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痞士Pisceel

    說到孩子愛玩手機遊戲這回事,在我帶過的幾百個學生裡面,有大概1/3的學生曾經沉迷遊戲導致學習下降,也許我和他們也是因此相識。但是經過一段時間的相處,老師和父母共同的努力,大多數學生也是控制住了自己的網癮。

    現在的移動裝置越來越發達,孩子基本上一接觸電子產品,如果沒有父母正確的引導和科學的監督,一碰就上癮,一上癮父母就責怪,一有責怪孩子就會叛逆,生悶氣,然後親子關係就惡化了。

    下面我們就來看看怎麼來解決這個惡性迴圈。

    在對待遊戲的態度這方面,我把接觸過的父母大致分為了兩大類。

    父母自己不玩遊戲,完全杜絕孩子玩電子遊戲父母自己不玩,但是理解孩子的遊戲需求

    第一類父母會把孩子的課餘時間監管地特別滿。他們普遍認為,只要把孩子和遊戲物理隔絕開來,孩子就不會染上游戲癮。

    但是孩子的社交群體中,遊戲所帶來的快樂是沒辦法隱瞞的,幾乎所有孩子都會被不同的遊戲吸引。一旦孩子有機會接觸到遊戲裝置,壓抑許久的天性就會立即反彈成癮,甚至發生偷手機,偷錢買點券,網咖成癮等等惡性行為。

    對於遊戲,孩子是天生的玩家,任何嚴防密守是行不通的。

    第二類父母會在課餘時間給孩子一定的遊戲機會。但是一般這樣的父母還沒有科學的監管策略。一旦孩子接觸到了遊戲裝置,很難做到主動交還裝置給家長。哪怕家長主動提出“遊戲時間到”,孩子也會透過軟磨硬泡,撒嬌等方式延長遊戲時間。基本上最終都會鬧得父母強制沒收手機,搞得親子關係仍然不和。甚至這樣的父母比第一類更容易生氣,因為他們率先理解了孩子但是因為遊戲孩子居然不聽他們的話了?

    幾乎所有孩子游戲成癮的問題最終都導致家長很苦惱。

    因為孩子不會覺得他們有遊戲癮,他們只會覺得玩遊戲很快樂。

    所以在對待玩遊戲這個問題,家長的是苦惱,孩子的是快樂。這是明顯對立的一個矛盾。

    馬克思哲學告訴我們:矛盾是對立統一併存的。難道就沒有好方法讓孩子在玩遊戲和認真學習之間找到平衡點?

    知己知彼百戰百勝。想要找到這個平衡點,我們要先了解遊戲為什麼會給孩子帶來快樂才行。

    請讀者們思考一個問題:遊戲為什麼可以這麼容易讓孩子上癮?

    一位遊戲架構師說:我們一個團隊人均年薪40萬,就是為了研究如何讓孩子迷上手機遊戲。遊戲廠商他們會充分考慮孩子的需求。孩子最渴望的是什麼?孩子能夠付出的東西是什麼?這些回報以什麼方式給孩子?遊戲設計師們拿著高額的薪水,研究孩子心理的工作做的比教育界的專家還要細緻。父母想要的只是孩子成績好,一切都好說。這只是滿足了孩子成長的部分需要。但是遊戲設計師還會考慮孩子的獲得感,成就感,歸屬感和愉悅感。而這些東西在現實中可能需要大費周章才能得到,但在遊戲裡透過設計師的設計輕而易舉。孩子對比網路與現實的難度,很自然的就把遊戲當成了生活中的快樂之源。所以,父母要向遊戲設計師學習,孩子的學習好讓你們快樂了,你們也要考慮孩子的愉悅感和獲得感。遊戲贏了有獎,輸了不罰。現實中是,做對了不獎,做錯了重罰。遊戲裡打小怪很容易,打大怪稍微努力就可以打敗。萬一失敗,還可以無限重來。可是生活中,考試考了99分,還會被指責說粗心了。 兩種大相庭徑的設計理念,導致孩子更願意待在遊戲時間中獲得滿足。還是那個遊戲架構師:我們不會剝奪已經屬於孩子的東西,相反,我們會鼓勵孩子,只要多花時間,多思考遊戲玩法,你就可以得到更多裝備獎勵。

    所以,父母要在生活中向遊戲設計師學習,讓孩子在生活中多一些獲得感和滿足感。

    3.遊戲的鼓勵機制很完善。我們的教師團隊為了瞭解目前的手機遊戲。app store的熱榜遊戲都會下載試玩,發現了一個共同點,遊戲首充的回報非常豐厚。一般幾元錢就可以獲得物超所值的物品。而生活中,孩子想要獲得這樣的鼓勵很難。往往孩子付出了極大的努力,仍然得不到父母老師的讚賞與鼓勵。很多家長在孩子考試進步之後,一般只會說:下次繼續努力。當孩子考試失敗之後,也許要念叨幾天。所以,孩子對遊戲上癮一部分原因就是家長對於孩子生活中的行為不積極反饋導致的。

    玩手機遊戲和好好學習兩種截然不同的體驗,恰恰證明了心理學中正反饋負反饋的原理。當孩子努力學習是為了避免不被批評,孩子對於學習的情緒是煩躁的,是有壓力的;當孩子是玩遊戲是為了獲得快樂,他們更有動力去付出努力。

