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
回覆列表
  • 1 # 快樂德撲

    嘉慶皇帝名叫愛新覺羅.顒琰,是大清的第七位皇帝,是滿清入關後的第五位皇帝,三十六歲盛年登基,在位25年,61歲病逝,享年六十一歲,廟號“仁宗”,諡號“睿皇帝”。在位期間無顯赫政績,一味守成,不求變革,史學界有“明亡於萬曆,清亡於嘉慶”之說。他的皇帝生涯發生的大事件筆者概括為“傀儡、倒和、民變、吏治、英使團”十一字。

    一、傀儡。經過漫長的克守恭儉和韜光養晦的皇十五子顒琰,終於在公元1795年即乾隆六十年,迎來了盼望已久的傳位詔書,御極六十載的老皇帝乾隆在紫禁城勤政殿召見王公大臣,正式宣佈顒琰為皇太子,定明年為嘉慶元年,並於明年正月初一舉辦禪位大典,年方36歲的顒琰終於登上了皇帝位。可是當了太上皇的乾隆並未放權,他以“訓政”之名執掌軍國大事,皇宮內仍用“乾隆”年號,地方公文才用“嘉慶”紀元,乾隆時常臨朝,嘉慶陪侍左右,北韓使臣記載嘉慶“侍坐太上皇,上喜則亦喜,笑則亦笑”“賜宴之時,只視上皇之動靜,而一不轉矚”,嘉慶二年,嘉慶皇帝的結髮妻子、皇后喜塔臘氏病故,國遇大喪,嘉慶為了不給乾隆添晦氣,竟下旨喪事從簡,而且細緻到囑咐國喪期間來覲見太上皇的大臣們不可著喪服,以影響“御容”。總之,在即位之初、乾隆訓政的四年裡,嘉慶“初逢訓政,恭謹無違”,謙卑孝順到了極致。

    二、倒和。和珅是中國歷史第一貪,筆者甚至認為他是世界第一貪,他在乾隆後期得到皇帝賞識,火箭搬升遷,執掌軍機處、戶部、內務部、步軍統領衙門等要職,可謂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但他的輝煌歲月進行到嘉慶四年便戛然而止了,因為這一年,和珅的天塌了——乾隆去世了!嘉慶處置和珅絕對算得上雷霆手段,比崇禎處理魏忠賢要乾淨利落的多,乾隆駕崩的第二天,嘉慶便急不可耐的下旨由和珅總理太上皇喪儀,還把和珅同黨福康安安排在殯殿晝夜值班,不準二人擅自走動,並且,趁機褫奪了和珅軍機大臣、九門提督的職位。諭旨一下,滿朝言官聞風而動,紛紛上表彈劾和珅,最後嘉慶要以“僭越”“專擅”“貪黷”等二十大罪將和珅凌遲處死,幸虧嘉慶皇帝下嫁給和珅之子的妹妹和孝公主求情,再加上劉墉等直臣以鰲拜、年羹堯先例勸諫,為顧國體,嘉慶才改為賜白綾自裁。而和珅的驚天家產,經過嘉慶查抄一小部分歸了戶部,算是充了國家財政,而絕大部分都入了嘉慶的私人小金庫——內務府了。

    三、民變。大清的社會矛盾,早在乾隆中後期就埋下了種子,到嘉慶年間漸成不可收拾的局面,由於人口暴漲,土地兼併嚴重,吏治腐敗,加劇了社會危機,以致於民變四起,遍地烽火。

    嘉慶元年,湖北白蓮教起義,歷時九年,禍亂五省;

    嘉慶八年,江西天地會起義,天地會這一秘密組織,貫徹有清一代,至大清滅亡而未絕;

    嘉慶十一年,林清領導天理教幾百部眾竟然攻進了紫禁城,逼得嘉慶下了罪己詔;

    嘉慶十八年,河南李文成起義;

    除上述幾次規模大的起義外,還有苗民動亂、陝西工匠暴動、江西朱毛俚造反、四川少數民族洛布七力造反、雲南高羅衣造反、臨安江高老五造反......

    等等等等

    嘉慶皇帝應該是滿清入關以來平叛最多的皇帝,若論武功,他應該不止“十全武功”吧!

