沒有安穩過,秦始皇繼位的時候,後宮三位女人奪權。他的養祖母華陽太后,親祖母夏太后,母親帝太后勾結外朝官員,黨爭不止。母親帝太后更是先與呂不韋私通,後養面首嫪毐,剩下兩個私生子,後嫪毐造反,陰謀除掉始皇帝讓私生子繼位。

    上面是始皇帝父祖輩的問題。到了始皇帝與秦二世,更為奇怪,父子二人連立後的記載都沒有。彷彿二人的後宮之主的位置一直是空缺的。

    (秦二世胡亥)

    問題二:奪嫡問題

    秦朝的皇位繼承人之爭也是開歷代先河,秦二世胡亥在趙高、李斯的幫助下,篡改詔書,逼死繼承人扶蘇。

    乃行誅大臣及諸公子,以罪過連逮少近官三郎,無得立者,而六公子戮死於杜。——《史記·秦始皇本紀》

    問題三:權宦問題

    趙高,這位宦官一出道便為走到了後世宦官難以到達的高度。

    廢立皇帝。先是篡改遺詔立胡亥為秦二世,後來又讓自己女婿逼死秦二世,立秦二世堂兄嬴嬰。殺丞相。利用冤獄殺掉了丞相李斯。賣主求榮。與劉邦勾結,助力劉邦攻下武關,想要二人平分關中,一起做關中王。

    趙高所能達到的高度,足以讓後世所謂的大宦官劉瑾、魏忠賢等望塵莫及。

    (趙高)

    問題四:黨爭問題

    趙高和李斯先與統帥蒙恬鬥,這是丞相和將軍之間的鬥法,將軍系失敗,一批戰功赫赫將軍被殺。

    趙高接著與李斯鬥,這是宦官和丞相的鬥法,丞相系失敗,一批能吏被殺。

    趙高接著指鹿為馬,看看還有誰不服,一批敢說真話的大臣被殺。

    趙高與嬴嬰鬥,這是宦官與秦宗室的鬥法,宦官系被殺。

    秦王嬰登上王位之後,四下一環顧,人呢?我大秦國的人才哪裡去了?

    (秦二世)問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馬以阿順趙高,或言鹿。高因陰中諸言鹿者以法。——《史記·秦始皇本紀》

    問題五:地方割據

    秦朝嶺南軍統帥趙佗,趁著北方戰亂,毀掉了嶺南與北方通道,自立為王,秦朝軍民五十萬人滯留南方不歸。

    秦帝國就三大主力部隊,嶺南軍是三分之一,嶺南軍不歸,秦朝喪失了一支平亂的重要力量。

    問題六:異族侵略

    蒙恬曾擊擊破匈奴,奪取河套地區。但是,等劉邦繼位的時候,河套地區已經被匈奴佔領。說明在秦朝末年,匈奴南下侵略,擊破了秦朝長城軍團的留守部隊,奪取河套地區。

    問題七:農民起義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史記·陳涉世家》

    陳勝吳廣的農民起義,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秦朝遭遇了以往從沒遇到的事情,秦朝將所有部隊都放在邊疆,這表明,秦朝中央政府根本就沒想過世界上還會有農民起義這種事情。

    問題八:貴族復辟

    秦朝末年,六國貴族打著復國的旗號,均實現復國。二世元年七月,陳勝吳廣造反,二世元年六月,六國就都已經復辟,動作十分迅速。

    問題九:長生問題

    (成年秦始皇)

    秦始皇開了帝王求長生的先河。

    秦始皇派盧生等人煉製長生藥,盧生等人坑了秦始皇的錢,還說秦始皇壞話。秦始皇大怒之下坑殺盧生等四百六十餘名術士。

    秦始皇派徐福東渡東海去求不死藥,還親自操弩,捕殺鯨魚,結果徐福一去不返。

    始皇帝長期服丹藥,也是導致他短壽的一大原因。

    問題十:將軍反叛

    章邯在戰場上投降了項羽。這簡直就是笑話,為秦帝國的建立拋頭顱灑熱血的老將,艱難支撐秦帝國的頂樑柱,為了免遭趙高迫害,竟然向一個毛頭小子項羽屈膝請降,交出了自己守護一生的帝國。