    在這個網際網路時代,哪怕像前文第一類家長那樣讓孩子和電子裝置物理隔絕,哪怕父母再怎麼對遊戲無感,我們也無法阻止遊戲對於孩子的誘惑。所有家長應該重視孩子游戲成癮,主動承擔起預防孩子游戲成癮的責任和義務。

    下面就和讀者們分享4個技巧,讓家長們能夠正確對待孩子玩遊戲這件事,預防孩子游戲成癮。

    避免和孩子在手機使用上產生衝突。手機的使用主要會影響孩子的正常作息時間。父母希望孩子勞逸結合,玩一會兒學一會兒,玩一會兒休息一會兒,都會在孩子沒有主動控制時不停地念不停地催。最後,孩子迫於父母的權威不得已停下來遊戲,但是心裡是怨恨的,是不服氣的。久而久之會影響親子關係。對待這個問題,父母只需要暫時的順其自然,讓孩子感受到不控制的惡果。如果因為玩遊戲導致作業沒完成,就讓她被老師批評好了,回來再交流感受;如果因為玩遊戲導致沒有休息好,就讓他第二天精神疲倦,然後再跟他交流感受。讓孩子感受不控制的結果之後,再來友好的,客觀的建議他“先寫作業哦,要不然老師又要批評你了”,“該遊戲了,早睡早起,明天週末媽媽陪你一起玩”。如果是週末的話,可以刻意地讓孩子不加剋制的放縱一次,但是父母可以做一些有意思的活動但是不帶他,孩子自己就會覺得一直打遊戲沒意思,還是和父母和家人一起玩更好。所以,父母引導孩子時一定不要衝突式引導,要讓孩子從不好習慣的惡果中實現成長。和孩子一起擬定手機公約。孩子的手機要麼是父母淘汰的手機贈予要麼是父母獎勵的。這時候就會形成一種矛盾。父母認為手機是我給你的,怎麼用就該聽我的。孩子認為手機你已經給我了,怎麼用你就管不著了。所以遇到這種情況,解決辦法就是共同擬定手機公約。由於孩子一般沒有正確使用手機的能力,所以在父母送出手機的時候,一定要保證孩子有正確使用手機的一個行為準則,這個就是手機公約。1.這部XX手機,從xx開始,使用權歸你,但是所有權歸我們。在你xx歲之前,你每天的xx點-xx點可以使用手機xx小時。當你16歲之後,可以延長使用XX小時。週末如果進行戶外運動,則使用時間加倍。 2.如果出現以下情況,我們有權收回手機使用權。(視力下降太快,成績下滑XX名,家庭作業未完成xx次,早起失敗導致遲到xx次)3.本公約有效期至xx16歲生日。期間如若表現良好,遵守公約規定,可以考慮更換新款手機。4.允許孩子用自己零花錢在遊戲中的消費行為。5.如若在公約期限內違反公約,將進行以下處罰。(一次警告,兩次警告,三次關閉網路)

    以上公約僅供參考,具體內容需和孩子共同擬定而不是父母單方面的要求。同時,隨著孩子的表現,每隔半年可以對公約進行微調,保證公約能夠更好的解決孩子的手機使用問題。

    3.瞭解遊戲瞭解孩子。很多父母會覺得遊戲百害而無一利。尤其是母親們,一和孩子聊遊戲就不耐煩,就有衝突,看著孩子抱著手機玩樂不知道說些什麼。其實,父母不懂遊戲,也可以和孩子聊天啊。

    這什麼遊戲啊?在你們班很流行嗎?經常和你玩的都有誰啊,他玩什麼比較厲害?你們班玩的最好的是誰,你排第幾名?

    就像這樣的問題,可以幫助父母融入孩子的世界,讓父母可以和孩子更接地氣的對話。當父母和孩子有了共同話題,那就有了溝通的前提,我想把孩子從遊戲帶回現實也只是時間問題。

    4.給孩子提供更高階的遊戲體驗。遊戲產業也是有鄙視鏈的。從簡單的植物大戰殭屍,再到需要操作的王者榮耀,再到需要思考的任天堂,再到需要操作需要思考需要知識儲備的PS。家長帶領孩子不斷體驗更高階的遊戲,久而久之孩子自然不會被容易接觸到的,容易上手的遊戲所吸引。除了遊戲之外,戶外運動體驗更為刺激。感受不同的高山,體驗不同的河流,欣賞不同的名勝古蹟,研究不同的文化差異。當孩子感受到其他美好的事物時,他的課餘精力就不再只會停留在遊戲上了。

    感謝閱讀。最後的最後給讀者們留兩個任務。

    瞭解你家孩子最近玩的遊戲是什麼,並瞭解他使用的角色。馬上擬定一個手機公約並立即執行。

    祝天下所有兒童都健康成長。

  • 2 # 視聽奇聞

    在特定的前提下可以玩會手機,比如考試成績達到預期標準時可以玩會兒手機,表示鼓勵和獎勵,又或者用腦時間過度玩會可以緩解壓子等等。

  • 3 # 江三俠

    小孩子玩手機可以給他玩,作為一名聰明的家長,我要把我們的手機安裝一個兒童模式,在兒童模式裡面的所有軟體都是有關於學習的,比如說拼音,唐詩故事,數學,弟子規,三字經,千字文,一有空就讓她學,讓她玩,在不知不覺中讓他學到的東西,對他在學習上有了莫大的幫助,手機是可以玩的,但是要遠離遊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線膛炮、滑膛炮、榴彈炮、加農炮、航炮和航炮有何不同?