    四、吏治。嘉慶畢竟不是玩物喪志的昏主,他面對日益加重的危局,首先想到的辦法是——整飭吏治。嘉慶四年,剛親政的嘉慶皇帝就下旨限制進貢,避免各級官員利用進貢盤剝百姓。嘉慶十年,嘉慶皇帝鑑於“官兵怠玩成習”“舊章廢棄”,頻頻下詔對各種官場軍隊弊端嚴詞申飭,但整個官場積習難改,見效甚微。嘉慶皇帝還屢屢下詔求言,鼓勵官員直陳時弊,但清朝經康熙、雍正、乾隆數朝屢興文字大獄,到嘉慶朝,社會思想鉗制,萬馬齊喑,嘉慶廣開言路之舉,最後也落得個“似通而未通”的可笑局面。嘉慶嘔心瀝血整飭吏治之舉,失敗了!

    五、英使團。自1793年英國馬嘎爾尼使團訪華後,時隔二十多年,又一個英國使團來華訪問,就是阿美士德使團。嘉慶比他老子乾隆還要食古不化,他一開始就對英使團防範有加,杜絕英華人提出任何要求的可能,他在遇到英使是否下跪這一和乾隆一樣的煩惱時,他比老爹乾隆更加頑固、不可理喻,他乾脆遞給英華人一封絕交性質的敕諭,甚至一度想關閉中外僅有的一座貿易關口——廣州。如果說世界潮流是場賽跑的話,乾隆是走著和人家比,那麼嘉慶就是站在原地一動不動了(說句題外話,道光是往回跑)。

    總之,一味守成抱殘守缺的嘉慶皇帝對封建王朝固有的問題束手無策,對中西碰撞產生的新課題,更茫然無措,中華這艘領航世界幾千年的巨輪,在他手裡迅速朝著歷史的逆流駛去!

  • 2 # 青竹小築

    嘉慶是個什麼樣的人?

    翻閱清朝正史,我們找不到關於對嘉慶荒淫、貪婪、昏庸、陰險行為的記載;翻閱清人野史,也查不著他的哪怕一件風流事。在史料上我們能看到的是一個品格端方、為政勤勉、生活儉樸、待人寬厚的人。同樣我們也能看到嘉慶皇帝是清朝十二帝中最沒有特色、沒有個性的皇帝。在治理國家方面毫無建樹,身上最明顯的標記就是乏術和平庸。

    乾隆一生有17個兒子,嘉慶皇帝永琰排行第十五,到了永琰出生的時候,他的14個兄長中有8個已經死去。在剩下的幾個年幼、庶出的皇子中,皇十一子永瑆和皇十五子永琰,水落石出般地成為乾隆皇帝為數不多的兒子中的佼佼者。永瑆聰明睿智、才氣橫溢,做事很有主見;永琰性格內向、性情凝重,為人規矩仁孝。在大清國力日益衰減的情況下,按說由永瑆這樣一位性格鮮明、頗有主張的皇子來繼承皇位,應該是最合適不過的。但事實上,乾隆卻把皇位傳給了永琰。因為永琰忠厚老實、規規矩矩、重視仁孝,對乾隆的話一向言聽計從,無疑最符合乾隆皇帝的選嗣標準。

    其實嘉慶皇帝很聰明,他勤奮好學,6歲讀書,13歲通五經,之後跟從多個師傅學習今體詩和古體詩,文化基礎非常堅實。尤其是在從14歲被秘密立儲到35歲登基的漫長的20多年中,他經受住了具有豐富政治經驗的乾隆皇帝的時時觀察和種種考驗,並最終被確立為下任皇帝,都說明永琰的品質、才幹絕非等閒。不過,他的這種資質才幹,用在恪守仁孝、唯命是從、按部就班、因循守舊等方面還算說得過去,但用在安邦治國、開拓進取上就會顯得異常地蒼白無力。

    如果天下安定、歌舞昇平,憑嘉慶的能力做一位賢明的太平君主應該沒什麼問題。但嘉慶皇帝卻接了一個爛攤子,一個被他英明神武糟蹋的千瘡百孔的爛攤子。 嘉慶親政後,採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對於改變乾隆後期的種種弊政雖然起了一定的作用,卻不能從根本上扭轉清代中衰之勢。嘉慶始終開不出一個根治日趨嚴重的腐化和怠惰的藥方,對一大批“尸祿保位”的官僚只能警告、恫嚇,最終徒呼“奈何”而已。他對西方殖民主義者的侵略有一定的認識,卻不能真正有效地對付外來侵略者。他在位期間,土地高度集中於大官僚、大地主手中,農民大量破產、流亡,政治比乾隆後期更加腐敗,社會矛盾日益加深,川、楚白蓮教和魯、豫天理教等大規模的農民起義紛紛爆發。越是這樣嘉慶皇帝越是手足無措,最後可以說是自暴自棄的遇事就看祖輩的實錄,看看自己的祖輩是怎樣處理事情的,成為了一個教條主義者。此後,曾經不可一世的大清王朝只能沿著衰敗的道路不可避免地衰敗下去。