    這十大問題,每一個都在後世發生過,但在秦朝,短短的三年間之中集中爆發,讓人感覺秦朝真的是一個被詛咒的王朝。這十個問題,出現任何一個問題,都會使國家元氣大傷,而十個集中爆發,除了滅亡,很難想還會有其它結果。

  • 3 # 漫步文史

    我是歷史話光年,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秦統一六國之後建立秦朝。在國家治理與文化教育方面大多都在延續秦國原有的制度,雖有改革創新,但制度的核心卻沒有太大變化。關於前朝迅速滅亡一直以來就是專家學者研究的課題,今天我們僅從制度與文化淺析一二。

    秦朝的酷刑、徭役使百姓迫不得已造反

    先看看秦朝的傑作:秦長城、阿房宮、始皇陵(兵馬俑等等)、渠道(靈渠、都江堰、鄭國渠、直道、馳道、五尺道)、秦臺。大量的百姓都被徭役折磨的苦不堪言,其中還包括原來的秦人百姓。當劉邦進入咸陽城的時候,百姓是非常歡迎的,約法三章使百姓痛哭流淚,都希望劉邦能留下來做關中王。可見百姓平時的生活狀況是有多麼糟糕。

    秦雖然統一六國,但為了防止百姓造反,對百姓的酷刑、徭役之重是使百姓起義的主要原因之一。隨著陳勝吳廣揭竿而起,四方地主、豪強起義此起彼此。項梁、項羽起兵甚至還擁立了楚懷王熊槐的後人為王,使楚人起義將領不約而同的前來依附。

    將領之所以能聚集大量百姓起義,無非就是一起造反就能吃飽肚子。秦朝為了國家治理方便,使用武力強壓百姓的做法是不明智的,抽調壯丁都去徭役也並不能有效的預防百姓起義。這一切都源自與商鞅變法給秦人帶來的好處,但治理一域與治理全國是有本質區別的。

    秦朝的文化理念做的不到位,對百姓沒有起到疏導作用

    暴力引發更多的暴力。讓百姓服徭役,釜底抽薪,預防起義,焚書坑儒,讓讀書人深恨之。當地主、豪強揭竿而起的時候,讀書人爭相前往依附。

    八百多年的封建制度,秦朝妄圖利用暴力在短時間內改變世人根深蒂固的思維,這無異於此人說夢。在項羽滅秦過程中,六國諸侯的後人都前來投靠,目的當然是希望恢復自己的國家政權。

    劉邦在戰勝項羽之後,吸取了教訓,採取了分封制與郡縣制並存的方式。這當然不是劉邦本意,但客觀條件決定了必須要有這樣的一個過程。

    一直到漢武帝劉徹時期,一者是經歷了六十多年的時間,一代人的思想早已過去了,二者漢初異姓王多遭迫害,其後代早已不具備反抗的能力。漢武帝在思想上的統一,使諸侯的封建制度思想漸漸淡化。當然打一棒總是還要給個胡蘿蔔的,這就是封建地主思想,這一直到中國建國才徹底根除掉。

    思想上的認知,並非靠強硬的方式可以解決的問題。自周始到秦統一六國,幾百年的封建制度思想也絕不是燒掉書籍,殺幾個文人可以杜絕的,總要有個疏導的過程。

    總結

    僅憑藉武力不能得天下,當然依靠酷刑也不能治天下。妄圖以文字獄來改變百姓的思維,這種做法每個朝代幾乎都會存在,但還是需要經歷漫長的時間,才能見到效果。中間始終離不開教育與疏導,這是秦朝太過自負了。

    政權的根本在與人,當百姓、地主、豪紳、官吏,當各個階層的人都對秦朝充滿恐懼的時候,這便是新政權出現的最佳時機。項梁是地主代表,劉邦起義是源自沛縣縣令欲起義的原因,陳勝吳廣是農民代表,可見秦末幾乎各個階層都在起義、反抗。這並非是秦制度的缺失,究其主要原因是對百姓思想教育的缺失。

    本文僅從被壓迫的百姓與思想認知淺談一二,不足之處煩請斧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新手上高速怎麼才能走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