  • 3 # 人文之光

    一、康乾盛世後的嘉道中衰

    大清國嘉慶元年,乾隆帝宣佈將皇位禪讓給嘉慶帝,而乾隆帝則以太上皇帝自居。

    雖然此時的嘉慶帝已經登基做了皇帝,但是,歷史還沒進入嘉慶時代。

    因為,大清國,真正說了算的,還是乾隆皇帝,而嘉慶,只不過是乾隆帝的傀儡罷了,甚至連嘉慶帝的寵臣和珅,嘉慶帝都畏懼三分:因為嘉慶帝生怕自己哪裡做錯,被和珅抓住把柄,然後告發到乾隆那裡,這樣,自己肯定會被廢黜。

    而皇帝被廢黜,意味著,死亡,也不遠了。

    而就在嘉慶登基這年,白蓮教(天理教)的教徒們,也給嘉慶帝送上了一份“賀禮”:嘉慶元年,白蓮教起義爆發。

    而皇帝登基元年就爆發大規模民變,從這不難看出,儘管前一年還是名義上的康乾盛世,但是,大規模的農民起義,已經充分說明:最起碼嘉慶元年,不是盛世了。

    後世的歷史學者,將嘉慶帝——道光帝在位期間,稱之為嘉道中衰。

    二、嘉慶帝的隱忍

    作為太子,和皇帝的關係是十分微妙的,因為歷史上,太子能順利當皇帝的,比例其實很小。

    而皇帝和掌握實權的太上皇帝之間的關係,要更加微妙了:太上皇帝掌握實權,其實就已經有些名不正言不順了,而失去掌權法理的太上皇帝,對沒有實權的皇帝,其猜忌程度,可想而知。

    而嘉慶帝就在這樣的環境裡,熬了四年,直到嘉慶四年,才把乾隆帝熬死。

    而這四年時間裡,嘉慶帝一切都看乾隆帝的臉色:比如嘉慶的皇后去世,嘉慶不敢操辦喪事兒,比如乾隆不笑,嘉慶不敢笑。

    嘉慶彷彿是乾隆的木偶一樣,就這樣,嘉慶煎熬了四年。

    而能在這樣的環境裡煎熬四年,這不是一般人的意志力所能做到的,從這點來說,嘉慶帝不是一個平庸的人,如果平庸的話,估計等不到嘉慶四年,嘉慶帝就會成為廢帝。

    三、不適合做皇帝

    嘉慶帝不平庸,但是,嘉慶帝不適合做皇帝。

    因為一個人意志力強,能做到堅忍固然不容易,但這些距離讓自己成為一個合格的皇帝,還差的很遠。

    當一個合格的皇帝,不光要意志力強,要堅忍,還要有一定的理政水平。

    嘉慶帝接手的大清國,處於勵志腐朽,民變不斷的狀態,而嘉慶帝對這一切都做不到任何的改善。

    最終,大清開始不可遏制的衰落下去了。

    這算是一種歷史趨勢吧!

    可惜,嘉慶帝連延緩的能力都沒有。

  • 4 # 撞過南牆的臉

    嘉慶繼位不是因為他出類拔萃,而是因為最佳人選永璉早夭,其他繼位人又是酒囊飯袋,所以他才得以繼位,憑這一點就說明嘉慶永琰很平庸,屬於比上不足比下有餘。他做的最大事情就是在乾隆死後誅殺和珅並打壓其親信,將和珅的家產傾數充公,但大部分銀兩並沒有充入國庫而是入了內宮,這對連年災荒的舉國上下無疑是最失敗的舉措,從而導致國內階級矛盾激化,農民水深火熱不得不起義,四處的鎮壓導致嘉慶民心盡失。而對於內宮的整頓不足也使得其未從根本上扭轉清政的頹敗。政治上也未有大的改革。而嘉慶年間更是閉關鎖國,拒絕了與英國建立外交關係,這也為清朝後世埋下了禍根。

    除了勤政之外也沒有什麼的出色之處,可估計連嘉慶自己也不明白為什麼他越勤奮政治局面越尷尬。。。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外貿業務員如何開發澳洲客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